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端午划龙舟目的和意义
赛龙舟目的是纪念曹娥、屈原、伍子胥,还有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富有激情的民间体育娱乐项目,赛龙舟的过程,表达大家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坚韧不屈的精神。
端午划龙舟目的和意义
在战国时代就已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在当时的龙舟竞渡是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赛龙舟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赛龙舟的习俗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形式。
赛龙舟也是很多文人捕捉灵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习俗丰富的文化内涵。
❷ 龙舟文化具有怎样的内涵
在很久很久以前,广西宾阳邹圩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有一天,有个打鱼人在水沟里网住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9片闪耀的鳞片。当鱼人把手触向鳞片时,蛇眼里闪着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
渔人顿生恻隐之心,抚了一下它的鳞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沟。谁知那9片鳞忽然落了,小蛇长身而舞,化为一条小龙。
原来,它是一条上天的神龙,因触犯了天条,受玉皇大帝处罚,变成这副模样,它的尾巴上被加了9把锁,就是小蛇尾上的9片闪耀的鳞。
玉皇曾言:“这锁要打开,除非得到人的阳气。”刚才渔人无意中竟打开了小龙身上的千年枷锁。小龙为了感谢渔人,在水沟里不停地翻动,并从口里不停地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慢慢地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后来的邹圩清水河,河水为邹圩带来了五谷丰登。
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名字。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文化,还有一种传说是由龙图腾崇拜的宗教祭祀活动不断发展而来的,后来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先贤志士,起到传承我国的古老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远古时在我国南方曾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就是崇拜龙图腾,故被统称为吴越人。吴越人善于驾驶独木舟,他们以蛟龙为图腾。图腾祭祀也就是龙舟竞渡最早的文化遗存。
早在7000多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加上木桨划舟。我国较早的文学经典着作《淮南子·齐俗训》记载:
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我国最早有关龙舟的记载,见于先秦记述周穆王事迹的古书《穆天子传》:
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在很久以前,南方水网地区的人们就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动中,比水产品的收获量。人们在休闲时相约划船比速度,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竞渡的雏形。
神话传说古代吴越人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我国古籍《说苑·奉使》等说吴越之民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这种习俗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对龙图腾的崇拜。
后来吴越人民为表明自己是“龙”的后裔和对龙祖的尊重
❸ 为什么端午节大家要赛龙舟有哪些说法
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自然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说法是纪念曹娥、伍子胥的,也有人认为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除了人物纪念外,还有关于恶月恶日之说,总之,千奇百怪,众说纷纭。不过,虽然说法不同,但是人们对节日的热情和期待是一样的的。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不亦乐乎。
在江浙一带,人们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曹娥和伍子胥。根据民间的说法,曹娥投江寻找其父亲的尸体,事迹传开后,邻里乡亲大为感动,于是将其作为孝女来纪念。伍子胥是吴国的忠臣,其劝谏吴王除掉勾践,但吴王受到小人谗言影响,命伍子胥自尽,后来其尸体沉入钱塘江,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衍生出赛龙舟的习俗。因为伍子胥的事迹早于屈原,所以有人认为纪念伍子胥才是端午的起源。
❹ 赛龙舟的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❺ 划龙舟的象征是什么
着象征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赛龙舟最开始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后来屈原在汩罗江投水时,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但赶到洞庭湖就不见踪迹了,于是后人就在五月初五当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吃掉。
端午节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各地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苏州的赛龙舟,据考证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而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广西地区是纪念伏波将军马援,福州则是纪念闽王王审知。
龙舟比赛
龙舟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
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划龙舟
❻ 历史文化节赛龙舟
赛龙舟是龙图腾的产物,本是一种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祛病、保健、消灾、辟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了娱民的活动,屈原精神的出现又使其得以繁荣,后来经过历代人民的改造流传,就成了一项规则齐备的竞赛活动。社会主义新时期,它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展现,它的民族凝聚力,它的振奋精神,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学习。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赛龙舟》一书,能够感受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