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码科技行业具体分类有哪些产品
电脑、摄像头、摄像机、数码相机、音箱、MP3、MP4、MP5、手机、录音笔、DVD机、子母电话机(有数字的也有模拟的)、机顶盒(数模转换器)、卫星接收装置、电视机(过去的不是,因为那是波形电路的,电视机都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数控家电。
通常说的“数码”指的是]含有“数码技术”的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学习机、数码随身听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发展带动了一批以数字为记载标识的产品,取代了传统的胶片、录影带、录音带等,我们把这种产品统称为数码产品。 例如电视/电脑 /通讯器材/移动或者便携的电子工具等, 在相当程度上都采用了数字化。
‘贰’ 相机都有哪些品牌
1、爱国者
爱国者数码照相机是一款面向家庭用户的高性价比数码相机,采用1/2.3英寸1200万像素的CCD作为感光器件,可以拍摄3968x2976分辨率的照片; 3倍光学变焦镜头,最大光圈值为3~5.6,快门时间为1~1/2000秒;采用2.7英寸的超大液晶屏,23万像素的分辨率使图像显示的更加细腻。
2、明基(BenQ)
明基的优势在于其全球品牌打造上,在欧美市场中,明基的MP3早已打开了BenQ品牌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中的名号,而在国内市场中,BenQ品牌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相信只要专注于从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打造品牌形象,两个品牌在数码相机领域都有所可为。
3、富士
富士相机发展历史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富士胶片)自1934年创建以来,不断以坚 定的步伐向前迈进, 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影像、信息、文件处理类产品及服务的制造和供应商之一。现任全球总裁兼CEO古森重隆, 总部位于日本东京。
4、佳能
佳能Canon,在20世纪初期,日本相机行业十分落后,当时的人们多数都使用外国货。为此,几个日本年轻人为了制造国产的相机,开始仿造高档德国相机。
佳能于1934年,在东京的一个小工场里成功仿制了德国徕卡Leica相机,也研制出了日本第一架35mm焦平面快门照相机KWANON。
5、松下
松下(Panasonic),是日本的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90,493人。其中在中国有54,000多人。2001年全年的销售总额为61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名。
Panasonic的中文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开始逐步更改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统一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发展品牌产品涉及家电、数码视听电子、办公产品、航空等诸多领域而享誉全球。
6、尼康
尼康(Nikon),是日本的一家着名相机制造商,成立于1917年,当时名为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尼康其众多的相机产品中,最主要的有尼克尔相机镜头、尼康水下照相机、尼康F系列的135胶卷单反相机、还有尼康D系列的数码单反相机,消费性数码相机Coolpix系列。
‘叁’ 中国自己的数码相机有哪些
主要的国产单反相机品牌:
1、国产单反相机品牌之东方牌照相机
天津照相机厂是我国着名的照相机生产厂家之一,创建于1956年,曾生产过向党的生日献礼的“七一”牌120皮腔折叠式照相机,“幸福”牌120简易照 相机,“晨光”牌135单镜头反光式高级照相机,“兰箭”牌全景转动照相机,“东方”牌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135S系列旁轴(平视)取景照相 机,EF-35塑料带闪灯折叠式照相机等等,这些都是在我国照相机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品种,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相机。“东方”牌S系列135照相 机,是该厂最有代表性、产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种,它有S1、S2、S3、S4共4个型号6种款式组成。
2、国产单反相机品牌之上海牌照相机
1958年3月17日,由上海钟表工业公司照相机试制小组和多个文具、电镀等厂家联合组建的上海照相机厂成立。上海钟表工业公司照相机试制小组也把仿制 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定名为“上海58-Ⅰ型”,接着开始仿制西德“莱卡”机——“上海58-II型”。
凡了解我国相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上海58-I型”相机,在我国照相机发展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上海58-I 型”的出现,标志着新我国相机生产走向正规,也是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照相机。而“上海58-II型”由于是完全仿制德国“莱卡Ⅲb型”,制作上也极为精致,被戏称为莱卡的上海版,产量约在1100多架。
4、国产单反相机品牌之珠江牌照相机
珠江单反,国产一代名机,那幽幽的黑体几乎就是它的品牌。 源于海鸥DF,但是它的性能最后超过了海鸥,它隐约有着尼康F的影子,一样的敦实厚道,一样的结实耐用,而且它的配件是国内的单反里最全的。
1972年12月,第五机械工业部组织西南地区的华光,明光,金光,永光,星火等五家仪器厂和云南光仪厂,与广州轻工业产品进出口公司洽谈联合开发出口 照相机生产事宜,决定由华光,明光,金光,永光等四家厂生产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产品命名为“珠江S-201型”;华光,云南,星火等三家厂开发生 产与之配套的广角,中焦和变焦系列照相机专用镜头。六年后,经过断断续续的不断修改,一直到了1978年这台相机才正式的开始生产。珠江牌相机正式诞生。“珠江S-201型”的最大特点是五棱镜取景器和腰平取景器可以互换,附件插座位于倒片部件下方,还可以拆除。
4、国产单反相机品牌之长城牌照相机
1980年,北京照相机总厂推出了一款长城 DF-1型120普及单反相机,当时的120相机市场主要是以海欧4A、4B等双反为主。长城DF-1是一款参照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德国生产的“皮洛特” 牌普及型120单反相机并加以改进制成的。长城DF-1的批量生产不但为国产120相机增加了新的品种,而且也活跃了国内的相机市场。
5、国产单反相机品牌之海鸥牌相机
1963年,上海第二照相机厂(原上海照相机厂第二分厂),试制出了国产折叠相机中技术指标最高的“上海203”相机,装备了双像调焦装置和曝光指数参 照表,可以利用指数调节方式来设定曝光量,此外还增加了可控式重拍装置,在需要多次曝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强制方式取消防重拍模式。由于随后国家提出不准以 地名命名照相机以及指定今后上海生产的照相机都以“海鸥”定名,所以“上海203”遂改名为大名鼎鼎的“海鸥203”了。(我国照相机仍然在飞的“两鸟” 之一)该机持续生产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然,同一时期还有由于同样原因出现的“海鸥-IV”型双反相机,是日后“海鸥-IV”系列产品的奠基型机种。
6、国产单反相机品牌之凤凰牌相机
