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学作品都有几种风格
风格1:情感体验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道路。生活实践对于作家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积累,而且也使他们具有了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情感体验。而这种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的独特情感体验,又对作家的创作个性有着直接影响。
曹雪芹出生于受康熙皇帝所宠幸的贵族家庭。曾祖父曹玺在康熙二年任江南织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历任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住在织造府。曹雪芹的父亲担任过江宁织造。但是,由于曹雪芹父辈的曹頫解送织物进北京时骚扰驿站,苛索银两,被山东巡府塞楞额参奏,雍正皇帝降旨将曹頫免职,并查封其家产,从此家道衰落。曹雪芹随遭罪之家由繁华的南京迁往北京,过着日渐艰苦困顿的生活。往昔的锦衣玉食已成梦幻,如今成了“举家食粥酒常赊”。这种不平常的生活经历,使曹雪芹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丰富而独特的体验,并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重大的影响,使他能够直面惨谈人生,正视鲜血淋漓的现实,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在《红楼梦》第一回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旨趣,书中所写生活都是自己“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是自己的切身体验,从而使《红楼梦》具有了高度逼真而又深微精妙,天然无饰而又浑然一体的创作个性。
风格2:创作倾向
一个作家所受的思想影响,也会通过创作倾向表现在创作个性上。郭沫若曾接受过泛神论的影响。他在《〈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中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这种泛神论思想对郭沫若的创作个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文学创作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我是一条天狗啊!我把日来吞了,我把月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天狗》)。“我效法造化的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湘累》)。强调自我,感情炽热,气势磅礴,夸张奇特,是郭沫若诗歌的显着特征之一,也是在泛神论思想影响下形成的鲜明创作个性。
风格3:个性心理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精神面貌,它是在气质基础上形成的、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经常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但气质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个性的客观自然基础。对一个人而言,“反应的快慢,情绪和强弱,注意时间集中的长短和转移的难易,以及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内心世界等等”,都是由气质所决定的。在气质基础上所形成的个性心理,对作家感受、体验生活,对作家的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最终形成艺术个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感情这种心理因素,对创作个性的影响就不可低估。感情有强弱隐显之别,强者显者奔放冲动,弱者隐者沉静蕴藉。奔放冲动者长于想象,长于抒情;沉静蕴藉者长于观察,长于描写。长于想象和抒情者,看问题观察事物,往往从大处着眼,甚至根据感情需要,把对象加以夸张变形:白发可以三千丈,雪花可以大如席,黄河之水可以天上来,风可将海吹立起来。长于观察和描写者,想问题看事物特别细心:雪花如柳絮,雨丝细如麻,风吹湖水泛涟漪。即使同是抒情,前者奔放如火山爆发,后者细腻若溪水流转。如对国破家亡,岳飞是“怒发冲冠”,李清照则“欲语泪先流”。
风格4:艺术修养
一个作家所受到的艺术熏陶、所接受的文学影响,是他艺术修养的基质,这种艺术修养基质,同样会反映到他的创作个性之中。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写道:“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所接受的文学影响不只一家,以很多诗人为自己的老师。但在这很多诗人中,又以现实主义诗人为主体。具体地说,他接受的主要是《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亲近《诗经》中的风雅之作,推崇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赞赏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风范“诗看子建亲”,称颂初唐陈子昂“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这一文学传统影响了杜甫的创作见解:诗歌创作要从对生活的“遇”出发,从对社会、人生的“感”出发,从而形成了他直面现实生活,关心民间疾苦的内容特色和创作个性。
风格5:时代影响
任何作家的作品既是个人的创作,又是时代的产物。文学风格也是受时代因素影响的。其具体表现是:在同一或大致相同的历史时代里,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地位,置身于类似的矛盾斗争,面临相同的社会问题,受到相近的时代精神影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必然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基本特色。我国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之说,就是指的受时代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时代风格。下面,我们以建安时代几位着名诗人的部分极富代表性的诗句为例,具体地剖析了一下何为“建安风骨”,看看它们表现了哪些时代特征。例如:
《蒿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曹植《送应氏》: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生亲,气结不能言。
王粲《七哀诗》: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蔡琰《悲愤诗》: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从建安时代这些着名诗人代表作看,所谓建安风骨即是:在内容上,几乎都是政治抒情诗。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凄惨萧瑟的生活画面,抒发了诗人们悲壮愤激的情绪,寄托了他们忧时叹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着比较一致题材和主题。概而言之,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构成了这些诗人的共同基调。在艺术上,建安时代的诗人们抒发情怀,描写事物,不追求纤细的技巧;驱驾语言,摹写形象,尽力昭现生活状貌。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评论,建安风骨就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惟取昭晰之能”。“建安风骨”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那个动乱的时代,主要体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
风格6:阶级影响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世界上有各个不同的民族,它们生活在各自特定的地域,有彼此不同的经济生活、社会风尚、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形成了特定的心理素质。各不同民族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素材、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社会心理都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他们作品的风格,也会受到该民族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这个共同体的影响,使之具有民族性。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从作家的“写作的风格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并从他们的作品辨别出意大利文学的“柔和和甜密”,法国文学的“明彻、严密和优雅”,西班牙文学的华丽辞藻、庄严风格。爱情,是各个民族所共有的永恒感情,爱情作品,是各民族文学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学品种。这种民族特色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表达爱情的不同方式。同是贵族少女,同是争取婚姻自由的崔莺莺(《西厢记》女主角)和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女主角),对爱情的表达方式极为不同。朱丽叶表达爱情单纯坦率,像晶莹的露珠,像清澈的泉水:
