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的单反镜头有哪些
大多数一个初学者第一次都购买相机都会选择套机,因为可以跟着一支变焦镜头――一镜走天下,适合在不同场合中使用。而我却第一次真正拥有和接触的单反镜头反而是一支50mm标准定焦镜头,当时有朋友笑说不能走天涯了,但这是真的吗?变焦镜那么方便,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定焦镜呢?通常来说,使用变焦镜头想要有大光圈,就得付出非常昂贵代价,而定焦头用“白菜价钱”就可以轻易买到“烧鹅味道”的大光圈镜头。首先,光圈越大,搜集的光线比小光圈的变焦镜头多,可以轻易制造浅景深的效果,在晚上或室内弱光环境下不用调高感光度(ISO)就可以拍到所想的照片。再者,因为定焦镜头的组件可以制造得比变焦镜头细小,所以会很轻巧。同时,由于没有变焦的“便利”后,你就需要靠自己的移动来拍摄,可以帮助你认真思考构图。加上定焦镜头的构造纯粹,素质往往都会比变焦镜头高,而且价钱相宜,物美价廉谁能不爱。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定焦镜头最常见的三个焦段:35mm,50mm,85mm。
35mm定焦镜头――EF 35mm f/1.4L USM
35mm是着名的人文广角,同时也适合风光和团体人像,甚至肖像都适合使用。它能在街头上让摄影师足够的空间进行构图,而且可拍摄的范围较广,能将人物及大部分的周边环境拍进去。再者,具有微广角的透视感,受到许多街头摄影或新闻摄影的人士的青睐,所以有人认为用35mm镜头拍摄的画面比标准、人像定焦镜头更有“视觉冲击力”。
50mm定焦镜头――AF-S NIKKOR 50mm f/1.8G
50mm定焦镜头应该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镜头。着名摄影师布列松亦喜爱用Leica配搭一支50mm镜头拍照,他认为镜头对他来说就像是眼睛的延伸,更认为50mm是人眼的焦距,固定使用同一焦距的镜头,可以“所见即所得”。透过观景窗用50mm看到的事物等同于你肉眼当前所看见的,当需要快速构图时,可以在脑中幻想需要的画面。这颗廉价高素质的尼康定焦,也被去圈内人士戏称为“人类光学精华”。
85mm定焦镜头――85mm F1.4 EX DG HSM
85mm被称为人像镜头,因为此焦距变形小,而且压缩感较小,容易营造浅景深,所以常用于影人像时使用。而且由于物理限制关系,焦距愈长的镜头难以制造出较大的光圈,但85mm却轻易有f/1.4,f/1.2等大光圈。再者,此焦距很适合拍摄半身人像相片,拍摄时摄影师与模特儿的沟通相当重要,如果焦距太长会让两人难以沟通。而焦距太短,因为需要近距离才能填满画面,会令模特儿和摄影师都感到尴尬,所以85mm正是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两人容易沟通又可以减除尴尬感,人像必备。
以上只是较通用的三款焦距镜头,其实定焦镜头仍然有很多不同焦距可以选择,如24mm、135mm等等,所以定焦镜头的世界仍然是五花八门,任君选择。希望大家可以透过日后所累积的经验可以找出自己所喜爱的镜头吧。
其实除了定焦镜头,相信不少摄影朋友都有一两支变焦镜头“旁身”。当初学者学懂使用其他的变焦镜头后,通常都会选择购买一支广角镜头以补充不足。因为通常首支变焦镜头都是标准变焦,不够驾驭一些壮观的风光照。无论是广角变焦、长焦定焦,其实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镜头,因为这些种类镜头的制作难度非常大,所以也是各个厂家的技术体现所在。
超广角镜头的选择――EF 8-15mm f/4L Fisheye USM
因为广角变焦比较少人会用到,所以会为大家介绍一些使用技巧:
(1)一切从简
初学者拍摄风光时,都想拍下当时所有事物,甚至一花一草都不会放过,所以通常都想“大而全”。广角镜头难以驾驭的地方也是如此,往往在照片中都会拍到一些不想要的东西,这些不必要的元素很容易容易影响观感。其实,拍摄风光也应该一切从简,不需要堆叠太多的前景、中景、后景,而且这样有效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而不是被扰乱视线。
(2)尝试不同寻常的角度
尝试用不同角度拍摄事物,让自己学习用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例如将相机贴近地面,然后用水平角度拍摄贴近地面的主体拍摄物件,通常都会得到一个新鲜的画面。也可以尝试向上拍摄事物,保留更多的天空与留白,令画面制造更多空间感,同时也不会感到局促。
(3)留意物体的大小关系
使用广角镜头,会有“近大远小”的效果,即是会夸大镜头附近的物件,而使远处的物体变小。当拍摄的时候可以留意身边的事物,可以借此作为前景衬托你所拍摄的主体,有时候亦可以得一些有趣的效果,如物件大小和正常时相反等等。
(4)利用广角改变线条
拍摄时发现附近有些线条,如马路等可以借助广角镜头来加强照片透视感。例如拍摄建筑物时,可以借助它的线条,从下而上拍摄,因为广角镜有镜头扭曲的特性,因此在边缘的事物会被拉长和放大,可以使事物显得巨大之外亦让照片显得有张力。
❷ 单反镜头有哪些
单反镜头
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取景,即SLR(Single Lens Reflex),这是当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统,大多数35mm照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因此,可以准确地看见胶片即将“看见”的相同影像。该系统的心脏是一块活动的反光镜(如图浅蓝色部分),它呈45°角安放在胶片平面的前面。进入镜头的光线(如图红色光路)由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一块毛玻璃上。
中文名
单反镜头
外文名
Single Lens Reflex
应用于
大多数35mm照相机
好处
从取景器中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
概念介绍
