导航:首页 > 相机摄影 > 有多少人发明了数码相机

有多少人发明了数码相机

发布时间:2023-04-14 17:27:52

数码相机的由来

从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照相机至今,照相机已经有了168年历史,而数码相机则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相比传统的照相机,数码相机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虽然其经历的历史不长,但其发生的变化以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却是巨大的。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出现,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在传播的电视节目记录下来的设备。随即便有了电子成像技术的产生。
1951年宾克罗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同时,它被视为了电子成像技术的产生。
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也已臻于完美。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mm*12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490(27.9)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此后数码相机成为了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
1984-1986年,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数码生命就此大爆发。
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闪存卡的Pujixs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富士DS-X、东芝MC2000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大大刺激了大众的好奇心,不需要感光胶片,相机同样可以纪录影像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过由于这些试制品造价昂贵,体积庞大因而不利于它的普及,当时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把数码影像作为一项高科技产品来看待。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在了当时名气颇大的尼康F3机身上,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
到了1994年数码影像技术已经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获得了空前发展。柯达公司是数码相机研发和推广的先驱人物。在这一年柯达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数码相机DC40。相比之前各大公司研发的各类数码相机试制品,柯达 DC40能够以较小的体积,较为便捷的操作以及较为合理的售价被一部分消费者接受。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1995年2月,卡西欧公司发布了当时给全球数码相机领域造成轰动的一款数码相机QV-10。这款相机具有25万像素,分辨率为320*240像素,无内置闪光灯。这样的配置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主流的了,然而其售价却在当时刷新了历史新低,仅以6.5万日元上市。它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原来数码相机可以那么平民化,同样也引发了第一场数码相机市场的热销风暴。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卡西欧 QV-10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款商用数码相机。
同年佳能推出了首款单反数码相机EOS DCS3C以及EOS DCS1C,翻开佳能单反数码相机的崭新一页。
作为数码相机的先锋代表厂商,柯达公司自然也是大力支持相机数码化发展。 柯达董事会于1995年作出了全面发展数码科学的决策性决定,并且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数码相机,与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数码相机(专业级),这几款数码相机采用了6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是当时最高端的数码相机,同样也使得柯达成为当时数码相机领域中的巨头人物。
此后数码相机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1995年上市销售的数码相机像素仅仅为41万,仅仅过去一年,到了1996年,数码相机的像素就达到了81万,几乎是1995年的一倍。而1996年数码相机的出货量也创历史纪录,达到了50万台。数码相机从这一年开始,全面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流行时尚的代言人之一。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大部分都功能简单,体积庞大,通常都采用定焦镜头,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了。佳能推出的PowerShot 600虽然只有50万像素,采用定焦镜头,而且外形厚实,但也被称为当时的时尚机型,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当年就创下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
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像素大大提高,画质有了质的改进,而且功能丰富,向着体积小型化,功能集成化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价格进一步下降,能够被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
光这一年发布或者上市的数码相机就有60多种,20多个厂商加入其中,成为数码相机厂商百花齐放的一年。其中,卡西欧、富士胶片、柯达、美能达、尼康、佳能、奥林巴斯、三洋、索尼、精工爱普生都推出了3款以上的数码相机,爱克发、惠普、柯尼卡、菲力浦、理光等厂商也在这一年推出了2款数码相机,东芝、松下电子、日立、JVC、京瓷、莱卡、三星和中国的海鸥也都推出了一款机型。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同时,数码相机厂商之间的竞争的大大加剧。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厂商都已先后退出了数码相机的生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1998年佳能推出了当时像素最高的一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Pro70,成为当时业内的代表作。这款相机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TTL自动调焦功能、自动曝光,具有2英寸彩色TPY 液晶屏,还可以进行每秒4帧最长5秒的动态影像拍摄。这款相机不仅是当时,到了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经典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款机型。
