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良渚文化与哪个朝代对峙

良渚文化与哪个朝代对峙

发布时间:2022-07-26 06:25:17

A. 良褚文化相当于什么时代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遗址位置
良渚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

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B. 考古发现的良诸古国属于历史上记载的什么朝代呢

有人说良渚遗址揭开了中国史前考古文化的新篇章,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初现,这样的说法毫不夸张。

说起我们国家的历史,大都是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然而我国可以确定历史年代的时间,史书上记载为公元前841年,后来经过天文现象推算认为武王伐纣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但是这一年距今也不过才3000年多一点,而且这些记载也只是存在于史书之中,至于之前的商朝和夏朝,可查的考古实物证据也不多,特别是夏朝,无论是考古证据还是史书记载,都无法明确而直接地证明夏朝的存在,所以我国的夏商周三代史常为国外史学家所诟病,而我国文化部门也制定了夏商周断代考证工程以填补这些历史研究的空白。

良渚文化的发现也说明在我国的夏朝之前,我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社会生产相当发达的区域性文明,并且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等)、关中平原(半坡文化、史家文化等)、四川盆地(三星堆文化等)、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等)等地的文化有一定的同步性,不过目前来看,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的良渚文化在起始时间上略早一些,因此有人形容说中国古文明的曙光从良渚文化上升起。

C. 夏朝和良渚文化有没有关系

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有关系,其实多半没有关系,即使有,良渚文化也不是夏文化的主体。因为河南地区本身就有自己的文化,良渚文化比他先进不了多少,不可能成为主流。不过夏以前,中国都是部落联盟,以最贤者为族长,比如尧舜。尧是唐部落的,舜是虞部落的。所以,不排除良渚后裔参加了夏以前的部落联盟,并起到一定作用,对夏有影响的可能。

D. 良渚文化属于什么朝代

不属于哪个朝代,在距今5000-3700年。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良渚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11条水坝”均在瓶窑境内。

历史意义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课题。

良渚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诞生于距今11000年至6500年之前。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原有认识,标志10000年前(前9684----2020年)的良渚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化发展阶段。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国境内的1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的圣地。

E. 有人说良渚文化是中国夏代以前的朝代,对吗

有一定道理。
(1)、夏代的大致历史时间距今约4000年到3500年,虽然没有完全证明夏代的存在资料,但在考古学上已经发现了比商代早的城址,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都和夏代相符合,具体是夏代的什么性质的建筑有待考证。
(2)、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分布范围遍及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土着文化。
综上,从时间上来说,良渚文化是中国夏代以前的。但朝代这个说法,不妥。虽然良渚文化从考古发掘来说,已经证明具备了国家起源的雏形,但它毕竟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至少在目前的考古研究上来说,不能说是全国的,也就不能以朝代来说了。
呵呵。

F. 良渚文化是什么时期的呢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的远古文明,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约11000-6500年(前9684----前4564年三皇五帝时期)。

良渚古国开国君主为盘古之子、古越族人----天皇氏。

前4564年,良渚古国君主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迁都巢湖(今安徽巢湖市),良渚古国由此转化为古巢国;良渚古城遂废,良渚文化时代结束。

G. 关于良渚文化的那点事儿

就介绍一下良渚古城吧,顺带提一下玉器。(此文完全凭借脑中的知识手打,不足之处,望谅解)

良渚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文明。它和北美的卡霍基亚文明一样,都是以巨大的人工山建筑、庞大的都市中心以及广阔的政治疆土为特色。但是,良渚人独步天下的,是他们发达的木构技术、水利技术、犁耕技术、漆器技术、黑陶神技和制玉技术。

在良渚繁文陶艺和漆器技术被发现之前,苏浙地区数千年间,一直只有大量的良渚玉器得到出土并且为世人所眷顾,因此使人们觉得良渚人好像只能制作玉器。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对良渚玉器的喜好由来已久。考古显示,不论是商周贵族还是三星堆贵族,都曾经热心地收集良渚玉器。不过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可能已经搞不清楚是什么人制造了这些玉器。以至上世纪八十年之前,人们一直以为那些高大、精致的玉琮都是“周汉古玉”。

