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拍摄日全食照片
拍摄日全食的注意要点
1、即使在日偏食的时候,日光仍然是很强烈的,必需用减弱阳光达数千倍的滤光片
2、由于太阳像很小,所以要用尽量大的放大倍率
3、必需将照相机安置稳定,用遥控器或快门线控制快门
4、日全食时,日光强度减少万倍,迅速去掉滤光片,调好相机(可采用F11.1/30拍摄)
5、由于全食时间短促,所以必需分秒必争,尽量多多拍摄
6、在生光时,迅速安装好滤光片,保护相机。最好使用胶片照相机
特点:时间短、整个过程亮度变化大
拍摄要点:
1、在食既发生前几秒将滤光片去除,注意:在生光是迅速还原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
2、相机的拍摄模式调至连拍,尽量多拍
3、尽量使用自动挡,不要使用手动挡
4、把曝光值EV调至-0.3或0档
5、感光度ISO调到400或者800
1、相机
拍摄日全食相机的使用至关重要,日全食时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设定在200-800甚至更高的规格,然而拍摄偏食的时候采用100左右的感光度即可。而且我们要善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无论是使用数码相机还是传统相机我们都应该采取宁欠误过的原则。同时要注意相机的焦距,相机焦距的增长,对于拍摄日全食是有利的。
2、镜头
拍摄日全食可选用相机镜头,通常焦距在300毫米以上即可。如果焦距不够,可加上一个增距镜,但是一旦接上增距镜后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质量稍变差。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镜头前必须加上太阳滤光膜,不然将对眼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郑重提醒:必须配备专业的太阳滤光膜
2. 手机照相机如何拍摄日食
手机拍摄日食攻略:
1、拍摄设备太阳滤镜
也叫太阳膜,太阳光测卡,拍摄时挡在镜头前,也可挡在眼睛前,能一定程度的保护镜头和眼睛。
2、记录4个关键时刻
日食从开始到结束,有4个关键时刻-初亏、食甚、食分、复圆。如果你只拍一张肯定没啥新意,但假如你根据时刻表拍摄下这4个过程,那就是一个完整"日食",无论从记录还是观赏价值上肯定更高一层。
3、借助"滤镜"拍花样
拍摄时我们要给镜头加个“保护设备”,表面上看可能会影响拍摄效果,但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比如加"星光镜"拍日食,虽然只是一个小滤镜,但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右图)看上去要比普通的太阳(左图)看上去更有趣些。无论是借助滤镜,还是拍摄全过程用手机拍太阳有几个关键步骤-对焦在太阳,拉低亮度,降低曝光。
4、借助环境拍“日食”
如果觉得拍一个太阳实在无趣,那就找找周边环境中有没有可利用的元素-比如:树枝、高楼等。
5、拍氛围
如果实在没机会或没设备直接拍日食,那就不妨拍拍"看日食的场景",也能收到一些有趣画面。
(2)拍日食用什么相机扩展阅读:
日食的种类:
1、日环食
当月球处于远地点时,月球的本影锥不能到达地球;到达地球的是由本影锥延长出的伪本影锥。此时月球的视直径略小于太阳。因此,这时太阳边缘的光球仍可见,形成一环绕在月球阴影周围的亮环。(在环食区之外,所见的食相是偏食)。上一次日环食发生于2013年5月10日。
2、全环食
全环食只发生在地球表面与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或月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和月本影的长度很接近的情形下。由于地球为球体之关系,而本影影锥接触地球时为日全食(常为在食带中间),在食带两端由于影锥未能接触地球,致只能有伪本影到达地球之下,所看到的是日环食。
所以,当全环食发生时,随着地月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先后出现环食→全食→环食,当然,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地点来说,在一次日食过程中是不会同时看到全食和环食的。全环食发生概率甚小,上一次全环食发生于2013年11月3日。
