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照相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摄影暗箱”。着名画家达•芬奇在笔记中也对它做了记载。他写道:光线通过一座暗室壁上的小孔,在对面的墙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当然,它只会投影,要用笔把投影的像描绘下来。
接着,又有人对“摄影暗箱”进行了改进。比如:增加一块凹透镜,使倒立着的像变成了正立像,看起来舒适多了,增加一块呈45度角的平面镜,使画面更清晰逼真……
但是,这时候的“摄影暗箱”只能成像,却不能将图像记录下来。
18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了感光材料,特别是达盖尔发现的感光材料碘化银。于是,在“摄影暗箱”上装上银版感光片,图像就被记录下来了。从此,也就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真正的照相机。
照相机开始的时候体积很大。像一个大木箱。20世纪20年代后期,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的单反相机,这时候的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专业的摄影人员,他们带着相机去旅行,出现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包括风光无限美好的风景区和弹片横飞的战场。匈牙利着名战地记者帕卡曾经说:“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是它能揭露战争”。他是一个热衷于摄影的人,二战期间,经常背着德国产的莱卡相机辗转于各国战场,即便是死在战场的那一刻,他的最后一个动作仍然是按下相机的快门。
‘贰’ 拍照手机的发展历程
发展初期:
世界上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是夏普公司于2000年推出的J-SH04,内置10万像素及256色屏幕。但由于日本通信市场的封闭性,这款手机并未造成反响。
紧接以诺基亚7650、索尼爱立信T68i为主的第一代拍照手机登陆市场。
随后,拍照手机便进入了发展阶段。索尼爱立信K750i作为一款不仅200万像素的传感器,也集成了自动对焦系统和氙气闪光灯的手机,使得手机拍照体验接近数码相机。
2007年,以诺基亚N95为代表的机型,不仅内置了500万像素自动对焦摄像头,本身也是支持3.5G网络、GPS的机型,智能拍照手机的雏形诞生。
在这个时期,三星、LG等韩国公司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三星曾率先将数码相机传感器和镜头移植到手机中,让手机拥有更高的像素和光学变焦能力,视频拍摄分辨率也随着手机处理器的性能提升而提升。
总得来说,拍照手机发展初期其实是与整个手机行业的进化同步的,不仅仅是摄像头,其他部分如屏幕、处理器都在进化。
二次革命:
拍照手机的第二次革命可以追溯到苹果推出iPhone4,这款拥有500万像素的智能手机,不仅通过iSight传感器实现的拍摄效果,同时得益于iOS平台应用的井喷式增长,拍摄、分享应用迸发,让用户养成了随拍随发的使用习惯,同时也拉动了Android平台,诸如三星GalaxyS系列。
同期的诺基亚也推出了拥有1200万像素的N8,,但是由于Symbian系统的滞后,并没有获得用户的肯定,后期搭载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808PureView同样遭到冷遇。由此可见,系统平台的使用体验和应用。
在2013年,HTCOne主打“UltraPixel”大像素面积的概念,牺牲像素换取进光量,来实现低光拍摄效果,但较低的像素(400万)让一些用户难以接受。采用同样概念的还有苹果的iPhone5s,但Phone5s提升了传感器尺寸但像素保持不变,拍照效果要比前作更突出。而诺基亚Lumia1020则移植了808PureView的4100万像素传感器,仍然可以实现“无损变焦”的效果,同时WindowsPhone平台相对Symbian来说,拍摄体验和软件应用都要出色。
三星直接移植了数码相机的1/2.3英寸1600万像素传感器、10倍光学变焦镜头到GalaxyS4Zoom上,其实产品理念与之前的功能机相同,除了画质提升,Android系统也带来了应用能力,但体积和耗电量仍是一个问题。索尼方面,则主打整合概念,将索尼影像的“G”镜头和BIONZ图像处理引擎整合到XperiaZ1手机中,2000万像素的大尺寸传感器画质表现。
国内手机厂商也推出不同类型的拍照手机。以OPPO为例,其在推出的OPPO N1创造性地把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合二为一,设计了“206度自由停旋转摄像头”,摄像头为1300万像素的索尼堆栈式摄像头.方便用户进行多角度拍摄和取景,可以在各种有效视角内获得取景。
总的来说,在2013年之后智能平台分布几乎已经定型,手机拍照技术的提升可以总结为图像传感器的多样化和图像处理引擎的进步,镜头素质也有些许提升。
‘叁’ 如今的手机摄影发展如此迅猛,还有必要买专门的相机吗