良渚人的玉器好像不是继承于他们的先辈崧泽人,而是继承于凌家滩人。公元前3600年,凌家滩人在淮河流域崛起,他们建立了也许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包括陶砖广场、石柱群、王族大墓和环城运河的凌家滩遗址。他们的玉器更是惊世骇俗,其中以玉铲、玉人、玉龙等为特色,形成了中国南方最早的玉敛葬传统。凌家滩人的财富吸引着四方的目光。其中就有良渚人的祖先崧泽人。公元前3400年,崧泽人向淮河流域发动进攻,占领了凌家滩。随后,他们又一鼓作气攻入中原,与仰韶人在黄河以南对峙。不过很快,崧泽人就从中原撤出,崧泽文化也被良渚文化取代。

公元前3400年凌家滩古城毁灭,到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兴起,两个年代距离非常之近。良渚玉器技术也横空出世一般繁荣昌盛,令人怀疑是大批的凌家滩玉匠被俘虏到了太湖流域所致(此可为你论文题目的一个研究方向,即论证两者关系)。

不久,山东地区的大汶口人向西猛烈扩张,摧毁仰韶文化;良渚人则向北扩张,打败大汶口人,据苏北地区为己有。中国东部遂形成大汶口和良渚南北鼎立的局面。良渚人打败大汶口人之后,又向南扩展至钱塘江中游,将河姆渡人的后裔驱逐到浙东南。这样,良渚人就解决了南北的威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条件。

由于采取了稻作犁耕农业,并且继承了崧泽人的大规模灌溉技术,良渚地区遂成为中国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农业的发达、疆域的广阔以及和平的发展条件,促使良渚社会的复杂化过程急速跃进。公元前3000年,在天目山余脉南部,一个小型的聚落在瑶山附近崛起,建立了瑶山祭坛和贵族墓葬。100年后,他们又把天目山南部的沼泽地带填平,然后夯筑起一个长方形的巨型建筑台基——莫角山遗址。该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高8-10米,动用土方量达200万立方米。这个建筑台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在其上,又修建了三个二层台基——分别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这三个二层台基上面有什么建筑,已经不甚明确。

然而,在三个台基的中央,挖掘出了一个大型的建筑地基,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周围有立柱设施。它可能是一个体量媲美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巨大宫殿。 在莫角山遗址的边缘,则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红烧土坯房,这个房址的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可能也不是一般的设施。莫角山遗址的建立,标志的良渚古城的形成。

不过莫角山遗址刚开始只是一个台城,之后,可能由于人口扩张,莫角山遗址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别又垒筑起了三个较低的大型台基,使得莫角山以及周边形成了面积达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建筑基址。不过现在尚未搞清上面到底建造过什么样的建筑。

此后,在莫角山遗址北部修建起了反山墓葬,莫角山遗址南部修建起了皇坟山建筑基址,形成了一个辐辏而聚的超大建筑群。公元前2800年,良渚人在建筑群的西侧修建了长6.5公里的防水大堤——塘山土垣;紧接着,又在西面7公里处修建了第二道防水大堤——奇坞山大堤和彭公堤防,两个堤防总长度达到11.5公里。构成了莫角山西面的防洪工事。之后,良渚人又在莫角山南侧的良渚港沿河修建了一个巨型长堤。这样,良渚人通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防洪工程。

到了公元前2500年,良渚古城趋于鼎盛。塘山土垣和瑶山之间,各种人工山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形成了银河一般星罗棋布的带状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中部像南延伸,和莫角山相连接,其中心的纽带就是金地和黄泥口两地的土墩建筑。而在它们的东边,是这一代的亚中心建筑群——姚家墩遗址,这是由几个并列的土墩形成的聚落群,其中发现了贵族墓葬,为了便于交通,良渚人还在姚家墩遗址两边开凿了两条平行的运河。这条带状遗址群的两端,分别是瑶山和汇观山遗址,两个遗址都是祭坛和墓葬合一的综合性土墩建筑。它们上面各有一个特意建造的中心方形区域,对角线朝分别指向洗个不同节气太阳的入射角度——两个祭坛的方形区域的对角线指向完全相同。它们体现了良渚时期的天文历法知识。

