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漳州师院的文学院闽南文化研究会邮箱是什么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 邮编:363000 电话:0596-2527692
邮编:363000 电话:0596-2527692 传真:0596-2527692 E-mail:[email protected]
Ⅱ 海峡论坛的首届论坛
海峡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和论坛大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峡文化艺术周”、“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等四大板块18场大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各项活动如下:
1、海峡论坛开幕式暨“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
5月16日晚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一场两岸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盛会。开幕式后举办“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晚会由中央电视台与厦门市政府承办,将邀请海峡两岸演艺人员同台演出。
2、海峡论坛大会
5月17日上午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进行。这是由国家部委领导、福建及相关省市领导和台湾知名人士、行业代表等出席的一场高端会议。大会将由博鳌亚洲论坛龙永图秘书长主持,国台办、福建省领导和台湾重要嘉宾等作主题演讲。
3、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
5月16日在厦门进行。由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主办,两岸有关负责人和航运业界代表参加。会议在“两岸港航全面交流对接合作”框架下,探讨两岸全面“三通”后港口及航运界合作的前景和两岸海运直航交流合作的具体措施、办法。
4、海峡旅游论坛
5月16日在厦门进行。由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两岸旅游业界人士参加。会议的主题是:推动两岸“无缝对接”、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会议将介绍两岸旅游合作情况及未来合作前景展望;商讨大陆居民循“小三通”航线赴台旅游协作事项;台湾旅游业界人士作旅游推介。
5、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5月18日—22日在福州举行。由国台办、中国贸促会、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本次“海交会”将举办台湾县市名优特产品展、两岸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议、海峡两岸装备制造业项目对接洽谈会、旅游双向对接会等系列活动。
6、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5月18日下午在福州市举行。由台盟中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日报社和福建省政协主办。会议将探讨海峡经济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海峡经济区的框架和政策内容、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等。
7、县市主题日活动
5月18日在福州举行。由台湾有关县市组团参加经贸洽谈、商品展览,并举办经贸文化主题日活动。
8、海峡两岸经贸行业协会对接会
5月18日下午在福州进行。会议主题是:携手合作,共创双赢。活动内容包括举办两岸行业发展研讨会,围绕电子信息、机械、石化、纺织服装等产业,组织专业交流;安排行业协会、公会合作,投资项目合作,技术交流合作及人员往来等项目对接。
9、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
5月17日下午在厦门进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将邀请台湾中医药界代表出席。
10、海峡两岸书法论坛
5月17日上午在厦门进行。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厦门市政府共同主办,将邀请海峡两岸书画名家参加。
11、海峡影视展映展播周
5月17日下午在厦门举行开播仪式,前后7天。由国家广电总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将邀请台湾知名电影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出席。之后,两岸电视作品相互在对方电视频道播映,并安排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在福建省内电影院播映。
12、海峡两岸传统武术交流大赛
5月17日下午开赛,前后7天在厦门进行。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和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共同主办。参赛对象有大陆多个省份和台湾武术团队。比赛项目包括太极传统拳、南少林传统拳及其他拳种比赛。
13、海峡巾帼健身大赛
5月17日晚上开赛,前后5天在泉州进行。参赛对象有两岸四地妇女社团组成代表团。比赛项目包括气排球、太极拳、健身秧歌、体育舞蹈等4个竞赛项目和特色展示项目。
14、海峡两岸大学校长研讨会
5月17日下午在厦门进行。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福建省教育厅共同主办,将邀请两岸大学校长等参加,共同研讨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事项。
15、台湾妈祖信众直航湄洲进香活动
5月15日在莆田市湄洲岛进行。台湾妈祖信众将搭乘客轮直航湄洲岛,在妈祖祖庙举行祈福祭典活动。
16、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
5月15日—17日在厦门进行。由全国青联、福建团省委共同主办。
17、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暨宗亲恳亲会
5月17日下午在厦门进行。活动主题是:同根共祖,血脉相连。活动项目包括举办开幕式、闽台族谱及涉台文物展览、若干姓氏族谱对接、宗亲恳亲联谊等。福建在台的闽南、客家等宗亲将参加系列活动。
18、郑成功文化节
