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宣南区文化博物馆怎么样

宣南区文化博物馆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7-25 04:06:18

㈠ 北京市宣武区有哪些名胜古迹具体位置在哪

宣武古迹
坛寺
先农坛 宣武区东经路21号
天宁寺 宣武区天宁寺前街2号
法源寺 宣武区法源寺前街7号
牛街礼拜寺 宣武区牛街88号
慈悲庵 宣武区陶然亭公园内
报国寺 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
长椿寺 宣武区长椿街

会馆
湖广会馆 宣武区虎坊路3号
安徽会馆 宣武区后孙公园
湖南会馆 宣武区烂缦胡同101号
中山会馆 宣武区珠朝街5号
浏阳会馆 宣武区北半截胡同41号
南海会馆 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

名人故居、宅邸
纪晓岚故居 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鲁迅故居 宣武区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7号
康有为故居 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
顾炎武故居 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报国寺西院
杨椒山祠 宣武区达智桥胡同12号

博物馆
宣南文化博物馆 宣武区长椿街9号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宣武区先农坛东经路21号
戏曲博物馆 宣武区虎坊路3号
古陶文明博物馆 宣武区南菜园西街12号北京大观园公园北门

公园
陶然亭公园 宣武区太平街19号
北京大观园 宣武区南菜园街12号
宣武艺园 宣武区槐柏树街12号
万寿公园(又称万寿西宫) 宣武区白纸坊东街甲29号
丰宣公园 宣武区西南二环路

特色节庆活动
北京厂甸庙会
大观园红楼庙会

城市文化景观标识
蓟城纪念柱 宣武区人民政府在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内
建都纪念阙

教堂
珠市口基督教堂 宣武区前门大街29号

宣武区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天宁寺塔 (地址上面有)
纪晓岚故居 (地址上面有)
德寿堂药店 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75号
三圣庵 宣武区黑窑厂胡同14、16号
正乙祠 宣武区西河沿281号
长椿寺 (地址上面有)
财政部印刷厂旧址 宣武区白纸坊街23号
第十旅馆 宣武区粮食店街73号
劝业场 宣武区前门廊房头条17号
谦详益绸布店 宣武门珠宝市街5号
瑞蚨祥绸布店 宣武区前门大栅栏街5号
盐业银行旧址 宣武区前门西河沿7号
祥义号绸布店 宣武区前门大栅栏街1号
交通银行旧址 宣武区前门西河沿9号
报国寺及顾亭林祠 宣武区报国寺前街1号
云绘楼清音阁 宣武区陶然亭公园内
杨椒山祠(松筠庵) 宣武区宣武门外达智桥12号
康有为故居 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
湖广会馆 (地址上面有)
安徽会馆戏楼 宣武区后孙公园17、19、21、23、25、27号
湖南会馆 宣武区烂缦胡同101号
中山会馆 宣武区珠朝街5号
京报馆 宣武区魏染胡同30、32号
金中都太液池 宣武区广安门外南街19号
慈悲庵 (地址上面有)
牛街礼拜寺 (地址上面有)
法源寺 (地址上面有)
先农坛 (地址上面有)

宣武之最
最早的古城区街道
南横街——唐幽州、辽南京迎春门内“康衢”
广内大街——唐幽州、辽南京的檀州街

最早的地面建筑遗存
天王寺塔(天宁寺塔)——辽天庆十年(公元1120年)建

最早的佛寺故址
悯忠寺(法源寺)——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建

最早的伊斯兰教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建

最早的文化市场
报国寺、琉璃厂——清初期

最众多的会馆遗存
建于明、清两代的会馆,总数达407处

最丰富的名人故居
清代学者诗人——绳匠胡同、宣外大街、琉璃厂
戏曲艺术家——韩家潭、椿树地区
各界名流——大栅栏地区、宣外大街

最早的官定商业街区
廊坊(头条至大栅栏)——明永乐初年规划

最众多的近代报馆
永兴庵——近代报刊批发处

最早的新式规划市区遗存
万明路地区——1917年北京京都市政公所实施

以上为部分信息,我觉得就算是已经不存在的地方,也应该算是宣武的古迹历史,所以全都列上了。可以看一本《宣武漫游一册通》上面更详细的介绍了宣武区的旅游情况。
希望能够帮助您!

