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4年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是什么
2014年6月14日第9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口号是:瓷都千年
薪火相传、保护遗产
留住乡愁、寻找历史记忆
做好文物普查、保护文化遗产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遗产
添彩美丽中国、用心灵感悟文化
以行动保护遗产。相约景德镇,见证清代镇窑的点火开烧。
② 传统文化节日是什么
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2、元旦。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4、寒食节。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节日。
5、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6、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五月五,人们都会以吃粽子或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7、七夕情人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也叫“乞巧”。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8、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不仅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据说还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系,所以可以广为流传。
9、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为团圆的节日。
10、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1、小年。腊月二十三,又叫“灶王爷升天”。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进行扫房,清理家用品,准备过年。
12、立春。在有些地区将立春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春吃萝卜。
13、立冬。在有些地区将立冬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冬吃饺子。
③ 在日本的11月3日是他们的文化节,这一天有什么活动
在日本的11月3日是他们的文化节,当天会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者会被授予“文化勋章”。在皇宫举行文化勋章的颁发仪式。文化勋章是授予给在文化(包括学术、科学技术、艺术)领域有特殊功绩者的勋章,是日本国内文化领域的最高勋章。该勋章始于1937年,由天皇陛下颁发。
(3)什么是文化日活动扩展阅读:
在昭和23年,11月3日被定为文化日,在法律上确定下来。这一节日的主题是"爱好自由与和平,推动文化。"昭和21年,宣扬放弃战争,主权灾民,基本人权的新宪法颁布,为了纪念新宪法的颁布,维护和平和发展文化成为其宗旨。
以前,11月3日这一天是明治天皇的诞辰因而叫做明治节。而文化日的确立替代了原有的明治节。这一天各级学校都停课,组织一些参观授章的活动。
④ 3,18文化宣传日是什么意思
3月18日是全国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日。为创建平安文化市场,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当日,市文广新局在张寒晖文化广场举行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人员向广大群众宣传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管理政策,并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
⑤ 文化活动有哪些
文化活动的范围很宽泛,只要是与文化相关,旨在丰富文化生活的群体性事件都算作文化活动。常见文化活动有:书画展览、文艺演出、歌唱比赛、读书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对于传统或现代文化的宣传、弘扬或学习的活动。
(5)什么是文化日活动扩展阅读:
文化活动应该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文化活动应该具有群众性、自娱性、倾向性、承传性的特征。群众性是显着特征、自娱性是外在特征(最直接目的)、倾向性是内在特征。文化活动应该具有精神调节作用、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团结凝聚作用。
⑥ 文化遗产日是什么意思
文化遗产日一般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节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文化遗产日的确立是为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文化遗产教育青年,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文物和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
⑦ 文化活动是什么
文化活动,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命题。人类为生活而动,为活力而动,为发展而动,但终归只有两类: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由此衍生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再精制的物质产品价值都是有限的,而精美的精神产品价值却是无限的;物质产品的使用总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次数的增加,在不断递减其利用价值; 文化活动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长期以来谋求精神文化生活实践的产物,精神性突出的活动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等.
良好的文化活动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爱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青少年,对青少年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启迪,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⑧ 日本文化节是哪天,有什么活动
文化祭(日语:文化祭(ぶんかさい),英语:cultural festival)是以展示幼儿、儿童和学生的日常活动及艺术成就为目的的学校课外活动。有入学意愿或对该学校该兴趣的人可以进入学校,了解学校的成就和风气。该活动通常会开放给公众,特别是高中及大学举办的文化祭。大多数学校会在日本节日文化日(11月3日)前后举办文化祭,并通常在周六日进行。有歌舞、演奏、演讲、兴趣小组活动、临时食堂或喫茶店等等。
⑨ 什么是文化节
中文名称:文化节 英文名称:cultural festival 定义:定期和不定期的展览、会议、文艺表演活动的节日。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旅游资源学(二级学科)
文化节,全球性节日,时间:11月3日;在1954年以前是为纪念日本明治天皇诞辰而设立的节日。1964年11月3日日本公布新宪法,因此,将这一天改为文化节,以提倡热爱自由平等,促进文化事业的社会原则。
⑩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什么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根据该通知,今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场城市有关活动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举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这样的日子我认为确实很有必要,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应该让人们关注和保护。告诉我们有危机意识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