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聊城雕刻葫芦的起源传说
东昌葫芦雕刻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聊城雕刻葫芦的雕刻技艺起源有很多传说,民间比较认同的是宋代王和尚所创。王庆友说,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因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其葫芦雕刻内容多以老百姓熟悉的戏文为主,多帝王将相、八仙人物、才子佳人等。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路过堂邑,将葫芦种子送给当地老百姓种植,后来有心人将戏文人物、民间传说雕刻其上,形成葫芦雕刻技艺。之后,有人以雕刻春宫图的形式将生殖文化、性文化表现在春宫雕刻葫芦上,作为陪嫁压箱底的物件。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郝春林老人道出了葫芦雕刻技艺渊源的另一种说法。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东昌府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当时的雕刻葫芦曾兴盛一时。解放后文革时期,东昌雕刻葫芦被列为“四旧”而衰落。20世纪80年代后,雕刻葫芦又有所复苏,但由于各种省时省力新工艺的出现,学习葫芦雕刻技艺的人一度锐减。
⑵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省人民政府2009年9月27日公布) 一、民间文学(24项) 大舜传说 济南市历下区、诸城市 尧舜传说 菏泽市牡丹区 泰山传说 泰安市 秦始皇东巡传说 荣成市 徐福传说 胶南市、青岛市黄岛区、龙口市 扁鹊传说 济南市长清区 范蠡与陶山的故事 肥城市 颜文姜传说 淄博市博山区 庄子传说 东明县 奚仲造车传说 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 公冶长传说 诸城市、安丘市 琅琊台传说 胶南市 柳毅传说 潍坊市寒亭区 鬼谷子传说 淄博市淄川区 牡丹传说 菏泽市牡丹区 伯乐传说 成武县 长勺之战传说 莱芜市 丘处机传说 栖霞市 刘备在平原的传说 平原县 凤凰山传说 东阿县 柳下惠传说 兖州市、平阴县 临淄成语典故 淄博市临淄区 大禹治水的传说 宁阳县 蒙山传说 蒙阴县 二、传统音乐(12项) 韶乐(箫韶乐舞、齐韶) 曲阜市、淄博市临淄区 博山锣鼓 淄博市博山区 商家大鼓 淄博市淄川区 石岛渔家大鼓 荣成市 黄河号子 滨州市 阳谷寿张黄河夯号 阳谷县 东平硪号子 东平县 挫琴 青州市 章丘扁鼓 章丘市 张氏吹打乐 莱芜市莱城区 牛屯鼓乐 定陶县 薛城唢呐 枣庄市薛城区 三、传统舞蹈(19项) 梆鼓秧歌 济南市历城区 地秧歌 高密市 德平大鞅歌 临邑县 莱西秧歌 莱西市 小章竹马 昌邑县 加古通 平阴县 月宫图 寿光市 火虎 邹城市 羊抵头鼓舞 东明县 担经 鄄城县、成武县 三皇舞 鄄城县 柳林降狮舞 冠县 蹉地舞 莱芜市莱城区 猴呱嗒鞭 苍山县 闹海 寿光市 独杆轿 枣庄市峄城区 四蟹抢船 枣庄市市中区 盐垛斗虎 东营市东营区 福山雷鼓 烟台市福山区 四、传统戏剧:(2项) 周姑戏 莒县、临朐县 蛤蟆嗡 冠县 五、曲艺(7项) 评词 济南市 山东渔鼓 汶上县、单县 东路大鼓 安丘市、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县 西河大鼓 无棣县、阳信县 小曲子 东明县 枣木杠子乱弹 广饶县 临清时调 临清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9项) 东阿杂技 东阿县 梅花拳 山东梅花拳学会、梁山县 文圣拳 汶上县 子午门 梁山县、东平县 徐家拳 新泰市 孙膑拳 青岛市市北区、青岛市李沧区、安丘市 大洪拳 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滕州市 二洪拳 鄄城县、曹县 佛汉拳 东明县 二郎拳 巨野县 崂山道教武术 青岛市崂山区 济南形意拳 济南市 青州花毽 青州市 傅士古短拳 青岛市城阳区 临清肘捶 临清市 临清潭腿 临清市 吴式太极拳 莱州市 戚家拳 蓬莱市 牛郎棍 乳山市 七、传统美术(9项) 济南面塑 济南市 泰山泥塑 泰安市岱岳区 曹县木雕 曹县 威海剪纸 威海市 茌平剪纸 茌平县 黄县窗染花 龙口市 莱芜吕家泥塑 莱芜市 高密半印半画年画 高密市 鲁绣 济南市、文登市 八、传统技艺(41项) 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 潍坊市 棒槌花边技艺(临淄花边、青州府花边大套) 栖霞市、淄博市临淄区、青州市 微山渔家虎头服饰 微山县 五莲割花技艺 五莲县 枣庄民间缝绣技艺 枣庄市薛城区 曹县戏文纸扎 曹县 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 长岛县 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技艺、潍坊市奎文区仿古铜印铸造技艺) 潍坊市、潍坊市奎文区 曹县龙灯制作技艺 曹县 曲阜大庄绢花制作技艺 曲阜市 威海锡镶技艺 威海市环翠区 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 即墨市 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 聊城市东昌府区 高密菜刀工艺 高密市 德州古埙制作技艺 德州市 济南石家老陶烧制技艺 济南市槐荫区 曲阜尼山砚制作技艺 曲阜市 桑皮纸制作技艺 曲阜市、临朐县 柳编编织技艺 博兴县、曹县 