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优良文化传统什么意思

优良文化传统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7-25 11:17:25

1. 什么是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爱国、利义、仁爱、勤俭节约。
1.爱国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2.利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3.仁爱
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4.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小故事。勤俭节约可以是,节约吃穿用度。
(1)优良文化传统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起源
从炎帝传说研究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炎黄二帝是中国古代文明全面的象征。我们应大量宣传炎黄二帝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研究、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且,要把上限延伸到黄帝,延伸到炎帝神农氏,对他们为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要研究、继承。
以炎帝神农所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1945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就曾引用了和炎帝故事有关的《愚公移山》的寓言。他认为,只要我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一定会“挖掉这两座山”。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以炎帝神农氏为代表的早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其它传统美德,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及其理论指导下,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战胜建设过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弘扬中华民族自炎黄以来的一切传统美德,更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

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人民日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又如,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4. 老师总说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

一、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经验智慧的结晶,他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文化缺失,欲横流的环境下,有不少人认为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框框条条,其实道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幸福生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绵到今天,中华文化是华人世界共同的精神家园,心灵的寄托,龙的传人的思想基础是华人的共同根源。

我们每个人都身在中国要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发展,中国人的骨子里面都是爱国和有骨气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传统文化是一笔财富,传统是根基,传统是固原,传统是今日发展的生身之母。

5. 中国人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什么

1.传统文化是一笔财富,传统是根基,传统是固源,传统是今日大发展的生身之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传统、没有了传承,那这个民族就没有了根基、没有了自我、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底蕴!就如一个失去家庭、失去父母的孤儿,没有了亲人的爱护和关怀,得不到人生正确的引导,一切的生存本领都是在别人的白眼、训斥、打骂下学到的,畸型下成长,他的心理能健康吗?一个民族没有了传统,失去了本身正我,只能是在横遭鄙弃的煎熬中向其他民族乞求施舍!这样的民族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吗?!物竞天择,没有了传统,即离“死亡”咫尺之遥了!!!我国改革三十年的迅猛发展,傲视世界,傲视群雄。如果没有承于上古的自尊、自重、自强、自爱;没有承于先人的坚韧不拔和开拓创新精神;没有自我的创造意识、没有自我的奋发决心,怎样发明?怎样创造?怎样进取?只依赖他国的帮助?援手?救助?还有什么国格可言,还有什么人格可言,又想创造一个现代版的“乐不思蜀”吗?!!简而言之一句话,谁不继承传统,谁就是数典忘祖,谁就是坑父弑母!所以说: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财富,是每个国家的财富,是每个民族的财富!2.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丝绸之路,这条路不仅仅是连接亚欧大陆中国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途径。那时候中国应该相当于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中国的茶叶、丝绸、器皿、各项技术在世界上当属一流。丝绸之路本身和运输的商品以及他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无一不体现着中国灿烂的文化。 4.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由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和数以百千计的族群交融组合而成。每个民族的产生、发展都是一部史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地域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有数千载积累沉淀下来的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这些都为中华民族的组成提供了基础。加上主体民族儒释道思想的宽容、大一统思想,促使优秀文化财富数千年来兴盛不衰,形成我们今天引以为豪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这四个字就已经包含了没有人能说清道明的意蕴,并透着深重的历史回音和现代气息.5.去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这件事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刺激,很多人以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韩国的了,还有的人大声疾呼,要保卫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错,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确实需要我们保护或者说保卫,但这件事说到底只是提醒我们,对民族文化传统,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改变我国这些年只重视国庆节、劳动节等与现实政治有关的节日,对民间的传统节日并不重视的状况,从国家的社会发展理念上解决问题,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就会得到发扬光大。至于韩国的申报遗产,实际上只是一个名称的问题,是“端午祭”,与我国的端午节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完全用不着过于敏感,用不着太小家子气。韩国的一个地方性文化遗产,无论如何代表不了中国几千年、基本上是全国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中国人的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最重要的春节,现在的主要意义也仅在于放放长假,吃吃喝喝,再搞一些与传统春节并不搭界的文艺娱乐活动,而其他节日,基本上都没有法定假日,因此也就难以形成隆重的氛围,而且不适当的提倡所谓移风易俗,实际上也把传统节日搞得不论不类了。更要命的是这些年来各种洋节的入侵,加上商业的推波助澜,使得在年轻一代中,对传统节日更不重视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或者说民族特点,可以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传统节日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中国传统节日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周边国家,韩国的端午无论有什么特点,都与中华文化传统有关,这是否定不了的事实。我曾经到过朝鲜的开城,那是一座很有历史的文化古城,有一些历史遗迹,其中的碑刻上,就是一千多年前的汉字,这就是影响所在,是什么说法都否定不了的。其实能不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只是一个标签,对老百姓来说似乎意义不大,倒是对旅游经济有一定影响。所以,这件事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到底应该从哪个方面去努力。如果只是为了作为文化特色吸引游客资源,那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发扬传统文化还说不定。

6. 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自觉的思想。此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和为贵等,也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中的精湛思想,但最重要的是关于人们道德自觉性的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精神;忧国忧民、竭诚尽忠的爱国精神;“慎独”的高度自觉的道德精神以及敬老爱幼、尊师重道、温、良、恭、俭、让等,都是“传统美德”。

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备的特征是:

1、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

2、能够、鼓舞人们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具有民族文化认同功能;

3、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是中华文化的活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阅读全文

与优良文化传统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