㈡ 长椿寺的文化博物馆

500年的古树下演绎旧京生活的春夏秋冬,红墙黄瓦映照历史文化名人典型场景……
2005年11月30日,依托于明代 “京师首刹”——长椿寺而建的宣南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从即日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全方位接触,广大市民可以感受到宣南文化的异彩纷呈和博大精深。
北京市宣武区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也是北京的建都之始,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宣武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文化传统。早在明清两朝“北京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以皇城为中心的内城成为宫廷文化集中区域时,处于外城的宣南日益成为士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展示地。
清朝干隆年间,朝廷修《四库全书》,天下文人聚集京城,《四库全书》总编修纪昀、编修程晋芳等人均住在宣南,他们以琉璃厂为中心,交换书籍、探讨学问,形成了最初以士文化为代表的“宣南文化”。
伴随着宣南文化的兴起,各种商业、娱乐业应运而生,大栅栏、天桥等地也因之繁荣,而在这这一地区由外省住京官员和商家建起的众多会馆,在把众多进京举子、商家引到宣南的同时,也把各具特色的外省文化融入了这方土地。经过多年的繁衍,宣南文化已集通俗、儒雅和华丽于一身,其文化特色体现为一些具体的文化系列,主要包括以大栅栏地区老字号店铺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以琉璃厂为代表的京城士文化、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各地会馆和名人故居为代表的会馆宅邸文化、以牛街为代表的回族文化、以民间诸神为内容的坛庙文化、以鲁菜和回民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红楼文化等九个文化系列。作为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南文化体现出了群众性、多元化以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宣南文化博物馆以宣南文化为主题,生动地展示了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整个博物馆共设有“悠悠宣南”、“宣南士乡”、“英烈足迹”、“梨园胜景”、“城南乐园”、“百年兴商”、“民族团结”、“宣南文化保护开发成果”八个展厅。在展陈布置中,宣南文化博物馆打破了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单纯展示,重点通过恢复和营造一些典型场景,向人们展示一种文化精神。
在悠悠宣南展厅,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题词“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地”概括了宣武区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在宣南士乡展厅,从顾炎武到梁启超,从倡禁烟、筹变法到兴报业、办教育,明清之际京师城下独特的“宣南士乡”文化现象仿佛就在眼前;在梨园胜景展厅,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图片了解京剧在宣南孕育、诞生、成熟、发展的过程,而且可以在特别设计的戏曲舞台前,通过触摸式电脑屏幕点播喜欢的传统剧目,真正过一把戏瘾;在百年兴商展厅中,一条“老字号商业街”置身眼前,“沿街”悬挂的各种幌子、招牌,辅以各种传统手工技艺表演模型,展现出了当年宣南繁荣的商业经济景象;在宣南文化保护开发成果展厅里,除了现场展示多年来区文物部门收存的一批文物之外,还对宣武区在宣南文化研究、古都风貌保护、品牌活动打造以及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尝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馆内展出的孙中山等革命者遗存文物及生平功绩,馆内展出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遗存文物及生平功绩,向宣南文化博物馆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 。
相对于八个展厅,长椿寺宽阔的庭院为宣南文化的展示提供另外一个空间。其中,藏经阁前一株500年树龄的古树使这里别有一番韵味,这棵古树周围布置成了民俗文化休闲空间,通过四组反映“下象棋、卖西瓜、捏面人、逛庙会”等内容的铜像雕塑,人们可以体验到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老北京人的休闲方式;而在以前院为主的士人文化空间内,以“禁烟动议起于宣南”和“士人佳话,访书结缘”为主题的两组雕塑栩栩如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据史料记载,长椿寺的藏经阁内原来有一座珍贵的渗金多宝塔,现宝塔收藏在万寿寺艺术博物馆里,但是塔的底座仍然留在藏经阁内。在长椿寺修缮的过程中,文物工作人员又意外地发现了记载宝塔详情的礼佛多宝塔碑。如今,这座塔碑矗立在大雄宝殿前,见证着长椿寺的沧桑。
为了加强古都风貌的整体保护和宣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宣武区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宣武区古都风貌保护规划要点》,明确提出要全面整治牛街礼拜寺、天宁寺、先农坛、法源寺、报国寺、长椿寺等一批重点文物地区的周边环境,同时在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的基础上,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纪晓岚故居、宣南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宣南文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展览馆和纪念馆。2002年,宣武区政府在建设长椿街市政道路之时,将位于新旧道路之间包括长椿寺在内的这一块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三角地保留下来,并于2002年3月对该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在长椿寺南边建起了一块占地1.4公顷的长椿苑休闲广场。在此基础上,宣武区政府和市文物局一起,于2003 年3月初开始对长椿寺进行彻底修缮。在修缮工作完成之后,宣武区政府通过展陈布置,将长椿寺打造成了宣南文化博物馆。