同样在1998年,防水防尘的数码相机也纷纷涌现,同时各大厂商也看到了防水数码相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少厂商都推出了各类防水罩。首款百万像素防水防尘数码相机富士BigJobDS-25OHD的亮相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以富士15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FinePix700为基础,使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7级保护能力专用外套,加上HD机背和GN24的大型闪光灯构成。虽然体积庞大,但对于水下摄影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
柯尼卡DG-1数码相机同样于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级防水防尘设计,总像素108万。机身和重要部份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加以保护。适合在土建工程现场监视用,影像可即时传送出去并加印到工程记录和作业报告文件中。
佳能公司也为其全新推出的两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A5/A5zoom推出了相匹配的防水外壳。此后,似乎成为了一个惯例,防水外壳就通常作为数码相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配件,与数码相机一同发布。
当然1998年数码相机辉煌发展,也使得其价格大大下降,1998年底,一款35万像素左右功能一般的数码相机,售价只需499美元。而在1997年,这样一款数码相机的售价在1300美元左右。同时大量“百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推出也大大刺激了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的消费能力,整体市场定价大幅下降。
富士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性能更高,使用更便捷,而价格却下降了5000日元;尼康1998年10月推出3倍变焦CooLPIX910与同年4月推出的C00LPIX900从功能和外观上基本相似,但价格却下降约1万日元。
到了1999年,数码相机再度在像素上有所突破,全面跨入200万像素之年。1999年3月,奥林巴斯发布C-2500L数码相机,这是全球第一款配备了250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
全球各大光学厂商、感光器材厂商、计算机外设厂商以及影像设备厂商都纷纷投以重金,全力抢占这个技术研发的制高点。光1999年一年中,就有20多种2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被投放市场。柯达、佳能、尼康、美能达、富士、奥林巴斯、理光、爱克发、卡西欧、索尼、爱普生、三洋、三星等公司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新品,佳能PowerShot S10,柯达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奥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欧QV-2000UX,索尼Cybershot DSC-F55E、CyberShot DSC-F505,爱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当时的200万像素机型中的热门人物。
富士推出的MX-2700,号称是当时全球首款最轻2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机身只有230克。其最高分辨率达到1800×1200像素。这也标志着数码相机向着轻量化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同年7月,柯达成功推出首款300万像素数码相机DCS330,这款相机的推出为2000年300万像素数码相机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0月卡西欧发布了集合GPS功能的腕表型数码相机,成为数码相机多样化发展的先驱。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1999年也有了全新的看点。尼康发布了首款自行研制的单反数码相机D1,这款相机的问世让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最早的单反数码相机竞争。
尼康D1以传统相机F5为基础进行设计,配备了274万像素CCD,感光度从ISO200-1600,采用CF I/II型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也可以兼容微硬盘。支持JPEG、TIFF、RAW 三种文件格式。当时售价为5580美元,价格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开创了单反民用化的先河。不过5580美元的,在现在看来还是相当昂贵的。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单反数码相机的发展和技术革新之快。
进入2000年,不仅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存储设备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数码相机的像素也在200万的基础之上,再上一个高楼。300万像素成为了市场的开发热点。而变焦镜头则成为厂商们关注的又一对象。10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2000年1月,尼康CoolPix 990和奥林巴斯CAMEMIA C-3030Z几乎同时推出,标志着300万像素数码相机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当家花旦。
2000年2月,海鸥发布中国第一代国产数码相机DSC-1100。
2000年5月,佳能推出全新单反数码相机EOS D30,使用CMOS代替CCD,在画质、成像方面获得了全方位进步,取得巨大成功。
2000年6月,索尼发布第一款使用CD-R光盘作为存储设备的数码相机Mavica MVC-CD1000。
2000年7月,奥林巴斯发布内置打印机的数码相机C-211。给数码相机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元素。
2000年8月,奥林巴斯发布第一款实际像素400万的数码相机CAMDEIA E-10。
2000年9月,徕卡推出430万像素数码相机Digilux 4.3。
2000年9月,在德国Photokina展览会上,柯达正式对外公布了高达1600万实际像素的CCD,这被称为是CCD制造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
