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江苏文化局剧场在哪里

江苏文化局剧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19 16:32:07

Ⅰ 江苏广电城的设计理念

江苏电视大剧院灯光系统的设计理念
作为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重点建设十大文化设施之一的江苏广电城大厦,始建于2004年9月,2008年底竣工。36层高的主体大楼与明清建筑“钟鼓楼”遥相辉映。
可容纳1200座的3000m2电视大剧院,融汇了国内外现代舞台装备的新潮流。灯光系统采用各种先进的灯光工艺技术,既是当今电视技术应用成果,也体现了现代舞台变化的新趋势,大胆布局、小心论证。以剧院空间的充分利用为前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平面舞台、移动舞台、旋转舞台、升降舞台和凸/T型舞台的各种变换组合,都符合电视拍摄的用光要求,也使大剧院成为了进行大型文艺活动、电视制作与直播的真正服务基地。
电视大剧院灯光系统的设计理念
电视大剧院与其它剧院和影院建筑结构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内部的细节,而不是外部的表象。过去的剧院和影院主要是用于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达到一定的观众上座率和营造剧目所体现的氛围。而当今的电视大剧院更注重科技含量的支撑,突现人文剧院和科技剧院的和谐统一。就拍摄场地来说,剧院的场地是有限的,舞台和观众席是独立分开。而电视剧院的舞台和观众席是可以合并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分隔成多个舞台,主要是为了满足电视制作的需求。因此,剧院舞台和灯光空间变化的缺陷就突现出来。从建造剧院空间的前期入手,多采用葫芦机械吊挂组合而不用垂直机械杆;多设置调光回路/直通双用而少挂灯;扩大灯位点的空间分布;多设先进的电脑灯信号接口和新灯种的套用。在不影响剧院的整体美观和损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在剧院的上方设计出了布灯马道和便台。同时也便于舞美道具的换场使用,且配有较多的水平机械吊杆。这充分体现了活动的舞台、活动的舞美、活动的灯光和活动的荧屏所构建的立体大氛围,即为电视大剧院与其它剧院的不同之处。
大剧院灯光系统主要是为承接和服务各种大型电视节目的录制和直播。因此,在保留传统剧场镜框式演出灯光结构的基础上,还须在前期论证设计中,重点打造剧院式的电视演播室灯位空间格局,即舞台和观众席空间可“并用”,灯位布局可灵活多变,最大限度地满足电视直播的要求。
为了满足电视转播与观众互动的需求,创造出多层面的舞台布光的自由空间,保证电视画面中的整体照明都达到了视频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合理的布置灯位,满足了场内灯光设计要求的完美和统一,提高电视制作质量的水平,同时也兼顾了大剧院的多功能性和通用性。
对剧院灯光系统的充分考虑,便于国内外灯光师和操作人员的使用和管理。系统设计还应着重考虑各类设备在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作状况下的可持续性。在整体布局中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可杜绝相关电子器件的互相干扰,论证了所有灯光系统设备的操作可行性。
统筹规划剧院内场灯工作系统。在平时不录制节目时,专门配置有双控三组状态场灯电子控制器,分别为白色、蓝色、红色工作状态。白色工作状态灯一般指遍布整个剧院技术区域内的普通照明;蓝色工作状态灯是指演员在舞台排练时采用节能灯组合的普通照明;红色工作状态灯是指舞台上方挂有平时充电型的、突然断电情况下演员排练用的应急照明。目的是为了在不使用调光控制设备的情况下,方便场内其它活动的展开,既简洁适用又节约了用电。