1970年,由上海等五个对口厂内迁组建的江西光学仪器厂将“上海205”改版生产,命名为“海鸥205”。“海鸥205”镜头的光学素质相当优 异,因此随后江西光学仪器厂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版设计,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为了真正设立自己的品牌,与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区别开,到 1983年,经过与苏州白洋照相机厂协商,江西光学仪器厂取得并正式开始启用“凤凰”商标。(中国照相机仍在飞的第二只鸟开始起飞了)“凤凰”的第一代也 就是“凤凰205”,至今,“凤凰”系列仍为国内不少消费者称赞,比如“凤凰205E”。
‘肆’ 数码产品属于什么产业
数码产品属于信息产业。
通常说的“数码”指的是[含有“数码技术”的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学习机、数码随身听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发展带动了一批以数字为记载标识的产品,取代了传统的胶片、录影带、录音带等,我们把这种产品统称为数码产品。
数码产品主要有以下种类:摄像头、摄像机、数码相机、音箱(如看戏机唱戏机等)、MP3、MP4、MP5、手机、录音笔、扫描仪、DVD机、储存卡、子母电话机(有数字的也有模拟的)、机顶盒(数模转换器)、卫星接收装置、电视机(过去的不是,因为那是波形电路的,电视机都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数控家电。
‘伍’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发展进程大史记
2005.07.28 11:27:08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自从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以来,这种感光元件在经过进一步完善之后,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版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却也已臻于完美。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DC产业早已走出了自己的幼年,外观设计更趋成熟,操作功能日渐强大,并且随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类产品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了不可限量的发展苗头。
总体来看,DC产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一直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脉络,正是在制造厂商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市场才会变得如此繁荣和美丽。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仍会不由得念起数码相机诞生之初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对这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经典机型至今依然让人难以忘却。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许多生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整个地球一夜间就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命气息,考古学家对其原因至今未能给出明确答案。80年代无异于数码相机产业的寒武纪,在不足十年的时光里,数码相机快速脱离了襁褓并逐渐学会了蹒跚迈步,尽管那时的分辨率依然十分低下,但众多厂商的参与却让这一产业慢慢充满了勃勃生机。
索尼马维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生命大爆发就此开始。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就今天来看,CMOS与CCD在数码相机感光器件正统方面的争夺早已尘埃落定,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作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不容否认,CMOS所具有的全幅面、低能耗等优势的确非常吸引人,但动态范围低的弊病却不能不让人们对它“敬而远之”。
佳能RC-760-----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在数码相机诞生的初期,想要在像素上更上一层楼却又谈何容易。几年间,厂商们一直在30万像素的水平上艰难徘徊,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万像素的机型RC-760。
这台电子相机使用了2/3英寸60万像素CCD,外观在今天来看略显呆板,不过这可是那个年代最高像素的机器,售价比今天的一辆小车还贵。
白垩纪-恐龙凶猛
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终于在白垩纪诞生了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世界也就一下子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了。80年代不断的技术积累终于为我们迎来了90年代数码相机产业的真正繁荣,从此之后,数码相机确立了其基本的生存模式。
柯达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
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了在当时众所周知的尼康F3机身,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真可谓考虑周详。
这台数码单反使用了拥有140万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变倍数1.8X,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并未给它配备内置存储器,只能连同一个笨重的外置存储单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机底座差不多,以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内置200MB存储器,可以存放150张未经压缩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机器比起来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摄者可以使用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尽管不太方便,但在当时可是非常高档的了。这台机器那时的售价相当于今天的22.5万人民币,真是贵得离谱啊。
在DCS100获得成功之后,柯达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后续机型DCS200,它终于摆脱的DSU的累赘,存储器被安置在了机身内部,这样一来带着出门拍摄也就变得非常惬意了。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的数码单反