早期的SLR照相机必须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机并俯视毛玻璃取景。毛玻璃上的影像虽然是正立的,但左右是颠倒的。为了校正这个缺陷,眼平式SLR照相机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装了一个五棱镜。这种棱镜将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其影像送至目镜,这时的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取景时,进入照相机的大部分光线都被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五棱镜,几乎所有SLR照相机的快门都直接位于胶片的前面(由于这种快门位于胶片平面,因而称作焦平面快门),取景时,快门闭合,没有光线到达胶片。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镜迅速向上翻起让开光路,同时快门打开,于是光线到达胶片,完成拍摄。然后,大多数照相机中的反光镜会立即复位。
基本知识
最简单的摄影不需要镜头,针孔就可以,它的光圈一般是f/128或更小。
单镜片镜头在早期的相机使用,成像可以比针孔锐利,光圈也更大,基本可以手持拍摄。工作光圈大概在f/12左右。由于当时使用大底片,效果可以接受。
从双镜片再到三镜片,镜头的光圈更大,成像也相当锐利,Cooke Triplet是目前已知的最好设计。如果是四片镜片,成像已经相当好,比如Zeiss Tessar(天塞),四片三组结构,其中两片粘在一起形成一组。四片结构的天塞镜头唯一的问题是光圈不能做得太大,不然像质会下降。对于35毫米相机,天塞结构的顶限是f/2.8,即使使用当前最好的光学玻璃。要光圈更大,就要更多镜片。
速度(即最大光圈)不是唯一的问题。视角越大,需要的镜片越多。一支低速小视角镜头,例如Leitz 560mm f/6.8 Telyt,只用了两片镜片。50mm f/1.4一般需要6或7片,21mm f/4.5 Zeiss Biogon使用了8片。更多的镜片使镜头更大更重也更贵。
到此为止,我们只是考虑了制造一个锐利、快速或广角的镜头需要的镜片数目,但还有另一个问题要担心,就是镜头的实际尺寸。上面560mm Telyt镜头中的两片镜片当聚焦在无限远时,必须距离胶片560mm,因此镜头有60厘米长!相反的,21mm Biogon全长为45毫米,当聚焦无限远时,镜头的光心必须距离胶片21毫米,这21毫米基本被镜片占据,使最后一片镜片离胶片只有5毫米。这就是为什么Biogon不能用于单反相机,因为没有给反光镜的空间!
远摄和倒置远摄结构
(Telephoto and Reverse-Telephoto)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惊人的相似。为了缩短长焦镜头的长度,一组新的镜片--称为“远摄组”--被放在主镜组的后面。这就是一个远摄镜头(telephoto)和一个长焦镜头(long-focus)的区别。
另一方面,为了使广角镜头后面有足够空间,一组新镜片加在了主镜组的前面,被称为“倒置远摄”组,因为产生的效果和远摄镜头刚好相反。
新加入的镜片组只是改变后组与胶片的距离,并不能提高镜头的锐度,甚至会产生负作用。一支普通长焦镜头可以比远摄镜头更锐利,一支普通广角镜头也可能比 “倒置远摄”结构的镜头更锐利。因此有些长焦和广角镜头仍在生产,而广角镜头用在单反机身上时必须锁起反光镜,对焦要靠另外的取景器。有些成像质量相当好,比如Zeiss和Nikon的21mm,以及Canon的19mm。不过远摄镜头和“倒置远摄”镜头的方便性是毋庸置疑的。
变焦镜头
上面讨论的都是定焦镜头。如果镜头使用的透镜数目够多,透镜的相对位置又可以移动,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焦距,也就是变焦镜头。到了这一步,透镜总数通常都是 10多片,但并不是所有透镜都为了提高镜头的锐度。细心的设计,使用高级光学玻璃,可以使变焦镜头的成像相当好,但他们仍比不上最好的定焦镜头。
为达到一定水平的锐度,变焦范围越大,需要的透镜越多。对变焦范围的衡量,通常使用变焦比。一般焦距越长,变焦比可以越大;而广角端焦距越短,就越难提供大变焦比。
大光圈需要更多,广角需要更多透镜,变焦需要更多透镜,应此变焦镜头通常光圈较小并不奇怪。大部分变焦镜头在f/4左右,可能有些较大到f/3.5左右,有些较小只有f/4.5左右,不过f/4是一个较好的平均值。大光圈变焦头不成比例的巨大、沉重,且更昂贵:从f/4到f/2.8只有一档,但你可能要多花三倍的钱。问题不在广角端,而在于长焦端。一支200mm f/2.8已经很大很贵,而一支70-210mm f/2.8将更大更贵。
另一条路是选择变光圈变焦镜头。这种镜头的结构比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简单,但长焦端的光圈会比较小,而且中间焦段的实际光圈不容易确定,不过使用通镜测光的话问题不大。
镜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现代的镜头更优秀,即使便宜的变焦头效果也可以接受。使用计算机,设计、测试和修改可以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完成,而以前需要几星期甚至几个月。
然而,CAD并不总是为了制造可能的最锐利的镜头。比如较便宜的镜头,通常在锐度和成本之间进行折中。聪明的程序仅使用廉价的光学玻璃、小曲率的曲面和球面透镜就可以设计出不错的镜头。但为了得到最佳成像,必须使用特殊玻璃、大曲率和非球面等更昂贵的技术。
3.1、特殊玻璃
由最昂贵的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象纯金一样,是按照重量计价的。设计师寻找的通常是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色散使不同颜色(频率)的光线聚于不同的焦平面,这显然影响了锐度。将所有颜色的光线聚在同一焦平面,就是镜头光学设计设计中的“色差校正”。能做到这样的镜头被称为“achromats”或 “achromatics”,意为“无色”。
实际上,“无色”镜头只是把红光和蓝光聚于同一平面,还有很大的校正空间。而 “apochromat”(“away from colour”)可以把红、绿、蓝光聚于同一焦点,是成像锐度显着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镜头广告在宣传“Apo”。由于对于摄影镜头的消色差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很难不怀疑有些镜头的消色差比其他更好。类似的,尼康的“ED”(极低色散)显然是指ED镜头中使用的特殊玻璃。但玻璃怎样才变得特殊呢?