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 胶南市 草编编织技艺(枣庄市薛城区庞庄麦秸手编技艺、垦利县黄河口民间草编技艺、博兴草编) 枣庄市薛城区、垦利县、博兴县 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 曲阜市 青州井塘村石砌房民居建筑技艺 青州市 黄县民居雕刻技艺 龙口市 武定府酱菜制作技艺 惠民县 成武酱菜制作技艺 成武县 蠓子虾酱制作技艺 荣成市 强恕堂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桓台县 兰陵美酒传统酿造技艺 苍山县 玉堂酱菜制作技艺 济宁市 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 淄博市周村区 通德醋传统酿造技艺 平原县 仲宫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济南市 宏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寿光市 扳倒井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高青县 清梅居香酥牛肉干手工技艺 淄博市博山区 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 聊城市东昌府区 济南油旋制作技艺 济南市 糖瓜制作技艺 文登市、莱芜市莱城区 滕州张汪竹木玩具制作技艺 滕州市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淄博市 九、传统医药(7项) 宏济堂中医药文化 济南市 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工艺 淄博市张店区 扈氏鼻炎药膏制作工艺 淄博市 接骨膏制作工艺(全鸡接骨膏、活血接骨膏) 曹县 安驾庄梁氏正骨疗法 肥城市 董家骨科正骨疗法 安丘市 健脑补肾丸制作工艺 临清市 十、民俗(10项) 千佛山庙会 济南市 仿山山会 定陶县 桃源花供 曹县 长岛显应宫妈祖祭典 长岛县 宁阳斗蟋 宁阳县 周村古商城商贸习俗 淄博市周村区 章丘铁匠习俗 章丘市 转秋千会 莒县 胶东花饽饽习俗 烟台市、文登市 淄博花灯会 淄博市张店区
⑶ 山东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1、泰山
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⑷ 东昌府道口铺唢呐吹奏的聊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聊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附表聊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序号 编号 门
类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1-1 民
间
文
学 鲁班传说 聊城市光岳楼管理处 2 1-2 仁义胡同传说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 3 1-3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东昌府区、阳谷 4 1-4 堠崮冢的传说 东昌府区 5 1-5 武松的故事 阳谷 6 2-1 民
间
美
术 东昌木版年画艺术 东昌府区 7 2-2 东昌泥塑 东昌府区 8 2-3 聊城剪纸艺术 东昌府区、
冠县、茌平 9 2-4 莘县河店西郭泥塑 莘县 10 2-5 张秋木版年画艺术 阳谷 11 2-6 茌平董庄中堂画 茌平 12 2-7 冠县郎庄面塑 冠县 13 3-1 民
间
音
乐 东昌府道口铺唢呐吹奏 东昌府区 14 3-2 临清驾鼓 临清 15 3-3 临清琴曲 临清 16 3-4 临清田庄吹腔 临清 17 3-5 鱼山呗佛教音乐 东阿 18 3-6 阳谷哨 阳谷 19 4-1 民
间
舞
蹈 运河秧歌 东昌府区 20 4-2 道口铺龙头凤尾花竿舞 东昌府区 21 4-3 道口铺竹马舞 东昌府区 22 4-4 临清五鬼闹判舞 临清 23 4-5 临清洼里秧歌 临清 24 4-6 冠县柳林花鼓 冠县 25 4-7 冠县三合庄高跷 冠县 26 4-8 冠县柳林降狮舞 冠县 27 4-9 冠县田庄花船 冠县 28 4-10 高唐扛哥 高唐 序号 编号 门
类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9 4-11 民
间
舞
蹈 莘县温庄火狮子舞 莘县 30 4-12 莘县张鲁回族秧歌 莘县 31 4-13 阳谷顶灯台 阳谷 32 4-14 茌平平调秧歌 茌平 33 4-15 哆嗦旗舞 高唐 34 4-16 高唐落子舞 高唐 35 4-17 高唐民舞
(摸鱼舞、扑蝶舞、牵象舞) 高唐 36 5-1 戏
曲 东昌弦子戏 东昌府区 37 5-2 蛤蟆嗡 冠县 38 6-1 曲
艺 山东快书 临清 39 6-2 临清时调 临清 40 6-3 聊城八角鼓 东昌府区 41 6-4 谷山调 阳谷 42 6-5 高唐丝调 高唐 43 6-6 高唐木板大鼓 高唐 44 7-1 民间杂技 聊城杂技 聊城市文化局 45 8-1 民
间
手
工
技
