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杜月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杜月笙是一个惨不忍睹的阴谋家。
在南京国府时代(1927—1949)他是蒋介石的影子,是地下政府的首脑,或者通俗的说,他是那个特殊年代中国的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影子政府主席’。
(1)杜月笙是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杜月笙去了香港,租住在坚尼地台18号底层,国共双方开始争取杜月笙。中共安排乔冠华、潘汉年一直与杜月笙保持联系,并派金山、章士钊等人赴港,劝说他返回上海。杜月笙的一个儿子,也留在上海做联络员,时常往返沪港两地,传递信息。
对于共产党的邀请,杜月笙表示,因身体欠佳暂不能回大陆,但是当遵照潘汉年“尽可能范围内多为人民服务”的指示精神办事。国民党也不断派人赴港,拉拢杜月笙去台,均被杜月笙婉言拒绝,国民党让杜月笙在港为台湾方面做事也遭杜月笙婉拒。
❷ 如何评价杜月笙
很少有人意识到杜月笙在中国近代历史的真正地位:在南京国府时代(1927—1949)他是蒋介石的影子,是地下政府的首脑,或者通俗的说,他是那个特殊年代中国的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影子政府主席’。
1927年以前,杜月笙逐步从一个社会底层的流氓混混爬到上海青帮头目的过程固然是传奇,但是客观地说,这只是一个普通黑社会大佬的成长史,并不具有空前绝后的独特性。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个水果铺小流氓成为上海老大的历史,是他挥金如土,结交三教九流的各种故事,是他和黄金荣八拜之交的江湖佳话。却很少有人注意到1927年所发生的事情,而在我看来,这才是杜月笙前半生与后半生重大转折点,杜月笙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使得杜月笙成为‘中国帮会第一人’,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青帮大佬,是从1927年所发生的标志性事件: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1927年4月11日晚,杜月笙设计活埋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
作为一个个普通青帮大佬,和共产党有什么仇呢?这两件事情标志着,杜月笙已经不再是一个的普通青帮头目,而开始具有政治属性,他投靠了蒋介石,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政治舞台的一股重要力量,成为借北伐上位的蒋介石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四一二事件(此事大家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大概都学过)中,充当运动打手的,是杜月笙的徒子徒孙们组织的青帮武装‘中华共进会’,从那一刻起,杜月笙的门徒们,就不再是一般的黑社会打手了,纳粹德国有个类似组织,叫冲锋队(党卫军前身),杜月笙的青帮成了中国版的‘冲锋队’。从后来杜月笙和戴笠的紧密合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
职务虽然是虚衔,但代表着杜月笙在中国帮会史上达到了一个帮会人前所未有的高度——向中央政府的领袖直接表示正式效忠,为之效犬马之劳,被后者正式认可授予品秩。在这之前,中国的帮会只是活跃于社会中下层的组织形态,尽管在江湖之远,帮会头目已经是万人之上的龙头老大,但在庙堂之高的白道政府来说,他们不过是不入流的江湖混混罢了,社会地位甚至比不上芝麻绿豆的七品小官。这个天花板,让杜月笙突破了,他以来自于江湖之远的出身,在庙堂之高处找到了自己的一个位置。
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蒋介石亲送匾额“孝思不匮”祝贺。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等在内的党国要人都送了匾额。
杜月笙的角色职能之一:代表蒋政权将势力渗透入上海,尤其是两大租界。
1932年,杜月笙开始组织恒社。1933年2月25日,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自任名誉理事长。社名取“如月之恒”的典故,……名义上是民间社团,……实际上是帮会组织。借此广收门徒,向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恒社初成立时,有一百三十余人,到1937年达五百二十余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新闻界、电影界等许多方面的人士都参加进来。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协会会长。
角色职能之二:替白道政府贩卖专营鸦片,应付国民党军队日益庞大的军费开支。
杜月笙一是支持蒋介石围剿红军,二是协助破坏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截止1933年11月17日晨,杜月笙可在六个月的期限内,将鸦片或生吗啡提纯为吗啡、海洛因和红丸。这期间,他在南市太平弄104号的工厂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全面保护,而每天所获的五万美元的利润中很大部分应用来支付蒋介石的军费开支。”
靠蒋介石慷慨的毒品专营,杜月笙赚到了最多的钱,他以同样的慷慨方式回报前者。在1935年,他出资向美国柯蒂斯-莱特公司(Cutiss- Wright)订购了120架军用飞机,全数捐赠给国民政府。1936年,为了庆祝蒋介石50大寿,杜月笙送飞机一架,并将之命名为“上海禁烟号”。
在看抗战爆发前夕,中国一共只有600多架飞机,其中300架掌握在东北空军手中已经全部丧失,剩下大概有150架属于广东陈济棠的粤军,中央政府,也就是蒋介石能控制的,一共也不会超过150架,这么算起来,杜月笙所捐赠的120架飞机差不多就是中央军空军的全部家底。还会有人认为杜月笙只是一个黑帮头子吗?