同时,着名的良渚古城墙也修建起来,它把莫角山和皇坟山围在中央,形成了一个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封闭的、圆角长方形的中心区域。在中心区域外围,还有密集分布着的外部社区,比如美人地、卞家山等。这些外部社区主要功能是生产玉器和黑皮繁文陶工艺品,并且进行工业产品的出口活动。他们很可能还从事漆器和丝绸的制作。

这些外围社区都配有庞大的运河和规整的人工水街,以美人地为例,在土台遗址的表面,建有庞大的木构护岸,上侧镶筑着厚重的、加工精细的木板,木板下面是硕大的、成排的横木,横木下面还殿有枕木。这些木构件重量都在一吨左右,整个建筑延绵数百米。在护岸上,还建有停泊船只的设施。而另一个经过完整发掘的卞家山遗址,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漆器、黑皮繁文陶和小巧的玉器。还发现了十几米长的木构码头。在陶片上,还发现了大量具有记事功能的字符。说明了这些遗址的商业性质。

到了公元前2400年,良渚古城已经发展为延绵30多平方公里的庞大都市,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庞大——比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城只有4-6平方公里,印度河流域的莫恒佐达罗只有2.5-5平方公里。

良渚古城的统辖或者影响地域也非常广阔,北至苏北,南到浙中,没有任何一个良渚城市可以和它相比肩(比如寺敦和福泉山,前者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后者为1平方公里,只算中小城市)。而据研究,良渚地区几乎所有的高档玉器都出自良渚古城的分配——这其中必然体现了一种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实际上,良渚各地所发现的繁文陶工艺品很可能也是良渚古城提供的。良渚古城即便不是绝对的政治中心,也一定是整个良渚地区的商业中心。事实上,良渚人的影响还北渐山东,这些影响可能是商业交换所致。

不过良渚古城的繁荣也遭到了中原民族的垂涎,公元前2400年,河南东南部造律台人向苏浙地区大举扩张,先是从东夷人手里夺取了藤花落古城,继而南下,入侵良渚古国。公元前2300年,良渚文化受到造律台文化的影响,转变成了钱山漾文化。不过此时,良渚古城仍在使用,在古城西南部出土的鱼鳍足鼎证实了这一事实。

不过,随着造律台人入侵的加剧,良渚地区的政治形势急剧变化,钱山漾文化转变成了广富林文化。也就在此时,良渚古城宣告废弃。良渚古国也宣告覆灭。或许“禹诛防风”的传说与这一事件有关联。不过良渚古国比尧舜时代的中原腹地先进很多(中原北部的陶寺古城除外)。在反山墓葬中,发现了拥有大量玉器和漆器的“王族墓葬”,即已说明良渚古国已经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发达的阶级社会。而中原腹地直到商代早期才出现了这么剧烈的阶级分化。

良渚古城陷落后,太湖流域又屡遭洪水、海侵的困扰。中原的征服者们无法像良渚人一样成功地抵御洪水的威胁,使得该地区的城市文化一蹶不振。紧接着100年后,浙南一带的河姆渡人后裔——昙石山人大举进攻太湖流域,攻占了原先良渚人统辖的地区,形成了马桥文化。此后,太湖流域人口骤减、城市不复存在,珍贵的玉器和漆器不再制作,良渚文明没落了。

然而,良渚人的犁耕技术流传了下来,良渚人的制陶技术也被后来的马桥文化发扬光大。商末周初,太湖地区的先民将青铜技术和犁耕技术结合起来,发明的青铜犁,并且将它们传播到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数千年屹立不倒的国本。而良渚时期的黑皮陶技术也被马桥人改造为原始瓷技术,之后两汉“越窑”的出现标志着陶瓷工艺的成熟。凭借着原始瓷的出口贸易和农业的逐渐恢复,太湖地区再度繁盛起来。到了春秋时期,木渎古城在太湖流域北部兴起,成为当时长江流域最大的城市。该古城的兴起也标志着吴国的兴起;此后,越王勾践仿照吴都,建会稽城,揭开了吴越争霸的大幕。至此,太湖古的老文明迎来了它的新纪元。

H. 良渚文化属于什么朝代

良渚古国比历史上的夏朝还早,距今约有5000年的历史。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和玉钺等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I. 夏朝与良渚文化的关系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
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阅读全文

与良渚文化与哪个朝代对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