网络数字技术被用于调光系统设计和监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剧院灯光网络控制系统采用了智能型全数字网络调光柜,引入先进的以太网/DMX网络控制。调光柜设备传输系统遵循TCP/IP通讯协议及USLTT DMX512/1990协议,选用双CPU冗余系统,调光精度不小于1024级,通过主干网络双环网结构,辅以四组DMX512信号选择,利用光纤把网络工作站(剧院控制室、调光立柜室、舞台面光棚顶)联结起来,形成封闭的环路。支线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以各网络工作站为中心,通过网络交换机呈星型分布以太网节点。每一个灯位点上的网络信号,经过DMX终端设备可实现以太网与DMX信号的相互转换。其优越性在于能够一目了然的跟踪现场灯光使用状况,可及时处理演播现场灯光回路的故障问题。
建立灯光系统安全保障机制。为了增强电视剧院电视直播时的安全可靠性,调光设备(立柜)采用双路供电系统。调光、电脑灯控制台均采用一主一备双机热备份,系统电源均配备UPS不间断电源。断电时无缝自动切换。各调光回路可进行调光与直通相互转换。调光信号具备保持功能,信号中断不黑场,紧急情况下可进行手动调光。
灯光系统固定敷设的调光回路、直通回路所配置的电缆规格不小于6mm2的橡套线,应为多胶阻燃型低烟无卤铜芯国标电缆线材。
在剧场内还专门设置了五个360快球式彩色遥控摄像头,五处无线对讲装置和二十多个有线插孔对讲通道。同时配有两台大容量硬盘存储器和光盘刻录机。可用在大型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提供现场活动和场内其他人员活动的相关资料,尤其对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便于剧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时,利用对讲和视屏设备可提高工作效率。
电视大剧院灯光结构分布形式
根据电视剧院结构的特点和舞台灯光机械设备用途的区别,在离舞台高度23米的顶部采用葡萄架满铺式钢架结构,其材料选用轻质高强度钢材,主龙骨与混凝土浇筑工艺对接,经过科学论证和力学强度推算,能够承受上百吨吊装设备的正常使用。
在剧院台口和观众大厅的上方铺有四处钢结构马道,两处便台,均以钢构横杆式可吊挂组合。可容纳灯具五道面光和两道追光。特别强调的是马道结构的建立,增大了剧院有效灯光的空间,方便了各种灯型的安装、维护和使用,是电视大剧院合理利用空间的又一佳例。
为了增强布光的灵活多样性,在葡萄架框内铺设了16台单点葫芦吊机装置,可组合搭配铝合金TRUSS架,扩大了灯位活动空间范围,同时也可兼挂舞美道具和音箱。最大限度地满足剧院舞台合理应用的要求。
为了弥补剧院舞台两边耳光所受高度和角度的限制,专门设计了挂灯固定吊笼两个;能升降活动的吊笼八个,提高了耳光的使用效率。也可作为流动摄像机活动机位,在吊笼内对场景进行上下活动拍摄。
由于整个舞台是呈凸型结构建筑,从观众席上看不到里面两侧的临时灯具吊挂和舞美组装场地,在舞台上方8米处配有两组能够纵向移动的机械行车,在行车上装有能够横向移动的葫芦吊机装置。满足了大型舞美道具的安装和移动。中心舞台高度约23米,上方装有50多道机械水平吊杆,其中有40多道属于备用吊杆和用于舞美设计的挂杆,只有7道水平吊杆上分布有210路可调光回路,4组DMX512信号接口。整个剧院设置了15台96路智能型调光立柜。重点布置的6KW可调光回路1056路;直通回路360路;DMX512接口200路;网络接口107路,还剩余300多个调光回路作为备份。
通过对《绝对唱响》、《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展播活动暨颁奖晚会》等大型文艺晚会的电视直播,充分体现了灯位设计的灵活多变、立体化和全方位的布局形式,伴随着光景的变化又体现了艺术风格的节奏,具有较好地效果。彻底解决了原有舞台剧场灯位可采用空间狭小的矛盾。凸显了电视大剧院以电视直播为核心,以灯方便人用的科学设计理念,借鉴和吸收了原有舞台剧场和电视演播厅灯位布局的长处,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而开创出国内外电视大剧场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Ⅱ 江苏哪里有古玩市场