很少镜头使用玻璃以外的材料。实际上,萤石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质被使用。然而,萤石镜片非常贵,也非常脆弱,一些极短的冲击就能令它破碎,并且如果不与空气隔绝的话,它会逐渐分解。如今,萤石已被特殊玻璃取代(除了在不计费用的军用镜头中)。
树脂不适于制造高级镜头,通常用于廉价镜头。但是Tamron曾推出的将树脂覆盖在玻璃上的“混和非球面”镜头却很特别。
3.2、大曲率
镜片的曲率越大,制造成本越高。大曲率的优势在于,与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配合时,可以代替两或三片普通透镜。对于一些超广角镜头和变焦头,曲率非常大的曲面是最好的设计。
3.3、非球面
绝大多数镜头使用的只是“普通”球面的透镜。虽然研磨非球面也是可能的,如抛物面或双曲面,但更昂贵。非球面的使用也可以减少透镜的总数:一个非球面透镜可以达到两个球面透镜的效果,或多个非球面镜可以达到球面镜不能达到的效果。
任何时候,非球面镜头都是屈指可数的,他们通常是同样的球面镜头价格的两到三倍。通常只有大光圈镜头使用非球面镜,并且通常只有一个镜片使用非球面。
随着镜头设计和玻璃制造的提高,非球面变的越来越不必要。然而,Tamron的“混和非球面”镜头提供了很好的校正,又避免了树脂的缺点,也许是非球面在为了存在的唯一方式。
3.4、反差和透镜数量
你现在可能认为,使用足够的透镜,正确的种类和正确的形状,就可以制造几乎任何镜头。大体上来说,就是这样。但一个不能逃避的事实是,更多的透镜,意味着更低的反差。虽然多层镀膜可以大幅度减小镜片表面的反光,但还无法完全消除,这些反射的杂光降低了反差。
早期无镀膜镜头在每个镜片表面可以反射百分之五到十的光线,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减少镜片空气接触面的数量。比如,Zeiss 50mm f/1.5 Sonnar只有六个镜片空气接触面,而Leitz 50mm f/1.5 Summarit有十个。Summarit分辨率更高;但Sonnar的反差更大,以至看起来更锐利。
如今镜片表面的反光率只有大概百分之1.5到0.01。廉价镜头的镀膜效果也较差,而昂贵镜头虽然有较多镜片,但镀膜质量也更高,使得反差更高。
镀膜使用了光的“干涉”原理,镀膜的厚度必须是光波长的四分之一。显然,一层镀膜只能减弱一种波长(颜色)光线的反射。多层镀膜可以减弱多种波长光线的反射。不管其他厂商怎么说,Leitz看起来应该是最早使用多层镀膜的厂家,在五十年代晚期。
镀膜和多层镀膜似乎使遮光罩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但有些情况下好的遮光罩仍然可以产生惊人的效果。理想的遮光罩应该适于底片的长宽比,并且可调长度。这在大中幅设备中很普遍,但在35毫米系统中几乎没有。有些人把中幅机的遮光罩用在35毫米镜头上。
3.5、制造工艺
无论你的镜头设计的多么好,理论上能到达多么高的水平,如果制造不当,一起都前功尽弃。精确的镜头到胶片距离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还有,镜头的组装必须达到不可想象的精确;所有镜片的轴心都必须完全吻合;每一个镜片都必须精确的固定在镜桶上。固定必须非常牢固,不然镜头掉落或受到碰撞时就会改变结构。一支昂贵的镜头将得到非常精密的组装,以及在每一步的测试和试验。一支廉价镜头可能轴线没有完全对齐;或者虽然对齐了,但在日常使用中的碰撞就可能倒置镜片位移。
对焦机构必须精确和顺畅,并且耐用。光圈和叶片,以及相连接的机构也必须顺滑。所有螺丝和压环必须拧紧,并且保持不变。廉价镜头比昂贵的镜头更容易松动,虽然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怎样保养镜头。比如说,骑摩托长途旅行,肯定对镜头不利。
3.6、材料
与使用方式比起来,镜头卡口使用的材质并不太重要。即使塑料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那毕竟不是轴承表面,并且如果它的强度足够应付日常的积压和拉伸。轻金属合金可以替代黄铜,如果它们做得当的表面处理(通常是电镀),但钢(除了不锈钢)应该谨慎使用,如果有腐蚀的可能。对于接触面,特别是卡口,较硬的材质如不锈钢或厚镀层的黄铜,显然要比裸露的黄铜或轻金属合金更合适。
一个常识是,耐用意味着重量,虽然有很多中方法可以不使用黄铜制造耐用的镜头。一个真正优质的镜头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上几十年,即使是专业人士的粗暴使用。一个廉价镜头,虽然刚开始还不错,但无法保持那么久。
3.7、分辨率
分辨率,即一个镜头可以表现的细节的多少,显然非常重要,并且基于平均的视力和图片尺寸,很容易设定锐度的标准。正常视力的人可以分辨约一分的弧度,或大约相当于在3米的距离看到白背景上的黑头发。使用传统摄影术语来讲,约等于在25厘米的距离观看照片上的8线对/毫米。因此,从扩印照片时的放大率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底片上需要多大的分辨率,也就是用放大率乘以8 lp/mm(线对/毫米)。比如4x6英寸照片是4倍放大率,所以在底片上需要4x8=32 lp/mm的分辨率;6倍放大率(即8x10英寸或20x25厘米照片)就需要48 lp/mm。
在实际中,我们需要底片上的分辨率比上面的计算结果要稍微高一点,因为放大过程中要损失一些锐度;并且放大率越大,需要的“多余”的分辨率就越多。因此,如果理论计算需要32 lp/mm,那么实际上有35-40 lp/mm就应该可以;但如果理论上需要底片上有64 lp/mm,实际上可能需要80 lp/mm。很大程度取决于放大镜头,以及放大时对焦的精确;而对于扫描底片,扫描仪类似于一个完美的放大机,因此在过程中损失的分辨率较少。胶片本身也很重要,慢速、细颗粒的胶片比高速、粗颗粒胶片的分辨能力更强。
然而,分辨率在理论上还受到绝对的制约。撇开深奥的理论不说,一个明显的定律就是,衍射对分辨率的限制,以lp/mm为单位,在百分之五十的反差,分辨率的顶限是1000/n,这里n是光圈值。因此,在f/2衍射限制的分辨率是500 lp/mm;在f/4为250 lp/mm;而f/8就限制在125 lp/mm。实际上,100 lp/mm或稍微高一点,是普通用途胶片可以记录的最高分辨率,即使是用来获得最高的锐度。1000/n定律也解释了为什么35毫米相机的镜头很少用小于 f/16的光圈,因为在f/16分辨率已经限制在62.5 lp/mm。在f/22时,降低到45 lp/mm;而f/32时只有31 lp/mm。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太注重这些数据了。其实45 lp/mm已经给予6x9英寸照片可以接受的效果,虽然再小的分辨率就可以看出差别。并且1000/n从理论上来讲可能被认为太苛刻,即使1500/n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刚刚合适的标准。
