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湛江的朋友进
提供给你参考,期盼能帮到您!
湛江市部分主要革命遗址目录
一、赤坎区
1,丰厚村秘密交通站旧址;
2,中共南路特委联络点旧址——晨光小学
3,中共南路特委机关联络站旧址——长发庄
4,湛江人民庆祝解放大会旧址——南华广场
5,寸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
二、霞山区
1,菉塘秘密交通站旧址——世基小学
2,菉塘革命烈士陵园
三、麻章区
1,遂溪联合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团旧址
2,笔架岭战役阵亡烈士纪念碑
3,
四、坡头区
1,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旧址——遗风小学
五、开发区
1,粤桂边区党委驻地——西山村
2,东海岛革命摇篮——觉民小学
3, 唐多慧纪念馆
六、雷州市
1,海康县农会旧址——旧宾兴祠
2,解放海南岛前线四十军指挥部旧址——同仁医院
3,雷州农民运动宣传讲习所遗址
4,扶柳柯氏祖词
5,中共揖花村支部旧址——天后庙
6,海康烈士陵园
七、廉江市
1,梧桐村农民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刘氏宗祠
2,中共廉吴边区工委旧址——新民小学
3,中共廉江县委旧址——博教小学
4,大塘区抗日联防委员会旧址——宗景公祠
5,新塘抗日联防委员会旧址——陈氏宗祠
6,黄平民烈士故居
7,关泽恩烈士故居
8,粤桂边纵队成立纪念碑(鲫鱼塘村)
八、吴川市
1,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
2,泗水抗日武装起义旧址——泗水小学
3,张炎故居
4,李汉魂故居
九、遂溪县
1,雷州青年同志社旧址
2,中共遂溪县部委遗址
3,乐民武装起义旧址——乐民城
5,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旧址
6,老马起义誓师大会旧址——马氏宗祠
7,河头烈士公墓
8,同文烈士公墓
9,遂溪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10,黄学增烈士纪念亭
11,钟竹筠故居
12,南路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地旧址(界炮镇山家村)
13,遂溪信和乡抗日联防区
14,遂溪白水塘战斗遗址
十、徐闻县
1,打银村地下交通联络站遗址
2,连接琼雷的地下交通线遗址
3,中共徐闻县特别支部遗址
4,中共前山中心小学临时支部旧址
5,下洋墩尾村“中共徐闻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旧址
6,强渡海峡解放海南首发地旧址
2. 湛江徐闻有什么地方好玩
到灯角楼看珊瑚。
徐闻县灯楼角一带海域是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这里有着天造一半,海造一半的自然风物。在灯楼角,每当退潮时,珊瑚便可露出它姣好的面容,让人看得真切。珊瑚是徐闻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依托,在广东享有“粤北丹霞山 粤西珊瑚礁”的美誉,2005年,在选美广东活动中,徐闻珊瑚礁获得了广东最美海岸的称号。
也可以到徐闻杏磊湾温泉度假村住一晚,泡泡温泉。
3. 徐闻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徐闻旅游攻略
着名景点
大汉三墩、贵生书院、白沙湾等
4. 湛江红色足迹景点有哪些
徐闻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三元塔公园
湖光岩
湛江海洋大学
湛江博物馆
吴川县 南宋的极浦亭,元朝的圣殿(学宫),明朝的双峰I苔、百贼门、读书楼、民国的中山纪念堂等
5. 为什么说湛江文化是红土文化
雷州半岛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雷州歌和雷剧;北部地区的木偶戏、白戏、安铺八音、吴川“元宵三绝”(即飘色、泥塑、花桥)、东海的人龙舞,以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广泛流传;着名古代政治家、文学家留下了中原文化色彩的踪迹,近、现代一批文人学者、着名人士又闪烁着“红土文化”特有的光华。
