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汇青文化是干什么的

汇青文化是干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2-04-01 04:09:54

A. 什么是文化

大哉此问

1.<论语别裁> 南怀瑾
内外兼修之谓美

下面一节,讲到文质之辩。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

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太羊之鞟?

棘子成是卫国的大夫,也是所谓当权派的人物。他的理论,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习文化思想呢?子贡反对这个意见。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驷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所以不能随便讲话,影响后果太大。

子贡又说,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古人的解释:“质者直也。”犹如一条直线,很纯洁朴素的,就是本质。)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与质”同样的重要。“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刚从兽类身上剥下来,还没有经过加工精制,带有毛的皮叫作“鞟”。他说,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在本质上都同样是兽皮,没有两样。但表面上的花纹有好看与不好看的分别。这里是子贡强调文与质有同等的价值,也就是在上论中孔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发挥。

讲到这里,如继续引伸,可以从历史文化与个人两方面来看。

先从历史文化方面来说,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都有一个通例:凡是有高度文化的国家,它的文与质双方面都是并重的。如果偏向于文,这一个国家一定要发生问题。我们知道,过去世界各民族搞哲学思想,最有兴趣,最有成就的,要算是印度和希腊。

印度人自上古以来哲学思想就很发达,因此形成了佛教思想。印度的气候不比中国,在南印度到中印度一带,天气很热,生活简单,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衣服就够了。我们过去讲“天衣无缝”,这个“天”原来的意思就是“天竺”。汉代翻译的音与现在不同,唐以后翻成“印度”。当时印度衣服的大概式样,现在到泰国边境还看得见,就是一块布,身上一围,就是“天衣”。不需要像我们的一样用针线缝起来,当然无缝。更热的地方甚至可以不穿。肚子饿了,香蕉等野生水果,什么都可以吃。吃饱了以后躺下睡觉,醒来以后坐在那里静静地寻思,想些神秘难解的问题。所以印度哲学的发展,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很大。

希腊的哲学思想,也很发达。我们讲到文化史时,心目中对希腊这个地方,充满景仰之心。如果到了那里一看,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比较苦寒的地方。这种苦寒的地方,人生的问题也多,譬如一个人遭遇了困难,会想到自己为什么这样命苦?再想命苦是什么原因?这样慢慢想下去,哲学问题就出来了。

这两个地方,哲学思想那么高,他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富强的大国?那就是文质不相称的必然现象。我们再看西方的文化,像罗马,无论雕刻、建筑等等都很高明,但是它的文化在文学境界、艺术境界到达了最高峰的时候,就开始衰落了。这差不多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必然的道理。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政治、历史是一体的、整体的。全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是如此。这就要注意,文化历史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有如此深厚。只有中国不受这个影响。

历代兴衰的趋势

回转来看中国每一个朝代文与质的问题。我们提过夏尚质,殷尚忠,周尚文,这三代各有不同。夏禹时代开始建立一个大的农业国家,一切都是质直的、朴素的。到了殷朝的时候,人还是很老实,但是宗教色采比较浓厚。我们文化整体的建立、完成在周代,因为周尚文。但是周朝的文化,仍是根据夏商文化损益而成,是文化传统的总汇。

后来历史的演变,一代一代看得很清楚。

秦纪太短,等于是战国时代的余波,不去谈它。到了汉朝的建立,四百年刘家政权,早期也非常质朴,慢慢国家社会安定了,文风就开始兴盛了。到东汉时文风特别盛,历史的趋势也走下坡路了。

汉以后是魏晋南北朝,我们知道魏晋以曹操、司马懿为宗祖。如果说到文学的境界与质作比较:魏晋的文风,包括了哲学思想,实在是了不起。第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曹操,他们父子三人在文学发展史上贡献非常大,的确是第一流的文人,所以影响整个魏晋时代的文风都很盛,但缺乏尚忠的质朴。一直到了南北朝,这几百年都很乱,不是没有文,而是没有质朴的气息。