为了制作一张16x20英寸(40x50厘米)的照片,一张35毫米底片需要放大约16倍,但128 lp/mm在底片上却是不可能的。然而,通常我们不会在25厘米的距离观看这么大的一张照片,很可能是在至少两倍的距离上观看。这使得分辨率的标准随着观看距离而改变,因此两倍的观看距离将使需要的分辨率减少一半,即64 lp/mm。这里很容易看出,为什么35毫米相机可以如此流行,因为它在各种情景下都刚好适应了这个“真实世界”的需求。
仍然使用上面16x20英寸的例子,如果底片是6x7厘米,只需放大约7倍。即使我们仍坚持照片上8 lp/mm的标准,底片上也只需要56 lp/mm而已;而且如果我们可以接受照片上的4 lp/mm,那么底片上只需要28 lp/mm的分辨率。如果我们使用4x5英寸的底片,放大率只有4倍,那么底片上只需32 lp/mm(严格标准)或16 lp/mm。这不只演示的大幅底片的显着优势,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大幅机的镜头可以收缩到比35毫米镜头更小的光圈。如果4x5底片上需要16 lp/mm的分辨率,那么用f/64才使衍射的限制刚刚达到。这也解释了另外一件事,就是一些镜头是怎样同时适用于35毫米和中幅相机的:当装在35毫米相机上时,使用的只是镜头像场的中央部分,也就是分辨率最高的部分;而当装在中幅相机上时,像场边缘的分辨率虽不高,但已经够用。
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对分辨率图表加深理解,但分辨率不应被单独考虑。
3.8、反差
想象两支镜头同样拍摄64 lp/mm的标板,但反差不同。反差高的镜头成像是白和黑,而反差低的镜头成像是淡灰色和深灰色。高反差镜头的成像看起来更锐利。
这没有什么吃惊。令人吃惊的是,虽然高反差镜头的成像看起来更锐利,但低反差镜头可以到达更高的分辨率,比如80 lp/mm。前文提到过,在30年代,Leica镜头偏重于分辨率,而Contax镜头倾向于高反差,这就导致的双方支持者的论战。双方都说自己的镜头更 “锐利”,当然,他们说得都对,或者说,都错。
这主要取决于镀膜,但也与新型玻璃或者新的光学设计有关。现代的镜头比早期镜头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反差。但即使如此,分辨率和反差仍然需要折衷。镜头的镜片越多,反差越低,仍然是不变的定律,原因已经说明。
3.9、眩光和鬼影
“眩光”可以指两样东西。有些镜头是由于内部反光问题,被称为“flary”(意为闪耀着亮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镜片反光白花花的)。但是,通常眩光是指内部反射依然可见,而不是指导致劣质的成像。典型的,眩光将导致高光向外溢出,因此亮部周围通常会围绕着一种光辉。也有时镜头会产生一个主像和一个附属的 “鬼影”,比如日光灯管或路灯。现代的镀膜技术使其不再是一个大问题,但偶尔还是会发生,尤其是廉价的变焦镜头和超大光圈镜头。去除滤镜能减轻类似问题。
一种常见的内部反射是当光线直射入镜头时,产生光圈形状的影像。有些人喜欢这种效果,但有些人讨厌。对于内部反射,一个设计合理的较深的遮光罩将能有效减轻眩光和鬼影。
3.10、场曲
很少有镜头能把一个纯平的景物投射到一个纯平面上。相反的,它们会形成一个弯曲的或碟状的成像:中央距离镜头最远,边缘较近。有些早期相机为了配合这一点,将胶片平面做成曲面。不过,通常上,设计者尽量使镜头的像场更平,使其可以在平整的底片上的成像可以接收。
场曲是导致镜头成像从中央向四周逐渐变差的原因之一,这在超大光圈镜头和变蕉镜头上更严重。对于单反相机,通常以画面中央对焦,因此边缘可能会变软,但如果边缘没有什么主体的话,这就不成问题。
3.11、底片的平整
前提到过镜头成像在“平整”的底片上。有些相机的底片比其他的要平整很多;然而,不平整很可能会帮助提高锐度。如果把机身装上废片,使用B或T门从前方看,可以发现底片有一点点弯曲。如果碰巧的话,这刚好符合了像场的碗或碟状弯曲。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战前的 Leica比它能够达到的还要锐利:底片不是绝对平整,并且Elmar镜头的像场弯曲,两者似乎可以经常完美结合。但有些机器的底片会比其他平整一些,这也就是旧Leica的个体差异大的原因。
3.12、畸变
主要有两种,即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传统上,广角镜头会产生桶形畸变,鱼眼镜头是利用桶形畸变的例子;远摄镜头通常产生枕形畸变;廉价(或早期)变焦镜头可能两种都有,在广角段产生桶形畸变,在长焦端是枕形畸变。
如果你拍摄边缘有直线的景物,畸变就很容易被察觉。但通常你很难在取景器里发现,因为有时取景器本身的光学系统也是有畸变的,不过畸变确实产生在底片上。当然,严重的畸变可以从取景器中观察到。
使用24毫米或更广的超广角镜头,在边缘的圆圈将变成椭圆。使用网球可以很明显的验证,正如许多摄影书籍中的例子;但是当一个人的头产生这样的畸变时,可能会很恐怖。
对于这种畸变你无计可施,因为这是光学角度过大造成的。弯曲的焦平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很难做到。绝大多数设计者都选择放弃寻找正确的像场弯曲度,而愿意保存这种危害不大的广角畸变。
3.13、照度
一支完美的镜头,像场各处的照度都是相同的。一个长焦镜头(非远摄结构)像场中照度的不均匀可能很难察觉;但对于广角镜头和一些变焦镜头的某些焦段,可能很明显。
成像边缘失光(暗角)可以由两种原因造成。一种是机械遮角,即由镜头的结构造成的:光线进入镜头的角度越斜,被透镜边缘、镜头卡口或内部遮挡的就越多。大的前组和后组镜片可以减轻这种遮角,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变焦镜头的暗角很严重:为了体积和便携,成像照度被用来进行折衷。