摘要:雷州半岛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雷州歌和雷剧;北部地区的木偶戏、白戏、安铺八音、吴川“元宵三绝”(即飘色、泥塑、花桥)、东海的人龙舞,以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广泛流传;着名古代政治家、文学家留下了中原文化色彩的踪迹,近、现代一批文人学者、着名人士又闪烁着“红土文化”特有的光华。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纯朴的雷州半岛人民。在这块红土地上劳动、生活,即创造了雷州半岛的物质文明,又创造了具有特色的精神文明一“红土文化”。
1 在雷州半岛广袤的鉴江流域、九洲江畔、南渡河边,不同区域.同时流传着全国独一无二的雷州歌和雷剧。
1.1 雷州歌。雷州人多喜唱歌,古有“蛮女讴歌”之说。然而,雷州流行的歌,即不载诸典籍,也未见诸方志,流传远古的唯有雷谣。汉末雷谣逐渐扩展,历经元明清才成今体雷州歌。在雷州歌定型之后,雷州人能创能唱,独唱、对唱盛行。人们出口成歌,常以歌逗笑,答辩为趣。雷州歌定型之后的三大组成部分:
1.1.1 姑娘歌
姑娘歌是从“自我唱歌”发展成为“为人歌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歌姑娘为主,歌童为辅。以情唱为表现手法,歌唱者持扇执巾,载歌载舞,舞有定型,歌乃即兴。谈天说地无所不及。其中最着名的有清代的黄清雅、丁宗闽和现代的李连珠、周定状等。
1,1.2 情义歌
雷州歌中的情义歌,形式大多类似修辞学上的顶针,用上首歌的末字作为喜一首歌的起头字,一般叫“捎头拿尾”歌。该歌首首相连,情意紧扣,或舒事、或抒情、或描绘风物于抒情之际。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举人、雷州歌翁黄清雅始创的《歌解元叹世》,誉满雷州半岛。
1.1.3 榜歌
由歌社出榜征歌(即征联、征诗),聘请老师评阅,定名次。世传榜歌创于清初,民国初体裁渐严。建国后,尤其在8O年代雷州歌最为兴盛。1987年海康市、遂溪县、徐闻县、廉江市等四地合办《半岛文学》,首次举行题为“人逢喜事”雷州歌王比赛,雷州吴保盛获“歌王”奖。
1.2 雷剧。该剧原名“大歌班”,又称“高台歌”。它是一种用雷州话演唱,有着独特曲调和表演方法。是广东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主要在海康形成,分布于海康、遂溪、徐闻、廉江、电白等五县以及湛江市郊区和海南岛北部。
该剧由雷州歌演变而成。历时约三百年。中间经过姑娘歌(始于清代康熙1662~1722年时期)、劝世歌(始于清干隆嘉庆1736~1820年问)、雷州歌剧(始于清道光1821~ 1911年的清末问)而至雷剧(1964年易名雷剧)。
建国后该剧经过广大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钻研、创新。于1991年以《雷神的传说》一剧参加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获得二等奖。以《抓阄村长》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大奖。
2 雷州半岛北部地区木偶戏、白戏、安铺八音、吴川“元宵三绝”f即飘色、泥塑、花桥、东海的人龙舞等.以独特的风格、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而广泛流传.长盛不衰。
2.1 木偶戏。广东遂溪县的木偶属“粤西木偶”,具有悠久历史,元朝时已从中原传人广东,是广东木偶的分支。该剧属杖头木偶,操纵方法是“揸竹”,唱曲有粤曲、黎戏、白戏、雷歌等。1955年,广东省曾选拔遂溪县“胜凤仪”木偶剧团的《剑迫郭荣》剧组参加中央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木偶艺术调演。1959年还应邀到京与捷克斯洛伐克艺术家同台献艺,受到国际着名木偶艺术家马耶诺娃赞扬:“粤西木偶戏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卓越的好。”
2.2 白戏。俗称“白仔戏”,主要流行于廉江西南以及毗邻遂溪和广西合浦一带,距今200多年历史。该戏起源于清干隆年间的廉江市安铺镇附近的曲龙村,初时以竹筒配奏,群众称之为“竹筒戏”,又叫“木鱼班”。时至清嘉庆年问(1796~1820),曲龙村艺人到广西、云南等地当挑夫,受到各地戏曲的影响和启迪后,才在演出时加入音乐伴奏,从此“竹筒戏”改称为“白戏”。目前,白戏团体6O多个,主要分布16个乡镇,另外不少女性加入白戏。演唱女腔,受到广大群众赞赏。