3. 用手机能不能拍摄日全食
不能,用手机一般是拍不到日全食的,用一般的数码相机也是拍不到的,大变焦相机(镜头前加减光镜)可以拍到日全食。
在拍摄日全食时,由于食甚一般只有几分钟。因此,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前进行周密的规划。
2、提前进行实际演练。
3、实际观测时,在全食或者环食阶段找一个人专门负责报时。当有人专门报时,其他观测者就能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安排自己的观测。
4、在面对最壮观的日全食时,食甚时要摘掉滤光片。其余时候千万不要用肉眼或任何光学设备直视太阳,不能用相机直接拍摄,以防损伤烧坏相机。
(3)拍日食用什么相机扩展阅读
日全食观测方法:
1、墨水观测法
可以取一盆清水,加入墨汁,通过水面的反光看太阳。此方法减光率较低,易使眼睛受伤,不推荐使用。
2、针孔投影法
利用两块板子,在其中一块板子上挖一个小洞,让阳光穿过这个小洞投影到另一块板子上。
4. 用普通数码相机拍日食
日食拍摄(寇文老师的课件)
(寇文老师的课件)
数码相机在日全食时的使用:
数码相机:单反、傻瓜都可以用在日食的拍摄上。
熟练掌握所用相机的使用方法。
所拍摄的内容:
大尺度带地景的全食风光:广角、标头。
日全食和大行星、明亮恒星的合影。广角、标头。
日食串象:广角镜头,提前计算设计,安排拍摄角度、时间间隔。
日食全过程、贝利珠、日珥、色球层、日冕(内冕、外冕)
月面的灰光:日冕会曝光过度。
其他地面有特色的景物。
镜头的焦距:广角、中焦、长焦
望远镜的选择:
对望远镜的要求:口径、焦距、成像质量
建议使用短焦折射镜,口径60-80毫米即可,焦距500毫米上下。
望远镜和相机的连接:
卡口转接环,放大摄影支架、尼康口、佳能口等等
数码相机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定:
拍摄方式:手动
曝光速度:1/8000-1秒以上
光圈:
ISO的设定:原则是尽可能低一些。根据具体情况定。感光度和曝光时间成反比。感光度设的太高影响图像质量。
影像品质:像素调到最大。
存储介质:CF卡,容量、备用。事先计划好,保证够用,尽量不要在全食前后换卡,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电池的备份:保证电池有电,最好备两块以上的电池,全食前一定要确认电池电量,最好是更换一块。
调焦:借助日面上的黑子仔细调焦。如果没有黑子只能看日面的边缘,但有一定难度,要靠平时经验。
结论:对自己使用的相机一定要熟悉。关键时刻别人是指望不上的。
日食的过程:
初亏:和平时拍摄太阳一样,抓紧时间调焦,试验曝光时间。最好事先有一个统筹的计划,比如每隔3或5分钟拍一张。
食既:食既前几分钟要小心取下减光板,准备抢拍贝利珠。然后按部就班调整曝光时间,连续拍摄。曝光时间从最快逐渐减慢,比如:1/8000秒-1秒
食甚:全食过程尽可能多拍,事先做好计划,根据全食时间的长度、本人每拍摄一张的平均速度安排好拍摄的曝光速度。建议食甚过后曝光速度再加快。
生光:生光前曝光速度加快到1/2000秒-1/8000秒,准备抢拍贝利珠。
复圆:生光后在加上减光板,拍摄偏食。
拍摄时注意:
望远镜的减光:
一定要牢固可靠、方便取下、方便安装上。注意安全。
中性滤光片:直径5-6厘米(限制了望远镜的口径),注意:调焦问题,由于镜片质量问题,取下有影响焦距的问题。
巴德膜:目前最流行
0.012mm厚
目视:5.0 减光10000倍
摄影:3.8
自己用巴德膜制作减光板,事先要多试拍,积累经验。
随机应变,根据天气情况作好应变准备。
比如天气不太好时,可能要取下减光板。
不推荐其他方式:
烟熏玻璃、废胶片、电焊片、磁盘片、水中滴墨汁
拍摄时最好要用快门线或遥控器:
尽可能减小相机的震动。
实在没有这些一定要注意用手按下快门时的力量。
支架安放的环境也很重要:
赤道仪安放时找北,白天没有北极星,需要指北针、水平泡。
三角架要很地面扎实。
互相之间不要干扰,保持一定的距离。
提示:
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掌握观测地点见食情况,各个阶段的开始时间。
相机电池充电、提前清空存储卡
调焦:成败的关键,平时积累经验。有条件的话把拍的照片在电脑上显示。
全食之前一定要注意把减光装置去掉!!切记!!
