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青铜文化主要盛行于什么地区

青铜文化主要盛行于什么地区

发布时间:2022-07-27 11:19:53

⑴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文明出现于哪个地区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
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⑵ 青铜起源于何市时何地

青铜时代 (Bronze Age)是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继铜石并用时代之后,在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是从公元前第4千年至前第1千年。在这期间,世界上的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青铜文化以外的其他地方,新石器文化还在发展,或正在向掌握金属过渡。在古代文明发达的世界,青铜时代是和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的,如爱琴世界、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时期。旧大陆的其他地区,青铜时代还处在原始公社的后期,尤其在游牧或畜牧业发达的部落社会中是如此。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 ℃)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这些使它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能很快地传播。青铜的出现,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人类从使用红铜发展到冶铸青铜,有一个过程。开始将铜矿石、锡矿石或铅矿石等一起冶炼,发展到先炼出纯铜,再与锡、铅矿石合炼,最后发展到分炼铜、锡,再按一定配比合炼得到成分稳定的青铜。在锡、铅矿缺少的地方,人们用砷或锌来代替。红铜与锌的合金是黄铜。到青铜时代发达时期,铸造工艺已相当成熟,采用多种方法来铸造品类繁多的器用,有范铸法、失蜡法、冷锻和热锻等方法。
青铜时代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不平衡,有早有晚。以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使用青铜器最早,大约在前第4千年初,欧洲在前第4千年中出现铜器,印度在前第3千年中,非洲约不晚于前第1千年,美洲则于公元11世纪以前在秘鲁和玻利维亚始形成冶铜中心。
西亚 西亚的青铜时代是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时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奴隶制城邦,随着前第3千年乌尔王朝的灭亡而告衰落。前第2千年初进入巴比伦时期,青铜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并进口金银铜锡等金属原料。小亚细亚东部卡帕多细亚的奴隶制帝国,约在前3500年进入青铜时代早期。前3000年前后转入中期,小亚各地由野蛮进入文明,有的地方兴起了象特洛伊这样的城堡建筑。在邻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于前第3千年中叶形成奴隶制城邦,产生了国家,处于青铜文化的发展时期。
埃及 在前3100年进入早王朝时代,中王国时代(前2133~前1786)开始制造青铜器,并出现了繁荣的城市。到新王国时期(前1567~前1085)有了脚踏风箱的冶金设备,青铜使用更加普遍。
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北亚 南亚的青铜时代,产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前2500年前后,进入城市化文明时代,青铜工具和武器广泛使用,有斧、镰、锯、刀、剑、镞和矛头等,手工业匠人对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具,并刻有铭文。这时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很多奴隶制城邦是南亚最早的城市国家。在东南亚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青铜冶铸中心是泰国乌隆府的班清墓地,时代在前3600~前1000年,青铜器有矛头、手镯、脚镯,矛头是铸造后再锻打成形的。在能诺他墓地,发现用双扇合范制造的青铜器,并有人祭遗迹。越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出现在前2000年前后,其制品与中国青铜器相似,其后的东山文化时期,则大量的制造铜鼓。东南亚诸岛屿的青铜文化是从大陆传去的,菲律宾在前600年出现青铜器和铁器,是从大陆沿海经巴拉望岛传入的,其器类与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的相似。在北亚西南部、南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青铜文化的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时期。有人认为,前第2千年的奥库涅夫文化和安德罗诺沃文化,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哈拉帕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前第 1千年初的卡拉苏克文化,代表性器物为曲柄刀、短剑、锛、弓形器、蹼形垂饰,并有装饰性动物纹样,与外贝加尔、蒙古和中国北方的某些出土物相似,彼此间有密切的联系。朝鲜半岛的青铜文化以素面陶为特征,时间在前10至前 5世纪。日本的青铜文化从弥生时代前期开始,约在前300年前后。矛、戈、剑等武器由大陆传入,镜、铎等是自己铸造的。