后来唐代统一了天下,他们李家的血统中,有西北边陲民族的血液,所以唐代开国之初,文风也好,政治风气也好,社会风气也好,非常其实。我们今天讲中国文化的诗,都推崇唐诗为代表,别代的诗虽然都很好,为什么不足以代表,而推崇到唐诗?说起来好像唐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外歌颂月亮好,花开得好,风吹得舒服,风花雪月而已。可是唐代的诗,咏颂风花雪月,就是有那股质朴的美。到了中唐和晚唐时期,文风越来越盛,而民族的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衰落了,没有了。

经历了五代,到了宋赵匡胤统一中国,一开始文风非常发达。讲文学、讲学问,谁提倡的?就是赵匡胤他俩兄弟。在马上二十年,手不释卷,一边打仗,还爱读书。乃至于带部队去前方打仗的时候,后面几十匹马跟着驮的也是书。我们读历史读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我们看到有宋立国的天子,是军事家而兼文人,以致宋代的统一,只统一了一半,北方幽燕十六州根本就没有统一过。因为赵匡胤是军人,上过战场,打过仗,晓得战争的可怕。同时他又是爱好读书的学者,不愿意打仗。再者,也觉得没有把握。所以宋代一开国,等于是半个中国。而宋代的文风非常盛,开国的气魄则始终不像汉、唐那样壮观。

再下来,元朝不必谈了,八十年匆匆而过。到了明朝三百多年来继承宋朝的文学,学术的气势、格局就不大。我们要注意,在元朝以前的西方人,哪里知道有今天,那时他们根本还落后得很。所以当时在中国做过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去写了一篇游记,报道中国的文化。欧洲人看了根本还不相信,认为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美丽的天堂。到了明朝中叶以后,西方文化才抬头,所谓西方文艺复兴,就是这个阶段。

至于清朝,我们推开民族问题不谈,在前一百五十年中,的确是文与质都很可观的。从这些历史上看,我们了解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建立,文质两方面万万不能有所偏废。

再回到现代,今日整个世界,危机很重。而且还不是政治、军事这些因素,乃是没有文化了。尤其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整个世界,经济失调,又导致文化衰乱,这是很严重的。目前世界各国,经济上都有赤字,只有德国例外。研究结果,二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受了凯因斯经济学理论——“消费刺激生产”的影响,大家吃亏很大,像英国人连糖都吃不起了。一种思想,一种学说,对世界人类社会的影响,就有这样严重。美国这几年来所以通货如此膨胀,就是一直运用凯因斯经济思想的结果。现在晓得后果不佳,已经没有办法了,短时间之内无法纠正。德国之所以能立于不败,就是经济恐慌后没有死守凯因斯的经济理论,而用古典的经济思想,也就是中国人的“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的思想。很简单,“生之者众,用之者寡。”自然经济稳固。证明用古老的思想对了,这就是时代的考验,这都是学说文化,我们不要把它分割,认为这是经济学,与孔孟之学有什么相干?总之,文化是整体的。

继绝传薪

由此引伸出来,我们看到,国家民族的兴衰,端赖于文质的均衡发展。现在我们文化的危机当然很严重,以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在继绝存亡之间,去挑起文化传统的责任来。现在的年轻学生,学位很容易拿到,学士、硕士、博士那么多。老实讲,我是很担心!很忧虑!学位尽管拿,是否确实能挑担子,却是个问题。对于文化的存亡继绝,要青年们将这个火把点下去,火种留下去,最怕青年们没有这个本事,目前就有这样一个危机,这是讲大的方面。

书画琴棋诗酒花

讲小的方面,个人文与质的关系。

有些人有天才,本质很好,可惜学识不够,乃至于写一封信也写不好。在前一辈的朋友当中,我发现很多人了不起。民国建立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各方面有许多人都了不起。讲才具也很大,对社会国家蛮有贡献,文字虽然差点,可是也没有关系,他有气魄、有修养。

另一些人文章作得好,书读得好,诸如文人、学者之流。我朋友中学者、文人也很多,但我不大敢和他们多讨论,有时候觉得他们不通人情世故,令人啼笑皆非。反不如有些人,学问并不高,文学也不懂,但是非常了不起,他们很聪明,一点就透,这是“质”。