如果你的爱是可靠的,
你的心思是结婚,明天就给我一个信,
我会叫一个人去找你,你告诉我,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婚礼可以举行。
我就把一切都交给了你,
随着你,我的主人,要到哪里,就到哪里。
这种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英国的民族特色。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早,思想比较开放自由,英国人有朝气,喜外露;他们的文学也爱明喻,富有幽默感,对爱情的表白也坦率、直露。
崔莺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与朱丽叶大不一样,她婉转曲折,缠绵悱恻,时气时恼,忽喜忽悲。当老夫人赖婚,张生相思成疾时,莺莺派红娘去问候张生病情,急不可待地看红娘传来的书简,但看过之后,粉面含春的容颜马上布下一层严霜。她约张生月下幽会,当张生如约赶来时,她又沉下脸来: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
莺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因为,中国长期受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使人的个性受到压抑,人们不敢说心里话。即使有感情要表达,也只能通过隐晦、曲折、含蓄的方式加以表现。
除时代因素和民族因素外,阶级因素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也较明显,有时候还表现得十分突出。因为,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趣味,它会影响到不同阶级风格的形成。历史上文人创作和民间文学风格的巨大差异,其原因也在于此。
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多方面的因素并非是平均发挥作用的,可能某种因素的作用力强一些,某些因素的作用力弱一些,但决不可能仅有一种因素在发挥作用。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既与他接受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也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有关。李白的奔放飘逸,一方面关涉他所接受的文化传统,社会经历,另一方面还关系到他的个性气质。
⑵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及其特点有哪些
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着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从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
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袁振西.中国画
《马》,等等。
历代画家创造了无数的画卷,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成千上万的名画,而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的《中国绘画总合目录》中着录的我国流散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名画竟有3900件。
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木板年画各地的木板年画工艺大同小异,基本采用坚硬,纹理细腻的梨木,枣木板雕刻后,刷上水墨,印在容易吸水的宣纸上,也用水性的彩色颜料,分多版多次印成彩色年画,通常可用五版,最多的如朱仙镇年画,有用九版印制的;而桃花坞木版年画只用红黄绿蓝黑五种色彩。杨柳青年画则采用雕版印出轮廓线条,再以人工填色晕染;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先印线条,人工填彩完成后再套一次金线版;而晋南的木版年画喜欢以画上配诗,字画,也自有特色,很多木版年画还很注重反映当地的风俗民情,如桃花坞年画,传统题材还包括“姑苏万年桥” 梁平木板年画,“玄妙观庙会”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备受群众喜爱。 传统的木版年画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多用大红大绿大黄,且以原色为主,少用复色,表现的场面热闹。内容上可以为喜庆吉祥,避邪厌胜二大类。由于木版年画印制方便,价格低廉,题材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所以广为中国老百姓欢迎,直至成为中国民间逢年过节,办理婚庆喜事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广泛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中国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早在汉代,在门上画门画已形成风俗,含有“御凶”的意思,特别是在旧时农历新年,既说贴上一对门神,可以祈求平安吉祥,同时,也有装饰门板的作用。最早门神画的是“神荼”和“郁垒”,这是两个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的人物,传说他们会用苇萦抓鬼,捉到的鬼用桃弓射死喂虎,因此古代为了辟邪,就把“神荼”、“郁垒”和老虎画在大小门上。传说唐贞观间,李世民梦中以为宫中闹鬼,夜不能寝,大将秦款宝、尉迟恭就自愿镇守在宫门前,以防邪困扰乱,且为其壮胆,宫中果然得以安静。后来李世民为免其用守宫的辛劳,就命大画家吴道子为二人造像,张贴于宫门,这个习俗便沿用了下来。 在敦煌石窟中已经有发现木刻《金刚经》,其中有木版印制的佛像,这是最早的木版画,《五代会要·经籍》记载“后唐长兴三年,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这可能就标志着雕版印刷术被广泛使用了,在当时,雕版印刷确有许多好处,《朱子语类》 论语写道:“我只是一个印版印将去,千部万部虽多,只是一个印版。”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主要也只用来印刷佛经和少量的书藉,被民间利用得最好的就是印制年画之类的民俗用品了。所以,到北宋年间,就出现了彩版年画。《东京梦华录》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东京梦华录》记载这种事,说明这是一种新生事物。
⑶ 文学艺术作品具体有哪些种类
音乐、舞蹈、文章、书法作品、绘画等。
1、音乐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即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
比如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文学是通过字、词、句、篇来体现艺术意象。
通常,人们正是以表现手段的不同来区分艺术的不同种类,例如不同的乐器。音乐还能表现出乐手们和音乐创作者的用心。
2、舞蹈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
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
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3、文章
《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着作、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科学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
“千古文章未尽才”“文章千古事”“文章憎命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言出为论,下笔成章”等,都是现在所说的文章的意思。
更广义的文章,也包含“学问”“奥秘”等意思,如“洞明世事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
4、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的一种相对完整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娱乐方式。书法作品的款式主要有中堂、条幅、横披、对联、匾额、长卷及扇面等等。
5、绘画
绘画(Drawing 或Painting)在技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加颜色的工具可以通过画笔、也可以通过刷子、海绵或是布条等。
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画家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学艺术作品