另一种叫做cos4暗角,这个名称是因为一束光照射在一个平面上的亮度与入射角的余弦(cos)的4次方成正比。对于传统超广角镜头(非反远摄结构),成像边缘的光线相当斜,照度也随之减弱。解决cos4暗角的唯一方法是使用一种渐变滤镜,中央深色,边缘浅色。具我们所知,只有一只35毫米镜头使用过这种系统,就是Zeiss Hologon 15mm镜头,一支极少见的收藏品。
3.14、'X'因素(未知因素)
即使你考虑了以上所有因素,以及一些含糊不清的技术,镜头制造中仍有一小点魔力。对此曾有过多种多样的表达。我们的祖父曾谈起过一些镜头的 “Plastic rendition”,意思说照片有三维空间感(当时“plastic”的意思)。现今,我们可能会说某一镜头有很好的“层次”(gradation)感,虽然,当被追问时,我们也很难解释那到底表示什么。但是,无可质疑的,确实有些镜头有着特殊的魔力,其中我们拥有的就包括了一支21mm f/4'mirror-up'(使用时需锁上反光镜) Nikon;另一支21mm f/4.5 Zeiss Biogon;一支58mm f/1.4,为Nikon F生产的第一款f/1.4;三支中的两支35-85mm f/2.8 Vivitar Series One varifocals变焦镜头;以及一支(大画幅)150mm f/6.3 Tessar。这种“魔力”甚至在同一款的不同个体上都不一定存在,但当你发现时,你会意识到。
质量鉴定
很多朋友戏称自己的单反相机是枪,指哪打哪很是轻松,可是要能寻觅一款适合自己的趁手“兵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就和大家聊聊关于镜头选购的一些话题。
选购镜头时,除了对镜头的成像质量检验外,还要检验镜头的外观和操作性能,还要看它是否能与相机配套使用。只有通过全面的检验,才能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有助于挑选到称心如意的镜头。
机械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的机械系统主要是:镜筒、光圈叶片、光圈调节环、对焦环、变焦环及有关调节机构。
①镜头表面
镜头的外表面应光洁,无磕碰痕迹、无划伤、无磨损、无锈迹、无霉斑;电镀层应无泛黄、无锈蚀、无剥落的现象;装饰皮革应平整美观、无翘起。表面喷涂应平滑、无脱落和无明显的颜色不匀现象。
②镜头内部
镜头内部机械系统的表面应乌黑、无光泽、黑漆层应无脱落,螺纹表面的螺钉及镜片压圈等部分应完好无损,无拆卸的痕迹。
③光圈叶片
反复转动光圈环,让光圈收小、开大,检查光圈叶片前后、表面是否有油污和锈痕。
油污会使光圈叶片活动不灵,甚至粘死,还会流到镜片上影响光线通过,使所摄影像清晰度下降,这是由于装配镜头时加油过多而溢流到叶片上造成的。
另外,当光圈收到最小时,还应看看通光孔是否规则。通光孔的规则与否是制造工艺水平高低的反映。
④镜筒和调节环
镜筒和调节环上有各种标尺线、数字和字母。它们有的是直接印刷在镜筒和调节环上,有的呈凹陷状,不管采用何种工艺,标尺线、数字和字母都应清晰美观。
另外,用手轻轻摇动镜头,应无异样响声。若有“卡啦、卡啦”的响声,就要注意是否是由于镜片压圈松动,造成镜片移动而发出的碰撞声。镜片移动可能造成各镜片不能共轴,从而导致像差显着增大,镜头成像质量(如镜头的对焦清晰度)明显下降等问题。
多层镀膜的镜头表面应有很多种颜色。
光学系统的外观检验
镜头光学系统主要包括:透镜、反光镜、内置滤色镜。
①透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光圈开至最大,让光线自镜头前端或后端射入镜头,并从另一端透过镜头观察其内部光学组件,各镜片均应符合以下条件:清洁、无裂纹、无崩边、无开胶、无发霉、无气泡、无划伤、无油污、无指纹、无杂物。
②反射光检验法
将镜头前端和后端稍稍偏向明亮的地方,并从该镜头的侧方观察镜片表面的反射光线,以检查镜片反光部位的镀膜层有无划伤的微痕的现象。
选择镜头时通常要注意以下问题:
裂纹通常是因镜头受到摔跌、碰撞等剧烈震动引起。
崩边是指透镜片边缘有破碎。
开胶是因受到碰撞或剧烈震动、温度骤变引起的。
发霉是透镜的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棉絮状物质。发霉往往是因为存放环境潮湿、闷热、不通风所致,透镜表面滋生了霉菌。
气泡是光学玻璃本身的质量缺陷。镜片上不应有气泡,尤其是各镜片的中心部位不应有明显的气泡。
划伤往往是清洁镜片时方法不当所造成的。
油污是装配时往机械摩擦部位加油过量所致,润滑油溢流到镜片的表面形成污渍。
指纹是手指直接触摸镜片后沾留的痕迹。
杂物是指附着在镜片表面上的绒毛、漆片碎屑、灰尘,以及残留在镜头内部的金属碎屑等杂物,是由于装配车间不清洁,装配工艺不严格造成的。
某一焦段或某一距离出问题检验变焦镜头和内调焦式镜头时,应将镜头依次变焦至不同焦距段,对焦至不同距离进行仔细检验。人们经常发现镜头总体来说非常好,但是在某一焦距段或某一对焦距离时却出现问题,因此,挑选变焦镜头时一定要非常谨慎。
镜头叶片应十分规则,才能 体现镜头的精度。
光学系统的内构检验
①对焦环、变焦环等调节环。
调节镜头的对焦环和变焦环时,阻尼的手感大小应适中,且始终平滑、均匀一致,既无死点、涩点,又不过分灵活,更无松动、晃动,反向调节时应无空回的手感。
自动变焦的变焦镜头,当正、逆方向自动变焦时,变焦环的转速应平稳、均匀,不应有忽快忽慢的现象。
光圈环和镜头快门调节环的定位装置应准确可靠,既不过紧,又不松动。各调节环不会自行移位,例如推拉式变焦镜头和微距镜头在俯仰拍摄时,其变焦环和微距调节环应不至于因重力而出现自行位移的现象。
②光孔
光圈叶片所形成的光孔应呈有规则的多边形,无脱落的现象。光圈连杆所控制的光圈收缩和张开应灵活自如,把光圈调节环调到F16(或F22)后,用手反复轻拨镜头后端的自动收缩光圈杆,光圈每次收缩后的光孔形状和大小应相同。若镜头上有景深预测杆,拨动该杆时镜头光圈的缩张应灵活自如,光孔大小应十分准确。
③镜头与机身的连接
镜头与机身的连接应紧密可靠,锁紧装置应锁牢,不应出现因尺寸不对而有装卸过紧、过松或装不上、锁不牢的现象。镜筒与机身镜头座的配合应紧密、无缝隙、无磨损、无松动、无晃动。镜头的装卸应简便迅速。镜筒各部分之间无松动。
④镜间快门
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其镜间快门应能精确可靠地工作,各挡快门速度应十分准确,快门叶片上应无油污。
镜片上如有黑渍,说明有漏油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光圈叶片的开启。