2000年的数码相机市场,数码相机在外形上更接近于35mm相机,而且大力向小型轻便型发展。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采用体积非常小的图像传感器(如1/1.8型、1/2.7型)等,也给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袖珍、时尚成为了2000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口袋机”这样的新名词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厂商们对于防水防尘数码相机的开发同样不遗余力。到了2000年,200万像素具备7级防水能力的理光RDC-200G问世,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体积和功能相比之前富士的防水相机BigJobDS-25OHD有了质的提高。更便于携带,同时操作也更为简单。这也为今后数码相机厂商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方向和依据。
当然,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抢占低价民用数码相机领域,数码相机厂商开始纷纷利用自己成熟的流水线和制造工艺,进行市场细分。同一个机身,采用不同层次的内部配置,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各方需求。这一改变如今已经成为数码相机厂商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各大厂商纷纷采纳。但在当时看来,这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
随着价格降低,技术提高,数码相机终于从高高的神殿上走到了百姓生活中,从从高尖端军事用途转变成普通的民用产品,进入2000年后,数码相机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也通过数码相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数码影像的迷人之处。
2001年3月,奥林巴斯美国公司宣布推出CAMEDIA C-700 UltraZoom数码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10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它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长焦数码相机的关注。进一步缩小数码相机体积成为了各大相机厂商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关。
同年佳能推出IXUS 300,它拥有3倍光学变焦,采用了AIAF人工智能多点自动对焦技术,使得对焦更轻松,而且连拍速度可以达到1.3fps,几乎是每秒一张。这为其他厂商的时尚数码相机提供了更多竞争的动力,此后的小型数码相机都几乎向着小巧、时尚、功能丰富、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等方向发展。
应该说此时的佳能IXUS系列已经代表了时尚数码相机的潮流,也奠定了佳能IXUS系列数码相机在这一领域的独特地位。直到今天,佳能IXUS系列时尚数码相机还是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亚于消费级数码相机。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高性能神话,还是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的新一代传奇。
佳能EOS 1D配备了400万像素CMOS,感光度为ISO100-1600,和尼康D1一样,也采用CFI/II型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同时支持微硬盘,当时售价为7000美元。
这在当时看来简直如天方夜谭一样的机型,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到了单反数码相机的魅力,而且也为佳能成为众多专业比赛的特别摄影器材支持提供了优异的条件。这也给今后的佳能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2002年,奥林巴斯推出C-40 Zoom,作为世界上首款最小的400万像素数码相机,它不仅是一款最小巧的机型,而且在当时的数码相机市场上技术含量也当属最高。为时尚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2002年更是数码相机大爆发的一年,从200万像素到400万像素丰富的产品以及不同价位的选择,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并且对数码相机产生兴趣。时尚白领、家庭用户、学生一族都逐渐成为数码相机的主要消费群体。
2003年,索尼推出DSC-F717,其像素高达524万,拥有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总变焦倍数达到10倍,1.8英寸LCD显示屏像素为12.3万。这款机型最出色的夜视红外功能,成为索尼的经典功能。相比前作F707,F717在色彩、画质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以至于使它成为2003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数码产品。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对其啧啧称道,足可见F717对市场强大的影响力。
200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已经相当完整,从低端家用、入门级手动、长焦机型到高端旗舰类机型,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唯独在单反数码相机方便,其价格虽然相比前几年有了大幅下降,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难享受到单反的乐趣,把不少消费者拒之门外。2003年,这一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厂商们不断挖空心思寻找单反数码相机降低成本的捷径时,佳能成为了这一进程中的开路先锋。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全新单反数码相机EOS 300D,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轰动整个数码相机领域。也成功推动了单反数码相机平民化发展的进程。
这款EOS 300D采用了塑料机身、整合了EOS 10D惯用的APS-C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最高像素为600万,感光度为ISO100-1600,采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银色的机身给人时尚感,不过不少消费者都感觉银色机身显得很不专业,因此300D一开始上市虽然销售很不错,但还是受到了来自各方的不同说法。因此,在数月后,佳能推出了黑色版300D,销量暴涨。创下单反数码相机销售的历史新高,也在当年为佳能的数码相机部门增加了一笔可观的业绩。