艺 东昌葫芦雕刻制作技艺 东昌府区 46 8-2 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 东昌府区 47 8-3 东昌运河毛笔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 48 8-4 沙镇云灯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 49 8-5 东昌古锦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 50 8-6 道口铺龙灯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 51 8-7 马官屯泥人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 52 8-8 东昌陶器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 53 8-9 临清贡砖制作工艺 临清 54 8-10 临清千张袄制作工艺 临清 55 8-11 临清哈达制作工艺 临清 56 8-12 冠县宝德葫芦制作工艺 冠县 序号 编号 门
类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57 8-13 民间
手工
技艺 冠县史庄圈椅制作技艺 冠县 58 8-14 阳谷脸谱葫芦制作技艺 阳谷 59 8-15 茌平黑陶制作工艺 茌平 60 9-1 消
费
习
俗 聊城铁公鸡制作技艺 东昌府区 61 9-2 东昌府沙镇呱哒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 62 9-3 临清济美酱园“甜酱瓜”制作工艺 临清 63 9-4 莘县燕店范家烧鸽制作技艺 莘县 64 9-5 莘县房氏康园肉饼制作技艺 莘县 65 9-6 莘县古城镇鸳鸯饼制作技艺 莘县 66 9-7 鲁西吊炉小烧饼制作技艺 聊城市文化局 67 9-8 高唐老豆腐制作工艺 高唐 68 10-1 文化空间 聊城山陕会馆庙会 聊城市博物馆
聊城山陕会馆管理处 69 11-1 传统中药 东阿阿胶中医药文化 东阿 70 12-1 传统体育 与
竞技 查拳 冠县 71 12-2 东阿于氏金刚力功 东阿
⑸ 聊城的特产有哪些
聊城的特产:
1、魏氏熏鸡
魏氏熏鸡是山东聊城极具传统特色的特产,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记载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魏氏熏鸡选用优质的活鸡,然后再配以丁香、八角、桂皮等药物,在经过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熏鸡外型美观,肉质细嫩,美味无比,回味悠长。
⑹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这几大类。
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满族说部、河西宝卷、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等。
传统音乐:蒙古族呼麦、河曲民歌、左权开花调、蒙古族长调歌、巢湖民歌等。
传统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等。
传统戏剧:昆曲、潮剧、弋阳腔、青阳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传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
曲艺: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福州评话、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落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维吾尔族达瓦孜、抖空竹、宁德霍童线狮、线狮等。
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桃花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杨家端口木版年画等。
传统医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养生、藏医药等。
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⑺ 聊城的特色传统文化
聊城历史文化悠久,节日活动富有传统特色,而且极具文化内涵,柳林花鼓、聊城杂技、运河秧歌、竹马舞、高唐落子舞、三合庄高跷、田庄花船、舞火狮子等节日里的各种娱乐活动,喜庆、热烈,热闹非常,其中,尤以“火狮子”最为精彩,狮子多为手工扎制,配合以铿锵有力的节奏,舞起来千姿百态,令人击掌赞叹。此外聊城还拥有冠县朗庄面塑、马官屯泥人、阳谷泥哨、雕刻葫芦、东昌木版年画等丰富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工艺,可谓是一座馆藏丰富的民俗图书馆。
聊城民俗文化概览
莘县温庄火狮子
火狮子是莘县温庄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绝技,据当地人推算已传九代,近200年历史。“火狮子”有别于传统的南狮、北狮,用数千根火捻点燃后的亮点组成的狮子轮廓,极其艺术感染力,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独有的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形式。“火狮子”2007年被山东省政府收录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林花鼓