❸ 相机镜头分类有哪些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生产出的照相机花样百出、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机械精密,新产品层出不穷。
无论各种照相机如何变化,结构如何纷繁,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一是要具备将特体结成光学影像的成像系统,即镜头;
二是要具备由镜头至胶片之间的曝光通道,即暗箱;
三是要具备一架能将各部件承装起来的载体,即机身;
四是要具备一个能盛装感光胶片的装置,即后背。所以,一切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均为四个部分--镜头、暗箱、机身与后背。关于这个四个部分,详述如下:
①镜头部分
用光学玻璃制成的镜头,把进入镜头的光线汇聚起来,在感光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比较复杂的镜头由两片或更多的光学玻璃组成的透镜,叫做透镜单元。透影单元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摄影镜头。
照相机的镜头包括透镜组、光圈、快门三个部分。
镜头是由透镜构成的,透镜片数与组数的多少,决定着镜头的质量与优劣。
光圈是由多片多属叶片组成的。它用控制镜头纳光孔的大小,达到控制进入胶片光线的多少。在控制叶片的伸缩中,使得进光孔变大变小,从而来控制通过镜头投向胶片光束的大小。这种光孔大小的数值用光孔号码或f /值标注在镜头上。
快门是由金属片或胶质绸布制成的。它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即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和投射到胶片反经历的时间。正确的曝光,可使被摄对象获得清晰的影像。
镜头的种类:
镜头的种类很多,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镜头。因为各种镜头都有独特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优点,针对拍摄需要去选择镜头,才是正确的。
依据拍摄画面的不同效果及照相机镜头焦距的长短,通常镜头的种类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远摄镜头、鱼眼镜头、反射式镜头、变焦镜头和特殊镜头等。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属于校正精良的正光镜头,其焦距长度等于或近于所用底片画幅的对角线,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近似。如135相机的画幅为56×56mm, 那么其标准镜头焦距则为50mm。因而,标准镜头的成像效果,诸如摄取景物的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都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画面影像较为真切自然,其成像质量相对来说比较高,故而在各种摄影中应用广泛,适应力强。凡是要求被摄景物必须符合正常的比例关系,均需依靠标准镜头来拍摄。它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镜头。
●广角与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特点是:焦距短、视角广、景深长,而且均大于标准镜头。其视角超过人们眼睛的正常范围。
凡视角在70度至90度左右的镜头,即为广角镜头;其视角为100度左右的,即称为超广角镜头。这类镜头其最大的优点为在较近距离内拍摄较大的场景。
它具体的特性与用途表现在:景深大,有利于把纵浓度大的被摄物,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视角大,有利于在狭窄的环境中,拍摄较广阔的场面;景深长,可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比例强烈,使画面透视感强。其缺点是,影像畸变差较大,尤其在画面的边缘部分,因此在近距离拍摄中应注意变形失真。
●远摄与超远摄镜头
这类镜头也称长焦距镜头,它具有类似望远镜的作用。
这类镜头的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如135相机,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度左右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度以下称为超远摄镜头。
这类镜头具有的特点表现在:景深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形象;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象,对拍摄不易接近的物体,如动物、风光、人的自然神态,均能在远处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拍摄;透视关系被大大压缩,使近大远小的比例缩小,使画面上的前后景物十分紧凑,画面的纵深感从而也缩短;影象畸变差小,这在人像中尤为见长。
●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极端的超广角镜头。对135相机来说是指焦距在16mm以下,视角在180度左右,因其巨大的视角如鱼眼而得名。它拍摄范围大, 可使景物的透视感得到极大的夸张。它使画面严重的桶形畸变,故别有一番情趣。
反射式镜头是一种超远摄镜头,外观短而胖,比相同焦距的远摄镜头短一半,重量轻,使用灵活方便。它的缺点是只有一档光圈,故对景深控制不利。
●变焦镜头
变焦是镜头可以改变焦点距离的镜头。所谓焦点距离,即从镜头中心到胶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上的距离。焦距决定着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的大小。焦点距离愈大,所形成的影象愈大。