江苏泰州海陵北路#12“古旧书店”

江苏镇江大西路#325“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红梅公园旁“收藏市场”

江苏盐城剧场路81号(市一中南大门)“荣宝轩收藏公司”

江苏高邮孟驿“邮票交易市场”

江苏宜兴丁蜀路长乐弘陶艺公司“收藏市场”

江苏泰兴集邮协会办公楼底楼“邮品交流中心”

江苏泰州最繁华的西坝口“集邮活动中心”

江苏苏州人民路乐桥堍“文物商店”

江苏苏州人民路45号“文庙古玩市场”

江苏苏州人民路43号文化宫“收藏品中心”

江苏苏州察院集邮营业部“集邮市场”

江苏苏州吴趋坊“古玩街”

江苏苏州阊胥路130路“金洲邮市”

江苏苏州竹辉路223号“集邮中心”

江苏苏州新坊桥“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十全街“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文庙“收藏市场”

江苏南京大方巷18号“邮品交换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周围“古玩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商业区中大商夏平江府19号“珍藏品大市场”

江苏南京中华门邮电局三楼“邮票交换市场中心”

江苏南京太平南路220号旧书店

江苏南京明故宫“收藏品市场”

江苏南京莫愁路“朝天宫古玩市场”全国地位每年(5月1日、10月1日、元旦开交流大会)

江苏南京湖北路51号“收藏市场”

江苏无锡南禅寺内①“文化市场”②古玩市场间距30米

江苏无锡崇安市场“粮票收藏交换中心”

江苏无锡北大街19号“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西瀛里239号“收藏品市场”

江苏常州工人文化宫“收藏品市场”

江苏常州罗汉路“旧书摊市场”

江苏常州博爱路“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同济立交桥西行桥二号孔2号“旧书摊”

江苏常州青果巷282号“收藏品市场”

江苏常州小东门桥“调剂市场”

江苏常熟博物馆附近“古玩市场”

江苏常熟工人文化宫“古玩市场”

江苏常熟老贝场“花鸟鱼市场”

江苏徐州泉山区“黄河文化市场”

江苏徐州古黄河岸边和平桥小公园内“古黄河石市场”

江苏徐州文化宫院内“拍卖典当行”(经营工艺收藏品)

江苏徐州建国路彭城古玩文化市场

江苏徐州户部山古玩文化市场

江苏张家港闹市区“集邮活动中心”

江苏扬州盐阜路“古籍书店”

江苏扬州文化路文化招待所“文化收藏市场”

江苏镇江南门大街夜市旧书摊

江苏镇江南郊风景区上铁水泥厂北侧旧书摊

江苏镇江博物馆侧旧书摊

江苏镇江“花鸟市场”

江苏南通人民中路“文化广场”

江苏连云港新浦海连中路邮局门前“收藏品市场”

江苏淮安承德路花鸟市场内古玩市场

江苏省

江苏泰州海陵北路#12“古旧书店”

江苏苏州观前街古玩交易市场

江苏镇江大西路#325“古旧书店”

江苏常州红梅公园旁“收藏市场”

江苏盐城剧场路81号(市一中南大门)“荣宝轩收藏公司”

江苏高邮孟驿“邮票交易市场”

江苏宜兴丁蜀路长乐弘陶艺公司“收藏市场”

江苏泰兴集邮协会办公楼底楼“邮品交流中心”

江苏泰州最繁华的西坝口“集邮活动中心”

江苏苏州人民路乐桥堍“文物商店”

江苏苏州人民路45号“文庙古玩市场”

江苏苏州人民路43号文化宫“收藏品中心”

江苏苏州察院集邮营业部“集邮市场”

江苏苏州吴趋坊“古玩街”

江苏苏州阊胥路130路“金洲邮市”

江苏苏州竹辉路223号“集邮中心”

江苏苏州新坊桥“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十全街“收藏市场”

江苏苏州文庙“收藏市场”

江苏南京大方巷18号“邮品交换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周围“古玩市场“

江苏南京夫子庙商业区中大商夏平江府19号“珍藏品大市场”

江苏南京中华门邮电局三楼“邮票交换市场

Ⅲ 江苏省演艺集团是干什么的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江苏省直属五大文化集团之一,也是全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团体,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在体制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出人出戏出效益等诸多方面领先全国同行,受到中央领导和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集团公司由原江苏省歌舞剧院、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昆剧院、江苏省锡剧团、江苏省扬剧团、江苏省人民艺术剧院、江苏省人民剧场、江苏省演出公司等省属表演艺术团体整合而成。通过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已构建起以江苏省演艺集团为母公司,所属十一个院团和其他经营单位为子公司的母子公司框架体制。

