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机摄影 > 相机是哪个派的巅峰之作

相机是哪个派的巅峰之作

发布时间:2022-05-22 18:47:20

‘壹’ 全画幅相机哪个牌子好,徕卡怎么样

徕卡不错的,是位居世界相机王国宝座的德国生产的。朋友前阵子去大草原旅游,为了能够收获美景,听同事建议买了徕卡Q,这款相机主打全画幅的传感器,2400万像素,续航能力强。朋友说她拍出来的大草原图像清晰色彩好,而且相机对焦快又准,拍夜景时连肉眼看不见的黑暗地方都能拍出来呢,省电模式下一块电池大概能用一天~

‘贰’ 世界上第一步单反相机出自于哪个国家什么品牌

一提到数码相机,也许国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就是佳能、尼康、索尼等日本品牌,
如果提到数码单反,那更是会首先想到拥有庞大用户群的佳能和尼康,但是,大家有谁能知道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实用的数码相机和数码单反实际上都是由Kodak创造的呢?
甚至,世界上第一台不用胶片成像的“数码相机”也是由Kodak发明的,而不是被广为流传的索尼·马维卡(MABIKA)。当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之后,Kodak就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并最初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了相关的照相设备,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设备出于军事用途,就一直未被公开。

Kodak DCS 100 1990年

1990年底,Kodak 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在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
起初,由于电子技术和制造工艺所限,80年代的数码相机普遍采用非常复杂的*作模式,这和传统的光学胶片相机差距很大,Kodak 意识到,如果数码相机要实用化,必须使用传统相机的*作模式,使*作更简便。因此,Kodak公司为DCS100应用了在当时众所周知的尼康F3机身,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模一样,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
这台数码单反使用了拥有140万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变倍数1.8X,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为它配备内置存储器,只能连同一个笨重的外置存储单元(DSU)使用。DSU和今天的相机底座差不多,以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内置200MB存储器,可以存放150张未经压缩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机器比起来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摄者可以使用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尽管不太方便,但在当时可是非常高档的了。这台机器那时的售价属于天价,相当于今天的22.5万人民币。
在DCS100获得成功之后,柯达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后续机型DCS200,它终于摆脱的DSU的累赘,存储器被安置在了机身内部,这样一来带着出门拍摄也就变得非常惬意了。

Kodak DCS 420 1994年

Kodak DCS420是DCS100、200的继任机种,以尼康N90(F90的美国型号)为基础。DCS420使用一枚150万像素CCD,使用尼康F卡口镜头,连拍模式可以在2.25秒内连拍5张,焦距系数2.6。这时的机器还没有内置红外线过滤镜,需要另外购买。

Canon / Kodak OS DCS 1 1995年

Kodak使用佳能EOS 1n机身制造,使用一枚600万像素CCD,兼容佳能EF镜头及闪光灯系统。与DCS460相似的构造及功能。连拍速度前两张0.6fps,以后以每8秒1张(快门速度1/250或更高)。焦距系数1.3,需要使用外置的红外线过滤

Kodak DCS 460 1995年

Kodak基于尼康N90(中国型号F90)制造,装备一枚600万像素CCD,使用尼康F卡口镜头。连拍最多2秒内2张,焦距系数1.3,同样需要外置的红外线过滤。

AGFA ACTIONCAM / Minolta RD-175 1996年

德国爱克发公司和美能达共同研制,爱克发的型号是 ACTIONCAM。此机基于Maxxum 500Si(中国型号)制造,175万像素3CCD。兼容所有美能达AF镜头,以及xi、si系列闪光灯。ISO只有800。焦距系数2.0,使用PCMCIA Type II/III型存储卡,图像需要美能达驱动或photoshop插件读取。

Fujifilm DS-515/Nikon E2s 1996年

尼康富士联手打造,基于尼康F4机身制造,富士为其提供电子部件,富士的型号是Fujix DS-515。130万像素,两款相机都可以1fps连拍,其中E2Ns可以在高速模式下以3fps的速度连拍7张。一个光学缩小系统可以完全利用镜头的焦距(即焦距系数为1),内置红外线过滤镜片、低通滤镜(这已经与现在的数码相机一样了)。ISO有800、3200两档可选。使用PCMCIA Type I/II存储卡。有jpg和tiff两种图像格式,NTSC/PAL视频输出。

Nikon E3 & E3s 1998年

尼康基于其传统机身F4制造,140万CCD,两个型号都可以以1fps的速度连拍,E3s可以以3fps的高速连拍12张,与E2N、E2Ns同样的光学缩小系统,没有焦距系数带来的不便。内置的红外线过滤镜片、低通滤镜,ISO可以在800、1600、3200间选择,使用PCMCIA Type I/II存储卡,jpg、tiff图像格式,NTSC、PAL视频输出。

Kodak DCS pro 14n 2002年

Kodak DCS pro 14n 是世界上首台突破1000万像素大关的数码单反!Kodak研制的全画幅COMS,最大像素1385万,最高分*率4500×3000 ,数一代经典之作!