5月17日下午在厦门市思明区举行开幕式。活动主题是:缅怀郑成功历史功绩,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活动项目包括举办郑成功文化节开幕式暨郑成功颂典,踩街活动,郑成功文化学术研讨会,郑成功遗迹连线观光等。 首届海峡论坛圆满落幕成果丰硕 展现三大特色
历时八天的首届海峡论坛22日在福建圆满落幕。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福建省台办主任邓本元22日介绍,海峡论坛由海峡两岸54个机构联合举办,上万民众共同参与,台湾25个县市、20多个界别、8个党派派代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出席论坛活动并会见台湾嘉宾。朱立伦、胡志强、郁慕明、秦金生、林炳坤、许信良等台湾知名人士出席了论坛活动。
邓本元说,首届海峡论坛展现了三大特色。一是两岸合作、多方参与。本届海峡论坛无论是主办单位的规模,还是涉及领域的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突出民间、面向基层。参加本届海峡论坛的8000多名台湾各界人士,参与界别齐整、民间色彩浓厚、基层特征明显。三是领域广泛、议题务实。涉及经贸、科技、航运、旅游、教育、农业、影视、出版、医药、体育、妇女、工会、青年和少数民族、乡里长、宗亲、妈祖信众等20多个界别和行业,包括旅游合作、文化沟通、教育研讨、海上直航、产业对接、县市协作、中医药研究、影视共赏、武术竞技、书法切磋、工会交流、青年互动、妇女联谊、宗亲恳谈等议题。
本届海峡论坛成果丰硕。论坛期间的民间互动交流进一步密切了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闽台姓氏族谱和涉台文物展暨宗亲恳亲会,展出闽台姓氏族谱2759册、2687部,涉及闽台姓氏141个,创涉台族谱展览规模之最。出席海峡论坛的台湾县市长、乡里长、基层民众和各界别、行业人士通过论坛系列活动感受了真情,增进了友情,深感两岸同胞应当携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论坛期间发布了一批惠台和先行先试政策。5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9项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5月17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8项具体方案。同日,商务部、国台办发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共10项政策措施。5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在福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共20条措施。海峡论坛举办前夕,公安部出台支持福建先行先试的2项政策措施。
此外,海峡论坛前夕,适逢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论坛期间两岸各方增进了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认同和参与。论坛期间达成了一些经贸合作的共识和意向。第十一届“海交会”暨第六届“商交会”,以及作为“海交会”系列活动的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议、海峡两岸装备制造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和旅游双向对接会,对接成果丰硕,吸引投资成效明显。 首届海峡论坛主要活动:
海峡论坛开幕式
主题: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时间:5月16日19:40-20:00
地点:厦门会展中心D、E厅
出席嘉宾:
大陆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
台湾方: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桃园县县长朱立伦,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台湾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台中市市长胡志强
大型文艺晚会
主办单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广电总局
承办单位:中央电视台厦门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广电局 福建广电集团
联合录制:厦门广电集团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
直播平台: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东南卫视厦门卫视厦门生活频道 东森亚洲台
时间:5月16日20:00-21:30
地点:厦门会展中心D、E厅
海峡论坛大会
主题: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时间:2009年5月17日上午
地点: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
妈祖信众直航湄洲
主办单位:莆田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莆田市湄洲岛管委会 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
时间:5月15日-17日
主要活动:
15日
上午 进香团从台湾直航湄洲岛3000吨级码头
15:00 在湄洲岛客运码头举行欢迎仪式
16:00 举行民俗文艺踩街活动步行往祖庙
17:00 举行妈祖神像安座、颂经祈福、谒祖进香仪式
18:00 欢迎宴会
19:30 观看《妈祖缘 两岸情》欢迎晚会
16日
08:30 举行祭祀妈祖祈福大典暨妈祖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宣传活动
10:00 参观祖庙景区和鹅尾神石公园
13:30 欢送进香团赴厦门
17:00 抵达厦门
晚上 参加当晚举办的海峡论坛开幕式和“中华情 海峡缘”晚会
17日
上午 游览厦门景点
下午 乘客轮返台
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
主办单位:交通运输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 福建省交通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
时间:5月16日8:30-12:00
地点:厦门海峡会议中心1D会议室
会议内容:
1、交流扩大两岸海上直航交流合作的建议
2、探讨《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签订后,两岸航运界近期、中远期亟需协调处理的问题和措施建议
