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姆渡遗址简介
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一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遗址发现于1973年夏,此后的两次发掘发现遗址包含4个叠压地层,揭露了干栏式建筑等遗迹,出土了夹炭黑陶等遗物和大量动植物遗存和栽培稻谷,一时轰动学术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1982年,河姆渡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考古》杂志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发现地建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展示区。
(1)浙江省余姚什么文化遗址扩展阅读:
河姆渡遗址共发现61余种动物的遗骸,主要见于第一期和第二期,尤以第一期居多。这些遗骸多因古人食用后丢弃而较为破碎。其中,无脊椎动物3种,脊椎动物58种,脊椎动物中以哺乳类为最多,此外还包含爬行类、鱼类和鸟类。在遗址中发现的猪和狗为驯养动物。
在发现的猪标本中,少年个体和成年个体占到90%,且第一期发现的陶猪身体比例介于野猪和现代家猪之间,证明当时已有养猪食肉的行为。遗址中出土的狗标本和狼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在居住区发现了疑似狗粪,证明当时已驯养狗。
此外,发现较多的水牛标本,说明当时也有可能驯养水牛。其余动物为捕猎所得,包含象、犀牛、麋鹿、红面猴等在浙江野外已不存在的物种。据研究,这些物种遗骸应当是本地所产。
‘贰’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什么遗址
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是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B.
‘叁’ 浙江有什么文化遗址
1.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2.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 ,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3.马家浜文化遗址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
4.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东北2公里处。利星村的罗家角自然村,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为马家洪文化遗存。
罗家角遗址发现灰坑53个,还发现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大量的动物遗骸及稻谷等自然遗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遗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亚于商代的白陶。还发现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宽沿盆和多角沿盘,喇叭形圈足豆、小网坠等,其文化面貌明显有别于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
在第三、四层中出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是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
5.南河浜遗址
南河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云西村和南子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期遗址。
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的代表,1996年建设沪杭高速公路时被发现,当时挖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清理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灰坑、房屋、祭坛等,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遗存。
南河浜遗址的发掘规模大、揭露墓葬多、出土文物丰富,从房屋、灰坑、祭坛、墓葬到大量器物,南河浜遗址极大地增添了崧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成为崧泽文化遗址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之一。
‘肆’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考古发现有哪些特点
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一个盅形雕器,它的上刻有4条蚕纹,仿佛4条蚕还在向前蜿蜒爬行,头部和身躯上的横节纹也非常清晰,这应是一种野蚕。
‘伍’ 河姆渡文化早期还是晚期的石器多通体磨光
早期。
河姆渡文化是分布在长江流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遗址首先于1976年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被发现而得命名。
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一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陆’ 余姚古村落有哪些
芦田村、石步村、北溪村、芝林村、中村、冠佩村、柿林村、棠溪村、桐岭村、大岚村。余姚是浙东古县城之一,因河姆渡遗址而世界闻名,余姚江发源于这里,这里有浙东名山四明山;这里名家辈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王阳明、黄宗羲都出生在这里。
芦田村位于四明山深处毗邻嵊州的百年古村,处在唐诗之路上,村内古韵遍地,明清建筑颇多;最为代表的就是树滋堂,也是王氏家庙,前有池塘一口,还有一颗600年的古松,祠堂内的格局、雕刻极为奇特。
石步村里的荸荠种杨梅是杨梅中的珍品,村内有北宋时期的石步窑址、安乐堂、叶家大屋、三进堂等众多古代民居建筑,是清代浙东古村落的代表;石步溪穿村而过,溪上有数座单孔石拱小桥,溪坑和道路还保持着原有风貌和格局。
北溪村有山有水,风景如画。小皎溪穿村而过,村内有新建的景阳岗店、聚义堂店、清风寨店、浔阳楼店和快活林店等,还有卢氏宗祠、知府第等众多历史遗迹,充分利用古村致力于打造水浒的生活场景;春秋两季前去旅游最佳。
‘柒’ 余姚有一个什么遗址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Hemu Site )是中国晚期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1954年前属于浙江慈溪市),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捌’ 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第一批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12月14日公布)
民间音乐:河姆渡乐器(骨哨、陶埙、木桶)、粗细十番(鼓亭)、单人民族鼓乐队
民间舞蹈:犴舞、车子灯
传统戏剧:姚剧(市艺术剧院)
民间杂技与竞技:木偶摔跤、甩酒甏
民间美术:木雕佛像、微雕、石雕、马渚剪纸
传统手工技艺:面塑(彩塑)、余姚风筝
第二批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3月18日公布)
民间文学:舜的传说、谢阁老传说
传统音乐:工尺记谱、坐唱艺术
曲艺:余姚莲花文书
传统体育与杂技:精武拳械、调吊(三上吊)
传统美术:佛像泥塑、余姚刺绣(越绣)
传统手工技艺:致和酱油制作技艺、余姚笋干菜制作工艺、朗霞豆浆制作工艺、余姚土布(越布)制作工艺、盘纽技艺、锡器制作工艺、梁弄大糕制作技艺、木秤制作技艺、四明山竹编、七弯大眠床制作工艺、瀑布茶制作工艺、陆端口豆酥糖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余姚胡氏中医外科
民俗:花轿迎亲习俗、抬阁、迎龙习俗、余姚传统庙会(芦城庙会、小曹娥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