柳林花鼓,又称秧歌,是山东省冠县境内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柳林花鼓创始于明朝时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以武打动作与民歌演唱相结合,载歌载舞,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末年梁山英雄化装混进大名府,搭救卢俊义的情景:持伞者:吴用;头鼓:刘唐、李俊;二鼓:柴进、花荣;头锣:孙二娘、扈三娘;二锣:顾大嫂、乐大娘子;和尚:鲁智深、武松;京妈妈:金小姐(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救出的那人,因其能歌善舞,特从外地请来,以协助众好汉进城);老鞑子:宋江;憨小:燕青。
聊城杂技
聊城杂技历史悠久,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富有齐鲁特色的杂技行业文化体系。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魔术、表演三大种别,重视腰腿顶功,突出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朴实、英武、粗犷,素有齐鲁英豪之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运河秧歌
运河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舞蹈,至今约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境内古老的运河两岸的十几个水闸码头,几十个村庄流行。目前梁水镇、沙镇、道口铺、闫寺、李海务(今凤凰办事处)等一带均有秧歌队。运河秧歌阵容庞大,少时二三十人,多时六七十人。其中伞棒舞的动作豪迈粗犷,矫健、英武、多与武术套路相糅合,难度高、力度大。秧歌演出通常先以棒舞开场,然后舞伞人领诸人登场。随后伞旋棒打,舞队中花大姐、花公子、三花脸、憨老婆、憨小、绅士、老翁、火流星、高跷、跑驴等角色,在伞的指挥下依次表演。穿梭在队伍中的憨小、憨老婆等丑角,不时地说出农村最让人发笑的话,诙谐逗趣。
东昌府道口铺竹马舞
竹马舞是道口铺办事处的特色文化,也是聊城有名的民间舞蹈形式。“竹马舞”是春节期间民间的一种花会形式,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表演竹马者一般要求4男4女,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正生骑红马,青衣(俏闺女)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花大姐)骑白马,小丑骑黑马。竹马的表演在跑动时,各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以走场为主,有“双进门”、“开四门”、“水溜溜”、“绕八字”、“蛇蜕皮”、“十字靠”、“剪子股”、“跑圆场”、“三龙出水”、“南瓜蔓”等十余种。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根据人物身份选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表演时,伴奏乐器多为锣、鼓、镲等打击乐器。目前,这种活动已与秧歌、戏曲小唱如弦子戏、三句半、吕剧、豫剧等有机结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容更鲜活的寓教于乐的民间娱乐健身运动。每逢节庆,五颜六色的群马,生龙活虎,跳跃奔驰,大大活跃了节日气氛,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冠县三合庄高跷
冠县辛集乡三合庄村高跷,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传承11代。它的表演气势欢腾,热烈奔放,轻盈优雅,灵活飘逸,粗犷剽悍,朴实稳健,具有鲁西民间舞蹈的典型特点。高跷队刚组建时时只有3付拐子,表演动作也非常简单,后来经一代又一代传人不断丰富发展,队伍逐渐壮大,表演日渐成熟。高跷队多在民间集市、庙会上打场子表演,头付拐上锭有钢钉,能很快打开场地。表演中演员扮成各种戏曲人物,踩着高跷进行表演。技艺高超的演员能表演劈叉、翻跟斗、从八仙桌上向下翻等高难度动作,喜剧人物则插科打诨、诙谐逗乐。高跷表演没有固定的曲目,往往根据演员的特长,表演一些简单的小戏,如《小放牛》、《刘海砍樵》、《十八相送》、《猪八戒背媳妇》等。
高唐落子舞
高唐“落子”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最早起源于清朝干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源地在高唐县城南15公里处的倪堂村。落子舞的道具简单,仅用1根1米左右的竹竿,两端加红毛线穗、铜铃数个、竹竿涂上绿颜色,杆体夹铜币,打跳起来,随着舞步的节奏,同时发出多种清脆的声音,陈列在室内,还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工艺品。落子舞的服装讲究,男演员头戴英雄巾,黑裤褂加黄坎肩,打裹腿,黑鞋加彩绸;女演员上身紧身红褂,下身紧身裤、红鞋,具有古今结合的观赏价值。“落子”人数不限,10到40人均可,但打、跳的动作、舞步、节奏要绝对一致。全队人员要求男女各半。在历史上,领舞者是类似戏曲舞台上的男丑角和女彩旦。女彩旦大多数为男扮女妆。男女领舞者是队伍的支柱和核心。他们不仅与整个队伍配合一致,而且相互挑逗,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不止。
田庄花船
