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遂昌的民族文化有哪些

遂昌的民族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1 00:50:35

㈠ 丽水遂昌的民族节日文化

遂昌节日习俗
端午节
端午节节庆像过年一样,主要有以下这些:
①挂菖蒲、艾蒿:石练人民习惯于端午节前到户外采集新鲜的菖蒲、艾蒿、葛藤,挂在门窗两边。一来用以驱鬼避邪,保全家平安。二是必要时用以煎水熬汤,洗浴全身,消毒灭菌。古老的习俗虽然带有些迷信的色彩,但艾叶、菖蒲和葛藤都具有杀菌、消毒、驱虫、御寒等药物功效,是古代农家常备的中草药。故这一习俗代代相传,保留至今。如今许多农家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到野外采集菖蒲艾蒿,除了自用之外,把多余的挑到城里去,沿街叫卖,买者甚众,收入颇丰。
②吃大蒜、喝雄黄酒:端午节日里,家家户户要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供全家人享用。用餐时,大都吃蒜头煮肉、喝雄黄酒等。大人们还会在不喝酒的孩子额头上涂抹些雄黄酒、或用酒在额头上画一个“王”字,以示去病消灾,永保平安。现代城市虽然不再流行,但石练还是较为看重。
③包粽子、吃粽子:粽子分扛篓粽、短长粽、犬头粽以及极少数的蚊虫粽四种。
④送粽子:端午节还有走亲访友送节礼的风俗。一般以粽子、咸蛋、糯米、猪肉等礼物相赠。女婿去丈母娘家拜节,孝敬泰山大人的礼物要丰富得多。除上述礼物外,还要带上名酒、好烟、荔枝、桂圆等上等礼品。
重阳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一般农户都要做麻糍、蒸发糕。重阳头一天把糯米用清水浸一天一夜,次日把米捞起用饭蒸蒸熟,倒入石臼内捣烂。将黑芝麻用开水泡一泡,去水,炒熟,碾成粉末,加入白糖或红糖拌匀,将捣烂的白麻糍用手搓成乒乓大小的小圆球状,放入芝麻粉末中反复滚,即成麻糍。除此还有的人家蒸发糕,先用籼米与糯米按3:7比例混和,用水浸二天二夜,捞起放入石臼中碾成粉(要过筛),红糖(白糖)、酒浊(现代用发酵粉即苏打粉)加水拌成糊状,倒入蒸笼内蒸上一柱香的时间就熟,起锅时刷洋红即成发糕。
“重阳节”还有“登高”之说,老年人为了健康长寿,爬山登高。重阳有美酒,但不办婚事,传说重阳节成亲不长久,不团圆。

㈡ 民族文化有哪些内容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历史、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历法、医药、科学技术等,都是用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阶级社会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大,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逐渐减弱。

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剥削阶级的与被剥削阶级的两种文化,反映着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

(2)遂昌的民族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民族特征

1、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2、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当民族共同体在人类历史上形成并区别于其它各种人们共同体的类型以来,文化总是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乃至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

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与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文化便无由生根。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最广泛的物质和精神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础,并以其整体的内部结构和完整的外部面貌执行民族区分功能。

在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背景,阶段、阶层、等级、各种利益集团以及语言、宗教等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但只要一个民族或民族社会仍然存在,它就总会具有某种共同的民族文化。

㈢ 遂昌县的人口民族

遂昌县境内人口22.5万。民族以汉为主,其它少数民族占少数,其中以畲族占人数是多。

㈣ 丽水有哪些民风 民俗 民情 信仰 禁忌 婚嫁寿诞 衣食住行 地理环境 历史文化

1、丽水风俗:吃粽子、喝黄酒、插艾枝和菖蒲等风俗习惯之外,莲都一带有吃卷饼,龙泉有划龙舟,松阳遂昌一带有采端午药和午时茶,庆元景宁一带有“献饭”敬重已故先人,还有人在身上佩戴避瘟丹,张贴五毒符,以达到驱逐邪魅目的等等习俗。

2、信仰:丽水人的信仰没有特别之处,例如佛教信仰、基督教信仰、天主教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皆有,具体要看实际人群。

3、婚嫁寿诞:丽水人婚嫁、寿诞、喜庆、丧宴,必为席上头道菜肴西施鲜虾饼,西施鲜虾饼其原料之一的小虾。

4、地理环境: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

5、历史文化:丽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丽水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丽水文化属吴越文化。