再说学问好的文人,不一定本质是好的。举个前辈刻薄的例子,像舒位骂陈眉公的一首诗,一看就知道了,这首诗说:“装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功名捷径无心走,处士虚声尽力夸。獭祭诗书称着作,蝇营钟鼎润烟霞。翩然一只云中鹤,飞去飞来宰相衙。”陈眉公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名士,也就是所谓才子、文人。文章写得好,社会上下,乃至朝廷宰相,各阶层对他印象都很好。可是有人写诗专门骂他:“装点山林大架子”,所谓装点山林是装成不想出来做官,政府大员请他出来做官,他不干。真正的原因是嫌官太小了不愿做,摆大架子,口头上是优游山林,对功名富贵没有兴趣。“附庸风雅小名家”,会写字、会吟诗,文学方面样样会,附庸风雅的事,还有点小名气。“功名捷径无心走”,朝廷请他出来做官都不要做,真的不要吗?想得很!“处士虚声尽力夸”,处士就是隐士,他自己在那里拼命吹牛,要做隐士。“獭祭诗书称着作”,獭是一种专门吃鱼的水陆两栖动物,有点像猫的样子。它抓到鱼不会马上吃,先放在地上玩弄,而且一条一条摆得很整齐,它在鱼旁边走来走去玩弄,看起来好像是在对鱼祭拜,所以称作“獭祭”,它玩弄够了再把鱼吃下去。这里的借喻,是说一个人写诗做文章,由这里抄几句,那里抄几句然后组合一下,整齐地编排在一起,就说是自己的着作了。骂他抄袭别人的文章据为己有。“蝇营钟鼎润烟霞”,这是说他爱好古董,希望人家送他,想办法去搜罗。“蝇营”,是像苍蝇逐臭一样去钻营,人家家里唐伯虎的画,赵松雪的字等等,想办法弄来,收藏据有。“翩然一只云中鹤”,这是形容他的生活方式,看看多美!“翩然”,自由自在的,功名富贵都不要,很清高,飞翔在高空中的白鹤一样。“飞去飞来宰相衙”,这完了!当时的宰相很喜欢他,既然是那么清高的云中鹤,又在宰相家飞来飞去,所为何事?可见所谓当处士,不想功名富贵等等都是假的。所谓文章学问都是为了功名富贵,如此而已!

这一首诗,就表明了一个人对于文与质修养的重要。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文才好是好,知识是了不起,但是请他出来做事没有不乱的,这就是文好质不好的弊病。一定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这个道理。

2.
近年来,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人社会有一种说法:当代人不读南怀瑾,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

台湾--魏承思:《南怀瑾全集》前言
时间:2004-10-06
近年来,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人社会有一种说法:当代人不读南怀瑾,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

南怀瑾何许人也?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他为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这些称谓似是而非,因为每一种说法都只涉及了怀师学问人生的一个侧面,而犹未识其详。

南怀瑾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他是浙江乐清人,1918年生于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幼承庭训,少即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礼义具备,诗文皆精,以神童名闻乡里,并习各门派武术,毕业于浙江国术馆。年稍长离家,求学于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后转赴成都中央军校,毕业于研究班第十期。抗日军兴,怀师遂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屯垦戍边,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旋返中央军校任政治教官。怀师早年曾钻研道家学术,此时发心学佛,遂离军校,遁迹峨嵋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遍阅大藏经三藏十二部。出关下山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1947年,怀师深入康藏地区参访密宗上师。后经白教贡噶上师及黄教、红教、花教上师陆续印证为密宗上师。1949年到台湾后,怀师一面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传统经典;一面担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校教授。同时,先后创立“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化机构。1985年,怀师离台赴美客居,直至1988年到香港定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和香港国际文化基金会等文化教育机构。

怀师自1955年出版第一本着作《禅海蠡测》以来,迄今为止已出版各种撰述三十余种,并译成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8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通。怀师教学数十年,门生弟子无数,并曾到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讲学,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尚设有南怀瑾学院。近年来,怀师更在世界各地华人社会推广儿童诵读东西方经典的文化运动。怀师的学问兼及儒、佛、道三家,在精研中国文化之外,并摄入西方文明的精华。因此,很难说怀师的学问究竟是偏于儒家、佛家,还是道家。准确地说,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弘扬者。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然而,近代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一些知识分子寻找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结果把账算到了传统文化头上。他们以为是旧的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拖累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五四”前后的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推翻旧文化的口号。可是他们分不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甚么是经过几千年考验积累起来的精华,甚么是后人穿凿附会、肆意曲解,加进去的糟粕,结果把精华与糟粕一起抛弃。旧文化被抛弃了,新的中国文化是甚么却没有人知道。胡适等人更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要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他们就这样把文化传统拦腰砍断,致使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化传统不绝如缕、命如悬丝。