集团公司艺术门类齐全,包括歌剧、舞剧、民乐、交响乐、轻歌舞、京剧、昆剧、锡剧、扬剧、话剧、评弹、木偶在内的十二个艺术种类,拥有紫金大剧院、人民剧场、江南剧院三个演出场所,经营范围涉及艺术生产、研究和辅导,演出经销,演艺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音像出版、发行,舞台美术、服装、灯光、音响设计制作,主办、承办各类大型艺术活动。 集团公司下属艺术表演团体曾多次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新加坡、捷克、俄罗斯、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朝鲜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目前,集团公司在文化产业化,产业立体化上又迈出新的步伐,吸纳国际资本,在南京江宁着手兴建中国最大的演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演艺文化产业更加广阔的新平台,

Ⅳ 江苏常州有几个区域

截至2018年,常州市辖5个市辖区: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代管1个县级市:溧阳市。常州共有25个街道办事处、36个镇、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州市人民政府驻龙城大道1280号。

(4)江苏文化局剧场在哪里扩展阅读:

常州的5A级景区:

1、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

景区位于江苏省常州新北区。常州环球恐龙城,恐龙主题综合旅游度假区,是一座占地面积4800余亩的“恐龙王国”。游乐场全票:200元。开放时间: 9:00-17:00。

环球恐龙城包括:中华恐龙园、迪诺水镇、恐龙谷温泉、恐龙城大剧场、香树湾花园酒店、维景国际大酒店、恐龙主题度假酒店、三河三园亲水之旅等旅游项目,是一座集主题公园、游憩型商业、文化演艺、温泉休闲、动漫创意于一体的恐龙主题综合度假区,是常州对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

2、天目湖旅游度假区:

位于溧阳市区南部8公里,区内座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因属天目山余脉,故名“天目湖”,度假区总规划面积为10.67平方公里。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景点票价: 120元;天目湖山水园大门+游船票价:180元;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票价: 90元;天目湖御水温泉景区票价: 218元。

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是天目湖的核心景区,拥有慈孝文化园、状元文化区、奇石馆、精灵国、彩蝶谷、中国茶岛等景点。四面群山枕水、碧波荡漾,湖中岛屿散落、湖岸曲折通幽,游船是景区的经典项目,可以满足千余人同时畅游天目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常州 (江苏省地级市)

Ⅳ 从地铁二号线江苏路站下,怎么到长宁工人文化宫一楼剧场(安西路45号)

沿江苏路一直往西走(也就是往中山公园方向),到安西路左转

方案1:8.2公里
地铁2号线-地铁8号线-782区间
乘: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浦东机场南站)
上:江苏路站 ( 经过3站)

下:人民广场站(步行约250米)
换:地铁8号线(市光路站-耀华路站)
上:人民广场站 ( 经过2站)

下:老西门路站
换:782区间(西藏南路淮海东路-北艾路下南路)
上:西藏南路老西门 ( 经过2站)

下:陆家浜路跨龙路
步行:至上海市第八中学,约50米

方案2:8.6公里,地铁2号线-802
乘: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浦东机场南站)
上:江苏路站 ( 经过3站)

下:人民广场站(步行约350米)
换:802(上海火车站-南浦大桥)
上:福州路人民广场 ( 经过5站)