欧洲 经历了与亚洲相似的发展过程。爱琴海南端各岛屿在基克拉泽斯文化时进入青铜时代,约在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岛在米诺斯文明时期进入青铜时代,在前第 2千年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前1600年后,迈锡尼文明兴起,在这时的贵族宫室和陵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装饰豪华的青铜武器和金、银、铜器皿。多瑙河流域的青铜文化是铜石并用文化的继续,建立在农业文化基础之上。中欧和西欧早期的青铜文化是钟杯战斧文化,年代在前第3千年中到前第2千年初,以绳纹陶为特征;晚期是骨灰瓮文化,年代为前第2千年后期到前第1千年初,以骨灰墓园为特征,已知用失蜡法铸造铜器。巴尔干和东南欧是一个青铜文化中心,以乌涅茨基文化着称,分布在捷克、摩拉维亚、多瑙河以北的下奥地利、西里西亚以及撒克逊等地。文化特点是圆形房屋、竖穴墓葬、铜斧、四棱锥子、三棱短剑。另一青铜文化中心是西班牙东南和葡萄牙南部的埃尔阿尔加尔文化,村落围以石头砌的高墙,住方形房子、墓葬在村内,行屈肢葬,工具武器有刀、斧、剑、戟、弓箭。东欧森林地带在前第 2千年有法季扬诺沃文化、竖穴墓文化和木椁墓文化。意大利北部的泰拉马拉文化于前1700年进入青铜时代,前1400年达到鼎盛期。居址内多有干栏式房屋区,可能是受瑞士古代湖居文化的影响。南部是亚平宁文化,在前第1千年初为铁器文化所代替。英国和德国境内的青铜文化,都是以农业为特征,种植谷物、饲养家畜,遗留下有复杂建筑的大量墓地。
非洲 从出现青铜炼炉的年代推测,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掌握青铜制造技术应不晚于前第1千年。 到公元11~17世纪,几内亚沿海地区的青铜制造业达到繁荣期。一般认为非洲的铜器工艺比铁器工艺发展晚,似乎从石器时代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在东非的麦罗埃遗址,发现了冶铁炉和残余铁块。在西非,前10世纪即掌握了冶铁技术。
美洲 美洲的青铜手工业最早发生于中南美,以秘鲁和玻利维亚为冶铸中心,年代约为11世纪以前然后传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传到北美。到13~15世纪时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红铜、青铜、金、银、铅等金属制造器物,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中国 中国的青铜时代最初源于黄河流域,从前21世纪开始,直到前5世纪止,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周以至春秋时期,与中国的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相始终。郭沫若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到战国分成4期:即鼎盛期(商代到西周前期)、颓败期(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叶)、中兴期(春秋中叶至战国末)、衰落期(战国末年以后),并根据考古资料对中国奴隶制社会历史作了阐述。郭宝钧则分作5期:即殷商前期(二里冈)、殷商后期(小屯)、西周期(丰、镐)、东周前期(春秋)、东周后期(战国)。中国各个地区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
黄河流域在龙山文化(晚期)和齐家文化时期,出现了红铜、黄铜和青铜制造的器物,种类有刀、铲、凿、钻头、匕、斧、镜等工具、用具和环、泡、指环等饰物。这些器物经过化验,证明多为红铜,系用锻打的方法制成;镜为青铜,用范铸造。龙山文化之后,原始公社逐渐解体,黄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青铜冶铸业普遍发展起来。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大的发展阶段:
①早期。 即二里头文化 (一、二期)时期,年代约在前2080~前1580年之间。河南偃师二里头,山西夏县东下冯、襄汾陶寺,山东和苏北的岳石文化,河北北部、辽宁长城东部边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均属这一时期的遗存。在这些遗存中发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礼器有爵,乐器有铃,武器有刀、戈、戚、镞、矛、匕首,工具有锛、凿、斧、鱼钩、镰、、锥、针,装饰品有泡、圆片、管、指环、鼻环和耳环。另外还有金、银和嵌镶松绿石的饰品。青铜为铅铜或锡铜合金,采用单范或双范合铸的方法制造。这一时期红铜还在使用。在火烧沟墓葬中发现有人殉和以人为牺牲的现象。上述遗存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上夏王朝的纪年范围之内。这些遗存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它们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
②中期。商代至西周前期,这一时期可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商代早期,约当前16~前13世纪,以郑州二里冈期为代表。这时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见成套的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更加普遍。在郑州发现两座较大的铜器作坊遗址,有铸造铜器的坩埚、烧渣、陶范。这时铸造工具和武器普遍使用两扇单合范,铸造斧、、矛等用双合范和填范,容器无论大小,均为三合范或多合范一次浑铸而成,并且往往是一范铸一器。说明这时的铸铜工艺已相当成熟。后一阶段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从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这时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期,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冶铸工艺达到高峰,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
参考书目
郭沫若:《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54。
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63。
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人民出版社,1979。