2.3 安铺八音。是廉江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艺术。创立者是光绪年间该镇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李六朋秀才,至今已有8O多年历史。“八音”属民间音乐组织形式,主要由二胡、琵琶、月琴、箫、手铃、扣锣、小钹等八种乐器演奏而得名,并流传于安铺镇的乡村。解放前,“八音”主要用于游神、娶新娘、祝寿等活动演奏。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80年代,每逢“元宵节”和喜庆的日子,“八音”班,人人长衫马褂,衣冠楚楚,乐器均缀彩带、绒球、五彩缤纷,雅丽夺目,行进徐徐,音韵飘逸,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
2.4 吴川“元宵三绝”(即飘色、泥塑、花桥)。
2.4.1 飘色。流传于吴川市梅录、黄坡一带。主要由色柜、色梗、屏与飘(人物造型)组成,是通过精心设计装饰,使用隐蔽色梗(高级钢材)支撑人物凌空的造型艺术。新中国成立后,设计从“一飘”发展到“一屏多飘”、“一屏高飘”、“特高飘”等,1989~1990年曾被选在广东民间欢乐节和北京广播电视迎春晚会上表演。
2.4.2 泥塑。据说从明代传下,梅录人每逢元宵节必塑泥像观赏。塑工精巧,人物栩栩如生,多取材于戏剧故事、神话、民间传说。以一组人物为一个场面,反映一个故事情节。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坡又首刨“电动彩塑”,人物能移动、翩翩起舞,再配以灯光、背景、音乐、比原有泥塑有了较大的发展。
2.4.3 花桥。据说明代万历年间,梅录隔海村群众想过渡上街闹元宵,比较困难,因此有吕氏兄弟借用屠宰台,架成一桥,供人们欢度元宵。由于人多挤拥,花花公子借机调戏妇女,第三年又多建一座,桥上以竹篷盖璜、封边、开窗、摆设鲜花,张灯结彩,为此称“花桥”,专供妇女行走,原浮桥只供男人行走。1990年,梅录艺人,应首届中国旅游艺术节暨是广东省欢乐节组委会邀请,到广州东方乐园搭设2座花桥。
2.5 东海人龙舞。为雷州半岛民间舞,由数十人徒手搭成龙形而舞,锣鼓节奏独特。据说在观末清初创于市郊东海岛东山圩,盛行于清雍正年同(1723~1734),主要流行郊区、遂溪、海康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只有东海岛东山圩每逢中秋佳节,必在月下起舞。另外,还有雷州的“布龙舞”、“屯兵舞”、“鹰熊舞”,遂溪的“舞鹰雄”、“黎戏”、“斋戏”,吴川的“舞貔貅”、“傩舞”、“打十番”、“舞六将”、“舞二真”、“狮燕舞”、“陶鼓舞”,廉江的“僵歌”,徐闻的“舞鹦哥”,市郊东海岛的“东海嫁”、硇洲岛的“咸水歌”和调顺岛的“草龙舞”等。
3 以寇准、李纲、苏东坡、汤显祖等为代表的着名古代政治家、文学家留下中原文化色彩的踪迹。而以近、现代的陈宾、林绍棠、陈兰彬、李文泰、陈昌齐、吴茂信、钟锦涛、莫各伯、冯兆平等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学者、着名人士,更闪烁着“红土文化”特有的光华。
雷州半岛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历史上开发较晚。文学艺术的发展较迟,只有在明代中期闽南大批移民入雷州之前,才逐渐有部分朝廷贬官逐客李纲、寇准等人在雷州传播中原文化。他们着书立说,尤其是为庙宇、祠堂处作序作记最为广泛。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学士苏轼《伏波庙记》、《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次韵子由东楼》,丞相李纲《伏波庙碑记》、《天宁寺闽提花》,胡铨《雷州郡城记》、文天样《雷州十贤堂记》等。
近代要以洪泮洙的散文、陈昌齐的文艺论着和题诗画,林联桂、陈膑、林绍堂、李文泰的诗文,陈乔森的诗画最为显着。其中吴川的林联桂是清道光六年广东着名诗人“粤东七子”之一。李文泰是同治九年名噪一时的广东十大才子之一。另外海康陈膑的‘陈清端诗集)、陈乔森的《亭榕螺;诗抄>流行甚广。吴川的陈兰彬着有《使美白咏调》、《重次千文》·(毛诗札记)/治河刍言》到了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可以说文学艺术欣欣向荣,硕果累累。1988年在洪三泰等人倡议下成立的红土诗社,被誉为“红土上崛起的诗群”。
吴茂信的短篇小说集《暖流》,何银华的《在雷州这块土地》、《笔踪集》和祝宇的《绿色的梦》散文集,林炳泉的《珍珠梦》、《红土春秋》和肖良泰的《红土风流》、报告文学集,陈朱利编写的历史雷剧《林默娘》等掀开了雷州半岛红土文学艺术创作的新篇章。
5O年代钟锦涛的《南海崖边》套色木刻获“全国青年美术艺术展”二等奖、《田间课堂》被送“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选型艺术展”,而以冯兆平为会长的湛江新地版画会于1981年1O月在日本“第十一届中国版画一广东版画展”上,展出湛江19位中青年版画家53副作品。
另外莫各伯、庞建国、董必清等作为国画界后起之秀其作品或出国参展。或国内获奖。