取下减光板时一定不要改变焦距。
抢拍贝利珠:曝光时间的掌握,快
色球层 :曝光时间要快
日珥 : 曝光时间要快
日冕:从快到慢 1/8000秒-1秒以上
支架:
轻便的赤道仪、稳定结实可靠的三角架。
不一定非要电动跟踪。
一定要考虑携带的成本。
操作要熟练,平时多练习使用。
选择观测地点时,一定要注意日落方向不要有遮挡。
最好一个人只干一项工作,不要贪多,顾此失彼,那个也干不好。
以上都是正常情况下的拍摄方法,同时要考虑应变措施,根据天气情况机动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计划。
可能出现的情况:
天气状况:阴天、有云、有雾、大气透明度差、大风。
设备故障:支架损坏、相机故障。(备用)
回答者: 爱因斯坦马永康 - 江湖新秀 四级 2009-7-5 11:11
修改答复: 关闭 爱因斯坦马永康,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日食拍摄(寇文老师的课件)
(寇文老师的课件)
数码相机在日全食时的使用:
数码相机:单反、傻瓜都可以用在日食的拍摄上。
熟练掌握所用相机的使用方法。
所拍摄的内容:
大尺度带地景的全食风光:广角、标头。
日全食和大行星、明亮恒星的合影。广角、标头。
日食串象:广角镜头,提前计算设计,安排拍摄角度、时间间隔。
日食全过程、贝利珠、日珥、色球层、日冕(内冕、外冕)
月面的灰光:日冕会曝光过度。
其他地面有特色的景物。
镜头的焦距:广角、中焦、长焦
望远镜的选择:
对望远镜的要求:口径、焦距、成像质量
建议使用短焦折射镜,口径60-80毫米即可,焦距500毫米上下。
望远镜和相机的连接:
卡口转接环,放大摄影支架、尼康口、佳能口等等
数码相机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定:
拍摄方式:手动
曝光速度:1/8000-1秒以上
光圈:
ISO的设定:原则是尽可能低一些。根据具体情况定。感光度和曝光时间成反比。感光度设的太高影响图像质量。
影像品质:像素调到最大。
存储介质:CF卡,容量、备用。事先计划好,保证够用,尽量不要在全食前后换卡,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电池的备份:保证电池有电,最好备两块以上的电池,全食前一定要确认电池电量,最好是更换一块。
调焦:借助日面上的黑子仔细调焦。如果没有黑子只能看日面的边缘,但有一定难度,要靠平时经验。
结论:对自己使用的相机一定要熟悉。关键时刻别人是指望不上的。
日食的过程:
初亏:和平时拍摄太阳一样,抓紧时间调焦,试验曝光时间。最好事先有一个统筹的计划,比如每隔3或5分钟拍一张。
食既:食既前几分钟要小心取下减光板,准备抢拍贝利珠。然后按部就班调整曝光时间,连续拍摄。曝光时间从最快逐渐减慢,比如:1/8000秒-1秒
食甚:全食过程尽可能多拍,事先做好计划,根据全食时间的长度、本人每拍摄一张的平均速度安排好拍摄的曝光速度。建议食甚过后曝光速度再加快。
生光:生光前曝光速度加快到1/2000秒-1/8000秒,准备抢拍贝利珠。
复圆:生光后在加上减光板,拍摄偏食。
拍摄时注意:
望远镜的减光:
一定要牢固可靠、方便取下、方便安装上。注意安全。
中性滤光片:直径5-6厘米(限制了望远镜的口径),注意:调焦问题,由于镜片质量问题,取下有影响焦距的问题。
巴德膜:目前最流行
0.012mm厚
目视:5.0 减光10000倍
摄影:3.8
自己用巴德膜制作减光板,事先要多试拍,积累经验。
随机应变,根据天气情况作好应变准备。
比如天气不太好时,可能要取下减光板。
不推荐其他方式:
烟熏玻璃、废胶片、电焊片、磁盘片、水中滴墨汁
拍摄时最好要用快门线或遥控器:
尽可能减小相机的震动。
实在没有这些一定要注意用手按下快门时的力量。
支架安放的环境也很重要:
赤道仪安放时找北,白天没有北极星,需要指北针、水平泡。
三角架要很地面扎实。
互相之间不要干扰,保持一定的距离。
提示:
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掌握观测地点见食情况,各个阶段的开始时间。
相机电池充电、提前清空存储卡
调焦:成败的关键,平时积累经验。有条件的话把拍的照片在电脑上显示。
全食之前一定要注意把减光装置去掉!!切记!!