无论柯达还是佳能,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都无不沿用了原来传统相机的胶片机身,尽管这能让专业摄影师们感受到产品的亲和力,但产品一多也就难免会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1995年,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推出了全新设计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传统机身,采用了一体化设计风格,从而很容易就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台数码单反的分辨率仅有130万像素,跟同时代的柯达DCS460所拥有的600万像素相比有着天壤之别。E2/E2s最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尼康新开发的ROS光学系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将光线投射到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CCD上,在这个基础上镜头的视角可以保持不变,但限于有效光圈严重缩水,成像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一体化设计让这台机器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但内部结构的复杂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外观体积的膨胀,总重量也呈现出了失控的迹象。这台机器为尼康的数码单反研发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它上市四年之后,尼康就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1,数码相机产业的白垩纪时代也就被彻底结束了。
侏罗纪-凶险丛林
侏罗纪的生物门类已经非常齐全了,那里有着温和柔顺的食草恐龙,有着活泼好动的白脸猴,还有着十分凶残的霸王龙,每个动物像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想方设法变得更加强大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弱肉强食的丛林过的轻松舒服。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凭借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售价开创了数码单反民用化的新时代。
这款数码单反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依然保持了极具魅力的专业气质。它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种,售价5580美元,在今天来看仍然显得昂贵。
佳能EOS 1D——佳能的数码单发神话
长期以来,在像素分辨率争夺的同时,厂商们在拍摄速度上的竞争同样如火如荼。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神话,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DC产业新一代传奇。
这款数码单反拥有400万像素分辨率,ISO感光度100-1600,也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售价在7000美元左右。
奥林巴斯E-1——4/3系统代表作
正像早期的笔记本厂商一样,为了给对手制造最大的赶超麻烦,数码单反厂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要刻意做到避免与对手的产品兼容,这样一来,任何品牌的数码相机组件都无法通用,在组件损坏之后用户只能购买同一品牌的产品替换,厂商们由此便获得了利润最大化。
今天的笔记本早已做到了相互兼容,这可以说是电脑厂商日渐开明的表现,而数码相机产业的变革却也在悄悄进行。2003年12月,奥林巴斯发布了与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采用“4/3系统”的E-1。
4/3系统规定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积,CCD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直径,因此,凡是采用这一系统的数码单反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的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E-1采用了50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围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发布之初的售价高达16000元人民币。
佳能EOS 300D——一代平民数码单反王
数码单反功能强大,拍摄画质美轮美奂,但高昂售价却是其无法走近平民百姓的最大障碍。为了顺利完成数码单反的普及历程,厂商们总是在挖空心思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批价格合理的平民化数码单反才终于浮出了水面,而佳能E0S 300D无疑算得上这一进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采用塑料机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辈EOS-10D惯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从而彻底改变了数码相机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
这款相机采用63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100-16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外观设计应用了银、灰、黑三色,整体给人的感觉还算不错。
写在最后
生命的演化永不停滞,而DC产业的发展却也永无尽头。在像素分辨率节节攀升的前提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厂商早已不再把这项指标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唯一手段,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好用、易用,更加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这早已成为他们进行产品设计的最新共识。
明天的数码相机市场会像90年代一样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陆’ 什么是数码相机有哪些功能
数码相机也叫数字式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简称DC。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数码相机发展进程大史记
2005.07.28 11:27:08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20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自从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以来,这种感光元件在经过进一步完善之后,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广泛应用。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版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却也已臻于完美。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DC产业早已走出了自己的幼年,外观设计更趋成熟,操作功能日渐强大,并且随着制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类产品的发展已经显露出了不可限量的发展苗头。
总体来看,DC产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一直秉承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加人性化”的发展脉络,正是在制造厂商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的数码相机市场才会变得如此繁荣和美丽。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仍会不由得念起数码相机诞生之初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对这一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经典机型至今依然让人难以忘却。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许多生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整个地球一夜间就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命气息,考古学家对其原因至今未能给出明确答案。80年代无异于数码相机产业的寒武纪,在不足十年的时光里,数码相机快速脱离了襁褓并逐渐学会了蹒跚迈步,尽管那时的分辨率依然十分低下,但众多厂商的参与却让这一产业慢慢充满了勃勃生机。