角色职能之三:以民间身份,暗中代表蒋总裁及南京国民政府,以上海为舞台,斡旋于中国军,政,外,工,商各股势力之间。
八一三事变后,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
1940年,杜月笙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由此实际上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他组织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与沦陷区交换物资,借此中饱私囊。
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当选后马上辞职。此后,他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会长、常务董事。
仔细梳理杜月笙在27-49之间的主要事迹,看到:杜月笙率领的青帮,实际上成为了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影子政府’,‘地下行政院’,从事着南京白道政府及蒋介石,想要做,但是碍于正统‘白道政府’身份,不能直接做,不方便做的事情。包括专营贩毒(主要是供应国民政府‘剿共’军费开支),暗杀,渗透,军火交易和民间组织协调工作。众所周知,南京国府——蒋介石政权的势力的力量基础是江浙财阀的财力支持,实际有能力控制的仅仅是江浙沪及周边的有限区域,江浙之中枢是上海,而上海之中枢则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两大租界,两大租界在法理上的治权却不在国民政府手中,不得已,国民政府通过杜月笙实现对租界势力渗透,烟土贩卖走私的攫取金元。杜月笙实际上变成了代表国民政府将势力渗透入上海的总负责人。
对此杜月笙有着名的‘夜壶论’,大概意思就是说,他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一个夜壶,需要时候拿出来专做见不得人的事情,不需要了,就藏到床底下去。很多人只注意到这是杜月笙对蒋介石的对于用前用后两种姿态不满之情,但很少人意识到,这实际上是杜月笙对于他和蒋介石关系的形象概括,一个在白道,一个在黑道,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一个要面子,一个专干肮脏事,两套班子,一个领袖。
注意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45年以后杜月笙的势力一落千丈,在于抗战胜利后,上海华洋杂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局面已经消失,更因为抗战结束,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借着战胜国的巅峰威望,接收逆产的‘大义名分’,已经可以直接伸手控制工商企业,团体组织,而再不需要拐弯抹角的帮会势力作为白手套。也可以理解,49年后杜月笙不去台湾,也不留在大陆的原因:他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不光各方力量角逐的复杂的政治环境的上海已经不复旧日景象。以烟土贸易支持军费的经济价值,对于成千上万徒子徒孙的号召力和上百个民间公司,组织,团体的董事长身份,在共产党赤色版图中也都不复存在了。而在台湾,他也同样不再具有利用任何价值——他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了。
罗胖子有个节目,讲到杜月笙一生致力于洗白,但是现实没有给他机会,所以他很纠结。我觉得这话略有偏颇,按照那个思路搞,杜月笙是洗不白的,因为他的价值,就在于‘黑’,他越是想洗白,他洗白所用的钱,社会名望,社会地位,都是靠‘黑’得来的,人们总是不承认杜月笙洗白,不是因为杜月笙有黑历史,而是杜月笙‘现在’仍然是黑的。杜月笙一边做着上海滩大亨,一边却想洗白只是美好空想,发发牢骚罢了。
明明是一个影子,却想立在阳光之下,这是永远不可能的,这也就是杜月笙人生永远脱不开的纠结的所在。
——————————————————
推荐阅读:
国民政府禁烟的实质:民国荒唐的禁烟:禁烟委员是贩卖烟土的杜月笙
1934年,大上海高层政商人物合影。从左至右坐着上海巨商杜月笙、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外交家蒋廷黻、上海市长吴铁城、上海市保安处长杨虎。
——杜月笙能和这些党国政要,对国运有影响至关重要的外宾(鲍格莫洛夫代表苏联)觥筹交错,周旋其间,难道仅仅是因为其擅交朋友么?