⑶ 陕西省是什么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出土了诸多青铜器,而陕西宝鸡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何尊、大克鼎、铜浮屠、墙盘、逨盘、折觥、胡簋、卫鼎等诸多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其出土的文物在故宫、台北故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物重地均有所藏。

(3)青铜文化主要盛行于什么地区扩展阅读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有青铜器约为7500多件(组)。其中,秦公钟、蒜头壶、青铜戈和蟠螭纹带盖鼎等珍贵青铜器将于2011年9月赴意大利参展。

新青铜器博物院于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馆,是国内最大的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青铜文化为主的专题博物院。

据博物院保管部主任王竑介绍,被选中的文物包括一级文物秦公钟和三件三级文物蒜头壶、青铜戈、蟠螭纹带盖鼎。

秦公钟于1978年出土自宝鸡县杨家沟太公庙,共5件,造型庄重典雅,制作精美细腻,钟表面铸有长篇铭文,记载了秦始皇的祖先秦文公、秦静公的世系和业绩,对研究秦国早期历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春秋早期秦的冶金铸造和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被奉为国宝。

⑷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哪里

青铜文化发源地——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3000余年历史。

大冶因矿而生,青铜文化是大冶的“灵魂”所在,而承载和凝聚大冶城市文明的物质文化遗产,非《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莫属,她是这座城市被外界认知的最直接、最炫彩的名片。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被誉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溯源千年古铜都大冶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受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的历史状况和人文情怀,就必须了解有着3000余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73年的惊天大发现 :
1973年秋,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在铜绿山矿区进行露天开采,矿工在电铲掘进到离地表四十多米深的古矿井里时,发掘出13柄铜斧,最大的一个重达3.5公斤,有的在出土时还保留有长80厘米左右的木制把柄。
当时的湖北铜绿山矿革委会将一件铜斧寄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请求鉴定,并函告发现铜斧的现场情况,中国历史博物馆立即发来电报:“保留现场,即来人调查”。三天后,考古人员来到铜绿山矿调查研究,发现了密如蛛网、迷宫般神奇的古代矿井,其分布范围约2平方公里,地表遗留的古代炼渣在40万吨以上,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
14万平方米的遗址,井巷纵横交错,向世人展现了当时开采、冶炼粗铜的盛况。更有学者认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书写了两大中国之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代表的,是中国青铜时代采矿、冶炼技术的最高水平,其矿冶业之发达,持续时间之长,在中国绝无仅有。”黄石考古学者龚长根说。
这一次偶然的开采,震惊了世界考古界,敲开了通往3000年前中华青铜文化的大门。
经过11年的开采,考古专家先后对1、2、4、7、11号矿体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商、周至西汉千余年间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法的竖井、斜井四百多座,上千条平巷交错,制作精细。还发掘出一批古炼铜竖炉,随同出土的还有一批生产工具,如铜质斧、锤、锛、凿、锄和铁质斧,木制的铲、锹、桶,以及一些陶罐、陶片和生活用具等,这些出土的文物真实记载了中国古代矿冶发展历史和卓越技术成就,为中华青铜文化提供了有力印证。

1982年,国家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4年,铜绿山开建古铜矿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继半坡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后的中国第三座历史遗址博物馆。
1994年3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001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而且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古铜矿遗址。

⑸ 中国的青铜时代是哪些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商代四羊方尊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遗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断 代(见考古年代学)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 ,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时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约当公元前16~13世纪,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 。此时期奴 隶 制 国 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牲更为普遍。后一阶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 。这时的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此时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金文与甲骨文,人殉与人牲成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 、宗庙和墓 葬 ,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③晚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工艺技术。湖北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证明当时在采矿、配矿、冶炉砌筑及冶炼方面均达较高水平(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才逐渐衰落。 [2] 在中国的边远地区,当时还存在着若干具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文化。如甘青地区,由于民族杂居,文化复杂多样,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与寺洼文化等,其中寺洼文化与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北方地区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出土的青铜短剑具有地方特点,还出土带有相当浓厚的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铜礼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从商周至秦汉,流行着鄂尔多斯式青 铜 器 。东南地区的浙江 、福建至台湾等地,至西周末期才产生青铜文化,出土的青铜武器等与西周的相同。两广 、四川 、云南等地区的青铜文化 ,既有地方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风格。总之,各地区的青铜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本地的特色。此外,中国的青铜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与周围地区存在接触,如曾与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亚的青铜文化进行过交流,晚期与东南亚青铜文化有过密切联系。 商代神人纹双鸟鼓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在商前期的炼铜遗址中,从可辨认的铸范中,镢范为数不少,虽然青铜的生产工具在早期的随葬物中较少,但我们在出土的商初青铜器中,仍看到生产工具占相当比重,说明在商代的手工业中,青铜工具如斧、锯、凿、锥等已广泛使用,青铜兵器也日益增多,至于青铜农具,虽然奴隶主不会为奴隶们提供,但在当时,还有一部分作为自由民的农民都会拥有,历年出土的青铜农具有锄、铲、 等,这说明青铜的大量使用主要还是从事制作工具。青铜工具在生产中的效用,使青铜冶铸技术日益重要,因而能获得飞速的发展。 [3] 根据考古的发现,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岗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以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 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是奴隶制国家,有争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是在红铜冶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世界上铁器和青铜器发明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青铜艺术品,显示了绵延一千五百多年中国青铜器的萌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人类在石器时代是单纯以岩石为原料制成工具去改造自然。青铜冶铸业的出现,表明人类能够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再用它去制造工具,用于改造自然。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青铜业的发展,又促使百工的出现,并带动各个行业一起兴盛起来。商代社会,正是由于青铜业的发展,才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红铜)低;就硬度来说,青铜较纯铜高。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的体积略有胀大,所以填充性较好,气孔也少,可见,比纯铜还有较好的铸造性能。这都使青铜在应用上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所以青铜的生产发展很快。青铜工具具有一些红铜工具所不能担任的功用,因此它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红铜器,而成为生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生产工具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从此,虽然石器没有完全被淘汰,但石器时代终于被青铜时代所代替。

⑹ 夏朝青铜的出土地点主要分布于什么省西部地区

夏朝青铜的出土地点主要分布于河南省西部地区。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阅读全文

与青铜文化主要盛行于什么地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