索尼马维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生命大爆发就此开始。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就今天来看,CMOS与CCD在数码相机感光器件正统方面的争夺早已尘埃落定,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作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不容否认,CMOS所具有的全幅面、低能耗等优势的确非常吸引人,但动态范围低的弊病却不能不让人们对它“敬而远之”。
佳能RC-760-----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但在数码相机诞生的初期,想要在像素上更上一层楼却又谈何容易。几年间,厂商们一直在30万像素的水平上艰难徘徊,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万像素的机型RC-760。
这台电子相机使用了2/3英寸60万像素CCD,外观在今天来看略显呆板,不过这可是那个年代最高像素的机器,售价比今天的一辆小车还贵。
白垩纪-恐龙凶猛
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终于在白垩纪诞生了更高级的生命形式,世界也就一下子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了。80年代不断的技术积累终于为我们迎来了90年代数码相机产业的真正繁荣,从此之后,数码相机确立了其基本的生存模式。
柯达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
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了在当时众所周知的尼康F3机身,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真可谓考虑周详。
这台数码单反使用了拥有140万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变倍数1.8X,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并未给它配备内置存储器,只能连同一个笨重的外置存储单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机底座差不多,以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内置200MB存储器,可以存放150张未经压缩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机器比起来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摄者可以使用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尽管不太方便,但在当时可是非常高档的了。这台机器那时的售价相当于今天的22.5万人民币,真是贵得离谱啊。
在DCS100获得成功之后,柯达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后续机型DCS200,它终于摆脱的DSU的累赘,存储器被安置在了机身内部,这样一来带着出门拍摄也就变得非常惬意了。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的数码单反
无论柯达还是佳能,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都无不沿用了原来传统相机的胶片机身,尽管这能让专业摄影师们感受到产品的亲和力,但产品一多也就难免会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1995年,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推出了全新设计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传统机身,采用了一体化设计风格,从而很容易就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台数码单反的分辨率仅有130万像素,跟同时代的柯达DCS460所拥有的600万像素相比有着天壤之别。E2/E2s最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尼康新开发的ROS光学系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将光线投射到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CCD上,在这个基础上镜头的视角可以保持不变,但限于有效光圈严重缩水,成像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一体化设计让这台机器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但内部结构的复杂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外观体积的膨胀,总重量也呈现出了失控的迹象。这台机器为尼康的数码单反研发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它上市四年之后,尼康就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D1,数码相机产业的白垩纪时代也就被彻底结束了。
侏罗纪-凶险丛林
侏罗纪的生物门类已经非常齐全了,那里有着温和柔顺的食草恐龙,有着活泼好动的白脸猴,还有着十分凶残的霸王龙,每个动物像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要想方设法变得更加强大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弱肉强食的丛林过的轻松舒服。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凭借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售价开创了数码单反民用化的新时代。
这款数码单反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依然保持了极具魅力的专业气质。它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种,售价5580美元,在今天来看仍然显得昂贵。
佳能EOS 1D——佳能的数码单发神话
长期以来,在像素分辨率争夺的同时,厂商们在拍摄速度上的竞争同样如火如荼。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神话,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DC产业新一代传奇。
这款数码单反拥有400万像素分辨率,ISO感光度100-1600,也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售价在7000美元左右。
奥林巴斯E-1——4/3系统代表作
正像早期的笔记本厂商一样,为了给对手制造最大的赶超麻烦,数码单反厂商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都要刻意做到避免与对手的产品兼容,这样一来,任何品牌的数码相机组件都无法通用,在组件损坏之后用户只能购买同一品牌的产品替换,厂商们由此便获得了利润最大化。
今天的笔记本早已做到了相互兼容,这可以说是电脑厂商日渐开明的表现,而数码相机产业的变革却也在悄悄进行。2003年12月,奥林巴斯发布了与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采用“4/3系统”的E-1。