❸ 杜月笙有多黑、多毒
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滩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非杜月笙莫属。一个浦东乡下小人物混进十里洋场,到成为中国最大黑帮老大。
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描述他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因为从外表上看,他文质彬彬,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一副书生气的样子,人家叫他杜先生。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
不过呢,在许多人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大流氓”,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又在另外一些人眼里,他精通做人之道,有着一身的侠气和一颗鲜明的爱国心。
杜月笙曾这样回忆童年:当时一个月学费只有五角钱,可惜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读到第五个月,先母缴不出学费,只好停学。失学儿童的痛苦经历,让他永生难忘。成名后,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门厅高悬对联“友天下士,读古人书”,时时鞭策自己。
然而毕竟识字少,无法去“读”,他就重金聘请高明的说书艺人长期为他讲《三国》说《水浒》,学习历史知识和古人处世方式;他勤练书法,签名写得相当漂亮。
他非常注重仪表文明,不论天气多热,他长衫最上面的纽扣也从不解开,并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众出入杜门。
文化的熏陶,使杜月笙的整个气质脱胎换骨。着名老报人徐铸成回忆他年轻时第一次见到杜月笙的情景时说,他原本以为此人定会是青面獠牙,见了面才知道原来是位言谈举止都很斯文的瘦削老人。
望大哥采纳谢谢
❹ 杜月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杜月笙是一个极其聪明,喜欢读书,但又手段厉害的人。杜月笙这个人,有的人说他文质彬彬,很有礼貌,有的人说他心狠手辣,杀人都不带眨眼的。我觉得,杜月笙吧,这个人相当的老道,脑袋聪明,敢闯敢拼。
那到底哪个才是杜月笙呢,其实都是。之所以会手段厉害,是因为当时的背景所导致的,没有办法,如果你不狠,你就难以在上海滩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生活所迫。但同时他也确实很喜欢读书,很注重仪表的人,所以当时很多没见过他的人一位他一定是个五大三粗的,满目峥嵘的人,但当他们看到后基本都是大吃一惊,没想到是个仪表堂堂的人。
❺ 杜月笙简介
杜月笙,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5)杜月笙是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杜月笙过世后,于1952年10月下葬于台北县汐止镇(今新北市汐止区)大尖山下。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于秀峰国小后方。
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本有牌坊,上有张群题字“誉闻永彰”,后在秀峰国小建校时将牌坊拆除,而题字则镶嵌到墓园。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为伴。
❻ 杜月笙与文化名人章士钊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杜月笙当上上海滩的老大时,除了打打杀杀,开赌场,贩卖烟草等黑道手段,还有一样与黑道完全相反,杜月笙从内心深处注重文化事业和有文化的人。
看看他与当时名满天下的学者章士钊是怎样交往的?
杜月笙和文化大师们的交往有没有提升杜月笙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我无从知晓。但是我知道杜月笙一直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一直动员上海各界,并且领头资助抗日物资。历史应该记得他。
❼ 章太炎是国学大师,为何却敬重没什么文化的杜月笙
在民国时期有许许多多的大人物,其中有一位叫做杜月笙,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他可是当初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黑帮大佬,军政商三界通吃,不仅有地位还有金钱,这样一位人物,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没文化。
当时社会比较混乱,虽然章太炎在文学界的地位很高,但是在社会上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章太炎的一个侄子,来寻找他帮助,可是无奈他并没有什么权力,这个时候他就想到了杜月笙,因为当初杜老板为了结交人才,别人求他的事情他基本上都会帮忙。
两个人之前并没有什么交集,章就先写了一封信,试探一下杜老板的态度,杜老板当即就爽快的应承了下来,很快就处理好了这件事情,事后还亲自拿着银钱,去拜见了章太炎。
因为杜月笙自己没有文化,所以他很欣赏那些文学大家,也愿意和这些人交往,他这样谦虚的行为,也得到了章太炎的认可,所以后来杜月笙的很多事情,章太炎都愿意站出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