取下减光板时一定不要改变焦距。
抢拍贝利珠:曝光时间的掌握,快
色球层 :曝光时间要快
日珥 : 曝光时间要快
日冕:从快到慢 1/8000秒-1秒以上
支架:
轻便的赤道仪、稳定结实可靠的三角架。
不一定非要电动跟踪。
一定要考虑携带的成本。
操作要熟练,平时多练习使用。
选择观测地点时,一定要注意日落方向不要有遮挡。
最好一个人只干一项工作,不要贪多,顾此失彼,那个也干不好。
以上都是正常情况下的拍摄方法,同时要考虑应变措施,根据天气情况机动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计划。
可能出现的情况:
天气状况:阴天、有云、有雾、大气透明度差、大风。
设备故障:支架损坏、相机故障。(备用)
日食进行观测时,千万不可用肉眼直接观看,更不可使用望远镜头、望远镜直接观看。即使是日偏食的时候,当太阳光被遮掩得只剩下弯弯的一部分时,还是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否则会被强烈的阳光刺伤眼睛。
一般天文爱好者所常用的几种方法:
1 使用专门为观测太阳而设计的太阳滤镜。
2 利用已曝光过的胶片来作为滤光片。
3 找一块干净的玻璃,用蜡烛熏黑。4 在盆子里放上水,掺入墨汁,观看倒影。
●日食拍摄:
●在全食前的偏食阶段,由于持续时间很长,且和普通的偏食没有什么区别,因此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焦。一定要反复、耐心的将焦距调到最好,以免到全食的时候留下遗憾。调焦纯粹就是一个经验活儿,没什么捷径可走。太阳上有黑子还好,要是没有黑子,就只能靠日轮边缘了。由于阳光太强,在回放时液晶屏可能看不清,因此应提前准备宽大且不透光的外套将自己的头和相机都罩在下面,这样才能比较舒服的查看图像。
●在食既时,主要的拍摄目标是贝利珠和钻石环
由于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在月球进入太阳面及离开太阳面的时候,太阳光便有可能在月球上较凹的位置漏出,在刹那间形成一颗光珠,而这便是所谓的倍利珠。倍利珠加上色球层,状似一颗钻石戒指挂在天空上,便成了所谓的钻石环现象。
拍摄贝利珠意味着全食阶段拍摄的开始,因此要提前摘掉滤光片。如果你有精确的预报时间和现场时间,那么在食既前15秒到1分钟摘掉滤光片是合适的,因为这时日面只剩下很小的一点点,短暂的直射不会对你的相机造成损害。如果你没有精确的时间,那么在取景器里通过滤光片看到太阳只剩下隐隐约约的一小点的时候摘掉。
曝光参数的调整:由于从你摘掉滤光片到贝利珠发生的时间间隔只有不到一分钟,这时再来调整相机参数可能会感到手忙脚乱,因此建议你先调好相机参数,再摘掉滤光片。具体参数请参考“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里针对日珥的参数。
附带一提,拍摄贝利珠时,就已经可以同时拍下色球层和日珥了。
贝利珠、色球和日珥
●全食阶段的主要拍摄目标有三个,一是日珥,二是日冕的内冕,三是日冕的外冕。另外还有其他星体。
在太阳外围还有一层比色球层更暗的日冕,只在日全食时可观测得到。日冕的大小会随着太阳磁场运动而改变,当在太阳活动高峰时,日冕会较明显,范围亦会较大。在太阳上还不时有一些火焰喷流,称为日珥。这些日珥由于温度较低,所以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见到。其中内冕亮如满月,外冕则要暗上将近100倍,而日珥比内冕还要亮一些。
日全食时更会有刹那的黑暗,可让观测者看见在天空上明亮的星体。