4/3系统规定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积,CCD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直径,因此,凡是采用这一系统的数码单反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的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E-1采用了50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围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发布之初的售价高达16000元人民币。
佳能EOS 300D——一代平民数码单反王
数码单反功能强大,拍摄画质美轮美奂,但高昂售价却是其无法走近平民百姓的最大障碍。为了顺利完成数码单反的普及历程,厂商们总是在挖空心思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正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批价格合理的平民化数码单反才终于浮出了水面,而佳能E0S 300D无疑算得上这一进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采用塑料机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辈EOS-10D惯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从而彻底改变了数码相机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
这款相机采用63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100-16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外观设计应用了银、灰、黑三色,整体给人的感觉还算不错。
2006.5.30 补充: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不论是外型或功能上都相同,主要都是在将动态或静态图像作瞬间捕捉并保存下来。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最显而易见的不同点就在储存媒介上,数码相机是利用可记录图像的磁盘片或记忆卡来存取图像,拍摄完毕之后则可以使用rs-232、epp、usb等标准计算机联机方式传输到计算机做处理,也可以由具有特殊功能的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当拍摄效果不满意时,可以及时删除并且重拍,同时在储存媒介上也不需要像传统相机一般时常购买底片,可以节省底片的费用,并且同时节省冲印费。而在处理的效率方面,数码相机也比传统相机占了非常大的优势,过去一个活动下来所拍摄的数百张照片,假使透过传统相机的话,必须等待冲洗、邮寄的时间,而现在却只要透过数码相机将图像传至计算机中,再利用电子邮件邮寄就可以实时传给所参加的人员,因此数码相机在这个事事讲究效率的时代,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方便的图像设备之一。
‘柒’ 数码相机的发展简史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George Smith和Willard Boyle将可视电话和半导体泡存储技术结合,设计了可以数码相机沿半导体表面传导电荷的“电荷‘泡’器”(Charge “Bubble” Devices),率先发明了CCD器件的原型。当时发明CCD的目的是改进存储技术,元件本身也被当作单纯的存储器使用。随后人们认识到,CCD可以利用光电效应来拍摄并存储图象。 1970年,贝尔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实验。
CCD阵列是由喷气推进实验室于1972年研制成功的,尺寸是100*100像元。商业CCD也在同一时期由 Fairchild公司推出。当时的CCD增益非常低,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比照相底片稍高。
1975年,在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中,一个孩子与小狗的黑白图像被CCD传感器所获取,记录在盒式音频磁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获取的第一张数码照片,影像行业的发展就此改变。30年过去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背后的发明者来到中国,为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也用他敏锐地洞察力展望数码影像的未来。
赛尚(Steven Sasson)1973年硕士毕业后即加入柯达,成为一名应用电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师。1974 年,他担负起发明“手持电子照相机”的重任。次年,第一台原型机在实验室中诞生,他也成为“数码相机之父”。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不用胶片来拍摄影像,其原型产品只有1万像素,成像非常粗糙。谈到那段历史,赛尚还记忆犹新:“在当时,数码技术非常困难,CCD很难控制,A/D转换器也很难制造,数码存储介质难于获取,而且容量很小。当时没有PC,回放设备需要量身定做。这些难点让我们用了1年的时间才安装完这台相机。”
数码相机对当时的柯达而言是一个很小的项目,由于决定采用数码方式,所以相机中没有太多移动的机械,赛尚和两个技术工程师就完成了这个项目。在选择可以移动的数码存储介质时,赛尚希望其存储量可以与35mm胶卷的拍摄数量差不多,所以最后采用了通用的卡式录音磁带,基本可以存储相当于一个胶卷的30张照片。“很多技术在当时是非常新鲜的,这台原型机的电路板可以打开,一边拍摄,一边调整。”赛尚仿佛又回到了实验室中。
“当原型机第一次展示给投资者时,他们询问这种产品何时可以成为消费者品,我回答,大概是15~20年这种产品才会走进普通消费者家庭。”赛尚的判断相当准确,数码相机的发展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1970末到80年代初,柯达实验室产生了1千多项与数码相机有关的专利,奠定了数码相机的架构和发展基础,让数码相机一步步走向现实。1989年,柯达终于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的数码相机。 九十年代的数码相机 (一)早期产品
1981年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静物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这是当今数码照相机的雏形。
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快闪存卡的Fujixs(富士克斯)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富士DS-1P、富士DS-X、东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产品
1991年柯达试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东芝公司发表40万像素的MC-200数码相机,售价170万日元,这便是第一台市场出售的数码相机。
1994年柯达商用数码相机DC40正式面世。1995年2月卡西欧发表了25万像素、6.5万日元的低价数码相机QV-10,引发了数码相机市场的火爆。1995年佳能EOS·DCS3C问世,同年还推出EOS·DCS1C,开始了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发展的历史。1995年正式拉开了相机数字化的序幕。为迎接数码相机的到来,柯达公司董事会于1995年作出了全面发展数码科学的决策性决定,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数码相机,与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数码相机(专业级)。
