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0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会和感想的作文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题记
当玛雅文明隐没于未知的空间,当古巴比伦王朝终结于漫漫硝烟,当古罗马斗兽场成为永久的遥想,当古埃及金字塔化身为玄妙的谜团……惟有你,依旧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东方。挺过战火,挺过饥荒,你步伐坚定,意志坚韧,你教我怎能不为你倾心——伟大的中华,伟大的传统,伟大的文化!
但如今,对于你,我在喝彩之时更多了份感伤——熬过了无数的苦难,为何你要在繁縻的花开间独自黯然的凋零呢?为何你要在这和平的年代里缓慢而沉重的迈向终点呢?是为了不成为科技发展的绊脚石,让十三亿中华儿女过上更富裕的日子吗?抑或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了追求那份物质的满足而无情的牺牲了你,让你不得不与我们含泪诀别?
不难发现,国画正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毛笔早被鼠标排挤到书架的角落,茶道在中原土地上逐渐失落:它们却在异域文化里日渐兴起,蓬勃发展。原来是我们的淡忘让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不难了解,一排满载美食的摇船,满足了游人们的舌头,却破坏了满载诗情画意的西湖水澄澈的美丽;如日中天的旅游热,将旅行社的口袋染成了金色,却给丽江古城的宁谧漆上了无法退却的乌黑……原来是我们的过度开发让你“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外来的敌人再强大也不曾将你击倒,你悉心呵护的儿女却轻易的将你伤得体无完肤;你赐予了我们文明后裔的光环,我们却在无知迷茫的脚步里将之粉碎。伟大的传统文化,请等等怀着无尽歉意的十三亿中华儿女吧!时间换得了科技的发展却唤不回消逝的文明,金钱弥补得了物质的匮乏却丰富不了虚空的精神。你已给我们造就了无可比拟的财富,所以,我们难道不应该放慢追逐科技的脚步,去捡起心灵深处关于你的记忆;我们难道不应该淡却金钱至上的观点,去治愈你那血淋淋的创伤么?现在,我们怀着让你在未来的五千年、五万年乃至五亿年的时间里依然君临天下的决心去弥补我们的过错,这样,你会停止呻吟,重舒眉头,展露笑颜,永远相随在我们的左右吗?
所以,请等等我们吧,不要就这样离我们而去。把根扎下,心灵之花会璨然绽放;把根扎下,民族之树会枝繁叶茂。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即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在2006年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文化部公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2007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计划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遗”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非遗”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党十七大报告也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鉴于广大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多,特设置作文训练题目,兼以审题指导,同时附录学生习作及简要评点,以期引起中学师生的重视。
2. 参加非遗馆作文
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都举行了?这次,我跟爸爸也去养养眼。
一路上,我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什么时候到?”这句话是我问的最多的了。
终于到了。但是,这里太大了,我们有没有地图,怎么办?没法子,只好跟着爸爸乱走。一路上,树木成荫,连成一片绿海;路边的花儿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啊!
走了好长一段路,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复古的大门前。“百家宴…..”看着这三个让人似懂非懂的大字,我不禁念了出来。“什么意思?”也许是好奇心在作怪,我拉着爸爸“闯”了进去。
刚走进去,我就闻到一大股食物的香味!“难不成这‘百家宴’是卖吃的?”我在心里自己问自己。
一路走来,我发现,这“百家宴”里的装修还是挺仿古的。有些墙还是一块一块砖砌成的,两块砖之间,偶尔还能看到一丁点儿砌墙用的乳白色凝胶。
百家宴里的美食令人不不暇接,吃都吃不过来。我生怕自己被美食缠住,就连忙叫爸爸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非遗博览中心”。“咦,这怎么像是根雕”?我看到一幅全是用树根雕出来的书法作品,惊讶得不行。因为树根是利用一定的天然美的根材,在掌握传统根艺的基础上,按照我国传统书法的用笔方法和要求,创作出各种字体的汉字书法作品。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湛。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曲艺馆”。
这里展出的都是各个省的曲艺文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州评弹”。它是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分的吴语地区,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
因为我的家乡在江苏和浙江,所以才对它特别有兴趣!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医药馆”。了解了“针灸”板块。
“针灸”是咱们中国独有的治疗疾病手段。“九针”也是古代九种针法的统称,同时出自于《黄帝内经》。
这次的非遗游玩让我感受至深,因为我在里面了解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精品,饱览了三江五岳的美食、特色和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希望中国的文化能够在世界上传承,进步。能够让五千年的文明跃然呈现。
3. 学习了非遗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一年的非遗教学下来,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非遗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领会、传承。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我都会先读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体会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然后高质量的传达给学生。但是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体现良好的教学素质,全面把握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学校教育是传承非遗的主要途径与有效手段;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的,不仅要使非遗走进校园,还要走近学生,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4. 体验非遗文化,你的身边有哪些非遗文化