‘叁’ 照相机是什么时候被谁发明的,哪个国家最先使用的,中国是什么时候使用的

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着《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着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 ;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中国最早使用照相机的人,一是清皇朝皇亲国戚,二是京、津、沪、杭、宁波、广州等口岸城市的第一代照像馆人,有外国人办、有国人自己办的,也有“中外合资”办的

1903年清朝皇宫里裕勋龄就给慈禧拍过照,当然也给皇帝、太后其他皇亲国戚拍过照,有些照片虽过了100多年,至今在收藏品市场还流传很广,当然是些翻拍的“老照片”,这些是清皇朝皇亲国戚们最早玩的相机,而老百姓当然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见了望远镜还叫千里眼,当然玩不上照相机了。但京、津、沪、宁、杭等口岸城市洋人一到达,并且开起了照像馆、写真馆——摄影术传入中国是法国公布达盖尔摄影术的第二年——1840年,鸦片战争起随着传教、经商、办医、军事侵略等多种途径摄影术传入中国了。1844年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在澳门与法国进行商谈时,作为礼仪、曾向英、美、意、葡四国官员赠送他的肖像照片。

‘肆’ 世界上第一台品牌数码相机是由哪个品牌厂商生产的

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是柯达公司的MR. Sasson.但楼主的问题是,第一台品牌数码相机?这问题比较含糊。第一台有真正使用意义的集成了机身存储器的数码相机是:柯达公司在1992年推出的DCS200。从那时候起,有了DC这名字的定义和CCD等一系列行业标注。Digital Camera ---------------->is from KodaK.遗憾的是,目前小日本掌握着大部分的CCD感光元件生产。可悲

‘伍’ 照相机鼻祖是哪个牌子

相机的鼻祖?
最开始不是商业化的,湿版时期自己就可以做
而柯达发明了干片以后也曾经发布过一段时间相机,所以应该是相机商品化的先驱了。
说徕卡的话只能说是135相机的鼻祖!

‘陆’ 急急急急

这个是莱卡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光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底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仪。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1954年,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仪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自1964年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反相机(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目 前的型号为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数码后背(Digital Mo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胶片单反相机、镜头全面停产。将徕卡的单反镜头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仪——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底片的曝光。与相机的测距仪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着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在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茨拉尔迁移至附近的索尔姆斯。1996年,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团( The Blackstone Group),将斥资约 1.3亿欧元(约 13.91亿港元),购入德国莱卡( Leica)相机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将成为 Leica最大股东。编辑本段名气世界最着名的照相机品牌之一。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 在,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着名品牌的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而着名的德国徕卡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徕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尽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谈徕卡,场面就热闹了。说它好的,声情井茂,说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辞。