怀师从青年时代起就一心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大陆到台湾,从美国到香港,漂泊天涯,四海为家,但一直苦心孤诣地在为重建中国文化奔走、呼号。无论是在着作中、讲堂上,还是在与学生或友人的言谈中,怀师都表达了对民族文化发展命运的深切关怀。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甚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怀师说:中国在秦汉以前,儒、墨、道三家几乎涵盖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六朝以后,换了一家,儒、佛、道三家成为文化主流。因此,一个人必须深入儒、佛、道三家的学问,由博返约,融会贯通,才能掌握中国文化的精义。如今的学者所受的都是西式教育,大多将人类文化知识分门别类,成为专攻一门的专家。因此,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门径,使怀师不同于一般学者,而能出入于儒、佛、道之间。可以说,没有怀师这样的学养,实在很难担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历年来,海峡两岸陆续出版了南怀瑾先生的许多着作,但一般读者很难有机会系统地研读他的全部着作,于是往往从本身所接触到的部分去给怀师定位,而有儒家、佛家、道家大师等不同的说法。这就像《大宝积经》所言:“众盲摸象,各执一端”: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圆柱,摸到象耳朵的说大象像一把蒲扇,摸到象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绳子,谁都说不清楚大象的本来面目。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怀师学问人生的全貌,我们决定编辑出版这部《南怀瑾全集》。

全集包括了怀师迄今为止所着的29种着作,以及与怀师有关的附集4种。这些着作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儒家、佛家、道家和文史诗词。当然这不是严格的分类,因为怀师的着作大多是触类旁通的,有时以佛入孔,以老入禅;有时以禅入老,以孔入佛;有时以孔入佛老;有时以佛老入孔;有时孔老佛俱入而俱不入;有时孔老佛俱不入而俱入。所谓四大类的分法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已。

第一类是儒学着作。诚如怀师所言:中国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主流,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中心。“五经”指《诗》、《书》、《礼》、《易》和《春秋》,乃是中国上古文化传统的总汇。“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专属于孔孟之道的学术思想。“四书”到两宋以后逐渐盛行而取代“五经”的地位。怀师对“四书”、“五经”的研究不但深入堂奥,而且每每有独特的见解。收录在全集里的这方面着作有《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孟子旁通》、《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5种,都是怀师历年给学生授业解惑的讲稿。

《论语》是记载孔子生平讲学以及孔门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诚如怀师所说:“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20篇像语录一样,用简洁的文字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懿行。自唐以后,历代名儒都认为《论语》的章节是随便编列的,没有内在逻辑。经过他们的圈点、注释,《论语》变成了死板的教条。谁也不敢跳出这传统的范围,墨守成规,沿习成风。怀师的《论语别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摆脱千余年章句训诂的范围,将历代所讲的错误义理一一辨析清楚,重新确定含义,回复了《论语》的本来面貌。他指出:《论语》其实是经过弟子们悉心编排的。每篇都条理井然,脉络一贯,而全书20篇的编排也是首尾呼应的,等于一篇天衣无缝的好文章。怀师以独特见解,点化出《论语》本身活泼的生命,使现代中国人能以现代的生活经验来了解《论语》真正的内在思想。

《孟子》是纪录孔子思想继承人——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战国时代人。他将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道德、政治学说发扬光大,因而有“亚圣”之称。《汉书·艺文志》着录《孟子》有11篇,现存7篇,相传另有外篇4,已佚。怀师的《孟子旁通》采取与历代名儒注疏《孟子》截然不同的方法,从孟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入手,联系上下五千年来的历史人事,探究为什么孟子学说会从古到今而颠扑不破。点明孟子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道德政治而奔走呼号,绝对不受时代环境影响而有丝毫改变。他身体力行的正是自己所提倡的存心济世精神。

