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跋语文化公司怎么样

跋语文化公司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7-25 04:32:48

⑴ 中国书画蕴含民族文化,书画作品是如何表现民族文化的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⑵ 如何评价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杂文巧妙地通过两组对比来表现主题,第一组是猪和人的对比,大多数人和大多数猪一样,生活在处于被安排的境地中,对于这种安排他们处置泰然,这不仅是文革,也是任何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生活“常态”。

但是在任何时候,也都存在对于这种“常态”生活的坚韧反抗,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以它的行为嘲笑并摆脱了人类的设置,对比之下,杂文中的我在猪被围剿时,却只能因为“不敢对抗领导”而处于“内心的矛盾”之中,显示了人的反抗意志多么无力。

(2)跋语文化公司怎么样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这本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也表明了我的一些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轻松的随笔。不管什么书,我都不希望它太严肃,这一本也不例外。——王小波。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使我感到欣慰。有一次,作家孙郁先生对我说,他在北京四中读书的女儿非常喜欢读王小波的作品,她的同学们也喜欢。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够让毫无相同生活经历的年轻一代喜欢,首先证明他的作品中有一些能够超越时间的东西。

而这就是所谓“永恒的主题”,如爱和美。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其次,这个现象也表明,王小波批评的对象有些还活得好好的。当初,王小波的作品刚面世时,我就听到这样的说法:他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

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并没有一个像诺贝尔文学奖之类的证书来印证这一点,但是,我相信,时间就是他作品价值的证书。

⑶ 赞美苏轼的文章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

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彩,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

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纵横的策士。

出自钱穆《国史大纲》。

(3)跋语文化公司怎么样扩展阅读:

历史对苏轼的评价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

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⑷ 如何鉴别八大山人赝品

综上所述想要知道八大山人画作的真品,需要先把这个人给分析到位了之后才能了解是否为八大山人之画作。我们常常说字如其人,其实一副画作也是画家表达自己情感的灵魂。

只有等我们真正了解这个人,才能读懂那些关于画作那饱满的情感。也就会知道这个是不是他的画作。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去找鉴定师来鉴定。但是现在八大山人的画作现存没有非常多,可以拥有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⑸ 上海跋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海跋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7-20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龙华东路818号703室。

上海跋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105MA1FWC6249,企业法人施其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海跋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文化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文化活动策划与咨询,电脑图文设计,会务会展服务。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跋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⑹ 武侯祠的主要景点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在武侯祠的发展规划中,西区将打造成三国文化的传播体验中心。
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荐馨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锦里于200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延伸段于2009年1月开肆,锦里延伸段大胆将活水引入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西边是武将廊。
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干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 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
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历来对此的真伪存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此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 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 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txt全集下载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e-KkALv5KmQXj_XG7hNLHw

提取码: km48

作品简介:《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2006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小波。这本书里除了文化杂文,还有给其他书写的序言与跋语。这些序言与跋语也表明了作者的一些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轻松的随笔。

⑻ 中国着名书法家有谁

中国最着名的十大书法家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后就从当时着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后世尊其为"书圣".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00年的书法发展方向.
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为一代名臣.德宗诏文称之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颜体”犹如:“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其楷书《多宝塔碑》,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大义凛然,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了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领军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最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
〔3〕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由于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和政治上的位高权重,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同时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赵孟頫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赵孟頫也成为文人画的一代宗师.
赵孟頫同时还是元代的书坛领袖.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法作品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氏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世称“赵体”。到其晚年更是达到:人书具老,超神入圣的境界.为中国书法史立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
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着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竖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人们瞻仰这丰碑时,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故书与人并垂不朽。
柳公权的楷书成就之高,以至其后一千年来,在柳体一路中再无名家.所谓:“自古学柳无大家.”

〔5〕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献之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着。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后世书家所叹为观止的.
〔6〕苏轼
苏轼(1037~1101),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中国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清新刚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新貌.词风豪放雄浑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改革了词风,开拓了词境,提高了词品.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同时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居北宋书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苏轼书法早年学徐浩、柳公权,中年又学颜真卿、杨凝式,最后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精于行书及楷书。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平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其书风之影响至今不绝.
〔7〕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近代画坛。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干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虽然康熙有些言过其实,但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董其昌是可以与赵孟頫比肩的扛鼎书家.在其之后再没有一位有如此影响的书法大家.另外,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8〕张旭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 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被后世誉为“草圣”.

