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语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书中《论语十则》《老子五章》中的名句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以上为所谓“国人不可不知的5句《论语》经典”: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还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老子》推荐15句吧: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1、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1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1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贰’ 语文,文化经典阅读,!求助!急
我没看过,但晓得大概意思:是说以前的君子有了错误便会人人皆知(大概是说君子坦荡荡吧),然后通过周围人改正错误;而现在的君子则是不仅不让人知道,还不会改正,会为错误找借口。一个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是虚伪阴险。 对比,反衬出古之君子的坦诚和今之君子的虚伪
‘叁’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答题。(6分)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