长椿寺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皇帝之母李太后下令敕建,由万历帝赐额“长椿”,寓意祝愿其母健康长寿。明代的长椿寺因为有皇家的庇护,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成为“京师首刹”。1927年4月28日,革命先驱李大钊被军阀杀害,即停灵在此。
据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古建的保护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宣南文化博物馆将采取每天定量免费发票的形式,接待社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参观。
宣南文化博物馆各厅
悠悠宣南展厅:三千多年以前,在山水环绕的北京小平原上,生活繁衍着我们的先民。传说中的“幽都”在周武王克殷反商的推动下,诞生了“蓟国”,于是有了北京最初的城。岁月交替,代有更迭,由蓟城发端,经秦汉、越隋唐、历辽金、及明清,演绎了古都北京沉雄的历史。在我们追索北京城历史演进轨迹时,当不能忘怀——悠悠宣南。
宣南士乡展厅: 宣南士人文化兴起于明代,盛于清朝。清初实行旗民分治,京师南城遂为汉人聚居之地。科举之盛,各省试子云集宣南。康(熙)乾(隆)之世,增设博学鸿词科,广揽汉族知识分子编修史书,辑释典籍,直至大规模纂修《四库全书》,天下鸿儒学士奔走京师,客居宣南。在通达仕途之余,形成了广博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结社唱和的文学环境,产生京师城下的“宣南士乡”现象,为清代文化繁荣创造了独特空间。清代中、晚期,国事艰危,一批志在变革图新的思想家、政治家、志士仁人,在宣南土地上倡禁烟,筹变法,兴报业,办教育,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演出了一幕幕近代中国振聋发聩的悲壮史剧。
英烈足迹展厅:在宣南沃土上,众多革命先驱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民族振兴道路,谱写了一曲曲救国救民、与反动势力奋勇斗争的壮丽诗篇。从徐锡麟、秋瑾到孙中山、黄兴,从陈独秀、李大钊到毛泽东、周恩来…… 他们都在此留下了生活、战斗的光辉足迹。
梨园胜景展厅: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列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从金代院本,元代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走进黄金时代成为“国粹”,都与宣南结下不解之缘。二百年的京剧史,一章一页都在宣南留下了痕迹。在这片沃土上,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京剧艺术大师。几百位着名演员居住、生活在宣南幽静的小巷中。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支撑了近百年京剧艺术殿堂。星罗棋布的戏楼剧场提供了京剧繁荣的舞台。精良独特的器乐、道具、戏装行业为京剧演出增色生辉。“国剧学会”推动了京剧的学术研究,“梨园公会”凝聚了整个行业的精神。宣南是当之无愧的“京剧之乡”。
城南乐园展厅:京师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堪称锦绣斑斓生动鲜活。京师四大庙会之一的土地庙会和抬像出游的江南城隍庙庙会在宣南虽已消失,但厂甸、天桥仍是宗韵存留。二百年来,新春逛厂甸已成为北京人的习俗。士女云集,摩肩接踵,空竹、风车、大糖葫芦伴随着欢声笑语。百戏争艳的天桥,多少惊人的绝技让人目不暇接。三代“八大怪”永远被人们怀念。一代代艺术传人从这里起步成为大师,被人景仰。厂甸与天桥是北京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标志,是宣南文化独有的品牌。
百年兴商展厅:明永乐初年,于京城商业兴盛处设“廊房”,安置商铺;至清,南城成为国人进京公干、求学、经商驻足之地。上至官绅,下至平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构成了巨大的市场。于是,宣南地区逐步形成大栅栏、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各具特色、门类齐全的商业区和若干行业性商业街,古玩、玉器、餐饮、金融等业态各异,应有尽有。几百年来,众多老字号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诚信的儒商底蕴名扬四海,构成了宣南文化的绚丽风景。
民族团结展厅:北京牛街一带,是宣南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唐幽州,辽南京时期已有来自北方及西域的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繁衍。元代以后更多的回族人聚集于此。古老的牛街礼拜寺,以其千年的历史、宏伟的规模闻名于穆斯林世界。淳朴的回族人民,在宣南土地上生息发展。在宗教典籍研究,文化教育普及,传统医学继承领域以及珠宝玉器,饮食小吃等行业的经营上,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几百年来,牛街地区汉、回、蒙、维、满等少数民族和谐相处谱写了宣南文化色彩鲜明的一章。
宣南文化保护开发成果展厅:改革开放以来,宣南文化作为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宣武区委、区政府倡导“知宣武、爱宣武”活动,推动了宣南文化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以极大热情支持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专题着作,制定弘扬宣南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远规划,进一步加强古都风貌保护,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士人文化空间”雕塑
“士人佳话,访书结缘”:清代康乾之际,宣南书市兴隆,先有慈仁寺,后有琉璃厂。无数文化名人书海淘书、风廊搜秘,以此为风雅乐事,留下许多逸趣传闻。程晋芳有“冷客摊前问旧书”之句,而孔尚任结识王士祯后感叹“御车扫径皆多事,不如慈仁寺里寻。”
“禁烟动议起于宣南”:清朝道光年间(19世纪20—30年代),鸦片泛滥,流毒日甚。民弱国衰,时事艰危。宣南士林精英激于忧患,奋起疾呼禁烟强国。经世爱国思潮在宣南兴起。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魏源是其中杰出代表。鸿胪寺卿黄爵滋广集众议,于道光十八年闰四月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奏折(即禁烟疏)力主严禁鸦片,一时震动朝野、波澜湖粤。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鼎力支持。林则徐不计个人利害,八次力陈,促成道光皇帝决定禁烟。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㈢ 北京最好的博物馆有哪些