下:海潮路
步行:至上海市第八中学,约200米

Ⅵ 江苏省戏剧学校怎么样

江苏省戏剧学校

江苏省戏剧学校创建于1956年,直属江苏省文化厅,是一所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戏剧学校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的东南隅,南接十里秦淮,北望巍巍钟山,东近明宫遗址,西临郑和公园,是隶属江苏省文化厅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艺术学校,是全省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几十年来,学校为江苏和全国培养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明星和艺术家,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5年,学校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称号。2000、2004年,学校连续两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2000年、2002年、2004年,连续三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与200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1999年以来,连续六年在目标管理考核中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优秀等级单位。 学校占地3.67公顷,校舍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除校本部外,在风景秀丽的僳阳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区还设有分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23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多名,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并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演员和艺术家在校任教。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拥有新建的实验剧场和多功能音乐厅,有10个大型排练厅和70多间钢琴琴房,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根据经济发展对社会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开设了京剧表演、昆曲表演、锡剧表演、越剧表演、扬剧表演、中国舞蹈、戏曲音乐、影视表演、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台美术、实用美术、室内设计、群众文化和音乐(包括声乐、民乐、键盘)15个专业,形成了多门类、综合性的办学特色。
学校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对艺术人才的培养,1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艺术人才,有11名毕业生获得了江苏省文艺团体在全国所得的最高奖——梅花奖。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在校学生在全国重大艺术比赛中得大奖,1997年京剧班10名学生赴浙江参力”戏曲教学大奖赛,获得10个一等奖,并有4名学员获得了“十佳新蕾”称号。
建校40多年来,学校为全省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艺术人才,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演员和艺术家的摇篮。由于办学成绩显着,学校在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集体”。
学校创建于1956年,建校初期设京剧、昆剧、锡剧、扬剧、话剧、戏剧文学、戏剧导演、舞蹈、音乐、舞美等专业。1959年,学校曾升格为大专性质的江苏戏曲学院,后因贯彻八字方针,复改为中专性质的江苏戏曲学院。1969年12月,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美术系合并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1977年10月,恢复江苏省戏剧学校建制,设京剧、昆剧、锡剧、扬剧、编导、舞美、歌话剧等专业,后又增设越剧专业,一个实验京剧团。京、昆表演专业和舞蹈专业招收小学生,学制为七年和六年,话剧、编导、戏曲音乐等招收高中生,学制二年,其他招收初中生,学制三至五年。1984年起,与剧团联合招生,改“统招统分”为定向培养。1993年起,学校根据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增设了艺术教育、艺术设计、影视表演、音乐表演、群众文化艺术等专业,与此同时,学校努力提高办学层次,1997年,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开办了大专班,开设戏剧文学、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学制为二年和五年。2000年起,学校积极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开设了7个高职专业,使学校从过去单一的戏剧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多门类、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学校。2003年11月,为了进一步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根据江苏省文化厅决定,江苏省文化学校与江苏省戏剧学校合并,并积极筹建江苏省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两校合并后,目前在校生人数达到1721人,大专层次的学生已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9%。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现有长白街、百水桥、天目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6620 平方米,教学、生活用房 30141平方米 。有大批戏曲、舞蹈专业专用的排练厅和教戏课堂,有可供数百名学生练琴、作画的琴房、画室以及音乐厅和美术馆,还拥有现代化的微机房、语音室和可容纳500名观众的实验剧场。学校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2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 %以上,并有一批国家一、二级演员和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学者和表演艺术家。近几年,学校从艺术团体和高等艺术院校吸收了一批优秀演员、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数量足够、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拓展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近六年,学校师生在省级以上艺术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达多人次,其中有国家文华奖、中国戏剧节奖、小梅花奖金奖、红梅奖金奖、“蚁力神杯”全国戏曲戏剧大赛一等奖等。2000年以来,在校学生参加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幕式、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海APEC会议欢迎晚会、第十届全运会开幕式等许多重大活动,并赴澳门地区和日本演出。学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Ⅶ 江苏省文化厅的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文化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打造文化扬州、建设文化大市为中心,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推进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艺术创作获得丰收。重点创排公演了扬剧《史可法》、《柔福公主》,与央视戏剧频道合作拍摄了戏曲片扬剧《女县令》,扬州评话《挺进苏北》、《扬州小巷》在央视《曲苑杂谈》栏目播出;创作、出版了长篇评话《陈毅》(10回本),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市木偶剧团新创的木偶剧《三个和尚新传》在“金狮奖”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艺术大赛获金奖,《扇韵》、《天女散花》分别获银奖、铜奖。创排了校园音乐剧《夕歌》,市文化艺术学校排演的群舞《荷塘语丝》在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铜奖;全市共有6幅美术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漆画《中国红》、年画《春暖万家》获铜奖;全市各专业剧(院)团在中国曹禺奖小品赛、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16个、省级奖项60个。
