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村庄规划中的历史文化和环境景观资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村庄中的历史文化,无非是两个层面,第一是村庄发展过程中间所积累的比较好的优良传统,第二是村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间所形成的一些名人和名人的事迹。
而村庄的环境资源指的是村庄所在的地理位置,地理人文景观,风景,地貌,气候,以及因此所形成的村庄,所独有的建筑,或者是名胜方面的资源。
❷ 乡村旅游景观文化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
旅游景观的要素是指景观内涵中各要素的构成。在乡村旅游景观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构成要素:建筑环境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辅相成,丰富地演绎着乡村旅游景观的广阔内涵。
要素一:建筑环境景观要素
乡村的建筑环境与城市建筑环境截然不同,城市的喧哗、污染与村落的幽静、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村落在居住环境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范围及周边自然环境上,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们常说的“大尺度的生态环境”。二是住宅周边环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进行了绿化,一般有古树、小溪等,同时与树木、菜地混为一体,也是我国山水画的传统主题,居住环境十分优美宜人。三是住宅和室内环境。传统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建筑风格也因地而异。不同民族之间,在山区和平原之间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异。这些传统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重要的乡村旅游景观。
要素二: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
农耕文化生存景观实际上更多还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人类改造了大自然,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印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黄土地上,景观各异的生存痕迹记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彰显着人类无穷的智慧。自然、历史、人文诸方面因素推动着社会前进的车轮,景观的发展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类对生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农耕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在谋求生存过程中的多种多样的农耕文化景观。比如有碾子、石磨、风车,以及锄、镰、锨、撅、犁、楼、耙具、筐篓、扁担、辘护、木制独轮车等农具。几千年来,土地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生产作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等。而现代旅游景观学认为,农田和土地都属于景观,属于一种只有在村落才具有的景观。
要素三:非物质文化要素
除了物质要素外,非物质要素在村落旅游景观的要素构成中也十分重要。村落旅游景观非物质文化要素是指村落居民生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大体上,构成村落旅游景观的非物质要素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如:宗教、艺术、语言、文字、风俗、民间技艺等。这些因素是村落旅游景观的无形之气,其作用不容忽视;对它们进行研究,就可以透过景观的物质形态表象,深入到旅游景观内部,使村落旅游景观设计研究更加深入。
❸ 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
据报道,4月19日来自我国的4个项目在论坛上获得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加上原有的11个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已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19日,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召开了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获得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 论坛负责人表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据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环境基金支持下,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于2002年发起的重大行动,旨在发掘传统农业的宝贵经验财富,探索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❹ 哪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乡村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
农业文化遗产、乡土建筑遗产和民俗文化遗产是构成乡村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农业文化遗产中又包括农村传统民俗、民间工艺、节日等精神文化遗产。
❺ 乡村文化艺术活动指哪些
乡村振兴中有产业振兴,更有文化振兴。乡土文化里饱含传统价值观,是维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灵魂,需要我们去保护、挖掘、利用。”
01
乡村文化
物质丨非物质
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乡村文化又分为乡村物质文化和乡村非物质文化。
1 乡 村 物 质 文 化
乡村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乡村生存和发展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自然景观、空间肌理、乡村建筑、生产工具等等。
2 乡 村 非 物 质 文 化
乡村非物质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包括节庆民俗、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村规民约、宗族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古朴闲适的村落氛围等。
02
乡村文化景观分类
地域丨价值丨分类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土地表面文化现象综合体,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也记录了乡村人类活动的历史,表达特定乡村地域的独特精神。
乡村文化景观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且见证了先民改造自然的尝试和努力,印记了乡村的兴衰荣辱和沧桑变化,从而成为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实物见证。
物质类文化景观
1.传统聚落景观:古建筑、传统民宿、乡村街道、特色村巷、牌坊、石窟、遗址、宗教场所;
2.农业生产景观:梯田、田园景观、特色农业景观、鱼塘、运河、引水渠;
3.土地利用景观:山林、水系、土地利用格局;
非物质文化景观
1.生产生活方式:饮食、服饰、耕作方式、传统手工艺、居住习惯;
2.风俗习惯:宗教与祭祀活动、语言、节庆、庙会、礼仪、丧葬、婚嫁;