首都博物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李大钊烈士陵园

中国长城博物馆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

徐悲鸿纪念馆

密云县博物馆

昌平区博物馆

上宅文化陈列馆

门头沟区博物馆

海淀区博物馆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

团城演武厅

郭守敬纪念馆

曹雪芹纪念馆

香山双清别墅

老舍纪念馆

北京麋鹿苑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博物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

平西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

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㈣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的背景

长椿寺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明神宗为其生母孝定李太后敕建,以供养水斋禅师。万历皇帝赐名“长椿”,取健康长寿之意,时有“京师首刹”之称。清中叶以后,长椿寺开始衰败。2002年,宣武区政府制定长椿寺保护规划并付诸实施,投资近2个亿。2005年,长椿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对社会开放,长椿寺景区成为展现北京古都风貌的一处亮丽风景。悠悠宣南展厅:三千多年以前,在山水环绕的北京小平原上,生活繁衍着我们的先民。传说中的“幽都”在周武王克殷反商的推动下,诞生了“蓟国”,于是有了北京最初的城。岁月交替,代有更迭,由蓟城发端,经秦汉、越隋唐、历辽金、及明清,演绎了古都北京沉雄的历史。在我们追索北京城历史演进轨迹时,当不能忘怀——悠悠宣南。
宣南士乡展厅: 宣南士人文化兴起于明代,盛于清朝。清初实行旗民分治,京师南城遂为汉人聚居之地。科举之盛,各省试子云集宣南。康(熙)乾(隆)之世,增设博学鸿词科,广揽汉族知识分子编修史书,辑释典籍,直至大规模纂修《四库全书》 ,天下鸿儒学士奔走京师,客居宣南。在通达仕途之余,形成了广博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结社唱和的文学环境,产生京师城下的“宣南士乡”现象,为清代文化繁荣创造了独特空间。清代中、晚期,国事艰危,一批志在变革图新的思想家、政治家、志士仁人,在宣南土地上倡禁烟,筹变法,兴报业,办教育,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演出了一幕幕近代中国振聋发聩的悲壮史剧。
英烈足迹展厅: 在宣南沃土上,众多革命先驱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民族振兴道路,谱写了一曲曲救国救民、与反动势力奋勇斗争的壮丽诗篇。从徐锡麟、秋瑾到孙中山、黄兴,从陈独秀、李大钊到毛泽东、周恩来…… 他们都在此留下了生活、战斗的光辉足迹。梨园胜景展厅: 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列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从金代院本,元代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走进黄金时代成为“国粹”,都与宣南结下不解之缘。二百年的京剧史,一章一页都在宣南留下了痕迹。在这片沃土上,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京剧艺术大师。几百位着名演员居住、生活在宣南幽静的小巷中。以富连成为代表的众多戏曲科班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支撑了近百年京剧艺术殿堂。星罗棋布的戏楼剧场提供了京剧繁荣的舞台。精良独特的器乐、道具、戏装行业为京剧演出增色生辉。“国剧学会”推动了京剧的学术研究,“梨园公会”凝聚了整个行业的精神。宣南是当之无愧的“京剧之乡”。
城南乐园展厅: 京师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堪称锦绣斑斓生动鲜活。京师四大庙会之一的土地庙会和抬像出游的江南城隍庙庙会在宣南虽已消失,但厂甸、天桥仍是宗韵存留。二百年来,新春逛厂甸已成为北京人的习俗。士女云集,摩肩接踵,空竹、风车、大糖葫芦伴随着欢声笑语。百戏争艳的天桥,多少惊人的绝技让人目不暇接。三代“八大怪”永远被人们怀念。一代代艺术传人从这里起步成为大师,被人景仰。厂甸与天桥是北京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标志,是宣南文化独有的品牌。百年兴商展厅: 明永乐初年,于京城商业兴盛处设“廊房”,安置商铺;至清,南城成为国人进京公干、求学、经商驻足之地。上至官绅,下至平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构成了巨大的市场。于是,宣南地区逐步形成大栅栏、菜市口、琉璃厂、天桥等各具特色、门类齐全的商业区和若干行业性商业街,古玩、玉器、餐饮、金融等业态各异,应有尽有。几百年来,众多老字号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诚信的儒商底蕴名扬四海,构成了宣南文化的绚丽风景。
民族团结展厅: 北京牛街一带,是宣南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唐幽州,辽南京时期已有来自北方及西域的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繁衍。元代以后更多的回族人聚集于此。古老的牛街礼拜寺,以其千年的历史、宏伟的规模闻名于穆斯林世界。淳朴的回族人民,在宣南土地上生息发展。在宗教典籍研究,文化教育普及,传统医学继承领域以及珠宝玉器,饮食小吃等行业的经营上,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几百年来,牛街地区汉、回、蒙、维、满等少数民族和谐相处谱写了宣南文化色彩鲜明的一章。
宣南文化保护开发成果展厅: 改革开放以来,宣南文化作为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宣武区委、区政府倡导“知宣武、爱宣武”活动,推动了宣南文化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以极大热情支持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专题着作,制定弘扬宣南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远规划,进一步加强古都风貌保护,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㈤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的介绍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长椿寺内,以宣南文化为主题,生动地展示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经专家考证,宣武区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