(4)遂昌的民族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丽水市处州府城列入高品质步行街建设培育名单,是契机,也是挑战。从国内的一些步行街来看,主要存在缺少创新和商业规划,往往大同小异,千街一面,文化味不浓,特色性不强,辨识度也不高,让人觉得逛这里和逛那里差不多。

丽水古称处州府,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方面要重视鲜明的本土历史文化挖掘,把历史请进来,展现城市独有的风情,让来步行街的人既有物质收获,也有精神享受;另一方面需更加科学、精准规划商业布局,使商业与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提升步行街的内涵和活力,力争打造出具有丽水历史记忆的高品质步行街。

㈤ 十番的遂昌十番

十番是一种民间音乐,演奏时需要十种乐器,故称“十番”。它是一种昆曲,俗称“草昆”,流传于遂昌县石练镇,盛行于明代,每年在“七月会”期间上演,以此庆祝当地丰收。经历史浪潮的无情冲刷,世纪之初的遂昌石练十番出现断层,会演奏的仅剩石坑口村赖喜能老人一人。
十番是明代晚期流行于江南民间的一种器乐形式。它以多种乐器组合,轮番演奏多个曲调。十是数量,番是次,十番意为重复多次演奏内容。各地的十番因乐器组合不同和演奏的乐曲不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从形式来讲,有“文十番”、“武十番”之称,从内容讲,又以内容和地域而称。遂昌十番以演奏传统名剧《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长生殿》、《浣纱记》的昆曲曲牌,在各地十番中别具一格,称为“遂昌昆曲十番”。 明万历年间,汤显祖任遂昌知县五年。期间,汤显祖把昆曲带到遂昌,民间形成了演唱昆曲的传统。清末和民国期间,遂昌民间昆腔班、坐唱班、锣鼓调和十番的表演尤盛。在县城和大柘、石练、湖山都有十番队,还有女子大班、小班十番队。其表演方式主要为迎神庙会和春节灯会时游行演奏、也在喜庆堂会和节日设座演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庙会活动中止,昆曲十番沉寂了几十年,濒临失传。
1984年,遂昌县文化馆进行民间普查过程中,在湖山乡奕小村恢复十番队,参加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县文艺汇演。县文化馆根据传统十番中《牡丹亭》[步步桥]曲牌改编成器乐合奏曲《钧天新乐》,参加全省音乐舞蹈会演获奖。后因组织人员诸原因,十番又中止。
2000年冬,县文化馆部门同志下乡调查,在石练镇石坑口村发现五六个七八十岁的十番老艺人,并找到十番工天谱,动员村里组织年轻人传承十番。2001年8月,石坑口十番队参加在遂昌县召开的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的汇报演出,得到专家的高度赞扬,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遂昌昆曲十番被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上海东方台报道。2004年、2005年,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来遂昌拍摄昆曲十番专题节目。2004年,县文化部门又在湖山乡奕山村恢复了湖山十番。
石练十番以笙、笛、云锣、梅管、提琴、扁鼓、双清、三弦等管弦乐器为主要组合,演奏《牡丹亭》等传统名剧曲牌,格调幽雅、俗称“文十番”。湖山十番由三弦、双清、云锣、笙、梅管、提琴和先锋、唢呐、锣鼓等管弦和打击乐器组合,演奏《赐福八仙》、《蟠桃八仙》、《通天河?出鱼》等剧的折子曲,格调相对粗放,俗称“武十番”。
2004年3月。遂昌昆曲十番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扶持项目,县政府公布石练石坑口村为昆曲十番传习基地,在县实验小学和石练镇小学建立昆曲十番传承学校。建有县文化馆十番队,石练女子十番队。2006年6月,遂昌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昆曲十番)”。9月,“昆曲十番”参加了“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古老而又独特的“昆曲十番”博得了现场观众和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12月,“昆曲十番”被列为遂昌县和丽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6月,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遂昌十番是各地十番中最为奇特的一支。其乐曲联奏既非民间小曲,也不是锣鼓敲打,而是古朴典雅的“南北词曲”,其中,又以汤显祖的《四梦》、尤其是《牡丹亭》中的昆曲曲牌为主要演奏曲目。
几百年来,遂昌民间的十番艺人沿袭抄录,以汤显祖《牡丹亭》的正昆工尺谱,作为他们习唱和演奏昆曲十番的开篇曲谱。2001年,在遂昌举办的中国汤显祖研究会首届年会上,一经演出,便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遂昌地处丽水、衢州之间,东有松阳高腔,北有衢州西安高腔和侯阳高腔。明清以来,一直是传统的高腔、乱弹和草昆之地。昆曲能够深深根植于民间十番,研究者普遍认为,是汤显祖推进了昆曲在遂昌的传播。
汤显祖不止一次把遂昌称为“仙县”,自诩为“仙令”,生性爱好自然的汤显祖,游遍邑内的青山碧水。
四明进士屠隆几度来遂昌看望汤显祖,也来踏游独山,游性所至,经过村寨口的南谯楼,驻足村前的叶氏牌坊,那是遂昌县令池誉德在明隆庆年间,为叶以蕃的父亲建造的旌表牌坊。
剧作家屠隆有自己的的昆曲家班,汤显祖也能审音度曲,他们曾一起夜读研讨过《西厢记》。虽然汤显祖与屠隆对“情”的见解不一,但是,一部《西厢记》,其精华正是一个“情”字。这对于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因情生梦,因梦成戏,赋予杜丽娘即幻即真的情,一部为情而复生的传世奇梦,由此而生。
汤显祖不是遂昌人,可是,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和他那享有世界文学名着之称的《牡丹亭》,遂昌作为汤显祖主政和《牡丹亭》的创作之地,一直是中外“汤学”专家学者前来寻访旧迹和搜集史料、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地方。
1995年,遂昌建成的汤显祖纪念馆,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传播和推广汤显祖文化的重要基地。
在保护和扶植石练十番这一原生态民间昆曲文化的同时,汤显祖纪念馆成立了昆曲培训中心,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着、昆曲世界文化遗产”这三大文化品牌,学演《牡丹亭》,使汤显祖文化在内涵上,形成地域性民间十番与高雅文化相互辉映的发展格局。