然而,佳能的光学系统不可能被尼康兼容(除非通过转接环等,但不能实现自动对焦),宾得、美能达也有自己的镜头群,单反数码相机镜头互不兼容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惯例。但就在2003年,奥林巴斯打破了这一长期以来固有的格局。
奥林巴斯联合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推出了专为数码影像打造的全新概念的“4/3系统”单反数码相机E-1。
4/3系统规定了CCD图像传感器的面积,大小尺寸,CCD与镜头卡口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卡口的直径。因此,只要是采用这一系统的单反数码相机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而E-1作为奥林巴斯推出的一款专业级单反数码相机,不仅采用了500万像素CCD,感光度达到了ISO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同时E-1的机身还防水防尘,可以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继续正常工作。受到了很多户外摄影时的推崇。不过和佳能EOS 300D相比,由于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E-1发布之初的售价同样非常昂贵,高达16000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当年E-1的销售情况还是非常喜人的,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并且加入到了4/3系统中。
到了2004年,可以说是进入了群雄争霸的年代,不论在消费级数码相机还是单反数码相机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新鲜看点值得我们去点评一番。
2004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全面进入800万像素年代,这一年,各大数码相机厂商纷纷推出了800万像素的高端旗舰产品。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8700、奥林巴斯C-8080、美能达A1、索尼F828都是其中佼佼者、代表作。虽然当时单反数码相机已经进入平民化年代,但上万元的售价,相比高端消费机,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高端消费机鼎盛时期。这些机型都采用了800万像素CCD,具有专业全面的手动功能和各项功能,类似单反的操作满足了很大一部分摄影发烧友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而其中富士推出S20pro由于能够最大输出1200万像素的照片,因此被不少印刷行业及影楼追捧,成为当时输出像素最大的数码相机。
在这一年,柯尼卡与美能达完成合并,推出全新品牌“柯尼卡美能达”成为了业内一大重要事件。
而单反数码相机方面,2004年尼康全面上市了它的第一款平民单反数码相机D70,成为佳能300D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两款产品从2004年3月D70上市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而且战况焦灼,在很多情况下,两款机型的促销降价让消费者都尝到了“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但由于尼康D70高光溢出、摩尔纹的问题,不久后,D70就被后续机型D70s所代替,继续与佳能300D对抗。
到了2005年,两者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剧,可以说到了2005年初,佳能300D已经达到了单反的历史最低点。仅600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一套300D,这样的售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D70s在2005年初的售价保持在8000元左右,价格同样也是非常诱人的。
在佳能300D出现跌停板后,佳能在2005年3月全面推出了300D的后续机型350D。这款机型采用了2004年底推出的EOS 20D相同的8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与20D相同的佳能第二代图像处理器,连拍速度达到了3张/秒。从各个方面都比300D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更小的体积以及更轻便的机身,引起了消费者的争议,不少人认为350D是一款专为女性用户设计的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也有不少男性由于350D不适的持机手感而另投他家。
在2004年-2005年的两年间,是单反大爆发的两年,由于平民单反大量涌现,大大压缩了高端消费机的市场空间,因此诸如美能达、尼康、索尼等在2005年推出的800万像素后续高端消费级机型都并不如第一代机型那么受人关注。而索尼在2005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采用APS-C画幅图像传感器的非单反数码相机DSC-R1虽然完成了不少摄影发烧友多年来的夙愿,但由于其成本过高,售价甚至超过一款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业绩平平。
除了佳能和尼康不断推出平民单反之外,宾得*ist D系列单反数码相机的出现也给这个领域注入了全新动力。*istD系列数码相机以小巧着称,而后推出的*ist DS、*ist DL等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同样受到了很多消费者喜爱。
奥林巴斯全新推出了适合单反入门级用户使用的E-300。CCD静电除尘,成为了奥林巴斯单反数码相机的看家本领。而柯尼卡美能达在胶片机的基础上发布了α-7 Digital准专业级单反数码相机。此后又推出了体积更小、功能更具亲和力,面向入门级消费者的平民单反α-5 Digital。把CCD防抖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所有装载在α-7D和α-5D机身上的镜头全部都成为了防抖镜头。
当然,在2004年还有值得一提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是深深影响如今数码相机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款采用CCD防抖的数码相机——柯尼卡美能达X1诞生!这款相机采用了800万像素CCD,具有3倍光学变焦,机身背面配备2.5英寸LCD显示屏。成为当时时尚数码相机的标杆。直到现在,高像素、大屏幕、防抖俨然已经成为主流时尚数码相机的重要衡量标准。
现在佳能IS防抖、 尼康VR防抖、松下MAGE O.I.S.防抖技术,加上柯尼卡美能达CCD防抖技术,理光、宾得等自行研发的CCD防抖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数码相机中,给我们的拍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更高的感光度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高感光防抖也成为了一大热点。到了2006年,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感光度也能够达到ISO3200,大有挑战单反数码相机的气势。