《大学》本是《礼记》中的篇章。自宋朝朱熹的《大学》章句本流行后,长久以来被作为考取功名的敲门砖,原本反而逐渐不再为人所知。怀师认为,《大学》的思想源自《易经·干卦·文言》,是古代中原文化的代表作,自有其理路脉络,对朱熹篡改原文大不以为然。因此,怀师讲述《大学》采用原本。《原本大学微言》对于“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修养次第及致用之学,都讲得很详尽透彻。怀师在书中指明:《大学》的总纲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围绕这个总纲,阐明内明与外用环环相扣的密切关系。自“格物”至“正心”属内明之学,如果内明修养达到明德的境界,并由此外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就须从修身做起。修身是内明与外用之间的重大关键。二千年来隐晦不彰的原本《大学》精义经怀师讲解而灿烂大白,提供现代人作为修身处世的指南。

《易经》为五经之首,是儒道乃至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共同的来源,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思想。要真正认识中华文化,不可不了解《易经》。然而,易理艰深,读者每视为畏途,有志者或不得其门而入。怀师的《易经杂说》从“变易、简易、不易”和“理、象、数”这些基本法则入手,将《易经》知识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把有志学易者引入门径。《易经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怀师在另一部易学讲稿《易经系传别讲》中,不仅对《易经》有更精辟的讲述,也透过对《易经系传》的分析,深入探明孔孟思想、儒家学说的文化源头。内容涉及自然哲理、人文精神、政治艺术以及身心修养之道。

怀师的儒学着作有5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经解经。也就是将唐宋以后的批注推开,依靠熟读原文来理解儒家经典。因为在这些经典中,前文的意思往往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只要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就自然能理解经典作者原来的思想。《论语别裁》的写法基本上就是运用了这种以经解经的方式。

二是经史合参。也就是将儒家经典与相关的历史记载对照、比较、融会,来参究经典作者当时所表达的思想。如《论语别裁》以《论语》与春秋时代的史迹相融会,看到当时社会、政治的混乱面貌,以见孔子所开创和确立的文化精神之伟大。《孟子旁通》以《孟子》7篇本经结合战国时代相关历史资料,来说明孟子存心济世的精神所在。

三是旁征博引。怀师几乎在每一种着作中都以其渊博的知识,包罗诸子百家思想精华,融会中外古今学说于一炉,且往往能触类旁通,解答令历来名儒却步的难题。例如,《大学》中提及的“知、止、定、静、安、虑、得”七个修证层次,是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化学养的特色,也是儒家心传的修养功夫。虽然这“七证”对后世影响甚巨,但《大学》中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实践。宋明以来的理学家囿于门户之见,而无法疏解清楚。怀师在《大学微言》中借用佛道两家学术来阐明“七证”功夫,因而超越前人的见解。

四是深入浅出。怀师讲课写书都喜欢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易懂,态度平易近人,语言机智幽默。例如,以往《易经》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玄妙、莫测高深的感觉。怀师的两本易学着作则以独特的妙悟胜解,把高深的易理说得人人能懂。通过怀师的讲解,读者会发现《易经》其实是一门很平易的学问。

五是贯通古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怀师儒学着作的最大特点。在他看来“四书”、“五经”都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但理解这些经典不能泥古不化,而要结合时代的变迁。在《论语别裁》和《大学微言》中,怀师不但每每联系今人今事帮助读者理解经典作者思想,而且经常比照现代世界文化潮流,指明自己民族、国家今后应该要走的路线和方向。因此,怀师的着作填平了古今文化隔阂的沟壑,成为当代中国人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

全集的第二类是佛学着作。这部分着作所占数量最多,包括《禅海蠡测》等17种。佛教是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它在汉代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六朝以来的中国文化已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了。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

佛教在今天这个世界仍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在当前这个时代,全人类都以现代化为社会目标。现代化虽带来了物质进步,但也造成了社会病态。现代化的基调是理性化,理性主义获得最有力的表现是科学和技术。根源于科学的技术实际上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性格。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称这种现代理性为“工具理性”,因为它只涉及达致具体目标的手段和工具的合理性,却根本无视生命的价值问题。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代表赫勃玛斯指出:“工具理性之高扬,导致科技意识之横决,已造成生命世界的殖民化。”在当今世界,人为追逐物质财富而忙碌,自己则迷失在忙碌之中。人们逐渐把自己异化成物,生命成为物的附属品。人们与自然疏离,与社会疏离,与家庭疏离,也与自己疏离,割断了与精神家园的古老联系。人们在表面上仍旧把幸福、成功或创造视作生活的目标,但实际上已没有目标。人们愈益被空虚、焦虑、烦躁、寂寞、孤独和绝望所煎熬,产生一种被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勃格称为“心灵的飘泊”的感觉。因此,如何安顿人的心灵,对完美人生来说已越来越重要。