3、研讨两岸直航船舶安全管理、技术标准、许可程序、海事处理、救助打捞、协调机制等事宜
4、展望两岸直接“三通”后,闽台港口、航运及物流业合作的前景
海峡旅游论坛(厦门)
主办单位:国家旅游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福建省旅游局福建省台办福建省公安厅厦门市人民政府
时间:5月15-19日
地点:厦门会展中心
主题:共谋合作双赢 做大海峡旅游
海峡两岸青年社团会议
(厦门)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承办单位:福建省青年联合会
协办单位:厦门市青年联合会
时间:5月15日-17日
地点: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闽台姓氏族谱
(厦门)
主办单位:福建省台办 福建省文化厅 福建省文物局
协办单位:厦门市台办厦门市文化局厦门市社科联漳州市政协文史委上杭县客家族谱馆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
承办单位: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 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所 漳州市漳台交流协会泉州市泉台交流合作促进会龙岩市龙台交流协会
时间:5月17-22日
地点:厦门市博物馆
主要活动:
1、闽台族谱和涉台文物展览
2、族谱对接交换
3、研究成果展示
4、宗亲恳亲联谊
海峡巾帼健身大赛开赛
主办单位:福建省妇联福建省体育局
承办单位:泉州市妇联泉州市体育局
时间:5月17-5月20日
地点:泉州侨乡体育中心
主要活动:
1、5月17日20:00,开幕式(泉州侨乡体育馆)
2、5月18日-20日上午,项目比赛(气排球、太极拳、健身秧歌、体育舞蹈)
3、5月18日19:30,文艺演出(梨园古典剧院)
4、5月20日08:30,特色项目展示、大赛闭幕式(泉州侨乡体育馆)
两岸大学校长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福建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台湾木铎学社 福建省教育交流协会 福建省闽台高校交流促进会
时间:5月17日
地点:厦门华侨大厦
主要活动:
1、14:00-14:30,“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2、14:45-17:45,海峡两岸大学校长研讨会
“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
台湾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参观对口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
3、18:00-18:30,福建省领导会见百名台湾校长
4、5月17日晚,福建省教育厅宴请
两岸传统武术交流大赛
(厦门)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福建省体育局厦门市体育局承办单位:福建省武术院 台湾武艺文化研究协会台北市国术会中华武术搏击散打协会
协办单位:厦门市有关单位
时间:5月16日-22日
地点:厦门大学明培体育馆
主要活动:
1、5月16日台湾代表团报到,入住厦门闽侨宾馆
15:30 新闻发布会
2、5月17日
上午 台湾代表团选手熟悉比赛场地
09:00 比赛大会组委会会议
14:30 武术比赛开幕式,比赛
晚 欢迎宴会
3、5月18-19日晚 比赛
4、5月20日 台湾运动员按各类拳种分别到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等五市与福建省各类主要拳种发祥地进行交流,并参观名胜。
5、5月21日晚,台湾代表团全体成员返回厦门,参加欢送宴会
6、5月22日,台湾代表团返回台湾。
海峡影视展映展播周
主办单位:国家广电总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福建省广电局 福建省文化厅 福建省文联 福建省广电集团 厦门市政府 福州市政府
合作单位:东森电视公司 中华演艺总工会 厦门市广电局 厦门市文化局
时间及地点:
5月17日下午,首映式(厦门)。即日起,电影在福建省各区市电影院展映3-7天。
5月10日,电视剧在东南卫视开播。
5月16日,福建省电视台开设文艺片专栏,开播电视文艺片。
郑成功文化节(厦门)
主办单位: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 厦门市文化局
协办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
时间:5月16-19日
地点:厦门市思明区
主要活动:
1、5月17日15:00,郑成功文化节开幕式暨郑成功颂典仪式(鼓浪屿皓月园郑成功群雕广场)
2、5月18日上午,延平郡王祠迁建奠基典礼(鸿山公园嘉兴寨)
3、5月18日全天,郑成功文化论坛(厦门市思明区政府一楼会场)
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
(厦门)
主办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厦门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厦门市卫生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
协办单位:厦门市中医药协会 台湾中华医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5月17日-18日
地点:厦门中医院四楼学术报告厅
主要活动:
1、5月17日下午,研讨会开幕式、主题发言
2、5月18日,研讨会大会发言
16:10,研讨会闭幕式
海峡两岸书法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厦门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厦门市文联 厦门市书协
时间:5月17日
地点:中华儿女美术馆
主要活动:
1、9:30-11:30,“海峡两岸抒发论坛”演讲
2、15:30,“中国书法家协会海峡两岸书法创作交流基地”挂牌仪式,美哉厦门书法展、现代刻字艺术探索展开幕。
十一届海交会
主办单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承办单位: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分会福州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台中世界贸易中心台湾中国时报集团
支持媒体: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福建电视台经济频道 台湾中天电视台香港文汇报
时间:5月18-22日
地点:福州金山展览城
主要活动:
1、5月18日9:00,开幕式(福州金山展览城广场)
2、5月19日,第二届海峡两岸装备制造业项目对接洽谈会(福州世纪金源大饭店)
