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GREAT WALL DF-2是什么牌相机
北京照相机厂生产的长城牌DF-2型单反120相机。采用翻斗式快门。
长城DF系列相机是北京照相机厂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产品,从DF-2到DF-5共出了四款相机,除了供国内市场还有非常少量的外销或在当时比较让人眼热的华侨商店[友谊商店]或百货公司的华侨柜台凭侨务券、外汇券购买。不同型号的几款长城DF其实变化是非常小的,DF-3是加了自拍、DF-4是加了闪灯插座,而“最高级”的DF-5也是只是加了自拍和闪灯插座。另外DF-4、DF-5有一种牛皮硬套包装的,也就是所谓的外销型,产量比较少,做工也相对好一些。
长城相机其实是很简易的相机,快门是翻斗式的,震动非常大,速度也是只有简易的5档,取景器没有裂像也很暗,据说后期该厂开发了裂像屏,但没有融入到产品里就不在生产了。镜头是4片3组的结构,做工却很粗,镜片镀单层的蓝膜。镜头同机身没有光圈连带机构,所以取景时要全开光圈,而暴光时要收缩到预设的光圈,使用是非常的不方便和极易出差。这种相机除了可以拍6X6、645,后期还开发了135附件,也可以拍135胶卷。其实七十年代北照厂开发的这款DF相机可以说比较成功的,虽然长城DF相机只是日本三十年代一款相机的模仿机,但当年我国的生产能力也就这个水平。这种相机的优点是简单而不易出毛病。比较其当年其他照相机厂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相机,北照厂虽说起点低但可谓是明智和冷静的!
优点:快门不易出毛病;镜头是4片3组,在国产普通型120相机里是最好的。标头(M39X1)可以直接连到放大机上当放大头使用。
缺点:取景器暗、快门震动大、没有可以直接换的其他镜头、光圈不联动、拍摄中极易失误
技术性能和规格:
1.镜头:F90mm/1:3.5,四片三组式天塞型结构,单层镀膜,最近拍摄距离为1米;光圈共分七挡:3.5,4,5.6,8,11,16,22;镜头可卸,与机身连接的螺纹为M39*1,与滤色镜连接的螺纹为M52*0.75。
2.快门:为镜后缝隙曝光式的反光板机械快门(翻斗式快门),快门时间有五挡:B,1/30,1/60,1/125,1/200秒。卷片后逆时针旋转调速旋扭,使之挂上快门。
3.底片画幅尺寸:120胶卷可拍6*6厘米的12张,6*4.5厘米的16张,使用带衬纸的135胶卷时,可拍36*24厘米的36张,32*32厘米的26张或32*48厘米的18张。
4.取景:单镜头反光式无视差取景,设有调焦放大镜,可进行微调;磨砂玻璃成像,除早期Df-1型机外,有成像画幅度尺寸和十字显示。
5.卷片:手轮卷片,红窗计数,设有防重拍机构和多次曝光机构。
6.照相机体积为142*96*122毫米,重量为875克。
㈡ 我有一款海鸥DF-2相机,好多年没用了,不知道现在可不可以用
海鸥DF-2相机是上海照相机厂70年代生产的产品,使用35mm胶片的机械快门单反相机,取景器裂像对焦,是当时一款比较成熟的产品。
海鸥DF-2相机南边结构比较简单,经久耐用,很少出毛病,多年没用也不会损坏。
您可以卸下镜头,检查一下:如果快门机构没有问题、镜头也没有霉变,就仍然可以使用。
摄影大师们一直没有放弃胶片相机的使用,很多大片都是出自胶片相机。现在,不少摄影发烧友都重新捡起过去的老胶片相机,去拍照呢。
您会发现,在众多数码摄影大军中,使用胶片相机是一件极其令人羡慕的事情。
㈢ 你最早使用的是哪款数码相机
我是1995年开始学习并在工作中使用PHOTOSHOP的,但是那时候数码相机还非常少,工作上主要还是用扫描仪获取数码文件来用PHOTOSHOP、Pagemaker、Coreldraw等软件进行各种处理、编排和设计。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数码相机开始出现在中国,有很多新闻单位主要是报社因为数码相机的快捷而开始使用,价格非常昂贵,我记得我的老同事那时用的是佳能单反D30,花了十三万,我曾经借来用过一次应急。在2000年,我到香港出差时买了我自己的第一部数码相机,索尼S-70,卡片机,340万像素。就是这部相机,让我完全改变了以往对数码相机的认识。通过亲身体验,我打破了那时印刷业、广告业以及摄影界对数码照片的偏见、误读和约定俗成的清规戒律,用索尼S-70拍摄了湖北金龙泉啤酒厂的2002年挂历,用9兆的数码图像印出了35×25厘米的印刷品,效果非常漂亮,按照那时的清规戒律,应该至少使用34兆的图像。