㈥ 宣南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长椿寺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由明神宗为其生母孝定李太后敕建,以供养水斋禅师。万历皇帝赐名“长椿”,取健康长寿之意,时有“京师首刹”之称。清中叶以后,长椿寺开始衰败。2002年,宣武区政府制定长椿寺保护规划并付诸实施,投资近2个亿。2005年,长椿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对社会开放,长椿寺景区成为展现北京古都风貌的一处亮丽风景。

㈦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的参观信息

门票:免费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9号
交通路线:乘车路线:公交5、6、57、109、381、613、715、717、743、822、853路牛街路口西下车,公交10、38、626、853路宣武医院下车,地铁环线长椿街下车往南走500米。
开馆时间:9:00--16:30(16:00停止入馆) 星期一将闭馆一天。

㈧ 北京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哪些

北京的博物馆资源比较丰富,除了大家常去的一些博物馆,还有不少有趣的免费的博物馆,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

1,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有A馆和B馆,推荐去看A馆的天象厅,2008年重新改造开放的,安装德国蔡司9型天象仪,美国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数字投影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象厅之一。B馆更是有球幕立体宇宙剧场播放,效果很棒!

4,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每年不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以及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古生物化石,动物植物和人类等基本陈列,适合带着孩子们认识自然发展史。