田庄花船位于冠县冠城镇田庄村一带。田庄花船有着200多年的历史。田庄花船表演分“文武场”,文场演唱,武场舞蹈。文场共5人,踩街时敲锣鼓,表演时演唱本地流行的乱弹。乱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称为“北曲遗韵”,唱腔风格高亢嘹亮、悲壮苍凉,别有韵味。演唱的剧目主要有:《铁冠图》、《高平关》、《赵公明下山》、《高金宝下南唐》等。武场舞蹈表演包括4部分:它有花船、花车、二人搬、老姜背老婆四种舞蹈组成,表演各富特色。花船表演优美流畅,模仿逼真;花车表演配合默契,风趣幽默;二人搬表演热烈火爆,技术独特;老姜背老婆表演真假难辨,富有极强的生活气息。
鱼山梵呗
“梵呗”起源于佛陀时代,“梵”为古印度之意,“呗”为赞叹、赞颂,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是净化人生的清净之音,后世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因“呗”与佛教同样从梵土(古印度)传入中华,故称“梵呗”。公元230年曹植登临鱼山,闻岩洞内传有梵音歌唱,便拟写音调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的内容编撰唱词填入曲调,后被称为“鱼山梵呗”。
临清五鬼闹判舞
“五鬼闹判”是流传于临清城区的一种面具舞蹈,是以古代传说的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舞蹈,“五鬼闹判”中的“判”即阴司判官,亦即传说中的镇鬼之神钟馗;“五鬼”即是手执琴、棋、书、画以及撑伞的蝙蝠鬼,每当演出之时,随着一阵紧锣密鼓,手执琴棋书画的小鬼首先翻腾跳跃出场,动作洒脱,加之多种形式队形变换,整个场面情趣盎然,随后身材高大、豹头环眼、腰佩利剑的判官在伞鬼的伴舞下出场,只见他手执木板,舒展阔袖与众小鬼打斗嬉戏,或环眼圆睁、明察秋毫;或托琴聆曲、凝目观画;或举盘品棋、捋髯审书,小鬼判官配合默契,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加之借鬼喻理、伸张正义、鞭挞邪恶的深刻思想内涵,因而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产生于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叱闹海”、“赵匡胤借头”、“舞狮”以及老虎、金鱼、青蛙、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其制作过程,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它的造形简练夸张。面塑为半浮雕式,经过蒸熟“发胖”,显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着色也很大胆,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等原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再用少量的钴蓝和白粉点缀成花骨朵和小梅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任务眉眼和发色,造成色相度的对比,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泼跳动、绚丽多彩。着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曾几次到冠县考查,赞其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
东昌府木版年画
东昌木版年画的生产已有近300年历史。东昌府木版年画、门神画二者融为—体,既具有年画的艺术风格,又起到门神作用。构图简洁,人物突出,刻画夸张,整体感强;人物造型眼形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质朴;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其勾绘线条朴拙而生动,清秀而简炼。取材范围广泛,包括描写劳动生产的耕织图、小鱼家乐、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福禄吉庆之类的吉利画等。
雕刻葫芦
雕刻葫芦也称蚰子葫芦。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兴盛于清末民初。当时,聊城蓄养蚰子的风气甚盛,蚰子葫芦的销量很大。种植、制作、销售葫芦的村庄大都集中在聊城城关、闫寺镇、梁水镇3地。雕刻的葫芦图案精美,刀法流畅,虽价格昂贵,却供不应求。1978年以来,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葫芦切割组合成各种造型,改平刻为透刻,使图案立体化,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使之成为馈赠佳品。
阳谷泥哨
阳谷泥哨属吹奏乐器。原名“咕咕虫”。用粘土(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为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泥哨有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嘹亮,委婉悦耳。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用以演奏地方戏曲和民歌有独特的乡土韵味。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为其定名为"阳谷哨"。1953年10月3日,《北京日报》对阳谷哨进行了报道。1978年,阳谷哨曾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上展出,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