下面的“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出了不同情况下针对这三种目标的曝光参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不过实际拍摄时并不需要严格遵照这个曝光表,曝光值增加一些或者减少一些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天上的云雾、太阳高度等对光强的影响。另外,由于外冕延伸的范围可能大大超过一个太阳直径,为了尽可能多的拍全日冕,应尽量保证太阳在画面的正中央,并且及时调整相机的角度令日冕的长轴位于画面的对角线上。
日食摄影曝光参数表
外冕
内冕
全食时还有一个好玩项目就是拍摄月面的地球照。
全食时在月球的暗面看地球就好像一轮满月,非常明亮,因此月球的暗面其实会被地球照亮,只不过由于其亮度比之日冕差得太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比较大的延长曝光时间,就能拍到月球暗面的细节。根据经验,在f/8的器材下,ISO 1600,1/3秒曝光可以拍到很充分的地球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曝光参数。
地球照
●多重曝光和后期叠加:
利用相机的多重曝光,我们可以间歇地把整个日食过程拍摄在同一格底片上。当然现在我们大多使用后期多张叠加。注意保持三脚架的绝对稳定,使用快门线。
拍摄时首先要弄清日食在天空的路径和跨度,以免太阳在未完成拍摄前便出了视场。跨度一般在90度以内,一支24mm镜头就够。要预计太阳所走的路线,根据历时、跨度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每隔多长时间拍一张、何时结束。构图最好是底片的对角线。
一次完整的拍摄,可能需要先后几十次,共历时数小时才拍完,这样长时间镜头直对着太阳,极易烧坏快门帘,进而烧坏感光元件,所以事先必须准备深虑色镜。
多重曝光还要严格计算每张的曝光量,防止过曝,如果是傍晚又要考虑大城市的光污染。利用数码后期叠加就简单多了。
马德里日食糖葫芦串像
非洲的日全食
●Tips:
1 提前进行周密的规划。比如用什么相机,镜头或望远镜,用什么拍摄方式,要拍到什么效果,拍到的照片后期除了欣赏外还会不会有别的什么应用,等等。而对于一些创意摄影就更需要特别的考虑,比如刚才提到的拍糖葫芦串像,就要先选好地点,计算好每个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等等。
2 提前进行实际演练。如果有条件,提前几天来到实际观测地,在日食发生的同样时间将观测流程从头到尾走一遍,包括组装望远镜、找太阳、连接相机、拍照、摘掉滤光片拍照(此时不可对着太阳)、再盖上滤光片拍照、换存储卡、换电池……这样往往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比如这套器材指向某些位置时会卡住。如果没条件到观测现场也没关系,在任何一个地方演练都可以,只要找恰当的时间让当时太阳高度和日食时差不多即可。
3 实际观测时,在全食或者环食阶段找一个人专门负责报时。因为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本来就很短,而人在这个时候紧张而忙碌,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全食或环食就结束了。而当有人专门报时,其他观测者就能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安排自己的观测。
4 全食阶段一定不要忘记摘掉滤光片。
5. 日全食可以用数码相机拍照吗可以的话怎么拍用手机可以吗
最好用专用的弱光镜,应该用长焦头进行拍照,焦距÷110=太阳直径(mm),例如:佳能450D+400mm镜头进行拍照,400×1.6÷110≈5.18mm,也就是说在135底片大小的范围里,你拍到的太阳大约有5mm大小(很不小了啊).
首先.焦距太短的拍摄工具拍太阳的话.只不过能看到一个点而已.这个你可以先对着月亮试试.