㈥ 民族文化都包括那些

民族文化包括本民族鲜明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的总和体现,同时也是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的一个标志。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内容分别为:

一、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内容。

二、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

一、春节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还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二、立春

立春是汉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历来为汉族人民所重视,早在宋代,立春习俗就已十分丰富了。

三、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汉历(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四、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在传统历法中,将每一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月,汉历(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之半,故得名。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就是源自古代的祭月。月圆人团圆,表达了中国人在那轮圆月中寄托的无数美好愿望。

五、腊八节

腊八节,又称腊祭日,是中国先民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

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6)遂昌的民族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民族文化不仅具有国家意义、民族意义,同时还具有者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是指将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又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

第一,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

不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汇聚成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

第二,民族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如古典绘画、古典音乐、古代书法、古典建筑等等,不仅包涵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

这些启迪在现代化程度比较发达的今天,不仅没有失去意义,反而彰显出它的不朽价值。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在以民族文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读,积极思辨,这本身也是开启我们心智的过程。

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但是,恐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是这些以审美的艺术教育为特征的文化教育,它可以把学生带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在那里阅读我们民族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在那里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

㈦ 遂昌的文物古迹有哪些

湖山离遂昌县城没有60公里,只有41公里左右。到湖山后可乘船(每天都有)到各个主要景点,而且也可自己包船游玩,价格比较便宜

㈧ 汤显祖跟遂昌到底有啥关系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是我国明代着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和中国古典名着《牡丹亭》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代伟人。数百年来,他的思想和艺术成果一直辉耀着我国文坛,并产生了世界性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100位文化名人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
汤显祖与遂昌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他一生十五年从政生涯中,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遂昌度过的。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五年里,身为遂昌知县的汤显祖兴学重教,奖掖农桑,驱除虎患,纵囚观灯,清廉正直,勤政惠民,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口碑载道,至今不替。遂昌的秀美山川和淳朴民风更激发了汤显祖的创作灵感,吟诗作赋,啸闲咏歌,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享誉世界的代表作《牡丹亭》即酝酿创作于此。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弘扬民族文化,遂昌县于1995年4月在县城建成“遂昌汤显祖纪念馆”。纪念馆面积800多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花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

阅读全文

与遂昌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