茌平剪纸
茌平剪纸具有线条豪放、形式朴素、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民间艺人用其朴素的手法将纸剪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其技艺代代相传。在内容上反映喜庆、吉祥、如意、忠孝之题材较多。在艺术风格上,茌平县东、西部剪纸同中有异。东部地区注意物象的外部轮廓,不打草稿就动剪成形;西部地区在简括的物象上注意必要的花纹装饰,使作品显得俏丽高雅。逢年过节,多剪“白莲红鱼”,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则用“鸳鸯戏水”,祝愿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茌平剪纸已被中国美术馆、省美术馆收藏80多幅,另有不少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1994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黄河夯号
黄河夯号是黄河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用汗水哺育的一项黄河文化,它不仅是治黄实践的浓缩,而且也是推动抗洪抢险施工的力量。黄河夯号的特点是紧张、高亢,雄浑有力。号子不同,内容有别,或缓慢、或快速、或激昂、或抑扬。根据施工场面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号子,可给施工抢护人员以速度和力量,达到同心协力抗洪抢险的目的。
高唐丝调
高唐丝调又名高唐四平调,是流行于高唐城乡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
高唐四平调曲调优美,长于抒情,其曲调是四个乐句的重复,演唱形式灵活,可多人一起演唱,也可一个自弹自唱。其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二胡、竹板、节子,也可加入小乐队伴奏。丝调悦耳动听,长于抒情,演唱形式灵活,既可一人自弹自唱,也可多人一起表演唱。
蛤蟆嗡
蛤蟆嗡是流行于冠县桑阿镇、贾镇、梁堂一带的民间小戏。它是由河北魏县、大名等地流行的落腔(落子)传入山东后,在演出过程中逐步吸收河北梆子、四根弦的特长,并和当地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剧种。它的主奏弓弦乐器“二胡头” (或称“胡子”)是用椿树根挖制而成,蒙以桐木薄板,上配30多厘米长的琴担和两根丝弦及马尾弓。椿树根木质松软,发音浑厚悦耳,嗡声嗡气,加之在唱腔小过门中(so、do)两音反复出现,听起来酷似雨后蛙鸣,所以当地群众称为“蛤蟆嗡”。
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流传在高唐县琉璃寺镇、卅里铺乡、尹集镇、固河镇、梁村镇的各个村庄。木板大鼓来源于高唐民间艺人表演并创作,其内容较为丰富。过去老艺人以说唱相间的形式,以成本大套的演义书说唱于书场、茶馆之中,如《呼家将》、《杨家将》、《施公案》等,有时在说唱过程中,听众则脱离“书”的内容为“说”而喝彩,正像人们所传“说的比唱的好听”。解放后,说唱段子不仅是传统的固定词句,更多是配合政治运动思想教育,歌颂新人新书而创作的段子。例如高唐县琉璃寺镇的赵华元自己改编了许多小段《白猿盗桃》、《狸猫教虎》等,在当地说唱,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冠县查拳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由回族人查尚义(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查拳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尤以在回族中流传更为广泛。历经数百年的实践和演变,查拳形成了现今的冠县的"张式"查拳,冠县的"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 查拳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其要求也大体一致。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活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剽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来自爱承旅游网
方言
1.一外地人问路:古楼怎么走啊~~ 偶用标准地普通话聊城分话告诉他:不远~~ 前面一把棍儿~~~ 外地人说~哎呀~聊城人杠好啦哩~
2.偶的一位同事平时不喜欢说普通话,但是因规定没办法,只好说. 一日,接电话,对方说找某某,偶同事用标准的聊普(聊城的普通话)说:他将才还在这里呢 ~
3.嘻嘻,偶朋友给偶打电话,第一句话就问,你奏么哩,我晕。。。
4.偶有一朋友来找偶玩,有些阴天想下雨,偶问她,外面天气怎么样啊,她给偶说:下雨了。我问,下的大吗?她回答偶:qiu(求) qier(气儿)~ (就是下的不大)
5.前几日给表妹及其男友做灯泡,去新世纪蹦迪,最后,其男友说:音乐忒响了,振滴我心克朗子疼.(心口疼)
6.某日,俺跟俺朋友讲故事,讲地 leng 玄糊,俺讲完以后,她对俺说:你白dai这里八瞎了~(就是胡说八道)
7.俺一熟人,用标准普通话给俺说:结婚(gang)不好啦哩,有了小孩还得拉巴小孩子!