以上,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朋友!~

㈨ 宣南文化

宣南文化历史悠久,明清以来,在这里发展起来的士人文化、平民文化,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更是北京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开放性、创新性是宣南文化的精髓,研究宣南文化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
这里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头之一。
这里是与皇城文化鼎足而立的士人文化、平民文化最集中的区域,琉璃厂、大栅栏、天桥,构成了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里藏龙卧虎,星散于大街小巷之中的名人故居、会馆,可以让我们集中地凭吊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历史前进的人物群落。
这块宝地中的“宝地”就是“宣南”,泛指今宣武门外至广安门内外一带,这里独特的文化生态便被称为“宣南文化”。
走近宣南,了解宣南文化,可以触摸到北京文化发展的丝丝脉络。
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离不开城市的起源,“宣南”正是有着三千年建城史的北京的源头之一
1995年10月,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在广安门外一侧的滨河绿地建起了“蓟城纪念柱”,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着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亲自撰写的《北京建城记》镌刻在柱前的石碑上。
侯老认为,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曰蓟,蓟之中心在今宣武区。在《礼记》中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皇帝之后于蓟”的记载。
近年来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乡董家林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城的城墙遗址和大量古墓,被认为是古燕国的故址。大约在西周末年,燕国兼并了蓟国,并且迁都到蓟城,后来又称燕京,即源于此。
古代中国分九州或十三州,北方为幽州,而幽州的治所即在蓟城。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也在蓟城,如今在宣武区的档案馆就陈列着在宣南发现的战国陶井。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无疑是唐朝众多歌咏幽州诗作中的代表作,它从侧面说明了此地在唐朝时的文气。
历史学家认为,于1153年建成的金中都城,是北京建都之始。金中都的南北轴线就在今天的广安门以东,而广安门内大街正是当年繁华的商业区。
明中叶起,今天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以南,东至潘家河沿,西至教子胡同一带统称为“宣南坊”。清朝时宣武门以南地区习惯叫做“宣南”,历史上的宣南地区大体上是指北京市宣武区的管辖范围。“宣南”虽然是地理概念,而围绕这一区域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演变为一个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宣南文化”重新被提及,发展为崭新的课题。
北京城有多古老,宣南就有多古老。从唐代的寺院到近代的商业街,宣南现存的历史遗迹,可以帮助后人清晰地寻找文化更替的脉络。今天的法源寺便是唐代的悯忠寺,天宁寺塔则是辽代的建筑,先农坛是明代的遗存,名人故居与会馆多为清代以来的建筑,这些触目皆是的建筑本身便是北京文化的真实记录,最直接地记载着北京的变迁。
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离不开城市的起源。正如着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所言,在北京历史文化这个长卷中,宣南史迹因历史久远、类型众多、内涵丰富而具有特殊的价值。
宣南荟萃了明清以来大批的文化精英,留下了大量可资观览、可资纪念的历史遗迹,真正称得上是“京师文化之精华”
北京的历史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皇家文化、士人文化与平民文化,而广义的“宣南文化”包容了这三个层次。
以先农坛为代表的皇家祭祀文化、以琉璃厂为代表的京城士人文化、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会馆文化、以大栅栏地区老字号店铺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等,集通俗、儒雅、华丽于一身,浓缩了北京各个层次的文化。
明清是北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以皇城为中心的内城成为宫廷文化集中区时,处于外城的宣南日益成为士大夫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展示地。曾居住于宣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有700多人,清初的王渔洋、吴梅村、朱彝尊、孙承泽等大家均流连于此,人杰地灵,极一代之盛。
自明永乐皇帝在北京建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成为先进文化荟萃之地。当时全国各地的士人进京赶考,大多聚集在宣南一带。这里常年有成千上万的士人活动,为他们提供住宿方便的会馆因而蓬勃发展,后来又有了出于经营需要而修建的地区性的工商公馆和行业会馆。