㈡ 照相机的发展史

照相机的发展史: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

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着提高了镜头品质.

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

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2)有多少人发明了数码相机扩展阅读

照相机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拍照之后可以立即看到图片,从而提供了对不满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减少了遗憾的发生。

2、只需为那些想冲洗的照片付费,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删除。

3、色彩还原和色彩范围不再依赖胶卷的质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胶卷而固定,光电转换芯片能提供多种感光度选择。

5、产品结构相对简单,外观更为精致,产品越来越变的便于携带。

6、数码相机操作简单、明了,容易上手。

二、缺点

1、由于通过成像元件和影像处理芯片的转换,成像质量相比光学相机缺乏层次感。

2、由于各个厂家的影像处理芯片技术的不同,成像照片表现的颜色与实际物体有不同的区别。

3、由于中国缺乏核心技术,后期使用维修成本较高。

㈢ 数码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世界第一部数码相机

柯达于1975年开发世界第一部数码相机。

背景信息和技术数据:

开发者: 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Steven J.Sasson-赛尚

原型机名称: “手持电子照相机”

尺寸:宽8.25 英寸,厚6英寸,高8.9 英寸(20.9x15.2x 22.5厘米)

重量:8.5l 磅(3.9 千克)

电源:16节AA电池

数码内存: 49,152 位

影像传感器:Fairchild 201100 型CCD阵列

磁带记录机:Memodyne低功耗数码磁带记录机

存储设备:标准300英尺飞利浦数码磁带

性能特性:

曝光时间50毫秒

记录一张影像:23秒

记录密度:423位/英寸

影像容量:每盒磁带存储30张照片

控制逻辑:CMOS集成电路

1974项目摘要原文:

“创造出一部无胶卷手持相机,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静像,并将它们记录到不太昂贵的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磁带机应能从相机内取下,并插入到播放设备,以便在电视上观看。”

技术操作:

相机通过拥有 10,000 像素(按 100 x 100 的阵列排列)的 CCD 拍摄影像。每个像素占 4 个位 -- 由 0 和 1 组成的四位数组合,表示照片中的每一个点。一旦拍摄完毕,影像便会经过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到相机中的内存缓冲区。从这里,照片便可记录到更具永久性的存储器内,以便从相机上取下进行播放。盒式磁带机便是用于此用途。从曝光那一刻起,相机需花费大约23秒钟的时间将影像写入磁带机。

㈣ 照相机是由谁发明的

最早期的照相机是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发明的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 历史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奥托·肖特与光学家卡尔·蔡司在蔡司公司发明了正光摄影镜头。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胶卷”。同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 结构和元件 通常,照相机主要元件包括:成像元件、暗室、成像介质与成像控制结构。 成像元件可以进行成像。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组,称之为镜头。小孔、电磁线圈等在特定的设备上都起到了“镜头”的作用。 成像介质则负责捕捉和记录影像。包括底片 、CCD 、CMOS等。 暗室为镜头与成像介质之间提供一个连接并保护成像介质不受干扰。 控制结构可以改变成像或记录影像的方式以影像最终的成像效果。光圈、快门、聚焦控哗氏制等。 术语 成像平面(焦平面):一般是指成像材料所在的平面。光经过镜头聚集在成像平面上,从而形成清晰的照片。 焦距:是指镜头距底片的距离。如果焦距合适,景物反射的光通过镜头能够聚集在成像平面上,成为一个点,如果焦距不合适,则成为一个圆,从而导致照片发虚。 曝光:快门打开时,光线透过镜头,经过光圈,进入暗室,最后照在成像材料上,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曝光量:曝光量是指一次曝光中光线的多少。如果曝光量过低会使得照片颜色发暗,如果曝光量过高会使照片颜色发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照片中的细节丢失。曝光量通常是由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共同决定的。 光圈值:是指暗室窗口的大小,光圈值越低,窗口越大,则透进的光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 快门速度:是指快门打开的时间,如果快门速度越慢,打开的时间越长,光透进的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 如果被摄物是移动的物体,则需要较快的快门速度。 景深:指照片中景物都能清晰显示的前后距离,在风景照片中要求景深大,较小的焦距能获得较大的景深。 变焦:数码相机之变焦分为光学与数码两种。 : 光学变焦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 的景物 : 数码变焦是简单地将CCD所截取之影像加以裁剪。 视角: 测光: 测距: 手动曝光: 自动曝光: 光圈优先销庆:指拍摄人手动指定一个光圈值,亏芦握照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计算对应快门速度的曝光模式,适合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 快门优先:指拍摄人手动指定一个快门速度,照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计算对应光圈值的曝光模式,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物体的场景 曝光量补偿 手动对焦: 自动对焦: 分类 照相机根据其成像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照相机两种类型。胶片相机主要是指通过镜头成像并应用胶片记录影像的设备。而数码照相机则是应用半导体光电耦合元件和数字存储方法记录影像的摄影设备。 根据取景方式可以分为 双镜头反光相机(双反相机) 单镜头反光相机(单反相机) 平视取景相机(VIEWFINDER) 平视测距器相机(RANGFINDER) 根据呈现介质的规格: 大画幅相机 中画幅相机 135 相机 APS相机 微型相机 根据用途可以分为专业相机和消费类相机(傻瓜相机) 照相机品牌 雅佳(Arca Swiss) 佳能(Canon) 康太时(Contax) 富士胶片(Fujifilm) 长城(Greaall) 哈苏(Hasselblad) 骑士(Horseman) 柯达(Kodak) 基辅(Kiev) 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 徕卡(Leica) 林好夫(Linhof) LOMO 玛米亚(Mamiya) 美乐时(Minox) 尼康(Nikon) Noblex 奥林巴斯(Olympus) 宾得(Pentax) 宝丽来(Polaroid ) 百佳(Practika) 理光(Ricoh) 哈苏(Hasselblad) 禄莱福莱(Rolleiflex) 禄莱(Rollei) 海鸥(Seagull) 凤凰(Phoenix) 上海(Shanghai) 适马(Sigma) 仙娜(Sinar) 索尼(SONY) Tessina Toyo 雅西卡(Yashica) 卡尔·蔡司(Carl Zeiss) 吉野·布朗尼卡(Zenza Bronica) 卓尔基(Zorki) 三星(samsung) 乐声(panasonic) 卡西欧(casio)