8.上午领导开会训话,“嫩这些人,别管俺咋梭,嫩豆四(就是)不听啊。这回抓瞎滴喽吧,人家省里来检擦的一看,嫩弄滴魔儿也不四个魔儿,俺逮旁边给嫩拼命滴死眼塞(使眼色),想帮嫩圆圆差儿(圆场),可嫩类?嫩豆四不往俺身桑死劲啊!死眼租子木眼皮啊嫩!”
9.东昌某君,一日去南方出差,宴会上操着普通话的腔调问服务员:小姐,你们这儿有什么喝头啊?服务员忙去厨房问,一会服务员回来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这儿没有喝头.这时只见此君用聊城话大声说到:"就是汤"
10.一日我在服装店里看衣服,这时进来一个穿着时髦的少妇,操着一口普通话看衣服,试完一件衣服后,服务员问她:您觉得这件怎么样?只见这少妇用普通话说到:"样式是不错,就是穿在身上有点{固巴地上}"
11.说在一个酒店宴会包间里面,新上来两个服务员,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上来一盘油炸花生米,服务员介绍到:先生,这是油炸长果粒儿,(花生在聊城很多地方的方言叫做“长果”),请慢用,另一服务员感觉她说错,把她叫出包间训到:你会说就说,不会说别远意(yuan yi)。
咱们聊城人的老土话
牲畜叫做“头顾”
水桶叫“梢”
骂叫“熊”,昨天晚上叫“夜来哄行”
没怎么叫“母待”
馒头=膜膜
玉米叫“棒子”,去了粒叫“棒穗子”.玉米也叫"棒槌子
红薯=地瓜、山药
上学叫“念书”
真叫做“杠”!
真累啊==杠累了!
真好啊==杠好了!
表示特别叫做“忒”
忒好了!
忒累了!
高兴叫:得
说人长的矮叫矬子
谈话叫“拉拉(la二声)”
老太太叫“老妈妈儿”
蝉的幼虫叫 “神仙” “节料鬼”
上午叫“头晌午”
中午叫“晌午”
下午叫“天夕”
晚上叫“洪行
收音机叫“戏匣子”
手电筒叫“电棒子”
烦了,腻了,叫“徐”比如:这粘(nian)粥嚒时候也喝不徐。
够了,足了,叫“局”比如娶媳妇坐席,主家来让酒,“吃好,喝局啊。”
小猪叫“捞捞”
玉米皮儿叫“棒子窝”
玉米须叫“棒子缨”
玉米面叫“糊涂”
下雨加雪叫“法不拉”或者“转么拉”
小猫叫“划划”
做饭叫"揍"饭
田螺叫“别乐牛”
小时候用纸叠的叫“趴”
陀螺叫“丢丢”
打趴,抽丢丢
媳妇叫“家里”
洗衣服叫“愁衣裳”
鼻涕叫“鼻子”
以揍开头的
干吗叫揍吗
做饭叫揍饭
蹲下叫谷底下
青蛙叫河玛
膝盖叫“哥乐百”,额头叫“也乐盖”
屁股还叫"腚呱子"
蜻蜓 叫 蚂楞
麻雀 叫 家巧 或者叫 巧巧
水瓢 叫 水舀子
啄木鸟 叫 嵌哒目[饿吴];俄吴2个字一气读,读快
西红柿==洋柿子
前儿里==前天
咩个儿==明天
“一把棍儿”就是一段的意思
厕所叫茅子
被骗叫“被嘞”
香皂叫胰子
板凳叫杌子
回家叫家走
西边叫家西
东边叫家东
北边叫家北
南边叫家南
距离远了再加个大--大家东
洗是愁
尿布是芥子
洗尿布--愁芥子
骗叫呼楞
骗人---呼楞人
枕头叫 豆枕
屋外边叫 当街
阳光叫 老业
小石子叫 磕拉
拍身上的土叫 扑拉扑拉
扫把叫 条数
急喘气叫呼歇
动物类:蛇叫“床床”
啄木鸟叫“千大模子”
鲫鱼叫“鲫瓜子”
牲口叫”头古“
用品类:摩托车叫“电驴子”
自行车叫“骑车子”
手电筒叫“电棒子”
毽子叫”卷儿“
食品类:油条叫”果子”
糕点叫“大果子”
花生叫“长果儿”
动作类:我收拾你叫”我佛你“
修理叫”捣古“
贡献者:聊城网络团队
⑻ 山东省有些是国家遗产而不是世界遗产的项目
你是想要所有的还是想要了解一些
如果想要所有的 就在网络上搜索“山东国家遗产 -世界遗产”
以下是我在网上摘录的 你可以参考一下 希望能够帮您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山东入选项目分别是:民间文学类的牛郎织女传说(沂源县)、陶朱公传说(定陶县)、麒麟传说(巨野县、嘉祥县)、鲁班传说(曲阜市、滕州市)、八仙传说(蓬莱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即墨市、莒县、文登市、诸城市)、崂山民间故事(青岛崂山区),传统音乐类的长岛渔号(长岛县)、鲁南五大调(郯城县、日照市)、山东古筝乐(菏泽市)、佛教音乐(鱼山梵呗)(东阿县)、道教音乐(青岛崂山区、泰安市、烟台市、东平县),传统舞蹈类的鼓舞(广饶县、冠县、商河县、栖霞市)、商羊舞(鄄城县),传统戏剧类的二夹弦(定陶县)、吕剧(省吕剧院、济南市、博兴县、东营区)、柳腔(即墨市)、山东梆子(菏泽市、泰安市、嘉祥县)、莱芜梆子(莱芜市)、枣梆(菏泽市),曲艺类的莺歌柳书(菏泽市)、山东落子(单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查拳(冠县)、螳螂拳(莱阳市)、宁津杂技(宁津县),传统美术类的面人(菏泽市牡丹区、曹县)、郎庄面塑(冠县)、莱州草辫(莱州市)、石雕(嘉祥县、莱州市)、曲阜楷木雕刻(曲阜市)、潍坊核雕(潍坊市)、东昌葫芦雕刻(聊城市)、锡雕(莱芜市)、木版年画(聊城市、阳谷县)、鄄城砖塑(鄄城县),传统技艺类的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临清市)、鲁锦织造技艺(鄄城县、嘉祥县)、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周村烧饼制作技艺(淄博市),民俗类的渔民开洋、谢洋节(荣成市、日照市、即墨市)、渔灯节(烟台市)、泰山东岳庙会(泰安市)、抬阁(淄博市临淄区、周村区,章丘市)。至此,山东已有7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有147个,其中山东有17项。
⑼ 山东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山东的文化遗产是:
一、泰山