变焦镜头是一种很有魅力的镜头。它的镜头焦距可在较大的幅度内自由调节,这就意味着拍摄者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在较大幅度内调节底片的成像比例,也就是说,一只变焦镜头实际上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只用于摄影的变焦镜头是1959年问世的,焦距变化为36--92mm,用于135相机。现代变焦镜头的种类已越来越多, 成像质量也越来越高,日益倍受摄影者亲睐。
1.变焦镜头的种类
现代变焦镜头的种类繁多,总体来说有自动变焦和手动变焦两大类。前者用于自动聚焦相机,后者用于手动聚焦相机。无论自动变焦或手动变焦,从广角变焦镜头直至远摄变焦镜头应有尽有。有关变焦镜头种类的实用常识包括以下方面。
变焦范围--从变焦范围的角度看,基本种类有:20--35mm左右的广角变焦镜头,35--70mm左右的标准变焦镜头、70--210mm 左右的中远变焦镜头,200--400mm左右的远摄变焦镜头等。
变焦倍率--从变焦倍率的角度看,基本种类有2倍、3倍、4倍、5倍、 6倍等。2倍的主要有20--35mm,25--50mm,28--55mm,35--70mm, 75--150mm,100--200mm,200--400mm等;3倍的主要有28--85mm,35--105mm,70--210mm,85--250mm,100--300mm等;4倍的主要有50--200mm,150--600mm等,5倍的主要有28--135mm,50--250mm等,6 倍的主要有35--210mm,50--300mm等。
变焦方式--手动变焦有“单环推拉式”与“双环转动式”两种。
“单环推拉式”的变焦环也是聚焦环,前后推拉为变焦,转动为聚焦。具有使用方便、有利快速拍摄的优点,但也存在缺点,如俯拍、仰拍时镜头简易滑动;当聚焦在先、变焦在后时,易使焦点发生偏移而影响成像清晰度。
“双环转动式”的变焦环与聚焦环各自独立,转动操作互不影响,因而不存在单环推拉式的上述缺点,但操作不如单环式简便,尤其当采用“变焦拍摄爆炸效果”的特技时,不如单环推拉式。
2.变焦镜头的优缺点
变焦镜头最大的优点是一只变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因而携带方便,使用简便,既不必在拍摄中不断更换镜头,也不必为摄取同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而前后跑动。
变焦镜头的主要缺点是它的口径通党较小,党会因此而给拍摄带来麻烦,如想用高速快门速度时、想用大光圈时等,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镜头明亮,还常常会使裂像聚焦指示失灵。此外,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比定焦镜头要差些。
3.变焦镜头的选择
配备一只变焦镜头--除非专门为了远摄的需要,通常配备一只变焦镜头宜选择包含广角、标准与中焦的镜头,如28--85mm、28--135mm、35 --70mm、35--105mm、35--210mm等。“35--70mm”的虽然变焦倍率较小,但以轻巧见长,价格也相对较低,也能足以应付大量的日常拍摄需要,现代有些相机已将这种变焦镜头取代原先定焦的50mm标准镜头。“28--135mm ”的焦距变化范围是较为理想的,但偏重些,价格也相对较高。“28--85mm”对常有室内拍摄的摄影者较为理想;“35--210mm”虽然变焦范围极大, 适用性也相对较大,但体积过大过重,党给拍摄带来不便,仅考虑变焦倍率大小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方法。
配备两只变焦镜头--手中有两只变焦镜头几乎能满足各种拍摄需要。选择两只变焦镜头的基本考虑是包括所有常用的焦距,并不使两只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有过多的重复。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的基本选择有“35--70mm”加上“70--210mm”、“28--85mm”加上“85--250mm”、“24--50mm”加上“50--250mm”等。如果你的镜头主要用于远摄,那么“150--600mm ”是理想的,可以再配上“28--135mm”或“35--105mm”。
尽可能使两只变焦镜头的变焦操作方式一致也很重要。“推拉式”和“转动式”各有优缺点,只要一致,熟能生巧,便于使用。
❹ 长焦数码相机镜头字母有哪些,啥意思
一、EOS:EOS是Electro Optical System的英文缩写, 中文意思是电子光学系统。这是佳能从研发自动对焦相机以来,对新系统的称呼,它是佳能公司用于命名其单反相机的名称。
二、D:D是digital的英文缩写,佳能的单反相机机身型号都是由数字+D来组成。
4位数字+D,是佳能的普通相机,比如1100D。
3位数字+D,是佳能的入门相机 ,比如700D。
2位数字+D,是佳能的中档相机,比如60D。
1位数字+D,是佳能的高档相机,比如7D。
三、画幅:佳能单反画幅分为全画幅和APS画幅,APS画幅的成像面积要小于全画幅。APS画幅又分为APS-C,APS-H等,但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相机除全幅相机外,大部分为APS-C画幅相机,APS-H相机相对较少。
四、镜头卡口。
1、EF:EF卡口的镜头,不仅能用在全画幅单反上面,而且所有佳能数码单反相机都可以使用。
2、EF-S:EF-S镜头就只能用在佳能APS-C画幅单反上。
3、TS-E:TS-E镜头是指那些能够将光学结构中一部分镜片倾斜或偏移的特殊镜头的总称,也称为移轴镜头,适用于24mm、45mm、90mm三款镜头。
五、镜头特性。
1、L:L是Luxury的缩写,表示此镜头属于高端镜头。
2、II、III:II、III表示同一光学结构镜头的第2、3代。
3、USM:USM表示自动对焦系统的驱动装置采用超声波马达。与STM马达相比,USM马达对焦速度更快,声音更小。
4、STM:STM表示自动对焦系统的驱动装置采用无声步进马达,本质上为机械马达,多用于相对较低端的非红圈镜头上。
(4)相机的镜头有哪些扩展阅读:
相机判读常识:不论是应用于传统胶片单反相机的镜头还是日渐流行的数码单反相机专用镜头,其镜头标识文字中,都基本包含了 镜头属性、焦距参数、光圈参数、所具特点等信息。
详细地说上列四点可以归纳为:
镜头属性:通常表示该镜头是 AF 卡口还是 EF 卡口,通常还包括一些镜头类别的标识。
焦距参数:表示镜头的焦距范围,单位为 mm。
光圈参数:表示镜头的最大光圈系数,有些镜头还标识出镜头的最小光圈系数。