3、5月18-22日,两岸经贸合作先行先试系列活动
4、5月18-22日,“海交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5、5月16-18日,2009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议(福建会堂国际会议厅)
6、5月19-20日,2009福州保税港高峰会议(福州世纪金源大饭店)
7、5月18日14:30,第五届国际商协会领导人会议暨旅游产业双向对接会(福州世纪金源大饭店国际厅)
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
主题:着力先行先试,扩大两岸交流,发展海峡经济,共创合作双赢
主办单位:台盟中央、福建省政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日报社
时间:5月18日下午
地点:福州 福建会堂国际厅
台湾县市主题日活动
主题:开展两岸城市交流 促进区域全面合作
主办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承办单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时间:5月16日-19日
地点:厦门、福州
与会城市:台湾25个县市,福建周边三省11市,福建省9个设区市。
两岸经贸行业协会对接
主办单位:福建省经贸委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 福建省信息产业厅 福州市人民政府 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 福建省信息产业商会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福建省纺织工业协会 台湾有关行业同业公会等
时间:5月18日
地点:福州温泉大饭店
主要活动:
1、上午,参加“海交会”开幕式,参观展馆。
2、14:00-15:00,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海峡两岸行业合作交流、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报告。
3、15:00-15:20,签约仪式:两岸相关行业协会、公会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4、15:30-17:20,海峡两岸经贸行业交流座谈会
5、17:30-18:00,福建省领导会见台湾嘉宾客商
6、18:10-19:30,晚宴
Ⅲ “一带一路”文化之旅在哪里启动
7日下午召开的“海丝路,闽南情”——“一带一路”文化之旅发布会上获悉,“海丝路,闽南情”——“一带一路”文化之旅将于3月22日拉开序幕,首创“邮轮+文化”对外传播模式,通过重点开辟“一带一路”航线、实践“邮轮+目的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高创新、高颜值”的厦门旅游产业新标准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厦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坐拥海陆枢纽和空海联运优势。活动推出“邮轮+文化”产品,意在发挥鼓浪屿的旅游龙头作用,与邮轮旅游叠加形成产业平台,以邮轮旅游带动厦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加大力度开行“走出去”航次的同时,吸引境外游客“走进来”,不断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逐步构建起以厦漳泉文化为根基的全域旅游创新发展模式。
本次活动还将进行多种运营模式创新,发挥了“港、航、旅”合作力、由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发,多家旅行社成立省旅游联盟,彼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展所长,助力此次“邮轮+文化”产品、“一带一路”文化之旅顺利落地。
据悉,目前轮渡公司与厦航共同打造了“E鹭飞抵鼓浪屿”联程产品,轮渡公司售票机进入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国际邮轮中心(厦鼓轮渡)为龙头,发挥鼓浪屿旅游龙头的溢出效应,采用厦门轮渡的“船票+”模式,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包括邮轮、机票、餐饮、酒店在内的全域旅游一体化产品,突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和闽南特色海洋文化品牌,提供覆盖厦漳泉地区全域旅游产业的产品。
Ⅳ 厦门的闽南大戏院到底在哪里啊
这个刚刚开始投入使用,所以地图上可能没更新。
就是在会展中心附近。
你到会展中心下车,在会展一二期那附近,找一下就是了。
Ⅳ 闽南厦门民俗文化
闽南功夫茶表演、木偶表演、博饼、闽南语歌曲……这些闽南民俗文化的标签将一一在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示。5月2日至5月4日,上海世博会厦门馆开馆,面积达630平方米,以“温馨城市?海上花园——宜居厦门印象”为主题,以“厦门总让人想起生活”为口号,以浓厚的闽南元素为基色,融合现代科技,借助闽南风情浓郁的实物展示和场馆活动,向全球游客展示厦门的特色文化和温馨浪漫的宜居环境。
5月3的“厦门城市秀”上,现场将举办闽南民俗文化展示,游客可通过馆内设置的道具,现场体验厦门博饼文化,届时,主持人将用英语与中文对博饼进行双语讲解。博饼是厦门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据考证,它的雏形是唐朝的“骰子戏”,民间流传则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
5月4日为“律动鼓浪屿”,来自厦门3个家庭的6位艺术家举行“鼓浪屿家庭音乐会”。厦门因海而兴,因海而强,海洋的性格不仅滋养厦门人的品性,也培育厦门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西方音乐艺术在厦门落地生根,造就了鼓浪屿钢琴之岛的美名,也形成厦门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家庭音乐会。每逢节假日,在鼓浪屿岛上,亲朋好友常常欢聚一堂,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自4月20日至25日,厦门馆精心准备的闽南特色节目——鼓浪神韵进行专场演出,是预开馆期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广场上惟一表演的团体。
“鼓浪神韵”以全国惟一一台反映闽台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核心主题的旅游文化大戏《闽南神韵》为演出班底,并集纳其他演出骨干。本次“鼓浪神韵”节目丰富多样,囊括了南音、闽南语名曲、戏曲丑角和闽南木偶等极富闽南民俗特色节目,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满“亮点”、“土味”十足,充分展示了闽南民俗风情。主要演出内容有:闽南语歌曲演唱《爱拼才会赢》、《妈妈的脊背》,杖头木偶表演《长绸舞》,群舞《音鸟天籁》、《丰年祭?高山青》和《鼓浪屿之波》等。