泰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
二、齐长城
齐长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于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庄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横贯齐鲁大地。
是目前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凝聚着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风。
三、孔庙、孔府和孔林
孔庙、孔府和孔林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市,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在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
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四、大运河
大运河在2014年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山东段,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山东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
大运河山东段历史上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着名河段。会通河水道和水源工程规划,以及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代表了中国大运河乃至整个农业社会卓越的水运技术成就。
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今阳谷)、济宁、台儿庄,成为历史上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五、烟台剪纸
2009年,“烟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台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其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剪纸的稿样世代流传,有着鲜明的烟台地方风格。
荣成、文登一带的剪纸,粗犷大方,浑厚朴实,多用乌黑的胶皂纸所剪的鱼、虫、鸟、兽,作为器物的装饰;掖县的剪纸,线条细腻,作品以小巧玲珑、纤丽多姿见长。
蓬莱一带的剪纸,则以大片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十分生动,剪出的人物感情充沛,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六、莒县过门笺
2009年,“莒县过门笺”作为“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莒县过门笺也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一个艺术种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中的代表。
春节贴过门笺的范围遍及全县,是莒县流传深远的民俗文化。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七、诸城派古琴
2008年6月,诸城派古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1月,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
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
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中国古代最受尊崇的乐器,其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八、济南皮影戏
济南皮影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种,2008年第二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济南皮影戏又称兰州布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据说当初河北滦县乐亭皮影为全国之首,俗称“天下的影,数乐亭”。它又称“滦州布影”。
由于口误,所以叫成了“兰州布影”。“兰”实为“滦”字之误。后来,发现两地皮影的特点、风格等都大不相同,所以1952年改称为“山东皮影”。西方戏剧史家曾说过:“中国的皮影是电影的开山祖。”
⑽ 聊城古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目前还不是。
_?2015年时候再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还没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