莱卡相机

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迷。在徕卡身上,蕴藏着太多的神话,以至有时失掉了一些真实感。可以说,徕卡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背负着文化,对徕卡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徕卡拥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顽固的拥戴者。别的相机爱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徕卡迷,改一个小转盘都认为是暴殓天物。徕卡相机无疑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但徕卡的讲究从来就是自身的讲究,而不是为使用者的讲究,如果使用性与徕卡的讲究原则相冲突,徕卡一般不会屈就使用者的。世界上没有一部相机是完美的,徕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机就没有问题,只是厂家的选择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样而已。徕卡的不尽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机无法企及的。把徕卡从神坛上请下来,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机。昂贵的价格是徕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老先生,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到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关于徕卡的故事,常常让人心动,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已成为许多人梦寐的向往。然而徕卡又是所有相机中最保值的。50年前买的徕卡, 50年后如果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这就是徕卡的魄力。徕卡的传奇,徕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机那种丝丝入扣的过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转动徕卡的镜头,或者过片搬手,固然是一种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徕卡首先是一部杰出的相机。徕卡M6是机械相机制造的巅峰,极少的电子元件只负责测光,“电池的非必要性”,使徕卡M6能持续维持效能,无论在摄氏零下25度还是在零上60度,徕卡M6都可以分毫不差地正常工作。徕卡不是一台万能相机,但在它所擅长的领域,又是最好的。选择徕卡还是不选择徕卡,是品位,是需要,是文化,是爱好,哪一个理由都行,无论哪一种理由都会牵扯很多哲学的思考。编辑本段特点现 在的徕卡相机也同样进入到数码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徕卡M8和M9。deguoleica徕卡M8是一款数码旁轴相机。外型上看,绝对的复古,M8镁铝合金的机身,手感很好,机身背面采用了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没的说。这款相机采用了一枚柯达所生产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万像素CCD感光元件,镜头卡口兼容具有能够识别6位编码功能的徕卡M卡口镜头(焦距在16~90mm的徕卡系列;1954年后出厂的所有21~90mm6位编码镜头);无6位编码M系列镜头,卡口倍率相当于35mm胶片照相机的焦距长度的1.33倍,可以选择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快门速度1/8000秒-32秒,B门: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 2500,机身不带有防抖功能。存储方面支持SD/SDHC卡,电池标配了一块3.7VDC/1900mAh的锂电池。M9延续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外观改变不多。其机身采用柯达研发的23.9 x 35.8mm的全画幅CCD传感器KAF-18500,像素数达到1820万,传感器在周边微透镜的设计上与M8的传感器类似(周边微透镜偏向传感器中心,如此一来便可获得更好的周边成像表现)。并且采用了双影像处理器。徕卡M9镜头兼容性与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发布的21-90mm焦段镜头(数码或者非数码)均可支持,而且通过转接环还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换式镜头。与M8一样,M9亦无低通滤镜,但是Leica官方声称,M9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滤镜来解决偏色问题。同时,还支持TTL侧光。M9的机身顶部没有M8那样的模拟计数器,机身背后采用2.5英寸液晶显示屏。该机的感光度范围是ISO160-2500,并且徕卡将为其提供全新的降噪技术以提升高感光表现。编辑本段镜头特色徕卡相机自1913年开创35mm相机先河,与之配套的镜头便使人耳目一新。徕卡镜头从用料,机械加工,光学设计及研磨,都堪称艺术品级,它的成像质量和色彩还原,使大多数摄影者叹为观止,我对徕卡的每款镜头都情有独钟,更有将他们都收为己有而后快的欲望。35mm 镜头被誉为准标准镜头,它的视角为64°左右,是最为常用的镜头,人们常常戏称这支镜头对被摄物体而言,前进一步为标准镜头,后退一步为广角镜头。由于它的视角不是太大因而边缘变形相对也小,它的景深相对同等光圈的其它长于35mm焦距的镜头要大,所以用它拍些纪实题材、风光、人物不多的合影都很实用。自从这个焦距的镜头问世,世界各个生产镜头厂商,都下过大力气研制过多种这款镜头,它生产历史之长,结构变化之大,是大多数其它焦段镜头无法比拟的。