此时,人们猛回头才重新发现宗教对人生的意义。宗教,唯有宗教才可以满足人类超越自我,追求永恒、圆满、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理需求。这是一切宗教共同具备的功能。因此,人的宗教精神可能改变自己的存在形式,但它是不会消失的。西方基督宗教主张依靠上帝的拯救,实现这种超越。但“上帝万能”观念在现代理性精神冲击下已经崩溃。人们不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上帝甚么都能做,甚么都可以做。用尼采的话说,就是“上帝死了”。人们可以放弃上帝这个“拯救者”的幻象,却不能没有宗教精神,放弃超越自我的精神需要。佛教没有这个“拯救者”概念的拖累。它教人自尊自信,依靠自己的力量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因此,佛教能够担负起安顿人心、提升人生价值的使命。这就是今天佛教由东向西,逐渐在全球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

怀师的17种佛学着作,大致可分成佛经释义、禅学、佛法修证等三部分。佛经释义包括《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圆觉经略说》、《金刚经说甚么》和《药师经的济世观》5种。由于以往流传的汉文佛经大多是唐代以前所译,文辞古奥,语意晦涩。何况时历千载,理解阐释,古今完全异趋。因此,一般读者

B. 汇青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汇青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5月28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营业性演出)等。
法定代表人:钟晓青
成立时间:2015-05-28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801919521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嘉园东区19幢 -1层 -109室-076号

C. 上海汇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上海汇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2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企业管理咨询等。
法定代表人:郭辉
成立时间:2014-10-27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300124052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河曲路118号6637室

D. 青年办是干什么的

青年办隶属于教育局,是青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之一。活动中心以课外活动为主,发挥自身的优势,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舞台,以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为青少年参加各类活动提供条件。活动中心积极探索课外教育活动的新模式,探索建立区 内教育资源整合方式,提升活动中心的内涵和质量,增强课外活动的特色与活力。

青年:

青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īng nián,青年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更一直在变化。因社会文化、制度、经济和政治因素各不相同,不同国家对“青年”的实际定义和对该术语的理解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E. 祝滕瑕汇青文化传媒公司是不是传销

判断是不是传销,需要从法律角度解析此行为的法律内涵,如符合以下条件,则属于传销行为。
依据《禁止传销条例》:
第二条、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F. 什么是社区青年汇

社区青年汇,是团组织在青年聚集的基层社区建立, 立足青年的生活空间,以为普通青年建设“一个好玩的俱乐部,一个靠谱的朋友圈”为目标,建设的以共青团为枢纽的地域性青年活动平台和基层青年组织,旨在实现理性积极、奋斗进取、和谐包容的城市青年社会关系的重构。
社区青年汇主要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活动空间、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和社区周边广场、学校等场地资源,由“总干事+专职青年社工+志愿者”组成骨干工作团队,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资金购买社会工作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方式,为城市青年提供交流、参与平台,实现对青年的团结组织。
社区青年汇的服务对象既包括户籍青年,也包括流动青年,并注重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交流。针对青年成长需求,青年汇开展三类工作:提供包括学习培训、城市融入、交友联谊、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比赛六项全市统一活动;支持各青年汇结合自身所服务青年的特点,开展创新性特色活动;同时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重点青少年帮扶、社区矫正、心理辅导等个案工作。每个青年汇每年要开展不少于48次团体活动,每次不少于20人参加,完成对1000名青年的面对面服务和交流,吸收300名青年成为“青年汇组织“的会员。
社区青年汇以青年发展和成长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各种服务和活动,把青年凝聚在一起,形成城市青年的新型“熟人组织”,为城市青年提供“社会支援和社会约束”,畅通青年的社会参与渠道,引导他们成为积极奋斗的城市青年一代。

阅读全文

与汇青文化是干什么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2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3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4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9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3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