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叫文化呀,只要读书就叫有文化了吗
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素质。文化,和一个人是否出口成章、腹有诗书无关,与学历能力无关,它体现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当中,体现在其气质内涵里。
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一个人心平气和,做事妥帖,为人礼貌,就是修养。
例如:在一次世界杯上,某国运动员未进8强,在离开酒店前,潜意识将酒店卫生打扫干净,收拾整洁,物品叠放整齐;本国球迷离场时随身带走垃圾,场地未留下一片垃圾。虽输了球赛,却赢得了口碑。这就是修养,就叫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读书人的人生追求。修养,修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修养。读“985”、“211”高校,这是许多现代读书人的目标,唯书唯分,其他什么素质、修养都是其次。有了高学历知识,不见得有良好的修养。所谓的脾气暴躁、情绪比逻辑来得快,说好听点是个性张扬,说不好听其实就是没修养,没文化。
2、无需提醒的自觉
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觉的人。
例如:某杂志曾刊登这样一则故事:周末,侄儿跟着一华人去澳大利亚悉尼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侄儿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文化,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上车自觉排队,打饭自觉排队,见到老人自觉让座,别人输密码的时候自觉回避,口香糖吐在纸巾里,上厕所自觉靠近一步。自觉是无需提醒的,一个人只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才会有自觉的行为。
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自由的前提是遵守法则,约束自我。放任自己,打着自由的旗号恣意妄为,就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表现。
美国是一个自由国家,但如果了解美国的法律,其实美国是最不自由的国家。随便乱扔垃圾是违法的,打孩子是违法的,在办公室讲黄段子,也是违法的。正是因为各种约束,才造就了美国的自由。
一种文化植根于一个人的血液里,甚至灵魂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一种自由的文化,正是有各种各样的约束为前提,才会让更多民众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善良,其实就是发自内心的让别人好。
例如:在一次旅行中,离开酒店时随手将一个带有针头的注射器丢在了垃圾桶里。妻子看到后马上制止,并说道:“针头需要进行处理,直接丢在垃圾桶里,有可能会刺伤捡垃圾的人。”一个小小善意的举动,有时候能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伤害,这就是善良。
文化,就是一种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一种细腻的生活体验,要体会到每一个人的感受,以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委婉的话语,关切的目光,任何时候带给别人的,都是一种信任与关怀。不管如何艰难,我们也应该坚持善良;不管多么孤独,也要坚守人格的高尚。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5、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具备四种素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不由想起现在所倡导的“文化自信”。思来想后,我们距离文化自信的道路还有多远?文化自信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更需要你我的共同自律、自觉,共同坚守。
② 那文化的解释
“那”,即壮族语:na,意为“田”和“峒”。最初可能指水稻田,而峒,指周围有山的一片田。那,后来便泛指田地或土地。那文化,即壮族的土地文化,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化。
③ 广西的(那)字文化怎么解释又为什么有那字文化呢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原因,壮族与东南亚各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专家认为,壮族与东南亚各民族是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生活模式相似,同属于“那文化”即“稻作文化”。这种因缘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有利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与认同。 “那文化”与东盟各民族文化的渊源 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乃昌说:壮族是现今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壮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壮族就是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土着人。 壮族地处中原与东南亚、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其文化具有相对开放和融合的特征。壮族先民适应江南主要是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是我国最早创造的稻作文化之一,所以壮族是稻作民族,他们称水田为“那”,所以称之为“那文化”。 覃乃昌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那”文化和“那”文化圈的概念,在珠江水系流域地带,都分布着冠“那”的地名,其中又以广西的左右江、红水河、邕江流域最为密集。在越南北部、老挝、泰国、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帮等东南亚地区,也广泛分布着冠“那”的地名。“那”地名分布的地理范围,东至我国广东省中部,西至缅甸和印度中部,北至云南中部、贵州南部,南至泰国南部、越南中部和我国海南省,从而形成了一个“那”文化圈,“那”文化即稻作文化,“那”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那”文化圈是稻作起源地之一。 创造“那”文化的是最早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侗台语族群,包括我国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和仡佬族,越南的岱族、依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的阿萨姆帮的阿合人等,这些族群具有语言同源,以“那”(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方式,壮族与这些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源异流的关系,珠江流域是他们主要的发源地。 对于“那”文化的发展,覃乃昌说,地处“那”文化圈东部的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以及地理的不同,朝一个方向发展;而地处“那”文化圈西部的邻国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老挝的老族等,由于受到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壮族文化研究热潮 壮族文化与东南亚各国的相关民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是属同根生民族,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研究对象。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其旭认为,应将壮学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即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特质为对象,从各个领域进行历史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探讨其发展过程和规律。 由于母语因缘,“我在泰国大学讲学时,有时用壮语讲一些日常用语,学生们都听得懂;在街上买东西,我们用壮语对话,双方也能听懂。在泰国讲学和考察期间,由于语言相同,就好像在广西家乡一样,这是因为大家都是用同一族源的共同母语,因此为壮族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达到共识的亲情感。”潘其旭说。 潘其旭指出,从民族语言比较研究表明,壮族与泰族、老族、掸族的语言具有大的、共同语言的要素和特色,就是说,他们出于共同的母语,而追根溯源,他们的母语就是古越语。 如何加强壮学研究和交流,潘其旭认为:由于壮族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原因,与中南半岛的东南亚各国的越南岱族和依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等,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早就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历史文化现象,并已成为现今国际上的壮学研究涉及东南亚国家有关民族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先后有美国、英国、泰国、新西兰、日本、越南和老挝等专家学者到广西进行访问和民族考察,而且近10多年来更加频繁,壮学研究越来越多地为国外学者所关注,壮学研究已走向世界。 广西民族研究所长覃乃昌认为,壮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与东南亚各民族有渊源关系,这是南宁乃至广西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资源优势。 