莱卡相机

徕卡 35mm 镜头产生于1930年,那一年徕卡生产出具有革命性的相机——C型徕卡,与之配套有3支镜头,除了 50mmF3.5Elmar 和135mm F4.5 Elmar 外,还有一支 35mm F3.5 Elmar 镜头。这是我知道的,徕卡迄今为止生产最早的一支35mm焦距的镜头。这支镜头光学结构为3组4片,在光圈叶片的前边有2片独立结构镜片,在光圈叶片的后边有2片胶合在一起的镜片,所有镜片无加膜。用此镜头拍摄黑白胶片,在侧光时解像力和影调层次均有不错的表现,在逆光时使用大光圈产生比较大的光晕,光圈收小后情况有所改变,但仍不能全部排除光晕。拍彩色片感觉色彩饱和度不够,增加曝光量,色饱和度有所增加,但色彩不够明快和艳丽,这可能与镜片没有加膜有关。1948年徕卡推出一款 35mm F3.5 Summaron 镜头,结构为4组6片,光圈叶片前为2组镜片有1片为独立结构,另2片为胶合结构,光圈叶片后也为2组,有2片胶合1片独立,前后组为对称式,这种结构为以后徕卡 35mm 镜头的演变打下了基础。我试用一支50年代生产的单层加膜的这种镜头(M口),拍黑白胶片它依然秉承徕卡镜头的传统韵味,在使用彩色片时,色彩还原与现代生产的镜头并无二致,在逆光时除有少许光晕以外,其它方面无可挑剔。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尤其是纪实新闻的需要,镜头都在向大通光量发展,最大相对孔径越做越大,为了顺应潮流,1958年徕卡生产了两支孔径不同的镜头。这2支头都曾是我多年使用过的,对他们的成相质量非常满意,是我的心爱之物。这两支镜头一支是 35mm F2.8 Summaron 镜头,结构与 35mm F3.5 Summaron 一模一样,只是最大相对孔径由原来的F3.5增大到F2.8,这支镜头无论是用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拍出的照片素质都堪称一流,对暗部影纹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光部分控制得恰到好处,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同年生产的另一支镜头是被摄影界神化了的 35mm F2 Summicron,它是由6组8片构成,前后两组镜头为对称式,前组4片有1组胶合镜片,2片独立镜片,后组与前组一样。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做到 F2,在全开光圈情况下,边缘成像质量就不会太好,为了改善大光孔的边缘成相质量,这款镜头在光圈叶片的前后各增加一片荧石玻璃所磨制的镜片,这样改善了镜头边缘成像质量,并拓展了影像暗部和亮部的表现范围,明显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纵深感,使画面更富立体效果,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这支镜头深受日本影人的崇尚,他们称作“八枚玉”。这支镜头虽然得到了多方赞誉但是它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普及性差。由于生产年代距今较远,它的加膜和矫正变形还存有一定的缺陷。由于6组8片的镜头造价太高,为了普及光圈F2 的镜头,1969年徕卡公司经过重新设计生产了一款新的4组6片 35mm F2 Summicron 的镜头),结构为对称式,光学结构和F3.5光圈的 Summaron 一样。试用表明黑白影调反差有些增强,暗部和高光部层次有些减弱,解像力一般,总体依然是徕卡镜头的味道。可能由于人们对8片镜头的怀念,1979年徕卡又重新设计一款 35mm F2 Summicron 7片5组结构镜头。单从结构上看与前4组6片镜头很像,只是后镜组里增加1片镜片,这样就成了前组3片有1片是独立镜片,2片胶合镜片。后组有2片独立镜片,有1组胶合镜片。这支镜头对画面暗部及高光部的表现与6片结构镜头有明显的不同,整体素质接近8片6组结构镜头,这是一支大受摄影者欢迎的产品,它一直生产了近20年的时间。代替球面7片5组光圈F2镜头的是1997年上市的 35mm F2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我认为这是一支全新理念的产品,这支镜头明锐度加强,色彩还原比以往徕卡头有些夸张,色彩的饱和度明显加强,拍出的画面给人一种明快鲜艳锐利的感觉,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莱卡相机

在此还有3支应该提到的镜头,那就是1961年生产的 35mm F1.4 Summicron 镜头,这是一支专门为新闻记者设计的快速镜头,它是目前世界上相对孔径最大的 35mm 镜头,如再使用上高速胶片。在没有闪光灯的帮助下,你可完成很多弱光下的工作。这支镜头拍出的影像锐利,很适合制版印刷用,只感觉影调层次略欠。在1990年徕卡还出过一支 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此镜头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总体结构为5组9片,这种镜头数量很少,笔者也没使用过。还有一支是1994年推出的并一直生产至今的 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他的光学结构依然是5组9片,只是后组有1片非球面镜片,我认为它是徕卡 35mm 镜头中最锐利的一支,拍出的照片影像边缘利索,线条清晰,当开至最大相对孔径拍摄时,影像边缘仍能保持很好的解像力,色彩还原好,饱和度很高,颜色有些夸张,它很受专业摄影记者的钟爱。一款镜头的优劣不能只看它的测试指标,指标是一种机械式的标准,它只能说明产品一部分性能。尤其是摄影镜头,它是摄影者心灵再现的工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徕卡镜头所拍出的画面质素,正是欧洲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结合的反映。我们要充分了解手中所使用的徕卡镜头的特性,充分发挥它的潜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新时代画卷。编辑本段昔日辉煌徕卡相机坚固、耐用、性能好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徕卡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是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记者奔波于世界各地环境恶劣的战场,一架轻便、坚固的徕卡135相机成了他们的最爱。

莱卡相机

不但如此,96岁高龄辞世的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徕卡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他以徕卡相机特殊的“观景窗”和精确的预估计划,捕捉人在事件发生时连续动作的最高潮。徕卡相机源自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性格赋予它严谨的风格,历久弥珍。所以,徕卡相机的另一功能体现在于收藏价值。据徕卡收藏者介绍,徕卡每台相机都拥有一个单独编号,这个编号从第一台开始至今都是连续的,极具收藏价值,是“相机王国里的劳斯莱斯”。编辑本段规格指标

