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礼乐文化的礼和乐是什么意思
网络
目录
声明:网络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和修改均免费
详情
2 编辑
礼乐文化
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序干坤,乐和天地,气魄何等宏大!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㈡ 西周礼乐制度中,礼是什么乐是什么
"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
“礼乐制度”,也就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
所以,“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
(2)礼乐文化中的乐怎么理解扩展阅读: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
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周礼.春宫》及注);等等。
㈢ 孔子提出的"礼乐",礼是什么意思,乐是什么意思
“礼”包括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规矩等等。人的嗜欲好恶,都由礼来节制。在古人看来,人与动物的不同就是因为懂得礼。礼与法有点相似,但又不同,法是强硬的、缺少人情味的,而礼则是有温情的,是与道德、教养相联系的。
“乐”是指音乐。“礼”负责规范人的行为, “乐”则负责调和人的性情,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通过乐来表达,同时也可以在乐声中化解。
“礼乐”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善,让社会处于平和的状态中。现在一提到“教化”,人们就会与“政治”、“封建”联系起来,这显然存在着很大偏见。所谓“教化”,就是教育感化,使人在教育中,将仁义礼智信等社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心灵,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3)礼乐文化中的乐怎么理解扩展阅读
“礼乐文明”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制度,孔夫子一生奔波,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礼乐制度”的实现。
《礼记•哀公问》说:“夫礼所以制中也。”意思是说,礼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到合适的程度。
其中还说“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礼,就不能调节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就不能辨别君臣上下长幼各自应处的地位,不能区别男女父子兄弟的亲疏,不能区别婚姻远近的交情。
㈣ 古书上说的礼乐,乐是指音乐吗
礼乐:lǐ yuè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坏乐崩,礼乐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儒家创始人——孔子一生所致力要追求的就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乐也是一个地方名字,位于江门市的一个小镇。
㈤ 孔子说的礼乐 中的乐有哪些解释,这个乐的整套演奏是遵循什么来奏的。
乐
原本是一种辅助性的原始宗教仪式,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周初,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乐便成了人们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父子长幼闺门之内等等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感,从而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而引起的种种对立感和心理矛盾。荀子把乐的这种功能恰当地称之为“和”。
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是处理等级社会上下贵贱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2] 。
礼的本质是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
2008名演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而歌
2008名演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而歌 [3]
亲与疏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肴。这种有差异的秩序叫“礼”,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但是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同,社会就不会和谐。因而周公“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乐讲和同,乐当然是指音乐,但已超越了音乐,以音乐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的喜怒哀乐的情绪 。
礼和乐不可偏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乐文明是国家和谐的基础。春秋鲁人孔丘发扬了儒行。其所谓儒,其有不灰心丧志,不得意忘形,有上尊下慈的美德。无怪乎孔子对礼乐崩溃时,发出如此的感叹:“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一生所致力追求的理想就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
孔子招受学生开经讲学,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死后,他的学生把的他言行整理成《论语》。上述着作构成儒家博大精深的政治伦理体系。孔子主张“仁爱”,“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节用爱人,伺使民于时",是对执政的要求。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基础,礼是贵浅有序,乐是对礼的调度。礼乐不僭越,就会形成和谐社会。所以,一个有文化的人要以“格物·致远·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理想 。礼乐文明中“乐”的要义也有数端。其一,“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乐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指出“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其二,“乐”注重有秩序的协调。《乐记》说:“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chì)之音矣。”其用五音比喻各种人物,说明要有序协调,才能奏出和谐之乐。其三,“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乐记》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孝经》也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6] 。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礼记・乐记》)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记》说人受外物的引诱会丧失天性,产生贪婪、残暴、欺诈等邪念,于是先王制礼乐,用以调节人心。“礼节民心,乐和民声”,就是用“乐”之“和”,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6] 。
㈥ 西周"礼乐文化"中的"礼"和"乐"各指什么
礼乐就是等级的代名词
㈦ 对礼乐文化的理解
礼乐,礼就是秩序,乐就是和谐。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
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上古时代解决的是社会的基本规则,这些基本规则只不过是被人们习惯了所以才不能察觉有多大意义而已。
很多人把礼就简单的理解成一种等级制度,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其实等级不是目标,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秩序才是目标。
人类形成了阶级社会,必然有等级的高下,不同等级相同等级之间遵守怎么样的秩序规则,就是礼。所以像图里什么天子用几个碗,不过是秩序的一种表现而已,用礼来规定和提醒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自己的等级身份应该遵守怎样的规则秩序,每个人都知道礼了,整个社会就有秩序。
很多人习惯了今天现代社会的种种规则,都内化到了人格里,根本感受不到“秩序”这个东西多可贵,而在上古时代是没有秩序可言的,构建秩序的方式分别有“宗教”“法”和“礼”,礼这个东西是中国文化最根上的基因,就像宗教是西方根上的基因一样。
而乐就更好理解了,不同的声音在一起能形成乐,需要和谐,天子和大臣在一起听乐,也得表现得和谐。你理解成一种仪式也行,交流感情也行,但里边的根本要素,是和谐,建立秩序遵守秩序融入秩序,按照旋律,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还能和谐的融合到一起,象征什么很好理解吧
㈧ 礼乐中的乐是什么意思
音乐。
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㈨ “礼乐文化”里的“乐”字是读“yuè”还是读“ lè”
礼
乐
lǐ
yuè
乐:教化的规范。
礼乐文化
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