〔9〕米芾
米芾(1051-1107)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征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家云山”,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10〕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此外,历史上的着名书家还有:钟繇、张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黄庭坚、蔡襄、杨凝式、赵佶、鲜于枢、邓文原、祝允明、文征明、刘墉、何绍基……

⑼ 齐白石故居的民间呼声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故居成了城市孤岛
这首名为《自嘲》的小诗是我国着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他的“白石画屋”中所作。日渐颓废的尴尬境地。
在西城区的一片拆迁现场和新落成的居民小区里穿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跨车胡同13号。事实上,这已经成为这条胡同的最后一户人家了。整个跨车胡同早已拆迁完毕。落日余晖之中,蜚声海内外的齐白石故居在周围林立的新居民楼的包围下,显得更加破败不堪,像一个孤岛。
齐白石在《自述》中说,“那年(1927年)冬天,我在跨车胡同15号(现13号),买了一所住房。”从此,直到1957年去世,白石老人一直在这里生活,他晚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传世之作都在这所简陋的旧宅里完成。
期间,政府为了照顾白石老人,曾经在东城区雨儿胡同专门给他修建了一处舒适的新宅居住。但是老人住惯了在跨车胡同家里“天伦之乐”的日子,他在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 予愿搬回跨车胡同老屋,数十年生活计已习惯。儿辈宜善体老人心意。”结果,他在新居只住了短短的几个月就搬了回来。
据齐氏后人介绍,1935年,白石老人为了安全,将家中北屋前面的走廊用铁丝装成栅栏。后来,他在题画时,常用“铁屋”二字,表明了老人对这里的深厚感情。1953年,齐白石把铁屋命名为“白石画屋”,用黑地烫金的篆书做成一个匾额,挂在堂前。并且题写长篇跋语,表达了他把这里长期保存下来的殷切希望。他说:“南岳山下有邺侯(唐代着名藏书家--记者)书屋尚存,千秋敬羡。余50岁后来京华,于城西买屋卖画,屋绕铁栅。如是年90矣尚自食其力,幸画为天下人称之。其屋自称白石画屋,不遗子孙,留为天下人见之一叹,而后或为得保千秋,亦如邺侯书屋之有幸也。”
但是,就是这所白石老人生前希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在北京市的任何一张旅游地图上,人们都可以找到“齐白石故居”的标注。但是,当许许多多的人怀着对大师的景仰之情慕名而来的时候,恐怕迎接他们的都是一种深深失望的感觉。
墙壁上大面积的脱落和裂缝随处可见,早已成了危房。门楼的一角不知何时已经断掉了,大门的黑漆因年深日久已经斑驳陆离。屋顶上丛生荒草更增加了这种凄凉的感觉。
齐白石的后人说,这还是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精致院落。据他的长孙齐佛来回忆,当时,三间北屋是整个庭院的主体,结构为两明一暗,地装木板。正屋是客厅,也是饭厅。靠东为卧房,西边是画室。建筑普通,陈设也很简陋。一张朝西摆放的黑漆画案的南端,堆放着宽窄不齐的宣纸,北端则摆满了文房四宝和大大小小的颜料碟儿。一把圆座带靠背的竹椅,上面铺着一块布垫,是老人写字画画是坐的。据说,画案的对面原来还有一张香几,上面摆着一个能够一次走一年多的玻璃罩钟,是老人经常向人夸说的心爱之物。
据介绍,白石画屋的客厅中央,摆着一张普通两用饭桌,把四边的半圆木板支起来,便成了圆桌,放下去,就成了方桌。一把长藤靠椅,放在北墙下,天冷时加一个皮褥子,是老人画余饭后休息的地方。老人平生生活简朴,待客用的也只是几个板凳,解放后,政府才给他添置了一套沙发。
据说,院子里原来种有葡萄、凌霄和柳树,夏日浓荫覆盖。北院有一棵大枣树,高出房顶。由北院去南院辟有两个雕花青砖砌成的月亮门,十分古朴雅致。
齐白石去世后,他的后人仍继续在故居生活,直到今天。
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齐白石故居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从来没有对外开放过。 齐白石当年购买跨车胡同13号的时候,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宁静。根据他的《自述》,此前的10几年里,为了寻找艺术创作的一方净土,他先后搬了好几次家。当时的跨车胡同仅有15户人家,前面的一条胡同原名“鬼门关”,后靠太平桥,东南接西单牌楼,还是一处十分僻静的所在。解放以后,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附近着名的北京金融街商业中心的建成,这一带逐渐成了寸土寸金、繁华热闹的地方。于是,这里也成为了一些有商业眼光的人注意的地方。紧挨着故居南侧的一条新扩建的马路也打破了这里保持多年的平静。