3.精神信仰: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世界观、图腾、村规民约、道德观念;
4.文化娱乐:文史、音乐、戏剧、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杂技、艺术作品;
5.历史记录:神话与传说、人物、事件、族谱、地方志;
03
乡村文化发展现状
物质丨农耕丨民俗|手工艺
1 物 质 文 化 遭 到 破 坏
2 农 耕 文 化 渐 行 渐 远
3 民 俗 风 情 经 历 变 迁
4 传 统 手 工 艺 濒 临 失 传
04
乡村文化的发掘与保护
保护丨新建丨改造
基于乡村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可通过传承、保护型,创新、新建型,挖掘、改造型三种形式完成。
传承、保护型
对象:具有典型乡土建筑遗存的古村落。
对策:以保护性修缮为根本,对原有乡村聚落环境进行整体性活态化保护。内容包括了街巷形态与格局、地貌遗迹、古文化遗址、乡土建筑等,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村庄道路、水系、基础配套设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提升乡村整体文化形象,对古村落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开发。
创新、新建型
对象:对于一些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灾害频发或基础设施过于落后的乡村地区。
对策:完善住房、交通、卫生、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及其面貌全面提升。在村落风貌、布局设计中将乡土文化融入之中;在建筑样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要有创新;在民居、乡村景观等设计方面,注重传统乡土文化传承,尊重传统生活习性。
挖掘、改造型
对象:避免美丽乡村建设中 “千村一面 ”问题的村庄。
对策:充分挖掘地域乡土文化本质与内涵,结合被改造村落现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设计,将村落规划布局、民居形态、乡土景观、产业布局等问题进行整体考虑。将乡土元素与符号结合整体村落历史风貌进行表现。
❻ 乡村旅游的类型有哪些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6)农村文化景观有哪些扩展阅读
乡村旅游的设计要点:
1、乡村旅游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坚持宜发展就发展,不要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绝不能千村一面。而乡村千篇一律,到处都是一样的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就会既失去了个性,也失去了乡村的魅力。
2、乡村旅游属于一种服务业,要在保持乡村独有田园风光和农家文化的基础上去引导需求。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拆大建,而且随着新楼一片片崛起,承载历史的记忆也同时被抹去。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发生,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乡村旅游
❼ 拜城县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有哪些
1,田园景观旅游资源(自然资源)
自然田园风光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大规模连片的农田带、多种类型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等。
2,聚落景观旅游资源(聚落形态)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我国乡村聚落分为集聚型,即团状、带状和环状村落;散漫型,即点状村落;特殊型,表现为帐篷、水村、土楼和窑洞。
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了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这些旅游资源景观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往往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的显着标志。
3,建筑景观旅游资源(乡村建筑)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风格迥异,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
如碉房,毡包,“阿以旺”,云南农村的“干阑”,苗乡的寨子,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客家的五凤楼、围垄及土楼等,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乡村宗祠建筑,如气派恢弘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等,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
4,农耕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农耕文化)
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围湖造田、渔鹰捕鱼、采药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体现出不同的农耕文化,对于城市居民、外国游客极具吸引力。
❽ 广东省罗定市上宁村有什么文化景点
据载,广东省罗定市素龙街道上宁村古迹及文化景点(景观)有:官驿道遗址,碗窑古址,梁氏一昭公古墓,梁氏宗祠(1),梁氏宗祠(2),李氏宗祠,荆山李公祠,蔡氏宗祠,青松大屋,圣元大屋(四知堂),哲寓文化小苑,老杨桃树景观等。(摘自“上宁村·网络”)
老杨桃树景观
❾ 什么是乡土景观
1.乡土景观 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由经济建设,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构成的环境综合体,比起城市景观设计所要关注的方面更为复杂,它是集土地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景观。
2.乡土景观是人在没有强烈造景意识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生产问题产生的,不是浮躁不安和寻求改善的表现,而是无休止、耐心地适应环境的结果,是人们解决现实问题中无穷智慧的体现。乡土景观设计中的人文化、人性化是其主要特点,也是景观归属于普通人形象的落脚点。
3.乡土景观的形成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创造性与参与性相统一的。乡土景观的形成离不开当地人的参与,而这种参与并不是本着设计的意图,而是为了适应生活,自发产生的,可以说乡土景观是一种没有设计师的景观。
❿ “世界第一生态村”云南尼汝村,有哪些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云南尼汝村有特别漂亮的南宝牧场,这里的牧场是一望无际的,水草也是特别丰富的,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如果在这个牧场之上就可以看到特别悠闲的牛羊,在吃着非常鲜美的青草。在背后就可以看到青山绿水这样的画面,就感觉真的是一副特别漂亮的山水画。在这里是没有任何的烦恼的,只有动物的叫声,还有放牧者的喊声,一切都显得是特别的和谐。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经济基础也不错,所以有了空闲的时间之后,人们都想出去旅游一下,感受一下别样的风情,这样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领略一下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现在的压力是特别大的,那么如果可以出去旅游就可以解压,同时也可以和朋友聚会,也可以和家人感受一下家庭的温馨。但是如果去特别远的地方,经济实力又不允许,那么云南就成了很多人都愿意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