㈤ 数码相机的发明人是谁

发明者是美国人赛尚(steven sasson)。
赛尚,1973年硕士毕业后即加入柯达,成为一名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1974 年,他担负起发明“手持电子照相机”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中诞生,他也成为“数码相机之父”。

㈥ 照相机的历史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裤拿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着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徕卡单镜头旁轴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光学旁轴取景器。
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日本的照相机生产主要是引进德胡咐搭国技术并加以仿制,如1936年佳能公司按照徕卡相机仿制了L39接口的35mm旁轴相机,尼康是在1948年才仿照康泰克斯制造出了旁轴相机。
PENTAX的前身旭光学工业公司1923年开始生产镜简漏头,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日本军队对光学仪器的需求急剧增加,尼康、宾得和佳能等日本光学仪器厂都接到了大量的军队订单,为侵华日军生产望远镜、经纬仪、飞机光学瞄准仪、瞄准镜、光学测距机等等军用光学仪器。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军队订单已经不再有,战后军工企业为生存不得不转向民用品的生产,光仪厂商尼康、佳能、宾得都先后开始了照相机生产。
1952年宾得引进德国技术并引入德国“PENTAX”品牌,生产出了“旭光学”的第一部相机。1954年,日本第一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旭光学-宾得公司制成。1957年作为日本照相机的后起之秀,又制造出了日本的第一部五菱镜光学取景的单反照相机。此后美能达、尼康、玛米亚、佳能、理光等公司争相仿制、改进单反照相机及镜头技术,从而推动了民用照相机技术在日本的发展,世界单反照相机技术重心逐渐由德国转移到了日本。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
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着提高了镜头品质。得益于SMC技术,此后宾得镜头的光学素质达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多只宾得镜头被职业摄影师们推崇,甚至超越了德国顶级镜头蔡司镜头,成就了宾得相机一时的辉煌。(SMC是英文Super-Multi Coating的缩写,意即超级多层镀膜技术,应用这一技术,使得镜头中镜片间光线的单次反射率能够由5%下降到0.96-0.98%,整只镜头的光透过率高达96%以上。)虽然几乎所有厂商生产的照相机镜头都声称采用了SMC技术,但是实测证明,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还是宾得镜头。
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㈦ 数码相机是谁发明的

塞尚(Steven Sasson)1973年硕士毕判腊颂业后即加入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成为一名应用电子中心的工程掘郑局基师,1974年他担负起发明“手持电子照相机”的重任,1975年在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中数码相机的第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中诞生,塞尚因此成为“数码相机之父”。

㈧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发展进程大史记
2005.07.28 11:27:08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自从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以来,这种感光元件在经过进一步完善之后,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版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却也已臻于完美。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DC产业早已走出了自己的幼年,外观设计更趋成熟,操作功能日渐强大,并且随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类产品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了不可限量的发展苗头。

总体来看,DC产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一直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脉络,正是在制造厂商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市场才会变得如此繁荣和美丽。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仍会不由得念起数码相机诞生之初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对这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经典机型至今依然让人难以忘却。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许多生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整个地球一夜间就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命气息,考古学家对其原因至今未能给出明确答案。80年代无异于数码相机产业的寒武纪,在不足十年的时光里,数码相机快速脱离了襁褓并逐渐学会了蹒跚迈步,尽管那时的分辨率依然十分低下,但众多厂商的参与却让这一产业慢慢充满了勃勃生机。

索尼马维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生命大爆发就此开始。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就今天来看,CMOS与CCD在数码相机感光器件正统方面的争夺早已尘埃落定,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作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不容否认,CMOS所具有的全幅面、低能耗等优势的确非常吸引人,但动态范围低的弊病却不能不让人们对它“敬而远之”。

佳能RC-760-----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在数码相机诞生的初期,想要在像素上更上一层楼却又谈何容易。几年间,厂商们一直在30万像素的水平上艰难徘徊,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万像素的机型RC-760。

这台电子相机使用了2/3英寸60万像素CCD,外观在今天来看略显呆板,不过这可是那个年代最高像素的机器,售价比今天的一辆小车还贵。

白垩纪-恐龙凶猛

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终于在白垩纪诞生了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世界也就一下子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了。80年代不断的技术积累终于为我们迎来了90年代数码相机产业的真正繁荣,从此之后,数码相机确立了其基本的生存模式。

