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依次是什么
外界光线 、反光镜 、通光孔、玻片、物镜、镜筒、目镜、人眼
❷ 照相机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1839年至1924年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
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
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1925年至1938年
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
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照相机发展的第三阶段:1939年以后
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
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着提高了镜头品质。
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
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2018年9月,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第62次会议作出了对中国无人机产品有利的决定,将无人机归类为“会飞的照相机”。
(2)相机中的光线要经过哪些地方扩展阅读: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术语解释:
成像平面(焦平面):一般是指成像材料所在的平面。光经过镜头聚集在成像平面上,从而形成清晰的照片。
焦距:是指镜头距底片的距离。如果焦距合适,景物反射的光通过镜头能够聚集在成像平面上,成为一个点,如果焦距不合适,则成为一个圆,从而导致照片发虚。
曝光:快门打开时,光线透过镜头,经过光圈,进入暗室,最后照在成像材料上,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曝光量:曝光量是指一次曝光中光线的多少。如果曝光量过低会使得照片颜色发暗,如果曝光量过高会使照片颜色发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照片中的细节丢失。曝光量通常是由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共同决定的。
光圈值:是指暗室窗口的大小,光圈值越低,窗口越大,则透进的光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
快门速度:是指快门打开的时间,如果快门速度越慢,打开的时间越长,光透进的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如果被摄物是移动的物体,则需要较快的快门速度。
景深:指照片中景物都能清晰显示的前后距离,在风景照片中要求景深大,较小的焦距能获得较大的景深。
变焦:数码相机之变焦分为光学与数位两种。光学变焦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数码变焦是简单地将CCD所截取之影像加以裁剪。
光圈优先:指拍摄人手动指定一个光圈值,照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计算对应快门速度的曝光模式,适合需要控制景深的场景。
快门优先:指拍摄人手动指定一个快门速度,照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计算对应光圈值的曝光模式,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物体的场景。
参考资料来源:照相机-网络
❸ 关于数码相机拍摄的光线问题
1、对焦问题,选择平均对焦(或相类似的设置)
2、因为你拍摄的问题在运动,而拍夜景的快门速度又跟不上运动问题的速度(快门太快就不清楚了)
❹ 拍照的时候怎样找好光线呢
我们许多人喜欢拍照。每天在我们的社交账户上贴几张照片是许多女孩最喜欢的事情,她们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事实上,有些人不喜欢它,但是拍照也需要技术。如何用光拍好照片?
当宏观和侧面之间存在强烈对比时,点计量可以实现正确的计量。焦点:单点、三点和多点。聚焦有一个速度问题。不同的透镜在不同的光强下有不同的聚焦速度。三点聚焦更快。数码相机的聚焦原理是快速提取ccd拍摄的图像并分析图像的清晰度。最清晰的图像对应于正确聚焦的时间。
❺ 摄影中光线的种类有哪些
摄影中的光线按强度来分可以分为硬光和柔光,硬光照射会产生很边界清晰的阴影,柔光光线比较柔和,一般只会产生淡淡的阴影,而且阴影边界模糊。
摄影中的光线也按方向来分,这个就多了,侧光逆光顶光各个方向都有,当然常用的方向光还会有别的称呼,比如伦勃朗光,就是一种45度左右的侧光而已,这个角度的光线能让人的脸型显得非常立体。
逆光拍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拍剪影,不需要考虑拍摄对象的曝光,所以对着逆光光源测光即可;另一种就是逆光要拍亮被摄对象,如果没有补光灯,那只能对被摄对象测光,保证被摄对象准确曝光,至于背景,肯定是过曝了的,这个看你取舍了;如果有补光灯,那对逆光环境测光,保证环境准确曝光,然后用补光灯让被摄对象亮起来
❻ 照相机光路图
你好!照相机的光路示意图如下:
附:照相机成像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见图1)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❼ 摄影中光线的分类按光质分为哪几类
摄影中光线的种类有:
顺光: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
前侧光: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
侧光: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
侧逆光: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
逆光:“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
顶光: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
底光:“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
❽ 照相机成像光路图的光线都经过焦距吗
是这样的。照相机的镜头组,可以看做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就是,通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要经过该镜头的中轴焦距距离位置点,然后汇聚到一点上。凸透镜的原理图,也是这样的,但画光路图更简单。画一条物体到镜头中心,由镜头进入和出来,双折射后,仍成为一条直线。在画一条通过镜头折射的光线,与镜头的中轴焦距距离点,相交到一点上。
❾ 相机通过镜头形成清晰的像,那就意味着远方每个光点发出的多条光线经过凸透镜汇聚形成一个点吗
如果全部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是可以汇聚成一个点的,而自然光不可能平行的,就你说的相机镜头,任何相机镜头都存在景深,也就是俗称背景虚化,说明自然光无规律。还有,相机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而非凸透镜汇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