型号:M9M8.2M8发布日期:2009-9-92008-9-152006-09-15厂家推荐价格:


外观颜色:灰色黑色银色黑色黑色影象传感器:

  1. 9 x 35.8
18 x 27
有效像素/总像素(MP):
  1. 00MP/18.5
  1. 30/0.00MP

影象大小:5212 x 34723936 x 2634
镜头倍率:
  1. 0
  1. 3

存储格式:DNGJPEGRAWJPEG
存储介质:SDSDHCSDSDHCSD镜头操作:手动、自动自动
感光度:Auto160-2500Auto160-2500
对焦框:35 & 135 mm28 & 90 mm50 & 75 mm24 & 35 mm28 & 90 mm50 & 75 mm
Frameline优化:
  1. 0m
  1. 7m
  1. 0m
DNG格式:压缩压缩
色彩滤镜:Adobe RGB/sRGBsRGB/Adobe RGB/ ECI RGB
测光:测量快门叶片上灰色带的中央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3/5/7 images, 0.5 - 2.0 EV无
快门:电子控制式金属纵向快门

快门速度(s):32 ~ 1/400032 ~ 1/8000
闪光同步:1 / 1801 / 250
连续拍摄最高速率(fps):
  1. 0
  1. 0

最多拍摄张数:810
自拍设置:关闭/2秒/12秒2秒/12秒
白平衡:Auto, 7 presets, Kelvin, ManualAuto, 6 presets, Kelvin, Manual
取景器:
  1. 68x


LCD类型:LCD蓝宝石玻璃彩色TFT LCD
LCD尺寸(英寸):
  1. 5"


像素:230,000

电池:锂离子充电电池

外观尺寸(WxHxD)(mm):139x37x80
  1. 60x80.20x36.90
  1. 6x80.2x36.9
重量(g):585545545备注:


编辑本段概念相机最 近产品设计师Vincent Sall设计了一款和你手上的iOS设备完美结合的概念产品Leica X3单反,以Leica的色彩光环为设计出发点,将经典的Leica相头盖设计成一个强大的超级合体式单反相机,设计中的X3不仅能随时通过蓝牙将照片发送到iPhone或者iPad上,而且一甩镜头盖,相机便自动启动,感觉非常亮丽!虽然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才能真正具有“可投产” 的意义,但根据设计师的本人解释,这款相机“填补了高画质大型相机和低画质电子产品之间的沟通鸿沟”

‘柒’ 单反相机都有那些牌子,是哪个国家的

1.佳能(Canon)是日本的一家全球领先的生产影像与信息产品的综合集团,从1937年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将自己的业务全球化并扩展到各个领域。

2.尼康(Nikon),是日本的一家着名相机制造商,成立于1917年,当时名为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1988年该公司依托其照相机品牌,更名为尼康株式会社。“尼康(Nikon)”的名称,从1946年开始使用,是“日本光学”日文读音(Nippon Kogaku)的罗马字母缩写,并且融合了德文中蔡司照相机ZeissIkon中kon的写法。

3.索尼(日语:ソニー株式会社,英语:SonyCorporation),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总部设于日本东京都港区港南1-7-1。

4.奥林巴斯(Olympus Corporation)日本,创立于1919 年。1920年在日本成功地将显微镜商品化,在癌症防治领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内窥镜,1950 年由奥林巴斯在世界上首次开发。迄今为止,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已成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事业领域包括医疗、影像、生命科学产业三大业务领域。

5.宾得(PENTAX)日本,是一家世界着名的光学品牌,产品覆盖天文望远镜、医用内视镜、眼镜等范围。宾得的品牌文化可以追溯到1919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旭光学合资公司。

6.松下(Panasonic)日本,Panasonic的中文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开始逐步更改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统一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发展品牌产品涉及家电、数码视听电子、办公产品、航空等诸多领域而享誉全球;该企业品牌跃入《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

7.三星 是韩国的知名公司之一,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集团的简称,该集团包括44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成长为“世界最受尊敬企业”企业之一的三星在全世界68个国家拥有429个据点23万员工,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三星集团成立于1938年,公司最初主要出口朝鲜南半岛的鱼干、蔬菜和水果。