1995年世界上数码相机的像素只有41万;到1996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81万像素,数码相机的出货量达到50万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万像素,数码相机出货量突破100万台。
1996年奥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后参与了数码相机的研发与生产,各自推出数码相机。
1997年11月柯达公司发表了DC210变焦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富士发布了DC-300数码相机。
1997年奥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字相机,引起行业巨大震动。
1997年美国PMA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一个最显着的特点是:传统摄影器材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相结合,图像的摄入与传输成为了光电子行业与计算机行业共同事业,一些IT厂商开始介入数字照相。各大公司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类普及型数字照相机,最廉价的可在200美元以下,这为数字照相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创造了条件。
1997年度普及型数字照相机的热点和主流产品是CCD像素数35万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数字相机。而“百万像素”(megapixel)相机才“初露头角”,仅富士胶片公司、奥林巴斯、柯达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普及型数码相机发展的重点,除提高解像力外,重点是开发特殊功能,就是传统胶片相机不具备和办不到的一些功能,显示数码相机的优越性,如在机身上装备液晶监视屏作取景器和拍摄后可当场检查拍摄效果的功能,把镜头做成可以旋转一定度数的功能,结合液晶屏方便自拍的功能,安装影像数据快速传输电脑的功能等。
(三)1998年富士胶片公司推出首款百万级(150万像素)最轻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数码相机;佳能与柯达公司合作开发了首款装有LCD监视器的数码单反相机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低价“百万像素”数字相机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主流产品的一年,当年发表或出售的新机种60多种,20多个厂商:卡西欧(4种)、富士胶片(8种)、柯达(4种)、美能达(3种)、尼康(3种)、佳能(4种)、奥林巴斯(4种)、三洋(6种)、索尼(6种)、精工爱普生(4种)、发布二种的有“阿克发、惠普、柯尼卡、飞利浦、理光;发布一种的有:东芝、松下电子、日立、JVC、京瓷、莱卡、三星和中国的海鸥。其中达到和超过“百万像素”的新产品约占全部新机种的80%。最高达到168万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数码相机,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字变焦,TTL自动数码相机调焦、自动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帧的速度最大连拍5秒功能。
1998年数码相机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归纳起来大致有: 采用光学变焦镜头。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达14倍。此外部分相机还有数字变焦功能,有2倍或4倍。 具有可接外用闪光灯的功能。个别机种有内置闪光灯和可外接同步闪光灯的功能。 装备有可交换“镜头—CCD”单元,具有扩展系统化的能力。 具有TTL光学取景或单反取景的功能。 单反式可换镜头功能。 对手动对焦、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控制曝光等参数可自动设定的功能。 装用“Digita”数字影像专用操作系统后,增加了如拍摄程序设定等新功能(柯达、美能达等系列产品装用)。 具有多种拍摄方式。 采用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快速下载影像数据到电脑的功能。 不用个人电脑连接,可直接(或SM卡等记录媒体)用专用打印机打印数码照片的功能。 1998年出现的数码相机典型产品有: 柯达DC260数字相机:16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3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字变焦;可接闪光同步线;快门优先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功能,具有拍摄程序预设功能;USB接口等。 卡西欧QV-7000SX数字相机:1998年9月推出市场,是OV系列中档次最高的产品。2倍光学变焦和4倍数字变焦,光圈优先自动曝光,7种操作参数自定功能。此外还有相位差被动式自动调焦或手动调焦,多区测光或点测光,LCD显示屏,影像2倍放大,自动日期记录,生成HTML文件及多种拍摄功能。 美能达DemageEX系列数字相机:1998年10月推出市场,包括EXzoom1500和EXwiea1500两个型号;前者配有3倍变焦镜头—CCD单元(7-216mm/F3.5-5.6),后者配有大口经广角镜头———CCD单元(5.2mm/F1.9),其共同特点:采用1/2英寸150万像素的原色顺序扫描CCD3装有专用“Didta“数字影像专用操作系统,具有软件的扩展性;具有每秒3.5帧,最多7帧的连拍功能;可设定5种场景;具有与传统胶片相当的操作性能。 美能达DemageRD3000数字相机,该机是以“APS”单反相机S-1为基础,可交换镜头单反数码机,使用2块CCD图像传感器,总像素270万。 防水防尘型“百万像素”机登台亮相 富士胶片BigJobDS-25OHD数码相机,是以富士CCD总像素150万的FinePix700相机为基础,使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7级保护能力专用外套,加上HD机背和GN24的大型闪光灯构成的“百万像素”防水防尘专用数码相机。
柯尼卡公司DG-1数码相机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级防水防尘设计的数码相机,总像素108万像素。机身和重要部分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加以保护。适合在土建工程现场监视用,影像可即时传送出去并加印到工程记录和作业报告文件中。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研制出专用防水防尘外套,如柯达公司推出可用于3米深水中的,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个机型使用的防水防尘外套3佳能公司也为PowerShotA5和A5zoom两个机型推出专用防水外套。 新型存储媒体“记忆棒”问世 索尼公司于1998年9月向市场推出新型存储媒体———“记忆棒”,有两种容量:4MB的MSA一4A型和8MB的MSA一8A型。体积呈长条形,即小又薄,拔出或插入非常方便。技术特性:10针接头,串行接口,最大写入速度1.5MB/S,最大读出速度2.45MB/S,电源电压2.7-3.6V,工作时平均消耗电流约45mA,待机时最大130mA,外形尺寸:21.5×50×2.8mm;重约4克。
同时还推出MSAC—PCI型PC卡适配器。
应用“记忆棒”的索尼新型单反型数字相机CyberShotPRODSC—D700,5倍变焦镜头(相当35mm相机焦距28-140mm/f2-2.4)150万像素CCD、2.5英寸显示屏、功能丰富,适合影楼等专业使用。 价格定位普遍下降 普及型数码相机一开始的价格定位,对美国市场约为1000美元,对日本市场的定位约低于20万日元。当时的产品CCD图像传感器总像素一般为30-35万像素。到数码相机1998年底,价格明显下降,例如“百万像素”的3倍变焦的理光RDC-4200数码相机,最低售价499美元,而同类型相机1997年的市场价格约为1300美元,可见价格下降幅度之大。许多产品一方面增加功能和提高性能,一方面降低价格定位,例如富士胶片公司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数码相机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相机提高了使用方便性,价位降低5000日元(产品目录价格19万日元);尼康公司1998年10月推出的增加许多功能的3倍变焦CooLPIX910相机与同年4月推出的外形基本相似的C00LPIX90相机价位降低约1万日元,且附送的CF卡也由4MB改为8MB。