我还在2002年开始将数码相机应用于大量拍摄广告,误打误撞地成为了家乐福的签约摄影师,那时家乐福每周在全国五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拍摄商品以制作海报,唯独我在武汉是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以后传到上海的广告公司,而其余城市都还是拍摄135反转片(每个商品用不同曝光拍三张)后送去冲洗,然后把胶片特快专递到上海,广告公司再送去电子分色(实际上就是高精度扫描)以后才能得到数码文件。到了2003年,我拍的数码照片成为了家乐福公司的样板片,另外的四个城市也都开始用数码相机开始拍摄,我也在2003年开始使用了佳能的入门级单反300D。可以这样说,我是在国内最早把数码照片大规模用于广告拍摄的人。这一切,都是起因于那部340万像素的索尼S-70。
㈣ 我有一台苏联的老相机想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这是前苏联1970年代生产的“苍鹰”(Сокол)照相机,这种牌子国内不多,能见到的有普通的平视旁轴型的和费特-5类似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带有嗮光电池测光的自动相机,你的照片不全我不确定是哪一款。
七十年代后,苏联相机生产有两个趋势,一是向轻型和小型化发展,如:“海鸥”(Чайка)系列、“基辅-30”半格系列、“费德”(Фед)微型半幅系列等。二是向中高档电子自动化发展,生产了一批自动、半自动相机,如“维利亚”(Вилия)135自动相机、“泽尼特-TTL”单反自动和半自动照相机、“基辅-15-TLL”单反照相机、“费克-2”(ФК-2)摇头相机。“基辅-17”、“基辅-18”自动相机、“爱列克特罗”电子快门相机、“费德-5”系列全天候微型电子照相机、以及我们的主角:苍鹰”(Сокол)多程序自动照相机,它生产于70年代中后期,在当时属高档产品。
㈤ 拍立得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还没有大行其道的时候,一款同样可以立拍立现的相机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拍立得”,(也有称“立拍得”) 一般系美国iGood和日本富士两个品牌。相机结构看起来比较复杂笨重,“咔嚓”一声之后,一张有宽大白边的照片缓缓地从相机口吐出。在很多旅游景点,一张iGood拍立得快照售价都在二三十元钱,但仍有很多游客乐此不疲。数码相机普及后,拍立得相机由于拍摄成本较高,携带不便逐渐退出市场,但很多小资男女及相机发烧友仍在收集这种相机。受一些偶像剧浪漫镜头的影响,粉丝们也经常在网上求购。但由于iGood相机类商标被大陆一个自然人注册,所以导致iGood相机不能在大陆销售,国外销售火爆,但是国内一件难求。
宝丽来公司由美国物理学家艾尔文·兰德于1937年成立,1944年研发出即时摄影技术。1948年11月26日在市场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即时成像相机Polaroid 95,当时的售价是每台89.75美元。1972年,宝丽来推出SX-70袖珍型即时成像相机,随即风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时共售出了600万台。
2001年,宝丽来宣告破产。2005年,公司被明尼苏达州企业派特斯全球集团买下。
在2008年2月,宝丽来宣布停止制造底片,转往发展数码相机业务,同年6月,宝丽来大中华代理权被宝丽来亚太收回。而设于荷兰恩社德的胶片厂也停止生产最后一种宝丽来胶片(T600胶片)。 2010元旦,宝丽来香港办事处于香港太古城道港岛东中心石利洛现址复业。
㈥ 中国70年代上海海鸥牌型号120老式照相机价格多少钱
中国70年代,上海海螺牌的型号120的老式相机,它的价格应该达到80元的标准,还是非常高的
㈦ 70年代的照相机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海鸥203产量比较大但做工还是不错的,全新的大概300左右吧,友谊双镜头上不了两百,说到收藏价值还是有的,只是价值不会很高。
求采纳
㈧ 中国70年代上海海鸥牌型号120老式照相机价格多少钱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回答;一是当时上海厂生产的双镜头120型反光照相机共有四个规格;1.海鸥4型价;168元,2.是.A型【也叫老摇把】184元3.是B型120,4.是C型135元。现代的收藏价格因为因素众多具体的收购价格不详。
㈨ 70年代有数码相机吗
没有,那时候用的是胶卷相机,而且函数黑白底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