建议用数码相机,光变最好大些,否则成像很小。镜头前加电焊那个黑玻璃是可以的,拍摄的时候注意选用最小的ISO……
可以加一个滤镜,毕竟日食出现的时间是上午,光线太强,会上海感光元器件的。
如果手动,注意曝光时间要短,光圈可以适当变小,日食初期光圈可以22以上,日全食时可以调节到小光圈
滤镜很重要,
6. 单反相机拍日全食需要哪些装备
而对于单反相机和望远镜来说,观测镜上的那个滤光镜太小了,不能借用。
没有专业设备的朋友们可以用普通数码相机留住这难得的纪念。
1.镜头滤光镜(膜)
首选,日全食观测镜上的专业滤光膜。也可选用医用X光片,挑选片基无色的那种。或者最深色的电焊滤光片,在五金机电配件商店有售,不过拍出来有色差。
2.三脚架
手持相机拍摄极易晃动,使拍得的太阳周边模糊或形状不圆,应当使用三脚架。没有三脚架的朋友可把相机紧靠墙角、廊柱、栏杆等以减少晃动。
3.日期和时间校准
为使照片上留下准确的时刻,应该注意校准数码相机的时间,掌握日食时间。
4.电池要充足
7. 普通数码相机能直接拍日全食吗
再专业的相机也不能直接拍太阳,如果是普通数码相机,就更不行了,取景的时候会伤到眼睛,相机的感光器件也会被烧坏。
相机绝对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取景拍摄,因为太阳亮度极高,相机透镜会起汇聚作用,太阳的热量聚到相机里,一定会烧坏的。肉眼也不能直接去看太阳。
(7)拍日食用什么相机扩展阅读:
拍摄日全食的注意事项:
1、即使在日偏食的时候,日光仍然是很强烈的,必需用减弱阳光达数千倍的滤光片 。
2、由于太阳像很小,所以要用尽量大的放大倍率 。
3、必需将照相机安置稳定,用遥控器或快门线控制快门 。
4、日全食时,日光强度减少万倍,迅速去掉滤光片,调好相机(可采用F11.1/30拍摄) 。
5、由于全食时间短促,所以必需分秒必争,尽量多多拍摄 。
6、在生光时,迅速安装好滤光片,保护相机。
8. 日食的时候用数码相机照相可不可以
可以。
1、固定直接拍摄
摄像机直接对着太阳拍摄,注意减光和感光元件保护。
2、跟踪直接拍摄
摄像机接到到转钟仪、赤道仪上,直接对太阳跟踪拍摄。
3、接望远镜拍摄
用转接口将摄像机接到望远镜上,注意赤道仪配重和跟踪精度,以及减光膜对焦点的影响。
4、大视场拍摄
用广角镜头拍摄天地变化和观测人群,以及动物的行为。
5、直接摄像
和照相机类似,直接用摄像机加滤光片拍摄日食过程就是非常好的观测手段。一般而言摄像机的长焦端比普通相机的长焦端还要长,因此能拍摄到更大的太阳像,足以满意一般观测需要。
(8)拍日食用什么相机扩展阅读
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即为光的直线传播。
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结果,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
太阳变成了黑色,只留下一个金色的光环,天空变成了靛青色。鸟儿此时会失去方向,或者会飞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动物则可能睡眼惺忪地出来活动。
9. 拍摄日全食 要买什么镜头
普通数码相机拍摄日食的准备工作
今年7月22日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日全食,没有专业设备的朋友们可以用普通数码相机留住这难得的纪念。为了把照片拍的更好,充分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
我用的相机是柯达7430,这是一款比较老的相机,400万像素,焦长34-102毫米,3光4数变焦,没有手动功能。
1,镜头滤光镜
①滤光镜必不可少
有朋友说,具有手动功能的相机可以用低感光度、小光圈、高速度来控制曝光量而不用滤镜。我认为此法不可取,太阳光能量很大,即使不拍照,镜头直接对着太阳也是容易损坏相机的!必须用滤镜挡去绝大部分阳光以确保安全。
②镜头滤镜的材质
有塑料和玻璃两种,塑料片过去用感光的底片现在已很难找到,我用的是医用X光片,挑选片基无色的那种。
玻璃材质的容易搞到的是电焊滤光片。在五金机电配件商店有售。我在沈阳购买的电焊滤光片价格是1元钱一片(零售价),供参考。
玻璃材质的滤镜优点是透过的太阳光基本上仍是平行光线,因而拍出的太阳清晰度高。缺点是电焊片是墨绿色而不是黑色,拍出的照片偏绿,有较大的色差。
塑料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漫射而使照片清晰度降低。优点是色差小。
③镜头滤镜的透光度
我这里能买到的电焊片是7号(最淡)至12号(最深)
有朋友说用最淡色的电焊就可以了,而我试验发现用最深色的都不够!