柯达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
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了在当时众所周知的尼康F3机身,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真可谓考虑周详。
这台数码单反使用了拥有140万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变倍数1.8X,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并未给它配备内置存储器,只能连同一个笨重的外置存储单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机底座差不多,以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内置200MB存储器,可以存放150张未经压缩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机器比起来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摄者可以使用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尽管不太方便,但在当时可是非常高档的了。这台机器那时的售价相当于今天的22.5万人民币,真是贵得离谱啊。

在DCS100获得成功之后,柯达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后续机型DCS200,它终于摆脱的DSU的累赘,存储器被安置在了机身内部,这样一来带着出门拍摄也就变得非常惬意了。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的数码单反
无论柯达还是佳能,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都无不沿用了原来传统相机的胶片机身,尽管这能让专业摄影师们感受到产品的亲和力,但产品一多也就难免会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1995年,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推出了全新设计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传统机身,采用了一体化设计风格,从而很容易就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台数码单反的分辨率仅有130万像素,跟同时代的柯达DCS460所拥有的600万像素相比有着天壤之别。E2/E2s最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尼康新开发的ROS光学系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将光线投射到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CCD上,在这个基础上镜头的视角可以保持不变,但限于有效光圈严重缩水,成像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一体化设计让这台机器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但内部结构的复杂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外观体积的膨胀,总重量也呈现出了失控的迹象。这台机器为尼康的数码单反研发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它上市四年之后,尼康就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1,数码相机产业的白垩纪时代也就被彻底结束了。

侏罗纪-凶险丛林

侏罗纪的生物门类已经非常齐全了,那里有着温和柔顺的食草恐龙,有着活泼好动的白脸猴,还有着十分凶残的霸王龙,每个动物像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想方设法变得更加强大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弱肉强食的丛林过的轻松舒服。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凭借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售价开创了数码单反民用化的新时代。

这款数码单反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依然保持了极具魅力的专业气质。它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种,售价5580美元,在今天来看仍然显得昂贵。

佳能EOS 1D——佳能的数码单发神话
长期以来,在像素分辨率争夺的同时,厂商们在拍摄速度上的竞争同样如火如荼。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神话,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DC产业新一代传奇。

这款数码单反拥有400万像素分辨率,ISO感光度100-1600,也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售价在7000美元左右。

奥林巴斯E-1——4/3系统代表作
正像早期的笔记本厂商一样,为了给对手制造最大的赶超麻烦,数码单反厂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要刻意做到避免与对手的产品兼容,这样一来,任何品牌的数码相机组件都无法通用,在组件损坏之后用户只能购买同一品牌的产品替换,厂商们由此便获得了利润最大化。

今天的笔记本早已做到了相互兼容,这可以说是电脑厂商日渐开明的表现,而数码相机产业的变革却也在悄悄进行。2003年12月,奥林巴斯发布了与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采用“4/3系统”的E-1。

4/3系统规定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积,CCD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直径,因此,凡是采用这一系统的数码单反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的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E-1采用了50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围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发布之初的售价高达16000元人民币。

佳能EOS 300D——一代平民数码单反王

数码单反功能强大,拍摄画质美轮美奂,但高昂售价却是其无法走近平民百姓的最大障碍。为了顺利完成数码单反的普及历程,厂商们总是在挖空心思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批价格合理的平民化数码单反才终于浮出了水面,而佳能E0S 300D无疑算得上这一进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采用塑料机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辈EOS-10D惯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从而彻底改变了数码相机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

这款相机采用63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100-16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外观设计应用了银、灰、黑三色,整体给人的感觉还算不错。

写在最后

生命的演化永不停滞,而DC产业的发展却也永无尽头。在像素分辨率节节攀升的前提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厂商早已不再把这项指标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唯一手段,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好用、易用,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这早已成为他们进行产品设计的最新共识。

明天的数码相机市场会像90年代一样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㈨ 照相机谁发明的

照相机是达盖尔发明的。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造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盘相机。其基本思想是将一块表面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用水银蒸汽蒸,再用普通的盐溶液固定,形成永久的图像。

后来,达盖尔用这种方法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同时达盖尔摄影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的摄影方法。

(9)有多少人发明了数码相机扩展阅读:

早在1822年达盖尔就曾在巴黎开办了一个名叫西洋镜的展览,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这是一种用灯光的变化产生各种各样效果的画片景色展览,有点儿类似如今的幻灯片技术,这也是达盖尔式对摄影术最初的探索。