快闪存储卡———CF卡和SM卡,容量在增加,价格也下降了许多,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大约每MB为7-10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约一半。(附:CF卡:美国SanDisk公司提供最大容量48MB;LexarMedia公司最大为64MB3日本松下电池工业公司可提供4、8、12、16、24、32(MB)几种CF卡;卡西欧公司可提供4、8、15、30、48(MB)几种CF卡。SM卡:主要生产公司的日本东芝公司,可提供最大容量为16MB的品种。美国市场上可提供2、4、8、16.(MB)四种容量的SM卡)。
(四)1999年——200万像素之年
1999年是轻便型数字相机跨入200万像素之年。世界各大照相机厂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所投放市场的数字相机远远超过百种。
1999年先后有20多种超过200万像素的轻便数字照相机被推向市场,他们各有特色,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如佳能PowerShotS10,柯达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PrintCamPR21、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奥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欧QV-2000UX,索尼Cyber-shotDSC-F55E、Cyber-ShotDSC-F505,爱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2MP(MP表示百万像素)轻便数码相机的佼佼者。 2000年普及型数码相机的发展 商品化的数码相机从诞生到2000年,专业型的不足10年,普及型的仅有6年左右,然而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1998年普及型的新产品开发热点是100万像素级的,1999年的热点便攀升到200万像素级(2MP),进入2000年再升一级,热点转到300万像素级(3MP),2000年10月奥林巴斯推出了总像素数为400万像素的CAMEDIAE-10型4倍光学变焦普及型数码相机,创下了2000年新的纪录。 看防伪商标
真品防伪商标印刷精美,黏度强,下层数码胶纸不能揭下,而假冒防伪商标印刷粗糙,黏度差,下层数码胶纸轻松可以揭下来,有些假的防伪商标还没有厂家的800电话。
打800电话
800电话业务又称被叫集中付费业务或免费电话业务,是企业为联系客户和宣传企业形象而开办的服务号码,通俗地讲,就是:打电话免费,接电话收费。所以,数码相机的均各大生产商都开办了各自的800电话,接收消费者的咨询,买相机时,可以用销售商的电话直接打过去,一问便知其假。
上网查询
各家数码相机的生产商,都建有功能强大、页面物美的网站。可以接受消费者的咨询、下载驱动程序等,消费者可以在销售商那里就上网查询。
看说明书
购买数码相机时,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保修卡的印刷质量,一般水货的中文说明书都是水货商自己印刷的,为了节约成本它的印刷质量都很差,有漏页或字迹模糊等现象,只要仔细区分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编号是否一致
行货相机机身上的编号、外包装盒上的编号、保修卡上的编号,应该是一致的。 索尼马维卡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
索尼MYC-A7AF
——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如今,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做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
佳能RC-760
——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万像素的机型RC-760。
这台电子相机使用了2/3英寸60万像素CCD,外观在今天来看略显呆板,不过这可是那个年代最高像素的机器,售价比今天的一辆小车还贵。
‘捌’ 国产数码相机有哪些品牌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1:明基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明基G1搭载了一块14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并且还配备了一枚4.6倍光学变焦最大光圈f1.8的伸缩式镜头。此外,该机还搭配了一块3.0英寸92万像素的显示屏,并支持全高清视频的拍摄以及多种滤镜功能,G1这样全能的配置完全能和主流日系数码相机相媲美。
明基G1此次带有专门的滤镜拍摄模式,用户仅需要将模式转盘调整到滤镜拍摄模式,然后通过调整背部的拨轮即可。虽然明基G1仅有油画、HDR艺术、素描、色彩强化、MagiQ五种,但是比较适合初学者,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明基G1所具备的1400万像素的CMOS、F1.8大光圈镜头、全高清视频拍摄、3.0英寸92万像素旋转屏、多种场景模式以及滤镜拍摄模式等等,都使得该款数码相机在配置上完全进入主流数码相机行列,并且在价格上也相当实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明基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2:爱国者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爱国者相机的高性能一直在消费者的口碑中非常好,国产相机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不好,也是是在高端领域,我国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研发技术,但在低端卡片相机领域,就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爱国者T80整个体积非常小巧轻便,比手机略厚一些,别说单手持握了,都完全可以塞进口袋中随时掏出来进行拍摄。手感很扎实,部分边框材质为金属,手柄处设计有防滑胶皮,整体说来非常有质感。背部屏幕是2.7英寸23万像素高亮液晶屏,图像回放更精细、取景更清晰;并且室外强光线下也清晰可辨。不过相对市面上主流的46万乃至92万像素的屏幕比还是存在差距的。
爱国者T80搭载了一块1/2.3英寸1620万像素CCD,最大可拍照4680x 3456分辨率的照片;12.5倍光学变焦镜头,其等效焦距24~300mm。难能可贵的是最长焦端比起广角端镜头并没有伸出太多,依旧保持了机体整个外观的和谐美观。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3:海尔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一台相机的好坏不仅仅局限于它的镜头,相机的传感器与有效像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海尔W36配备了一块有效像素高达1847万的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几乎可以说是目前像素最高的国产长焦相机了。并且海尔W36还支持拍摄1080p的全高清视频拍摄,对于经常旅游的家庭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