南宁城建缺乏民族特色? 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当然具有明显的重要性。虽然南宁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具有亚热带风光的现代园林城市的格局已形成,但另一方面,南宁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首府城市相比,尚未反映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应有的特色,令人感到遗憾。 广西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建筑专家覃彩銮指出:目前的南宁既缺乏具有显着地方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缺乏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浓厚文化氛围的民族商业街、民族公园和雕塑作品,整个城市形成不了浓重的人文氛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对外地人或外国人缺乏吸引力,影响到旅游业发展,更影响到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对接。 对此,覃彩銮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南宁城市建设的民族特色的意义和表现形式的认识比较肤浅和模糊,特别是对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民族——壮族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丰富文化还缺乏了解和认识,因而在城市的建筑设计和旧城改造中,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颖与洋气、规模的恢宏与高大、装饰的豪华与富丽,而忽略了南宁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地方民族特色及其历史基础,未能重视和合理吸收壮族和其他少数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因素。相反的是要规划建什么香港街、澳门街、广东街。 覃彩銮说,南宁城市建设的定位应该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光的现代园林城市”,这是国务院关于“南宁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了的,也是当今和今后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现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在南宁举办,城市建设的民族特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应成为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仡佬等世居民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吸收壮族和侗、瑶、苗、毛南等世居民族中建筑文化中独特合理的成分,展示构造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风采,树立首府乃至广西新形象,显示其独特的韵味和永恒的魅力。 覃彩銮指出,南宁已成为每年一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与东南亚及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密切,南宁向世界展示的不应是高档大厦,而应该是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这才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
④ 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群体整个的人造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汉语中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的本义是与“武功”、“武力”相对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面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
考古学、文化学中“文化”的概念:在考古学中,“文化”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
⑤ 那文化特点有哪些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⑥ “那山 那水 那文化”怎么变成“那山 那水 那之元”了是什么意思
前面那个是那文化的宣传,后面那个是广西那之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口号,买那元香米的
⑦ 南宁那文化中“那”读什么
就读“na”,“田”在壮泰语中称为“那”,或者说,“那”是壮泰语“田”的汉字记音,有些也记作“纳”,并且被广泛地嵌入地名,我们称之为“那”字地名。
⑧ 文化英文怎么读
文化英文:culture ,读音:英['kʌltʃə(r)] 美['kʌltʃər]
n.文化;教养;栽培
vt.培养,栽培
词汇搭配
1、lack culture 缺乏修养
2、ethnic culture 民族文化
3、human culture 人类文化
4、western culture 西方文化
常见句型:
1、Universities are centers of culture.
大学是文化中心。
2、He has studied the cultures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他研究过东方国家的文化。
3、She has studied the cultures of Oriental countries.
她研究过东方各国的文化。
1、词源解说
15世纪中期进入英语,直接源自古典拉丁语的cultura,意为倾向。
2、词语用法
culture常用作不可数名词,当表示某一特定形式的文化或某种类型的文化时,可用于复数形式。
3、同义词:civilization
读音:英[ˌsɪvəlaɪ'zeɪʃn]美[ˌsɪvələ'zeɪʃn]
释义:n.文明;开化;教养
例句: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⑨ culture怎么读
英 ['kʌltʃə(r)] 美 [ˈkʌltʃɚ]
n. 文化;[生物学](微生物等的)培养;修养;养殖
vt. 培植,培养
网 络
文化; 培养; 企业文化; 栽培 复数:cultures 过去式:cultured 过去分词:cultured 现在分词:culturing 第三人称单数:cultures
词条标签:
CET4 CET6 考研 TOEFL IELTS
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 英汉双向大词典
1. N-UNCOUNT 不可数名词文化,文明(如艺术、哲学) Culture consists of activities such as the arts and philosophy,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of people's minds.
There is just not enough fun and frivolity in culture today.
当今的文化恰恰是不够轻松有趣。
...aspects of popular culture.
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
...France's Minister of Culture and Ecation.
法国文化和教育部部长
2. N-COUNT 可数名词文化(尤指拥有特定信仰、生活方式或艺术形式的社会或文明) A culture is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civilization, especially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its beliefs, way of life, or ar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I was brought up in a culture that said you must put back into the society what you have taken out.
我成长于其中的那个社会文化认为,取之社会必须回报社会。
3. N-COUNT 可数名词文化(某组织或群体的一致习惯和行为方式) The culture of a particular organization or group consists of the habits of the people in it and the way they generally behave. 【搭配模式】:usu with suppBut social workers say that this has created a culture of dependency, particularly in urban areas...
然而社会工作者认为这使得人们普遍产生了依赖,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The institutions have realised they need to change their culture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service.
这些机构已经意识到需要改变他们的内部文化以提高效率、改进服务。
4. N-COUNT 可数名词培养物;培养菌;培养细胞 In science, a culture is a group of bacteria or cells which are grown, usually in a laboratory as part of an experiment. 【FIELD标签】:TECHNICAL 术语...a culture of human cells.
人类细胞的培养物
...a number of tissue culture experiments.
多次组织细胞培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