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2)俄国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我国开始宣传。
(3)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高潮。
②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引发“府院之争”;“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幅度上缓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③ 一战的性质是.这场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是一次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一战对我国影响:
1,五四运动
凡尔塞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这场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2,经济
列强无暇顾及中国,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3共产革命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共产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此共产主义便开始在世界各国扩散,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共产政党或政权,在中国也开始传播。
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中国当时的状况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战爆发后,西方对中国关注的程度减少,减轻了对中国的掠夺。
在这个条件下,中国的名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特别是名族的轻工业迅速发展。
但是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从来。中国的民族经济缓慢发展了。
1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暂时减轻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战后收回了被德国控制的权益,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3 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启萌和推动作用
4、刺激了中国面粉、纺织等轻工业的发展;
5、日本强化了在中国的经济影响。
⑤ 一战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政治:辛亥革命前,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国。
2、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当时中国的经济侵略,推翻帝制则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思潮。无产阶级队伍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条件。
3、思想: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搞尊孔复古专制独裁,此举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⑥ 一战对中国的影响,要简明扼要。
【经济】:1、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形成“黄金时期”,掀开了实业救国的浪潮。2、美日趁机进入中国市场,加强对中国影响。3、列强战争需要中国面粉等原料及轻工业品以及战争物资,促进中国发展。4、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经济又归萧条。5、五国银行团变为英法美日四国银行团。
【政治】:1、美日中国的控制权,支持不同军阀,中国陷入混战。2、府院之争,美日列强插手。3、张勋复辟,得到列强支援。4、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祸乱中国,尤其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军事】:日本攻陷德国占领的青岛,夺取山东权益。
【文化】:资产阶级文化广泛传入,但一战后,暴露出资产阶级的缺点,使中国部分知识分子寻求资产阶级以外的救国道路。2、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
【战后】:1、巴黎和会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2、中国拒绝在和会上签字。3、凡华体系,《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以德国投降结束,大战后中国在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1919年5月2日, 北京《晨报》发表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人》,证实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消息。
1919年5月3日晚7时,北京大学全体学生在法科礼堂开会,高师等校代表亦参加,议决4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生界的大示威。同时通电各省于5月7日举行全国游行示威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得到全国工人、商界大力支持的反帝爱国运动。
北京十三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自此展开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
(7)一战爆发后中国的文化怎么样扩展阅读:
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工商阶层力量不断壮大。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激发了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爱国思想。这些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⑧ 一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一战有关的大事
1917年3月14日
中国与德国绝交,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3月14日, 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这一决定是经参众两院投票作出的。国会中的研究系追随段棋瑞,主张绝对“加入”。
3月7日,梁启超给段祺瑞的信中说,对德国“早绝一日,则德人及国内捣乱分子即少一部分活动余地”。
商榷系各派虽多持反对参战态度,但各派反对段内阁对德方针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丙辰俱乐部和韬园系不仅反对向德国宣战,而且反对对德绝交,益友社和政学会则主张对德问题可做到绝交为止。益友社和政学会投了赞成票。3月10日、11日, 众参两院分别通过对德绝交案。湖北督军王占元3月15日收到北京的训令, 立即派军警进入德租界,接管租界的警察权。汉口警察厅长周际芸被任命为德租界特别区管理局局长。
3月16日,天津地方当局接管天津德租界,改为特别第一区。
接着,参战问题成为府院和国会两派斗争的焦点,14日,上海商界联合会通电反对向德宣战,广州、武汉商会继起响应。当段祺瑞邀梁启超同到总统府迫黎元洪表态赞同参战时,黎便以社会舆论不赞成反驳他们。使段祺瑞感到棘手的,不仅孙中山和国民党议员以及其他名流掀起反对参战的强大舆论,北洋各省的督军也多不理解段祺瑞参战的用心,对这一问题态度消极。所以尽管日本一再迫中
国迅速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段祺瑞却无法迅速实现参战的意图。
--------------------------------------------------------------
张君劢第一次留学德国之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如火如荼地进行。他学问没有做成,但显示了做一个出色的政治观察家的潜质。自战争开始,张君劢一直留意时局,买了不少书籍,并结合报刊,研究战争的进展。他还在房间挂了一张大地图,在地图上标记战线,并预测战局的胜败。他是如此投入,以致他的房东误把他当成是来自日本的间谍。终于有一天他被房东大娘抓了个“现行”,直到到了警察局,误会才解开。张君劢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成是“启发吾人知识之最好教科书”,撰写了一系列时评刊发在国内的报刊上。他的结论是:只有教育、工业和科学技术都发达的国家,才能在近世战争中稳操胜算,打败敌人,否则就会像俄国那样被敌人打败。心系祖国的他,得悉国内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正在上演,他决然地放弃了学业,回国参加反袁斗争。在袁世凯死后,他和梁启超主导的“研究系”,积极鼓动北洋政府参加对德宣战,但最终沦为军阀斗争的牺牲品。在政治上失意的梁启超和张君劢以个人身份为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出谋划策,这促成了张君劢二度留学德国。
--------------------------------------------------------------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中国参战
中国当时为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五四运动
凡尔塞和约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做法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中国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了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而起因正是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
1917年3月14日, 北京政府布告:自即日起对德国正式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停付对德赔款与欠款。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徐树铮利用协约国借款组建的参战军,按兵西北不动,坐观成败,直到大战结束才出兵乌兰巴托,夺回了失去多年的外蒙古主权。
真正作为中国的代表参与战争的,是十四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他们在西线英法战场,东线沙俄战场,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战场为协约国西线战场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或直接参战,其中有数千华工最终埋骨异域。191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后,建议中国采取一致行动。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日本取得欧洲几个大国对其承袭德国原在华权益的承诺后,也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皖系军阀统治时期)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
⑨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有何影响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站是史无前例的一场大战,波及范围,产生的破坏力,给各国带来的灾难可谓是非常严重。有的人可能会说:如果斐迪南大公不被击杀可能就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了。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真的可笑,斐迪南大公被击杀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真正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则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矛盾所产生的,矛盾不消除,战争的烟火总会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