海尔W36采用了一种较为粗狂的设计风格,宽大的手柄以及凸起的额头彰显了其专业的一面。从相机的正面看,一枚36倍光学变焦镜头占据了显着的位置,镜头的四周标有详细的参数,一圈银色的倒角线,也显得异常夺目。在相机的其它方面,W36也达到了目前长焦DC的主流水准。相机背后的那块3英寸、92万像素的屏幕看起来相当细腻,尤其是在回放照片时,这种细腻的视觉效果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是非常显着的。此外,该机还内置一个EVF电子取景器,玩家可以在屏幕取景与电子取景之间相互切换。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4:宝淇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宝淇CD500-C3数码相机是一款适合大众需求的高清数码照相机,其目前的型号有CD500-C3,CD500-FE,CD800-O6,CD800-OE,CD800-FA,像素达到1200-1500万,每一款都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它都具有脸部追踪,电子防抖,笑脸抓拍等基本功能。该机内置16-32Mb内存同时支持SD或者SDHC卡外部扩展存储,扩展内存大小依据型号而不同,8-32G,此款相机达到8倍数字变焦。精美的外观,便携轻巧的设计,并配有一块2.7寸的TFT液晶显示屏,为您轻松留下每个精彩的瞬间。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5:奥美佳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东莞奥美佳电子有限公司是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制造数码相机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有:数码相机、高清数码摄像机、儿童相机、潜水相机、潜水摄像机、运动摄像机等产品,从30万像素、130万像素、310万像素,500万像素、800万像素、900万像素的一系列规格,款式新颖多样,质量上乘。
奥美佳公司拥有全套先进的国外原装进口高速贴片机、 波峰焊、回流焊设备、ROHS检测系统、专业实验室和品质检测设备、模具制造车间、注塑车间、丝印喷涂车间、以及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分别在东莞凤岗、深圳公明、江苏南通、广东梅州分设有四家生产工厂,厂房面积超过20万多平方米,员工6500多名,高中级研发科技人员100多名,成熟应用ERP管理系统,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并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教育和优厚的薪酬福利。
奥美佳具有月产300万台标准化生产能力,2001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CTI国际认证,全部产品均通过CE和FCC国际认证以及欧美的环保及安规要求。是中国同类企业中生产、研发新产品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是中国CMOS类型数码相机产品的优秀制造企业,产品主要是出口,远销于欧洲、美洲、中东、南非、亚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国地区,是各出口商、电视购物商、品牌商、礼品商们的最优质的合作伙伴。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6:欧达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在拍摄参数上,欧达G26配备了一块当前主流的1600万有效像素传感器,该传感器为CCD材质,相比于常见的CMOS传感器,CCD虽然在高感画质上不如CMOS优秀,但是在低感画质上,CCD传感器相对而言会更加出众一些。在镜头方面,该机搭载了一枚25-525mm的21倍变焦镜头,包含了从广角到长焦的各个焦段,非常适合外出旅游时使用。
欧达G26除了可以拍摄1600万有效像素的静态在照片外,还可以进行1280×720的高清视频拍摄。高清视频拍摄的加入大大的增加了相机的实用性,方便我们随时将生活的精彩记录下来。欧达G26使用的是塑料材质机身,表面具有一层防滑涂层,手感不错。该机机身尺寸为120.2 x 79.3 x 87.0mm,不包含电池以及存储卡的重量约为420g,在具有同等变焦水平的相机中并不算重。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7:莱彩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莱彩为亮影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成立于1995年,致力营造中国闪存式专业全高清数码DV最具核心竟争力品牌,旗下RICH莱彩被誉为国内最具价值的数码影像品牌,如今亮影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进驻天猫。深圳市亮影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数码科技领域集开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技术企业。
深圳市亮影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自上世纪便开始研发和销售胶卷式光学相机,至今已有10余年历史。作为国内不多的具有技术沉淀的品牌商,莱彩拥有业界优秀的专业工程技术开发团队,专注于全高清数码摄像机、家用高清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等领域。莱彩掌握数码行业资讯的优势平台,在产品研发方面,凝聚着台湾IT光学界的顶尖技术人员,在拥有台湾卓越光、机、电技术的同时,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延伸以日系光学产品之超前设计概念,开发更具灵活、成本优势的数码光学产品。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外观设计更引领世界潮流。力使我们的产品固守以“业界最高品质”去挑战市场。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8:德之杰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德之杰以制造及行销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并以自创品牌DXG行销全世界,成立短短几年,创新的设计及优异的品质,让德之杰的业绩得以跳跃式的成长。目前除了位于台湾的全球总部负责策略统筹管理外,在美国、中国广东及香港均设有关系企业或子公司,全球营运事业网络已俨然成形。
德之杰的另一集团公司为国内知名手表制造商德爱企业有限公司。德爱公司于1982年成立,是一家已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传统企业。由于执着本业且专注产品研发,所以公司一直维持稳定而快速的成长。德之杰则是正式跨足高科技产业的第一步,由于德爱很早即深耕中国大陆,进行制造生产方面的布局及开发,所以德之杰可以充分利用该公司原有之垂直整合生产能力,结合专擅之外观工业设计优势,不断的推陈出新。而其多元化的产品造型设计,打破传统对相机的制式印象,革命性的创意,引领着创新又时尚的风潮。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9:宝达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宝达HD520数码照相机秉承优良的外型设计,源自台湾的专业喷涂技术,使用内藏抬头式数码相机专用疝气闪光灯,便捷的热键设计让手感更好,操作更便捷。
宝达HD520数码照相机采用业界领先的视频处理方案,配合500万的高品质成像,最大支持1600万像素的拍照。同时支持720P高清数码微电影的摄录。您完全可以依照您自己的剧本创造属于您的电影。宝达HD520数码相机除了可拍标准照片外,同时配备高达100度的超级广角镜头,您可以直接接上拍摄广角照片,视野更大,角度更广。同时白平衡、EV调整、风格随心所欲。不管您是新手还是玩机高手,都可以拍出满意的照片。
国产数码相机品牌排行NO.10:联想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主板、手机 、一体机电脑等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