显然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选定滤镜的透光度。
把试拍的照片用potoshop打开,看它们的“直方图”。
图1是用“8+8”滤片拍的太阳,图2是其直方图,
图3是用“12”滤片拍的太阳,图4是其直方图,
图5是用“4X”滤片拍的太阳,图6是其直方图,
图7是用“3X”滤片拍的太阳,图8是其直方图‘
上述的“8+8”滤片是指2片8号电焊片重叠使用;
“12”滤片是指一片12号电焊片;
“4X”滤片是指4张X片重叠使用。第一张是全曝光的纯黑色,第2张深灰色,第3张浅灰色,第4张是未曝光片;
“3X”滤片是上述“4X”去掉第4张是未曝光片。
直方图左边密集的部分是天空;右边的一些竖线是太阳的亮度。
图2、图6中代表太阳的亮度线没有紧贴直方图右边线,是比较“正常”的曝光。
图4、图8中代表太阳的竖线紧贴在直方图右边线,实际是超出了直方图范围,表示曝光过度了。
然而从照片看,曝光“正常”的看起来有点像月亮,缺乏太阳应有的明亮耀眼感,我觉得拍摄太阳还是以适当的过曝为宜。其实图8比图6也只是少了一层未曝光的“透明”X片,但效果相差是很大的。
图1、图3电焊片的色差令人不快。
综合比较并经过多次试验最后向大家推荐3X片,即用X光片组成的稍许过曝光的滤片。
如果大家的X片浓度合适,“2X”当然会比我的“3X”更好。
为了确保成功,建议朋友们也试拍几次。不同的相机也许会有些差异,X片的透光率也无法量化。
④镜头滤镜套
为了方便用,我用纸作了一个套筒套在镜头上,顶端用纸粘上裁切好的3X片。这样既便于使用又可防止旁边的散射光。
2,旁轴取景窗滤光镜
如果不是单反机取景窗也要加滤镜,其透光率能保证你看起来不刺眼就行,材质当然是塑料片比较方便。
我用的是医用X光片的完全感光的黑色部分,剪下一小块用不干胶贴在相机机上盖住取景窗。
3,焦距
为了使拍出的太阳尽量大就要用最大的焦距,我的相机有3倍光学变焦4倍数码变焦。
有些朋友认为数码变焦没用。我特意作过对比试验:拍摄报上的文字,用了3倍光学变焦和4倍数码变焦拍摄的和仅用光学变焦再用PS放大的对比,还是前者清晰度高些。因此我认为对于数码变焦不应拒绝而要充分利用。
按此焦距拍出的太阳直径大约是照片长度的1/10,图1,3,5,7都是直接拍出未经裁切的整幅照片。
4,拍摄模式
采用风景(远景)模式,关闭闪光灯。
5,三脚架
用了3倍光学变焦4倍数码变焦的焦距已经相当于400多毫米了!手持相机拍摄极易晃动而使拍得的太阳周边模糊或形状不园,应当使用三脚架。
没有三脚架的朋友可把相机紧靠墙角、廊柱、栏杆等以减少晃动,但要避开灯杆,因为日食的时候可能会开灯的!
6,日期和时间校准
为使照片上留下准确的时刻应该注意校准数码相机的时间。以国家天文网站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为准,网址为:http://www.ya.com/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数码相机的时间调到当时时间之后一两分钟,等待标准时间到达这个时刻时按动“确认”键开始同步走时。这样校准后数码相机的时间误差当在0.1秒之内。
最后一次时间校准工作宜在7月21日晚上进行。
当然,你的手表也应校准以便准确掌握日食时间。
7,电池要充足
不多说了,当然要把电池充足,
8,还可以看什么?
看日全食不仅是看太阳的园缺盈亏变化,还有一些很值得一看的:
①贝利珠:像美丽的钻石戒指,只有在日全食开始和结束的两个极短暂瞬间能看到。
②水星:许多人一辈子也见过的水星就在太阳的东边,日全食的地区可能拍到,不要错过了!金星、火星、木星以及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也在天空。图9是日全食的时候全天星图,按照这张星图大家不难识别。
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相互切磋,为拍好日食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好!
但愿能赶个好天气!
(孤舟蓑笠翁2009-5-26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