Ⅵ 闽南文化研究院的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有:
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传统家族文化研究、闽南传统家族的结构、功能与社会变迁研究、闽南家族经济活动方式研究、闽台家族社会比较研究、两岸连氏研究等。
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海文献整理与研究、闽海人物年谱编撰、闽南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明清涉台诗文研究、林语堂研究等。
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方言研究、闽南方言口传文学研究、闽南方言与文化研究、闽南方言文献整理与研究等。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民间信仰文献整理与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的缘起及其流变研究、闽南民间信仰与各历史时期民众社会心理研究、闽台宗教文化与民间习俗比较研究等。
闽南民间艺术方向,主要开展闽南民间舞蹈研究、闽南民间音乐研究、闽南民间美术研究、闽南戏曲研究等。
(图册资料来源 ) 截至2012年12月,闽南文化研究院共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荣誉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博士30人,研究力量雄厚。高级职称人员占总数的78.2%;50岁以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50%,45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52.1%,研究人员学科背景为中国语言文学的有25人,为历史学的有17人,为宗教民俗学的有2人,为艺术学的有1人,为经济学的有1人,学科结构与基地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其中,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支平教授,学术骨干为邓文金教授、王建红副教授;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陈庆元教授,学术骨干为肖庆伟教授、张桂兴教授和陈煜斓教授;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马重奇教授,学术骨干为张嘉星研究馆员、杨秀明教授、施榆生副教授;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林国平教授,学术骨干为郑镛教授、张晓松教授;闽南民间艺术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郑玉玲教授,学术骨干为郭立红教授、周淑真副教授。 学术与研究团队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所科研团队】
林国平教授、郑镛教授、张晓松教授、段凌平副教授、马海燕讲师、钟建华讲师、罗臻辉助教、蔡惠茹讲师
【闽南方言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
马重奇教授、施榆生副教授、张嘉星研究馆员、杨秀明教授、林颂育讲师、吴晓芳副教授、吴文文副教授
【东南海疆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
1、闽海文献研究室
陈庆元教授、萧庆伟教授、胡金望教授、汤漳平教授、邓文金教授、张则桐副教授、陈良武副教授、吕贤平讲师、胡明贵副教授、苏惠苹讲师、覃寿伟副教授
2、林语堂研究室
张桂兴教授、陈煜斓副教授、李少丹教授、向忆秋副教授、何时瑜副教授、李弢讲师
【闽南家族文化研究所科研团队】
陈支平教授、王建红副教授、刘云副教授、郭联志教授、姬康讲师、潘茹红讲师、郑榕讲师、程群副教授、安拴虎编审、丁联副教授、朱均灵讲师、毛丽副教授、李毅婷讲师、施沛琳副教授 学术委员分会 主任委员:陈支平
副主任委员:肖庆伟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马重奇、邓文金、王日根、王建红、杨彦杰、陈庆元、林国平、郑镛、张桂兴、胡金望、施榆生
秘书:邓文金(兼) “十一五”期间,闽南文化研究院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7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0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65项,出版学术专着38部,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31篇,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10项。同时,自2007以来,先后主办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闽方言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开漳圣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10余次。 2014年“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优秀传统,创新闽南文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4年由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历时一年多时间编纂而成《台海文献汇刊》、《闽南涉台族谱汇编》两套丛书,汇集了两岸专家学者智慧,填补了闽南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闽南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闽台文化交流》是福建省唯一一家闽台文化研究的重要刊物,该刊物从2006年创刊至2012年已连续出版32期,刊发文章1000余篇,还与台湾东吴大学、中兴大学、真理大学、逢甲大学及台湾“中研院”、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等十几家大学图书馆和科研机构交流。
Ⅶ 厦门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哪里找人演出!
提线木偶要泉州的比较出名,厦门的是布袋戏。