事实上,关于是否保留齐白石故居的问题,早有争论。1995年,齐白石儿子、全国政协委员齐良迟就曾向全国政协作出提案,建议在北京建立齐白石纪念馆。此后,严晓蒸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也提出了类似内容的提案。 提案中,齐良迟表示,愿意与齐家亲属商议,将齐白石故居交给文化部或者中国美协,或者家属集资修缮故居,或者创立齐白石基金会筹办齐白石纪念馆。文化部对齐良迟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申请建立齐白石纪念馆的途径之一是,“利用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故居予以适当扩建。利用故居比新建更有意义,也是较为现实的办法。”但是,“鉴于文化部基投资极为困难,无力承担该馆的部分投资,北京市文物局将予以全力协助。”可是,7年过去了,修复齐白石故居的设想始终没有变成现实。
齐白石故居的命运也牵动了其他有识之士的关注。2001年春,北京市政协委员李生生再次提出了修建并开放齐白石纪念馆的建议。他的提案被转发给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办理。但是,对北京市文物局的答付并不满意。
李生说,北京市文物局一直在强调困难。该局对他答复说:“首先是1957年齐白石去世后,故居年久失修,基础下沉,漏雨严重,已非小修小补所能解决。其次是多年来故居属于私产,是非开放单位。由齐白石先生的后代及其家属多户居住。因此一直没有一个日常管理单位负责故居的文物保护等诸项工作。”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由使用单位负责文物建筑的保养和维修。考虑到齐白石的家属多年来在故居内居住,亦是故居得不到彻底维修和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2月,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也对记者作了同样内容的解释。
据了解,1994年开始,北京兆泰房地产公司承接对北京市西城区南丰小区危改旧房改造工程。其改造范围主要位于齐白石故居东侧。当时,据说为了“节约几百万元的拆迁费用,”兆泰公司曾表示不愿将处于文物保护范围内的齐白石故居进行搬迁。
据北京市文物局的说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兆泰公司后来同意承担故居内居民的搬迁费用,“住户搬迁后,由兆泰公司进行修缮,作为文化场所对外开放。”
“但是,因在与故居内的住户在搬迁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时,齐良迟先生对此建议也有一定的意见,因此,最后造成了这种周围危改小区建设完毕,只余故居仍未得到任何改善的现状。”
北京市文物局的意见是,齐白石纪念馆“另行妥为选址为好。” 有好几位齐白石的亲属对记者表示过把故居交给国家、尽快修复开放的愿望。
白石老人的一位孙女说:“现在有人说我们不愿搬走是为了要钱,其实我们主要是不愿意把故居交给房地产公司。我们相信国家有能力把爷爷的故居修复好。”她说,兆泰公司曾对他们说,修复后的故居的一部分将用作该公司办公场所,这是所有齐家人都不会接受的。
他们说,这些年来,经常有不少国内外人士来到这里。尽管大门上早已挂上了两个“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的牌子,但是还是有许多人都敲了门,希望能到里面凭吊这位艺术巨匠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许多艺术界的人士认为,保存并修复在北京的齐白石故居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据齐良迟介绍,白石老人晚年在这里创作了将近2万多张中国画。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遗嘱,将数百张精品捐献给了国家。
据悉,齐白石在当时的湖南湘潭县白石乡杏花村的故居,已于2001年齐白石137周年诞辰前夕竣工,正式向游人开放。期间,湖南省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拨出专款对故居进行修缮。而齐白石艺术展览中心也在湘潭市奠基,预计2002年建成。 另据了解,初步确定坐落于北京长安街上的“齐白石现代艺术中心”的选址工作,目前正在紧张的进行。
据文献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后,靠卖画为生的齐白石,在他位于跨车胡同的家里闭门谢客,在大门上挂出“官不入民家”的字副,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的索画,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日寇入侵北平时,他在这里画了《群鼠图》讽刺日本侵略者;为抨击旧官僚的腐败,他在这里画了《不倒翁》和题有“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螃蟹图。新中国成立后,他在这里画了着名的《祖国万岁》,抗美援朝时,他画和平鸽参加义卖,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1956年,白石老人在这里接受了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遵崇为“世界文化名人”的白石老人,这位我国近现代美术界上的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在这里创造了20世纪中国画的辉煌。

阅读全文

与跋语文化公司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