⑷ 文学艺术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民间传说。具体介绍如下: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3、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4、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5、民间传说。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中知名的人物。
艺术形式主要分类
由于艺术形式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盆景,餐饮;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第四种: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⑸ 文学艺术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
1、诗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形式。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
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中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2、小说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3、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4、剧小说,又称小说剧,融和剧本与小说的元素,使其像剧本、又像小说,它结合了小说的自由叙述和剧本的排布严谨,两者的结合,长短互补,使得该文学体裁的内容,既自由度高,又剧情严谨简便明了,具有庞大的世界观。
(5)文化作品的形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原始人在协同劳动中伴随劳动的节奏发出的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和诗歌。
旧石器时代晚期洞壁绘画描绘狂奔的野猪、猛犸象和鹿群,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表现手持弓箭追猎山羊的人群。都说明原始艺术是直接来自生产劳动,是这些活动在艺术上再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丰富的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对于文学艺术的需要,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
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生活,成为最易被人们接受、影响面最广的社会意识形式。进步的文学艺术,对于教育人、改造人、推动历史前进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是该时代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文学艺术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和科学影响着文学艺术并作为思想内容包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由于文学艺术能够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常常被用作传播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作者总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认识、反映和评价生活,文学艺术作品也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必然带有阶级的色彩。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成员,由于具有某种相近的生活条件,共同的民族心理,也会有一些共同的美感和艺术爱好。
⑹ 文化有几种形式
什么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怎样产生的?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就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作用?
形式: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中。
3.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
①经济就是基础,政治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就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对象: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特点: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就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方面:①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及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突出原因: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不仅内容上是多样的,形式上也是.无论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官方文化还是民间文化,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都有丰富的形式.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渗透其中,道德、政治、军事、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活动,都是典型的重大的文化表现形式.
而文学与艺术,又有着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诸如神话文化、诗歌文化、戏剧文化、曲艺文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影视文化等.还有大量的特殊文化表现形式,如:饮食文化、花鸟文化、体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丧葬及婚嫁文化、居住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网络文化、科技文化、服饰文化、节事文化、武术文化等.
⑺ 什么是文学形式都有哪些文学形式
文学形式它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的载体.文学形式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⑻ 文学形式有哪些
文学艺术形式
按类别分,有大的两类:
文学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民间传说、寓言、笔记小说、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
(主要四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剧本))
艺术形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主要四类:绘画、雕塑、音乐、戏剧)
按表达方式有:
1.语言艺术:戏剧,诗歌,小说,散文
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曲艺,电影等
拓展资料:
文学简介-网络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⑼ 文学作品有哪些分类
古代文学中
文章分:史体文、诸子文、骈文、古文、小品文
戏曲分:诸宫调、北曲杂剧、散曲、南曲戏文、传奇
小说分:志怪、志人、传奇、笔记小说、变文、话本、拟话本、章回小说
现当代文学主要分以下四大类
一、小说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长篇、短篇和中篇.
按照内容的不同,小说可分为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武侠小说、谴责小说、心理小说等.
按照体例格式,则可分为书信体小说、日记小说、章回体小说、系列小说等.
二、散文
有叙事、记人、状物、写景
散文之分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抒情、议论三类
三、戏剧
从戏剧的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一般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和戏曲答案补充
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