网上搜到的提线木偶联系方式: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种。也是我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2002年经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泉州提线木偶戏同昆曲等10个项目,被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5年泉州市木偶剧团,被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授予“联合国南南合作网木偶艺术项目示范基地”。2005年10月泉州市木偶剧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获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2008年11月被福建省文化厅授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称号及“第三批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9年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UNIMA)中国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授予“艺术交流实验基地”。
团长(法人代表):王景贤
通讯地址: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通政巷24号
联系电话:0595—22375497
传真:0595—22373230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Ⅷ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意义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活态的、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闽南地处海峡西岸,素以“闽南金三角”闻名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和保存地。在这一方热土上,保存着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相依相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堪称八闽文苑中的奇葩。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同缘”、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纽带。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对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和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对促进闽南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有利于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
闽南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厦门、漳州、泉州与台湾一衣带水,是台湾民众的主要祖籍地。人们常说的闽台之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在这里充分展现。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不同历史时期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外来文化多次交融、层层积淀而发展起来的。宋元时期,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闽南文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落地生根、发萌滋长。尽管历史风云变幻,但闽南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地扎根在两岸和世界各地的闽南人的生活方式之中。“闽南”这两个字,在海峡两岸,在一代又一代同胞的心底,始终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理念和向往。
闽南文化与台湾地方文化之间,可谓“一脉相承、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基因处处可寻,构成了闽台文化之间多彩的景观。2005年省政府公布的10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40多项与台湾有着紧密关系,有许多至今仍在台岛广为繁衍传播。福建地方戏曲中,在闽南一带盛行的梨园戏与闽中地区的莆仙戏,素有“宋元古南戏遗响”的美称,弥足珍贵,在台湾及澎湖、金门等离岛都拥有热心观众。歌仔戏(也称“芗剧”)既是福建的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台湾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发萌于闽南,成形于台湾,返流入闽南,至今盛行两岸,成为闽台文化同根同缘的鲜活见证。精美精细的木偶雕刻、雅致幽婉的南音、脍炙人口的闽南歌谣等,无不传载着两岸的文化关怀和诉求。
近年来,持续不衰的“闽南文化热”吸引了两岸各界的关注。海西文化论坛、闽南文化节、闽南语歌曲大赛、两岸姓氏谱谍展牒学术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使闽台文化交流更加主题鲜明、更加深入广泛。“闽南文化热”,也推动了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闽台文化交流在交流层次、交流频率、交流内容、互动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丰富,成为维系两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
可以期待,随着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必将使“五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力求“紧密经贸联系、两岸直接三通、农业全面合作、旅游双向对接、文化深入交流、载体平台建设”作为,营造更为和谐的人文环境,在促使福建成为对台交流的重要基地方面,提供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有利于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繁荣