8.理光(Ricoh),是日本着名的办公设备及光学机器制造商,世界五百强企业。市村清在1936年成立理化学研究所,研究所主要研究理研阳画感光纸,1963年正式易名为理光,并在同年成立香港分公司。现在理光的主要产品包括影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文仪器材,文档解决方案,以及轻便型数码相机。

9.徕卡 是德国原装手工制作的相机。徕卡相机在现今生产的专业相机中,打开后盖可以看到,徕卡机身用料的厚度,真得用锤子碰才能毁坏。它以结构合理,加工精良,质量可靠。

10.哈苏(Hasselblad)瑞典 长达 77 年(至2018年)的相机历史,深耕于中画幅相机。打造了庞大完整的中画幅相机系统,沉淀了多年在相机领域的技术,从胶片到 1 亿像素,变的是看得见的外观,不变的是对影像的追求。

(7)相机是哪个派的巅峰之作扩展阅读:

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缩写为SLR camera)又称作单反相机。它是指用单镜头,并且光线通过此镜头照射到反光镜上,通过反光取景的相机。

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窗;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胶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捌’ 照相机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最早的相机是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的。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Daguerre)以自己发明的底片和显影技术(银版摄影法),结合哈谢尔夫发明的定影技术和维丘德发明的印相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8)相机是哪个派的巅峰之作扩展阅读

达盖尔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摄影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后来,达盖尔根据此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他的照相机与今天我们使用的照相机基本类似,由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组成。镜头是照相机的重要部分,景物就是通过它来结成影像。它由不同性质不同形状的透镜组成,达盖尔照相机只有一种焦距即f=75mm。

达盖尔(1787年11月18日——1851年7月1日)是法国美术家和化学家,因发明银版照相法而闻名。达盖尔出生于法国法兰西岛瓦勒德瓦兹省。他学过建筑,戏剧设计和全景绘画,尤其擅长舞台幻境制作,也因此声誉卓着。

‘玖’ 世界上最贵最好的相机是什么牌子 有没有排名

阿尔帕ALPA

瑞士生产的相机名牌产品,相机的机械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科研仪器”的水平,以工艺精湛、坚固耐用和品质优异而成为众多相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

特点:

瑞士阿尔帕(ALPA)照相机的结构简单至极。镜头、后背、中间加个拿手柄的铁框子就是机身,铁框子上有个大眼睛取景器。世界很难再找到比它更简单的照相机,没有任何自控装置,没有测光,没有测距仪,连视差都不校正,甚至连说明书都没有。纵有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但一个初识摄影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文不值的废铁。其实阿尔帕也绝对不是给初学者用的。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摄影功底并且对摄影有一定主见的人,用阿尔帕才会顺手才能驾驭它。

阿尔帕相机问世60年间,总产量只有4万多架!不到徕卡A型的3/4。尽管如此,阿尔帕相机上许多独创性的功能设计、注入包豪斯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理念的造型、以及卓越的工艺水准和可靠性仍在世界MF135相机发展时期众多产品中木秀于林。下面介绍几款阿尔帕相机的代表机型,与读者共同鉴赏。

阿尔帕相机的机械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科研仪器”的水平。瑞士人以他们对待钟表的加工精度加工阿尔帕相机,他们对机身的加工精度要求是以“微米”计量的。阿尔帕相机是“手工”制作的。阿尔帕相机的手工制作指的是它的加工批量很小,不是依靠流水线生产,而是用精密数控机床,以经过科学计算的、完全统一的数据逐台加工的。不仅精度极高,而且坚固耐用。新型阿尔帕是当今世界上最昂贵的相机,一只镜头一个机身加一个后背价值近14万人民币。

很多世界着名的大品牌工业品厂家出于商业目的,允许其他非知名厂家生产经营其品牌产品,进行OEM生产。而阿尔帕公司不搞OEM,它的镜头、机身和后背都是世界着名的大公司生产的。阿尔帕只做机身,没有生产镜头的能力。欧洲有很多着名镜头厂为它配头。但阿尔帕对这些厂家生产的镜头的质量要求比其他相机商严格得多,只有那些最好的镜头才有资格被选走并配以出厂证书。机身是瑞士的赛兹厂生产的,取景器是瑞士专业厂生产的,后背是林哈夫产品,数码后背是世界顶尖名牌“飞思1号”产品,就连机身的榉木手柄也是瑞士一家枪托厂生产的。阿尔帕的硬件完全满足“发烧”级别,而且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至于在摄影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如果技术上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都“没有资格”使用阿尔帕相机。

阅读全文

与相机是哪个派的巅峰之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9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4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2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