后来达盖尔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发明了达盖尔术。他首先把镀银的铜板浸入碘中获得碘化银,然后使它曝光数分钟,然后他把汞加热到75摄氏度来熏蒸银板,使得银汞齐化,从而产生影像。最后他用盐水定影。

这些步骤组成达盖尔摄影术。获得的板上留下一幅与原来景象一模一样的镜子里一般的图像。图像必须从一个角度上才能看到,而且必须密封保护,以及防止手印,因此一般被装在一个前面是玻璃的盒子里。对大众而言,展示现场神秘的大盒子、化学反应的难闻气味和汞蒸汽的剧毒。

这一切都给摄影术渲染上了魔幻色彩。相比较前人的摄影术,达盖尔摄影术曝光时间只需十几分钟,影像也更为清晰。由于曝光时间还是要十几分钟,所以那时照人像照片时,是需要一个脖架来撑住头,使人保持不动的。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与艺术学院购买了其摄影法专利,并将这项革命性的发明公布与世,宣告摄影的诞生,同时法国政府宣布这个发明是一个对全世界自由的礼物。这一天也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㈩ 相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问题一:照相机谁发明的? 第一章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功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 *** 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 *** 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

问题二: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问题三:照相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问题四:数码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世界第一部数码相机
柯达于1975年开发世界第一部数码相机。
背景信息和技术数据:
开发者: 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Steven J.Sasson-赛尚
原型机名称: “手持电子照相机”
尺寸:宽8.25 英寸,厚6英寸,高8.9 英寸(20.9x15.2x 22.5厘米)
重量:8.5l 磅(3.9 千克)
电源:16节AA电池
数码内存: 4珐,152 位
影像传感器:Fairchild 201100 型CCD阵列
磁带记录机:Memodyne低功耗数码磁带记录机
存储设备:标准300英尺飞利浦数码磁带
性能特性:
曝光时间50毫秒
记录一张影像:23秒
记录密度:423位/英寸
影像容量:每盒磁带存储30张照片
控制逻辑:CMOS集成电路
1974项目摘要原文:
“创造出一部无胶卷手持相机,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静像,并将它们记录到不太昂贵的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磁带机应能从相机内取下,并插入到播放设备,以便在电视上观看。”
技术操作:
相机通过拥有 10,000 像素(按 100 x 100 的阵列排列)的 CCD 拍摄影像。每个像素占 4 个位 -- 由 0 和 1 组成的四位数组合,表示照片中的每一个点。一旦拍摄完毕,影像便会经过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到相机中的内存缓冲区。从这里,照片便可记录到更具永久性的存储器内,以便从相机上取下进行播放。盒式磁带机便是用于此用途。从曝光那一刻起,相机需花费大约23秒钟的时间将影像写入磁带机。

问题五:数码相机的发明人是谁? 数码相机发展进程大史记
2005.07.28 11:27:08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自从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以来,这种感光元件在经过进一步完善之后,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版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却也已臻于完美。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DC产业早已走出了自己的幼年,外观设计更趋成熟,操作功能日渐强大,并且随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类产品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了不可 *** 的发展苗头。
总体来看,DC产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一直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脉络,正是在制造厂商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市场才会变得如此繁荣和美丽。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仍会不由得念起数码相机诞生之初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对这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经典机型至今依然让人难以忘却。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许多生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整个地球一夜间就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命气息,考古学家对其原因至今未能给出明确答案。80年代无异于数码相机产业的寒武纪,在不足十年的时光里,数码相机快速脱离了襁褓并逐渐学会了蹒跚迈步,尽管那时的分辨率依然十分低下,但众多厂商的参与却让这一产业慢慢充满了勃勃生机。
索尼马维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生命大爆发就此开始。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就今天来看,CMOS与CCD在数码相机感光器件正统方面的争夺早已尘埃落定,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作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不容否认,CMOS所具有的全幅面、低能耗等优势的确非常吸引人,但动态范围低的弊病却不能不让人们对它“敬而远之”。
佳能RC-760-----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在数码相机诞生的初期,想要在像素上更上一层......>>

问题六:照相机是谁发明的?何时发明 第一章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阀取景器、测距器、 *** 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 *** 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

问题七: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
1839年,法国 *** 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一张照片需要20至30分钟的曝光。
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使人像摄影缩短至只需几秒钟,从而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

问题八:照相技术的发明在什么时间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 *** 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 *** 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

问题九: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多少年)发明的? 一般认为是1839年法国的盖达尔发明的,已经一百多年了。

阅读全文

与有多少人发明了数码相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8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