——文艺人才培养成效显着。青年扬剧演员李政成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曲艺表演艺术家惠兆龙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市文化系统现有在职高级职称人员108人、中级职称人员185人。
——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基础性、群众性文化设施。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新馆(“双博”馆)建成开放,江都市博物馆、仪征市博物馆、高邮市博物馆、宝应县博物馆等4个县(市)博物馆先后建成开放;扬州市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3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通过省厅验收并正式挂牌投入使用;仪征市少儿图书馆等4个图书馆和宝应县、邗江区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高邮市邮都文化广场、仪征市文化馆动工兴建;“十五”期间,扬州市图书馆、邗江区图书馆等4家被评为国家一、二级图书馆,江都市图书馆被评为省文明图书馆;扬州市文化馆通过了国家三级馆的检查验收。
——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举办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少儿艺术节、老年艺术节、群众文艺新作调演等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承办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多次组织送文艺下乡、进社区活动,营造了城乡的文化氛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各县(市、区)文化活动有特色、有创新,群众参与性强。高邮的中国邮文化节、仪征的 “月月喜相逢”广场文化活动、江都的龙川艺术节、宝应的“九九艳阳天”文艺巡演、荷藕艺术节,广陵区的扬州清曲研究等展示了本地区文化形象;江都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仪征市、广陵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市(区)、维扬区城北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民间艺术之乡;江都市丁伙镇、市文化馆京剧票友联谊会、汪琴家庭等6家分别被省文化厅评为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团队和特色文化家庭。群众文艺创作日趋活跃,新创作品千余个,有12件作品获全国大奖,100多件分获省级大奖。少儿文学《石头剪刀布》、论文《论农村孩子的第二课堂——儿童文化园》等作品获全国“蒲公英奖”;扬州评话《整容趣事》等获全国“群星奖”;《渔鼓声声》等一批优秀作品分别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省“五星工程”奖、省音舞节和省民间艺术节等重大赛事金奖。
——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对市区各级、各类文保单位的保护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进行了重新确认,并落实了相关保护责任。参与了《扬州老城区控制性详规大纲》的编制和论证工作,制定了一批文保单位的维修方案;普哈丁墓园、龙虬庄遗址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方法,启动了博物馆城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个园住宅、准提寺等一批建筑得到了维修保护与合理利用。配合城镇建设、古城改造和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开展考古和发掘工作,发掘遗址面积10000平方米、古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配合公安部门加大对盗墓等文物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文化市场繁荣规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大监管力度,文化市场繁荣规范。文化市场结构合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全市共有综合性娱乐场所12家,歌舞厅296家,电子游戏室329家,保龄球馆9家,音像制品零售点257家,音像批发单位8家,音像制品出租点374家,网吧503家。全市从事娱乐业人员约有2万余人,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已经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新闻出版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新闻出版业有出版社1家、报社5家、期刊社16家(文学性期刊1家、科技类期刊15家)、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1种、只读类光盘生产企业1家、出版物发行企业648家(二级批发单位10家、试办综合性市场1家)、印刷企业495家(出版物印刷企业12家、出版物专项印刷企业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5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317家),经济总量达2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古籍出版、印装和现代高科技光盘生产为特色的门类齐全、开放统一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加强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建设,仪征、宝应、高邮、江都、邗江在文化局增挂了新闻出版(版权)局牌子。加强了新闻出版市场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促进了新闻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博会展等已成为扬州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群。“十五”期间,全市文化部门直属产业机构456个,从业人员3111人,从业范围包括艺术、文物、电影、出版、网络、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等。建成社会文化娱乐机构2100个,从业人员约2万人,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文化产业结构。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举办了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中韩崔致远学术研讨会、扬州八怪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扬州木偶团、歌舞团赴拉美、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我市学者与境外学者的访问交流活动增加,接待了日本、德国、瑞典、韩国、朝鲜、香港等多个国家地区的艺术团体来扬州演出,丰富了扬州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扬州的国际知名度。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市直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4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工作。
二、“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基本形势预测
“十五”期间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关键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文化投入的比例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消费将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都必须有效提升。文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扬州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全市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向全面小康迈进。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将会有较大改变,精神消费需求会迅速增长,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这对我市文化发展将起到较大的引导、推动和支撑作用。