拍照功能已经成为手机厂商的一个卖点和亮点,用手机拍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智能手机打交道,也让很多记者放弃了专业相机,用手机拍照。那么,如今的手机摄影发展如此迅猛,还有必要买专门的相机吗?在手机摄影流行的当下,是否有必要买相机就看有没有需求了。可以说90%的人不需要买相机,是不是要买专门的相机主要看以下几种情况:
有工作需求相机的镜头各类繁多,比如有折反射镜头,较大光圈的长焦镜头,鱼眼镜头,移轴镜头,超微距镜头,超长焦镜头,这些方面都是手机所不能比的。相机的感光元件终究比手机的要大很多,相机可以输出分辨率更高的照片,通过像素转换多重拍摄,甚至可以得到数亿像素的照片。
因此,虽然手机降低了摄影的门槛,成为流行的摄影工具,但相机不会被完全取代。主要看你对于单反相机以及我们所知道的摄影是不是有极大的需求。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只用于生活记录、孩子成长记录、家人朋友聚会、旅行记录等。手机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所以没有必要选择相机。然而在以上那些情况下,相机仍然可以发挥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肆’ 手机相机与单反相机相比,有哪些优势
我们首先说相机,专业相机的功用和配件,可以完成更多瞬时间的记载和细节。
手机便当,这是众目睽睽的,但仅此而已,文娱大于质量。单反固然不便当携带,但质量大于文娱。
‘伍’ 手机越来越强调拍照功能,对相机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对于任何一款拍照设备而言,感光元件、镜头和图像处理引擎都是决定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但与数码相机相比,拍照毕竟只是手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功能,因此设计上还要受到成本、功耗、体积、操作系统等其他因素的制约,因此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
‘关于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主要规格包括结构、尺寸和像素,而衡量标准则有分辨率、动态范围、色深和高感控噪性能。在感光元件结构相似、尺寸相同的前提下,分辨率通常与其他指标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
目前,主流手机大多采用1/3.2-1/3英寸的CMOS感光元件。其中,800万像素级产品全部采用了背照式结构,而1300万像素级产品则部分采用了堆栈式结构。从技术上,堆栈式是背照式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要更先进一些。但从实际情况看,堆栈式对于画质的改善幅度非常有限,远没有引入背照式时所带来的增幅明显——会出现这种情况,单像素尺寸是一个重要因素。举个例子:一亩地原来种500个西瓜,现在改种1000个西瓜;由于每个西瓜拥有的生长空间变小,所以单个西瓜的重量就有可能下降。
无论是背照式还是堆栈式,都是通过结构改进推后负增长的拐点。所以,关键还是要看感光元件的尺寸、像素是否平衡。从目前的情况看,800万像素仍旧是主流手机相对稳妥的选择。
‘关于镜头’镜头的主要规格包括焦距和光圈,而衡量标准则有分辨率(中心/边缘)、畸变、四角失光和抗眩光等。镜头物理焦距与感光元件尺寸共同决定了一款手机的等效焦距,也就是拍照时的视角(不使用数码变焦的情况)。除Galaxy S4 Zoom等少数产品外,市售绝大部分手机都采用的是定焦镜头。从实际拍摄的情况看,等效焦距在28mm左右(约75度)是比较合适的。
光圈决定了拍照时的通光量,直接影响弱光环境下,保证稳定拍摄所需要的感光度。例如:光圈从F2.8增大一挡变成F2.0,相同快门速度下的感光度就能降低一级(比如从ISO
800到ISO
400)。受体积、成本所限,手机上的摄像头都是固定光圈的,最多通过内置ND镜来改变F值。正因如此,大光圈镜头通常会降低边缘分辨率并加重四角失光情况——当然,对手机拍照来说,这并不是我们特别在意的事情。
除了微距拍摄外,手机等小型拍照设备很难实现真正的浅景深效果,所以“大光圈能带来背景虚化”基本等同于虚假宣传。同时,镜片数量也不能作为衡量镜头素质的标准(这里牵扯到结构、材质、工艺等诸多因素),所以“增加镜片能提高成像质量”的宣传也是没有理论根据的。
‘关于图像处理引擎’和感光元件、镜头相比,图像处理器因为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因此常常被大家所忽视。但它不只关系到图像细节与控噪能力,同时还直接影响测光/白平衡的准确程度以及拍照时的响应速度。
图像处理引擎(ISP)有硬解码(实体芯片)和软解码(借助主处理器运算)两种解决方案。而在硬解码中,实体芯片在处理性能、功耗和体积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在目前感光元件、镜头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图像处理引擎已经成为各大厂商新的比拼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像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之间还有一个叫BSP的中间层,这有点类似于PC机上的驱动程序。所以,图像处理引擎的性能也是受到操作系统大框架制约的。