所具特点:表示镜头所采用的特色技术等; 这也是后文中重点解释的内容。
❺ 单反镜头有哪些种类怎么挑选
镜头种类基本可以分:鱼眼镜头、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中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移轴镜头、增距镜等。按品牌或者卡口分:佳能、尼康、适马、腾龙、宾得、索尼、图丽、卡尔·蔡司、徕卡、奥林巴斯、松下、哈苏等等 标准镜头一般来说拍人像,长焦类拍风景,鱼眼拍风景或者人像(特殊效果),微距很好理解了。还有镜头还有是否带防抖性能、是否带有马达的区分等等。
❻ 我想知道,单反相机的有什么镜头,各种镜头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标准镜头
长焦镜头
广角镜头
鱼眼镜头
微距镜头
增距镜头
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
柔焦镜头
防抖镜头
折返镜头
移轴镜头
UV镜头
偏振镜头
滤色镜头
❼ 相机镜头分类有哪些
据焦点距离不同,拍摄范围不同,镜头分为三种,广角镜头(一次拍摄就能覆盖很广范围)、标准镜头(跟人眼的视野比较相似)以及长焦镜头(能够将远处物体拉近)。焦点距离简称焦距,单位是mm。焦距越大,拍摄范围越窄。标准镜头的焦距为50mm左右,比50mm小的镜头属于广角镜头,比50mm大的镜头属于长焦镜头。
之前介绍过,镜头还可以分为焦距固定的定焦镜头以及可以变化的变焦镜头。此外还有一些功能比较独特的镜头,比如微距镜头等。需要注意的是,定焦镜头虽然焦距单一,但是并不意味着不方便。相反,一般定焦镜头都具有比较大的光圈,所以容易拍摄出具有虚化效果的照片。
在上述镜头中,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对照片构图的影响较大,对此下骗教程中有详细介绍。熟练掌握这些镜头的特点,可以大幅提高构图能力。对于一张优秀的照片来说,除了相机本身的功能外,镜头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对于构图来说也是如此。
镜头可以改变取景范围,而且可以改变摄影凤格。
❽ 相机有哪些镜头
镜头分类
镜头主要分为变焦和定焦,还有增倍镜。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我们刚才已经试用了,就是焦距可变,也就是可以推拉的镜头。除此之外还有定焦镜头,就是焦距不能变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角。
在镜头外观上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定焦镜头只有对焦环(就是控制清晰度的,稍后介绍),而变焦镜头拥有两个环,一个对焦环(控制清晰度)和变焦环(控制视角,即推拉)。
定焦镜头
定焦镜头因为其焦距固定,因此比较好分类:
广角镜头:一般低于35mm的镜头为广角镜头,低于28mm的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视角广,纵深感强,景物会有变形,比较适合拍摄较大场景的照片,如建筑、集会等。
中焦镜头:一般在36mm到134mm的镜头为中焦镜头。中焦镜头比较接近人正常的视角和透视感,景物变形小,适合拍摄人像、风景、旅游纪念照等。
长焦镜头:一般高于135mm以上的镜头为长焦镜头,也被称为远摄镜头。其中,大于300mm以上的为超长焦镜头。长焦镜头视角小,透视感弱,景物变形小,适合拍摄无法接近的事物,如野生动物、舞台等,也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虚化背景的作用,拍摄人像。
变焦镜头因其焦段变化,不好一概而论。假设其焦段在广角、中焦、长焦的一段或者两段间变化,也可以称为广角变焦镜头、中长变焦镜头等。
可参见<非常摄影手记--2天玩转单反相机>(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
增倍镜
增倍镜是能够增大相机光学变焦倍数的镜头。如果光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倍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4倍变为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但是会降低相对应的有效光圈,如2倍增倍镜就会降低相当于2级的有效光圈。但多数对应的镜头仍能完成自动对焦下的拍摄。
维护
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吹气皮囊将其吹掉。也可以配合使用专用的软毛刷轻拂镜头表面。一般来说,镜头表面有一些灰尘其实并不会对成像的清晰度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因此,若是没有影响到拍摄效果,尽量不要擦拭镜头。
如果镜头表面有雾气出现,最好将相机翻转,使相机镜头朝上,让雾气自然散去。如果必须擦拭,也最好使用专用的镜头纸对镜头表面进行"沾吸"。
如果镜头表面有沙粒或其他硬性颗粒附着,很容易造成镜头表面的划伤,这时,我们就必须对镜头进行清洁处理了。
在擦拭镜头时,绝对不能使用普通的软布或纸质物质,这些都极易划伤镜头表面。也要慎用一些专门的镜头纸,因为有些镜头纸是经过化学处理过的,如一些眼镜专用类清洁用纸,很有可能对镜头表面特殊的保护膜造成伤害。因此,在清洁镜头时,最好的选择是采用该数码相机专用的清洁工具。可以到相机专营店选购,根据实际情况,配合镜头专用清洗液,从而得到比较满意的清洁效果。
对镜头最好的维护就是在平常使用时加倍地呵护,在拍摄过程中养成及时盖好镜头盖的习惯。因为这才是维护镜头最有效的方法。
❾ 单反的镜头有哪些 分别是干什么的
单反镜头有
标准变焦,方便,快捷,什么都能拍
广角变焦,一般拍建筑,风景,也比较方便
长焦变焦,一般拍体育运动,野生动物,人像,等,跟望远镜似得
标准定焦,成像质量好,拍半身,全身人像。光圈大,易于恶劣环境,但是不方便。
广角定焦;成像质量好,拍全身人像,建筑,风景光圈大,易于恶劣环境,但是不方便。
中长焦定焦,成像质量好,拍人像,动物,体育,光圈大,易于恶劣环境,但是不方便。
18-135是标准变焦,方便,快捷,什么都能拍,但是成像质量不是太好,单是足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