2、文化的发展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十一五”期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文化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更加受到重视。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护文化遗产先后发出了三个文件,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大省建设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投入巨资。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发展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十五”期间就提出了打造文化扬州、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文化博览城、打造博物馆之都的任务,并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实施,这些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3、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部署了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的改革,对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必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上,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将继续推进,文化产业政策将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健全,文化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
4、文化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竞争。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阵地的争夺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和更加激烈。这些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流通,推动扬州文化走向世界。
三、“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力争苏中第一”和“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建设。坚持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跃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认识文化在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扶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改革创新和继承借鉴相衔接的原则。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和地方文化传统,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建设富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的新时期的扬州文化,实现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努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四、总体目标
到2010年,通过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人才兴文战略、公共文化推进战略、产业突破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大市。做到文化体制基本理顺,文化机制充满活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基本齐全、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居全省上游,苏中第一。
——文化事业进一步提升水平,文化竞争力显着增强。文艺精品力作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化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创出特色、创出品牌,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显着增强。
——充满活力的文化新体制和新机制初步形成。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显现活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文化创新不断推进,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覆盖城乡、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努力建立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效益增长。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作导向,加快科技创新力度,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新的增长点,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特色产业规模壮大,文化产业门类较全,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逐年增长。
——文化市场繁荣活跃,开放有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坚持放开搞活,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管理法制化,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居全省中上游。
——文物保护良性循环,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各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保单位保护责任落实,保护完好率在95%以上,有效利用率达60%,其中半数以上可对市民开放。古城风貌风情得以延续,名城建设良性发展,城市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
——文化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文化交流丰富活跃,推出一批扬州文化艺术产品走向世界。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对文化的投入不断加大,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文化经纪人队伍和能干事、会干事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全社会关心、重视文化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五、主要任务
(一)努力繁荣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国家和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创作一批扬州地方戏剧、曲艺、歌舞、木偶等优秀剧目。“十一五”期间,新创作2台大型扬剧、1-2台校园音乐剧、创作1台木偶剧、整理1-2台传统剧目;扬州曲艺力争创作5个中篇、10个短篇评话和弹词开篇,将长篇评话《一代儒将——陈毅》搬上书台;结合“三州”(扬州、徐放、苏州)中国画联展,创作一批有影响的国画新作;创作一台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大型歌舞和一批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
2、艺术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一批编、导、演、舞、美优秀人才。“十一五”期间,引进10-12名拔尖艺术人才;加强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建设,办好中国舞示范专业,培养500-600名具有中等艺术表演水平的舞蹈演员;培养一批扬剧、曲艺、木偶等地方传统艺术表演人才;着力培养各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使一批艺术人才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中脱颖而出。
3、加强地方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制定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文化理论研究规划及课题,编辑、出版一批唱集、理论文章及学术专着;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对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传统艺术进行挖掘整理,编辑出版《扬州艺术丛书》,修订、续编《扬州文化志》;建立“艺术人才库”。对有杰出成就的老艺人、着名演员的艺术成果进行编辑整理。
(二)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解决无房文化站,开展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组织乡镇文化站干部培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素质。继续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双服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办好三年一次的全市少儿艺术节、老年艺术节和群众文艺新作调演;协助市委宣传部办好两年一次的社区艺术节和农民艺术节;开展全民读书月、“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建设活动。