文化生态系统是文化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形式、语言环境、社会组织、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指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闽南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文化生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6个综合性试点之一。泉州拥有2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量列省内各设区市之首。漳州是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5处、省级文保单位58处,6个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厦门市现有7处国保单位、19处省保单位,5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闽南三地的文化遗产项目,分别占我省目前拥有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名录项目总数的51%和43%。同时,全省26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中,有18个聚集于此。这里还聚集了众多成规模、成建制的民间职业剧团,民间南音、北管吹奏、吟诵等民间社团近2000个。流布于闽南民间的乡土文化,灿若星海,美不胜收。
海内外闽南乡亲、闽南籍闽商,是保护和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力量。热心文教、回馈桑梓,是海内外闽南乡亲和闽南籍闽商的共同心愿和实际行动。在闽南,许多文化设施场馆、民间信仰场所、民俗文化活动都是由闽南乡亲、闽南籍闽商捐资兴建或捐助开展的。在闽南,无论是政府、社会、民众,还是台胞、侨胞,无不希望闽南文化代代相传、薪火不息。闽南还是全省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基础最扎实的地区,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及其闽南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厚实的文化遗产积淀,民间和社会各界的热忱,雄厚的经济基础,党委政府的重视,都为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创造了相当优越的综合环境。
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利于传承以闽南文化为主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的繁荣推动全省文化的繁荣。
◆有利于深化研究,促进文化强省建设
闽南地区有较完备的文化场馆和较强的文化学术研究队伍。
在泉州,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南建筑博物馆、泉州华侨博物馆、泉州南音博物馆、德化陶瓷博物馆、惠安女民俗服饰陈列馆、锦绣庄木偶艺术及其他专题性博物馆、纪念馆等。
在漳州,有漳州市博物馆、芗剧(歌仔戏)艺术中心、徐竹初木偶头雕刻艺术馆、芗城区灯谜艺术、漳浦剪纸艺术中心、天福茶博物院等。
在厦门,作为我国4个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正在着力打造教育之城、科技之城和艺术之城。厦门市不仅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集中了大批的文化艺术科研人才,并较早设立了闽南文化研究机构,出版了有关学术刊物,而且拥有比较先进和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和美术馆健全。
省社科院、省艺研院、省属高校的一批专家学者长年致力于闽南文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科研和学术优势。这些文化设施、学术机构、研究成果和由之形成的科研和学术优势,是规划和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智力支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优势,抓住设立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有利时机,认真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和政策研讨,可以使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福建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福建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海西建设大局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经过周密研究和多方论证,制定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强调对闽南地区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要坚持试点先行、总结巩固、规范交流并推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用、重在实效。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文化部的精心指导,有国家一批专家学者的关心帮助,有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闽南三地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一定会不断取得新成果,从而对全国和全省其他有代表性区域文化的整体保护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促进福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强省建设。
Ⅸ 台湾哪里比较好玩且有趣台湾文化和福建的闽南文化有相同吗
台湾文化和福建的闽南文化在文化上有很大部分的重叠性,台湾人很多祖籍是福建,所以他们的根也在福建,因此饮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很接近。所以两边有很多宗教活动的联系和寻亲认祖的故事。台湾话也是从闽南语(福建的方言之一)演变过来的,两边语言可以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