清代是宣南会馆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区域竟林立了300多座会馆,一条窄窄的胡同往往坐落着十几座会馆。会馆为士人的集结、交往提供了理想的公共空间,也为学术的交流、文化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历史前进的人物莫不与宣南的会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曾住在蒲阳会馆,安徽会馆是由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李鸿章发起建成的,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志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分别住在宣南的南海会馆、新会会馆和浏阳会馆,抒写了维新活动这一宣南最为悲壮的篇章。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北上与袁世凯会谈,曾五次莅临湖广会馆,改组同盟会,建立了国民党。还有绍兴会馆,在这里鲁迅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这些已经荒芜的会馆曾经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际会,是透视北京近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的会馆已经湮没无闻,仅存的也都墙坍栋折,宣武区正在花大力气修复这些会馆。
琉璃厂是北京古老的一条文化街。干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总编纂纪昀等就以琉璃厂书肆为中心交换书籍,此间一时全国书商云集。当时来京的文人,都以到琉璃厂买书为乐事。这样的盛况持续到民国年间。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戴月轩的湖笔、胡开文的徽墨都驰名四方。如今这里依旧文气十足,当年的文脉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清初的“满汉分居”、“旗民分治”使北京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南城成为商业与服务业的中心,同时也成为流动人口的集散地。宣南的大栅栏和天桥遂成为老北京最繁华的娱乐、商业场所,以戏曲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平民文化也应运而生。“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登内联升”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这些百年老店如今依然在大栅栏中迎送着川流不息的客人。走近大栅栏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市井文化博物馆,可以自如地接触到老北京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样杂耍。
着名清史专家戴逸认为,宣南虽没有皇城内的宫殿楼阁,西郊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但荟萃了明清以来大批的文化精英,留下了大量可资观览、可资纪念的历史遗迹,真正称得上是“京师文化之精华”。
宣南是一片文化沃土,可以开发成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产业带。宣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城市总是在更新中发展。在宣南,唐朝的胜迹只余下一座简易的石碑,金中都也只剩下一个鱼藻池(即今天宣武区的青年湖),明清的建筑正在大规模的房屋改造中日益减少,这块曾经人才蔚起、俊采星驰的宝地还能重现往日的繁华吗?这一份深厚的历史遗产从我们的手里如何传递给后人?
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黄宗汉,在古稀之年将“宣南文化研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选题。他说求真、务实、创新是宣南文化的精髓,士人从各地带来不同的文化,又将京城特有的文化带回到各地,近代中国文化就这样交流碰撞,发展创新。今天我们研究宣南文化,就是要吸收其开放性、创新性的特性。
在黄宗汉的眼中宣南是一片文化沃土,可以开发成一处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产业带。如今湖广会馆已经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开放,馆内的古戏楼也开辟为北京戏曲博物馆;安徽会馆正在修复中,并将筹建为中国传统音乐馆。但这一切远远不够,戊戌变法的遗址还湮没在街巷中,大栅栏的历史风貌必须妥善保护,一个集中展示宣南文化的博物馆也还只是梦想……
多年来宣武区委、区政府十分珍视宣南的文化资源,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先后投资数亿元修缮保护这里的文化遗存。从“蓟城纪念柱”的树立到阅微草堂的修缮,宣南文化已不再仅仅是《北京大网络全书》中的一个词条。
“昔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在秋日的余晖中,我信步穿梭在宣南的大街小巷,寻觅着一处处充满传奇与掌故的人文景观,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憧憬着宣南文化在新世纪里续写出更精彩的章节。