体验非遗文化,我身边的非遗文化有剪纸、酿醋、社火等。因为我的家乡的话是在山西,所以山西的话也会有比较多的这种非遗文化,本来山西的发展就是和原来的古人比较多的渊源。所以所留下的非议文化也比较多像是山西所独特的这种戏曲或者是酿醋、剪纸这一类的都是山西的特色非遗文化,这种非文化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像我如果是平时看着这些非遗文化的话,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如果说能够亲自去参与到这种非遗文化的保护过程中肯定是会有其他的感觉的。
有些非遗文化在我们国家确实已经失传了,或许知道的人只有一个两个,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去保护我们国家的非遗文化体验非遗文化,我身边的非遗文化有剪纸、酿醋、社火等,其实这种非遗文化,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去做到用非遗保护我们的文化,保护我们的传承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
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感想及如何传承的建议
继承与发展。 归根到底还是要有非遗生存的文化环境。 离开了文化存在的环境,有些就只适合资料留存了。 有些文化环境改变的,也需要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6. 非遗文化进校园观后感作文1560字
今天,我们学校开展了第一届非遗走进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操场上人山人海,参加活动的有学校领导、社区干部、同学家长、还要最重要的来宾——成都市文华艺术学校的哥哥姐姐们。
我们全校师生都来到了操场上。我们都穿上了整齐的校服,戴上了干净的红领巾,来迎接节目的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双节棍表演,然后由文华艺术学校的哥哥姐姐们表演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节目。我们看的目不转睛,最精彩的是杂技表演,还有熊猫骑单车表演。他们的表演迎来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热烈的掌声。
在五彩缤纷的絮纸花中节目落幕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操场回到教室吃饭了。
7. 有人说前门大街是非遗一条街,为什么
这个说法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前门大街陆陆续续开了很多非遗店面,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安徽非遗馆等,并且还有一些即将要开的比如河南非遗馆,这些非遗馆今年来也颇受游客欢迎,所以就有了这个说法,但是前门大街是不会变成非遗一条街的。
而老字号一直是前门大街的特色,很多游客来前门大街也是冲着老字号这个招牌来的,如果一旦把前门大街发展的侧重点放在非遗的体验的建设上,那么多年来累积的口碑就会轰塌,并且还需要重新宣传吸引人设,这对于前门大街实在是划不来,所以,前门大街不可能成为非遗一条街。
8. 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感触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就跟文物一样珍贵,但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没有具体形态的,因为它所指的其实就是一门手艺。但是由于这些手艺其实都是跟传统有关,现在很多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见过了,大众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也很少了,因此关注度很低,特别是不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都在比较偏远的山村,这里交通和交流都不方便,所以说也使得不少非遗慢慢的消失了。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就算有不少的年轻人对这些非遗感兴趣,但是一想到生活的压力,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心情可以静下来慢慢的学习。如果想要好好的传承,那么至少需要让传承者以及学习的人无后顾之忧。
9. 谈谈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
应正确看待非遗和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我们应真正深入到民间非遗之中,以冷静的、科学的、文化的眼光审视,从它历史文化的原真、现在时的真实境况,再放眼它的今后与未来,问题并不小,而是很大。
历史和传统的东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人类就是从不断的探索、借鉴和汲取历史的养料中取得进步、赢得发展,没有历史和传统就不会有今天。所以,我们应最大限度地积极去搜集、整理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尤其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文化领域呈现丰富多元化的时代,很多传统文化不被下一代接受,很难完整地自然地原生态地被传承下来,也就要求我们需要花一定的力量和代价去挖掘和记录下来。比如曾活跃在我县好多地方的灯影戏、眉户戏、甚至秦腔和其他曲艺,除了原演唱艺人,濒临失传的边缘。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途径是“推陈出新”。“推陈出新”就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简单地原始地机械地挖掘、整理、记录所有的传统文化,而应该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现代科技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非遗面临的问题很多:首先来自非遗载体的大量瓦解。其次是村落的解体还来自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瓦解。三是传承人的老化。四是非遗缺乏科学保护。五是不容回避的是当初申遗的动机往往与政绩挂钩。
文章转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互动门户,中国传承人之家—艺驿网(http://www.789179.com)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主要有三个积极意义:1、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拥有一份文化自信和尊严。
今天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和人文的考验,它们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能量,它们不仅是我们的文化身份标识,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份文化自信和尊严。如扎染技术、剪纸工艺等传统手工艺,充满人类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