3、繁荣群众文艺创作。鼓励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力争在全国“群星奖”、省“五星工程奖”等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4、加强基础建设。建成扬州文化艺术中心,使市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建立和完善基层文化工作网络,引进一批文化馆、图书馆的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强化小区群众文化工作,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成普查、建档工作,普及试点经验,建立市级保护名录。积极申报全国、省级重点保护项目,做好重点项目的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措施。开展“三百”工程,即建成一百个业余文化团队、组织一百场群众文艺演出和一百次送文化下乡活动。
5、积极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区)活动。“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区)全部达到省先进标准,两个县(市、区)创建成全国先进;推进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社区公益文化活动用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人均 0.04平方米;
6、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扬州市图书馆基本建成数字化图书馆,市、县、乡三级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人均0.7册,达320万册,各县(市)建成独立的少儿图书馆,图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持证读者占全市人口的1%。
(三)培育发展文化市场
1、音像市场。继续打击违法音像制品,使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十一五”期末,正版音像制品占有率达95%以上,同时优化经营结构,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投资音像业,把全市音像市场经营状态从依附、游击状态和家庭式、作坊式向专营化、超市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2、演出市场。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团体、演艺场所,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十一五”期间,争取发展民间艺术团体30-50个,对有色情、内容低下的演出加大打击力度,对内容健康的演出放开、放活,进一步建立公开、公正的演出市场竞争机制。
3、娱乐市场。做到繁荣、健康、有序,鼓励发展大众化娱乐形式和场所,引导高档娱乐场所调整经营策略,面向多层次消费群体,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并向自助化、超市化、综合型娱乐方向发展。
4、网络市场。继续控制总量,规范经营,同时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源整合,使零散的“网吧”经营企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总量压减10%,机台数扩张250%。
(四)壮大规范新闻出版业
1、出版业。以广陵书社为重点发展图书出版业,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选题策划,加强内部管理,多出书、出好书,创造一流品牌。加强对传统雕版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制定优惠政策,培养专业人才。报刊出版业认真贯彻中央报刊治理工作精神,在加强新闻出版管理的同时,推进组建《扬州日报》报业集团,做大做强《扬州日报》,办好《扬州大学学报》等重点刊物。
2、出版物发行业。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图书、报刊发行网络,“十一五”期间,全市图书发行网点保有量控制在700家左右;发展大型书城2座,发展乡镇发行网点100家左右;优先发展新华书店、专业书店、连锁书店。
3、印刷复制业。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要求,在培养规模企业和提高科技含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出版物印刷业,大力发展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发展出版物印刷企业5-6家,总数控制在30家以内。新发展包装装潢印刷业100家左右,行业年增长率力争达到12%,至2010年该类企业达到260家。光盘复制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线增加3-5条,产值实现翻番,力争达到1.5亿元。
4、扫黄打非。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依法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收缴非法出版物,净化出版物市场。
5、版权业。强化社会监管,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巩固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成果,推进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鼓励、引导建立版权中介机构、社团组织,促进行业自律,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全社会版权意识,保护知识产权。
(五)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
1、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积极申报全国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善已公布的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工作;公布1-2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控制单位。
2、加强扬州城遗址保护。积极配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扬州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编制《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完成扬州城遗址新一轮国保档案编制工作,增设文物保护标志牌,配合城市建设,做好遗址的考古、科研工作,保护、展示重要遗迹。
3、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与管理。重点维修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加快吴道台宅第三期工程、重宁寺、匏庐、汪姓盐商住宅、小盘谷、阮家祠堂及故居、铁佛寺的维修;加强文物资源整合力度,对维修好的古建筑积极创造条件,作为文物旅游景点对社会开放。利用天宁寺建设文化博览馆,利用天宁寺库房,建设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等,使扬州的古代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4、开展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和展示。配合瘦西湖新区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和城市基本建设,做好地下文物的勘探、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对已发掘的地下文物遗址进行整理和恢复展示,配合做好唐、宋城、北门、南门等遗址展示工程。
5、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程。配合做好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保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编制实施《扬州博物城建设专项规划》;做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加强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建设。

Ⅷ 江苏省苏州市 市文化中心星海剧场 在哪里 怎么走

在保利大剧院后面,靠君临新城那方向。

Ⅸ 南京哪里有相声俱乐部啊,好象是在一个茶馆里,有人知道没

南京是有一个相声俱乐部。是在二年前由南京本地地方的部队的一些相声名家为了宏扬江南的相声事业自发组建的一个公益团体。目前挂靠在白下区文化局。每周六都在蓝棋街的世界之窗创意园的“光一”小剧场演出。其中有相声名家吕少明,梁尚义,李国先,马克,陈峰宁,杨鲁平,还有姜昆弟子夫妻档夏文兰倪明,军旅笑星尹宏伟,李明禹,唐笑成,青年演员钱麟,张宇,刘亚伟,李义,丁少华,腾宝才,于成群等。俱乐部的崇旨是:交流技艺,展示才艺,磨练作品,培养新人。原则是:演出是公益。内容要健康。演出的节目有传统,有现代,还有是演员的原创节目。目前这止已演出几十场了。可谓是场场客满,效果空前。受到了广大观众和政府的欢迎和认可。

阅读全文

与江苏文化局剧场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