㈩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500年的古树下演绎旧京生活的春夏秋冬,红墙黄瓦映照历史文化名人典型场景……11月30日,依托于明代 “京师首刹”——长椿寺而建的宣南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从今天起,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上的全方位接触,广大市民可以感受到宣南文化的异彩纷呈和博大精深。 在展陈布置中,宣南文化博物馆打破了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单纯展示,重点通过恢复和营造一些典型场景,向人们展示一种文化精神。在悠悠宣南展厅,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题词“宣南史迹,源远流长,周封蓟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于斯地”概括了宣武区的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深厚;在宣南士乡展厅,从顾炎武到梁启超,从倡禁烟、筹变法到兴报业、办教育,明清之际京师城下独特的“宣南士乡”文化现象仿佛就在眼前;在梨园胜景展厅,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图片了解京剧在宣南孕育、诞生、成熟、发展的过程,而且可以在特别设计的戏曲舞台前,通过触摸式电脑屏幕点播喜欢的传统剧目,真正过一把戏瘾;在百年兴商展厅中,一条“老字号商业街”置身眼前,“沿街”悬挂的各种幌子、招牌,辅以各种传统手工技艺表演模型,展现出了当年宣南繁荣的商业经济景象;在宣南文化保护开发成果展厅里,除了现场展示多年来区文物部门收存的一批文物之外,还对宣武区在宣南文化研究、古都风貌保护、品牌活动打造以及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所进行的积极尝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对于八个展厅,长椿寺宽阔的庭院为宣南文化的展示提供另外一个空间。其中,藏经阁前一株500年树龄的古树使这里别有一番韵味,这棵古树周围布置成了民俗文化休闲空间,通过四组反映“下象棋、卖西瓜、捏面人、逛庙会”等内容的铜像雕塑,人们可以体验到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老北京人的休闲方式;而在以前院为主的士人文化空间内,以“禁烟动议起于宣南”和“士人佳话,访书结缘”为主题的两组雕塑栩栩如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据史料记载,长椿寺的藏经阁内原来有一座珍贵的渗金多宝塔,现宝塔收藏在万寿寺艺术博物馆里,但是塔的底座仍然留在藏经阁内。在长椿寺修缮的过程中,文物工作人员又意外地发现了记载宝塔详情的礼佛多宝塔碑。如今,这座塔碑矗立在大雄宝殿前,见证着长椿寺的沧桑。
为了加强古都风貌的整体保护和宣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宣武区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宣武区古都风貌保护规划要点》,明确提出要全面整治牛街礼拜寺、天宁寺、先农坛、法源寺、报国寺、长椿寺等一批重点文物地区的周边环境,同时在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的基础上,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纪晓岚故居、宣南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宣南文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展览馆和纪念馆。2002年,宣武区政府在建设长椿街市政道路之时,将位于新旧道路之间包括长椿寺在内的这一块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三角地保留下来,并于2002年3月对该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在长椿寺南边建起了一块占地1.4公顷的长椿苑休闲广场。在此基础上,宣武区政府和市文物局一起,于2003 年3月初开始对长椿寺进行彻底修缮。在修缮工作完成之后,宣武区政府通过展陈布置,将长椿寺打造成了宣南文化博物馆。
长椿寺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皇帝之母李太后下令敕建,由万历帝赐额“长椿”,寓意祝愿其母健康长寿。明代的长椿寺因为有皇家的庇护,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成为“京师首刹”。1927年4月28日,革命先驱李大钊被军阀杀害,即停灵在此。
据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古建的保护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宣南文化博物馆将采取每天定量免费发票的形式,接待社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参观。

阅读全文

与宣南区文化博物馆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