以上这些响誉国内外的国画、版画家为雷州半岛红土文化更增添了绚丽光彩。
注释:
1.伏波裥。位于雷城西南2公里的白沙镇白院村英榜山。唐贞观十六年(642年)为纪念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而建。
2.十贤柯。位于雷州西湖公园内,南宋威淳九年(1273年)知军事虞应龙创建。内收寇准、苏轼、苏擞、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十贤像。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之作‘霄州十贤堂记),并着文崇扬。敬贤如师,嫉恶如仇”之旨。
3.陈兰彬(1816~1894),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村人。成丰年问中进士。1872年,陈兰彬以留学生监督身体、率领第一批留学在30人赴美。1878年,陈兰彬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为我国首任驻美公使;后奉调回国,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晚年归里,先后主编《高州府志》、《吴川县志》。着有‘使美白咏调》、《重次千文》·《毛诗札记》僧河刍言=等书。
4.寇公祠。古名旌忠祠。在雷州西湖公园内。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宋丞相莱国公寇准予乾兴元年(1022年)白道州谪为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闰九月病逝霄州桂华坊寓所,郡人感其德哀其忠立祠纪念。
6. 徐闻有什么风景名胜
大汉三墩、灯楼角、白沙海滨游泳场
7.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什么地方好玩
徐闻县西连镇,有长寿村,珊瑚屋!百古老的渔船,有特色小食街,腌青瓜,甜酸水果,驰名的本地扮粉,物美价廉!
8. 徐闻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灯楼角
2、大汉三墩景区
3、徐闻古港
推荐理由:湛江八景之“港湾揽胜”的出处,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此可乘轮渡从琼州海峡横跨到海南,还可见识古法晒盐的整个过程
4、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推荐理由:中国面积最大、品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自然资源
5、白沙湾
6、徐闻海安杏磊湾温泉度假村
推荐理由:面海而建的温泉度假村,自然环境一级棒
7、中国大陆南极村
8、徐闻登云塔
9、白沙湾海上浴场
9. 湛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我觉得挺好玩的,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市 肯定有其独特之处
湛江八景:
”湖光镜月”-湖光岩. ”长廊观海”-观海长廊. ”寸金浩气”-寸金桥公园. ” 南亚奇园”-湛江南亚植物园. ”东海旭日”-东海岛. ”南三听涛”-南三岛. ”硇洲古韵”-硇洲岛. ”港湾揽胜”-湛江港湾. 徐闻八景,廉江八景等 蓝色滨海,绿色生态,红土文化是湛江旅游的三大特色。
蓝色滨海游
海滨风光:中国大陆最南端极点---徐闻灯楼角,湛江港湾,湛江军民堤与金沙湾,赤坎金沙湾海滨浴场,湛江海湾大桥,海上城市(船), 湛江海滨公园,观海长廊(霞山观海长廊,赤坎金沙湾观海长廊),霞山渔人码头(打造中)等。
10. 徐闻县的文化风俗
徐闻县共种植良姜4.6万多亩,占全国产量90%以上。其中龙塘镇生产的良姜质地最好,产量高达4000多公斤/亩,在东南亚市场上享有盛誉,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称。徐闻县良姜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及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徐闻县种植良姜的历史悠久,据《宋史》和《广东通志》、清《徐闻县志》所记载:徐闻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宫贡品。徐闻出产的良姜色泽金黄,气味馨香,含粉率高。在徐闻县东部可以随意看到在乱石边,山沟旁,或杂草旁都有成片大面积人工种植的良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