除了上述三点外,我们所使用的拍照APP也会给最终照片带来一些影响。这就是ET想通过这篇博文所表达的:对于一款手机来说,决定其画质的因素是多而复杂的。这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可以通过硬件规格和技术指标推导出最终结果。无论供应商有多知名、规格指标有多抢眼、技术名词有多华丽,最后只有实际效果好才能决定是一款好产品。
‘陆’ 现在智能手机相机为什么越来越好了
手机在现在的生活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数码产品,对于如此庞大的市场,各大手机厂商也是纷纷绞尽脑汁来说提高自己的手机配置,可以看到如今的手机已经是8G内存的时代了,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目前手机的配置到快赶上PC的配置了,而目前我们的选择手机的标准当中有一个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拍照,这个还得感谢OV带起的节奏,两家的广告词都是非常的洗脑,前后2000万,照亮你的美,加上综艺小鲜肉的加持,让ov在去年成为了国产的出货王,这个也是外界没有想到的,之前大家关注的都是小米、魅族这样的互联网手机企业,在大家都认为实体没有希望的时候,OV站了出来,由此也引发了各家厂商对于拍照的重视。
ae界面
未来低端的相机会被手机替代,这个我们在PC端已经可以看见了,这是时代的变更,在目前拍照手机概念大火的今天,各家手机厂商都花了大价钱去研发手机的拍照技术,手机厂商也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替代单反,但是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手机就是手机,相机市场的萎缩是一定,但是要替代还是不可能,稍微对画质有要求,而且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弄一台,就像现在的电脑一样,你或许打开它的频率很少,但是你还是需要他,从需求上面来看,电脑的需要还是要大于相机,使用如果你不是爱好者,你只是一个想记录一点生活、小孩的成长之类的,我觉得你还是不如加一点钱,买一个拍照好一点的手机比较靠谱。
你觉得未来手机可以代替单反吗?
‘柒’ 手机相机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比之数码相机的水平
虽然手机拍照现在很火,但是受限于手机相机模块硬件尺寸,手机相机和数码相机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
‘捌’ 你认为以后的手机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个人觉得,未来方向用几个字概括,轻,薄,大,强。也许以后现在这种形式的手机会被淘汰,新的移动设备诞生,但总的发展方向不变。
‘玖’ 手机拍照的优缺点
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很强,与数码相机相比各有特点,主要区别如下:
1、镜头
局限于形状、体积,手机的镜头很差,就是一个广角定焦头。
这样拍照片只能通过移动位置来取景,而且没有标头、长焦端,无法拍摄景深类照片。
例如虚化背景的小景深照片。
而对于数码相机,镜头就是很大的优势了,可变焦,可以拍长焦镜头。
2、快门速度
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很高,可以抓拍运动物体。而手机的快门速度差的多,还是拍静止画面合适。
3、cmos尺寸
虽然近年来手机的cmos尺寸加大的很快,但基本上也是1/2英寸cmos就不错了,这跟数码相机1英寸底,或者35mm底来比差距很大。
所以手机的低照度拍摄能力要比数码相机差的多。
4、照片的使用方面
智能手机拍照的优势在于,拍摄后立刻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发布或者传输。而数码相机拍照后,照片还的传输到手机或者电脑中才能够使用。
‘拾’ 手机拍照已经可以达到超高清,为何有些人还喜欢用老式相机
手机不仅是性能得到了提升,其实它的拍照功能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当我们回看一些以前的照片,就会发现是非常模糊的。明明手机拍照已经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相机发展也非常好,为什么有的人还是会选择使用老式相机呢?
综合来说,不论是使用手机拍照还是用老式的相机拍照各有各的好,而且每个人所追求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大家在拍照的时候是希望能够留下画面中的细节,留下自己的记忆,所以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拍照高清并不是必须的。反而对于一些只是想要记录画面的人来说,拍出来的感觉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