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遗址的解说词
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总面积112万平方米,1934年发现,1936年发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记载:"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的两城镇为亚洲最早的城市。"发现龙山文化和周、汉时期遗址400多个,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件。出土的陶器以黑陶为主,胎薄质坚的蛋壳陶水平最高,造型优美,附加堆纹。
两城镇遗址发现成人墓和儿童墓50多座,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其中一座墓随葬品丰富,有琢磨精致的玉钺、绿松石头饰和蛋壳陶杯等。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反映出当时快轮制陶技术已相当发达,尤其是薄如蛋壳的黑陶杯工艺高超,代表了中国史前制陶业的最高水平。石器磨制精致。玉器除钺外,还有圭和刀等。一件扁平长条形平首圭,上部两面琢有形态各异的神面形纹,十分精美。
② 两城镇遗址的简介
发现成人墓和儿童墓50多座,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其中一座墓随葬品丰富,有琢磨精致的玉钺、绿松石头饰和蛋壳陶杯等。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反映出当时快轮制陶技术已相当发达,尤其是薄如蛋壳的黑陶杯工艺高超,代表了中国史前制陶业的最高水平。石器磨制精致。玉器除钺外,还有圭和刀等。一件扁平长条形平首圭,上部两面琢有形态各异的神面形纹,十分精美 。
1934年发现,1936年发掘的“两城镇遗址”,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英国版本《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2800-2000年中国山东日照两城为亚洲最大的城市。
遗址坐落在东港区两城镇西北两城河岸边,是一处自东向西逐渐高出平原的漫岗,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其文化堆积为2-5米,上层为春秋文化,下层为龙山文化,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玉器和陶器。
两城遗址出土的文化
出土的石器大多磨制精致,有的还钻孔。石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斧、锛、铲、钺、凿、九、镰、箭头等。骨器以各种式样的箭头为多,还有骨制的鱼钩、鱼镖等。从出土的器物看,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业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石器骨器的大量使用,是农业生产提高的标志。另外,建筑城墙的发现,反映了原始社会后期掠夺性战争的频繁。这种防御设施多半是为了防止相邻部落对财产的掠夺而建造的。
今天的两城镇虽然只是一个大村落,但在4000多年前,这里却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城、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根据历年考古调查与发掘,两城遗址方圆1000米,总面积在100万平方米左右,是目前所见龙山文化遗址中面积最大的城市聚落之一,有菊花庙等遗迹。
③ 朱世栋的空间一一汉族第二故乡一一两城
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总面积112万平方米,1934年发现,1936年发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记载:"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的两城镇为亚洲最早的城市。"发现龙山文化和周、汉时期遗址400多个,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件。出土的陶器以黑陶为主,胎薄质坚的蛋壳陶水平最高,造型优美,附加堆纹。
④ 介绍一下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的历史从古至今
两城历史绵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两城是微山县两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有70多公里,位于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之一的独山湖畔。
两城因战国时期的匡城、矛城而得名,历史绵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境内出土的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南薄村西北堂台遗址、战国时代的姬家林遗址、汉墓群及汉画像石,证明自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居住生活。 两城在夏商时,属任国。西周属茅国。春秋后期,茅国(周公之子茅伯的封国,地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被邾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所灭,其地属邾国。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秋,鲁国攻克邾国。而后,此地又复归任国。 秦时在两城置橐县,汉初沿用橐县名称,属山阳郡。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封丞相魏相为橐县侯。橐县为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橐县等5县增封给东平宪王莽。东汉章帝改橐县为高平县,仍属山阳郡。曹魏正元中(254255年),封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高平侯。东晋太宁二年(324年)七月,尚书令郗鉴被封为高平县侯。南朝宋初,高平郡辖高平县等9县,郡治从昌邑县迁至高平县。宋武帝永和三年(422年)十二月,北魏入侵。据记载北齐废县后,高平县改为两城寨。一说,东有春秋时匡城(今古沟村),西有茅乡城(今新桃河西),中间为两城山(今大顶子山),以山得名。(宋书)载,南朝宋“殷孝祖修两城 。原属邹县,后划归微山县,置两城乡,沿用至2010年07月14日,撤销两城乡,置两城镇。
⑤ 怎么能查到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文物局联系方式
到相关平台搜索。
日照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元。
两城镇遗址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
⑥ 古代历埃及在修金字塔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
整理中华远古主流文明以及与其它文明对比。
一.9000-8300年彭头山文化。
长江中游地区,在彭山头,科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
陶器比较原始,城址大致呈长方形,南北残长一百一十米,宽七十米至八十米。城内分布着成排的房屋,其中有中国最早的高台建筑。城外有一圈壕沟环绕。这座城址可能是中国后来夯土城址的雏形。
二. 8000-6000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少典氏族,男人们耕田、打猎、捕鱼;女人们加工粮食、饲养畜禽,还带着孩子在家里用鼎之类的陶器在灶上做饭、用陶纺轮和骨针等制作苎麻一类的衣服。
除了生产之外,他们还有简单的文化生活,在龟甲、骨器和石器上契刻符号式的原始符号文字,用以记事,将烧制的陶器工艺品摆放在案头观赏。休息时,男人拿起石片、陶片和着七孔骨笛伴奏,那音律相当准确;女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发髻梳得高高的,头上插着骨笄,身上偑着骨饰和松绿石等,欢乐地跳舞,庆贺丰收或什么喜事。他们建有公共氏族墓地,小孩子死了就装在瓮里安葬,成年人死了不分男女,一律头南脚北安葬,还根据他们生前的功劳(一说贫富)和性别陪葬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这就是中原最古老的文明。
三.7000-500仰韶文化。
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9个省区。新石器文化,炎帝、黄帝领地区域,华夏族。
一夫一妻制家庭,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仰韶文化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作物品种不仅是一种粟。同时,人们还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
与国外同时期文化对比:埃及前王朝6500-5100年,金石并用期,原始文字出现,私有制逐步确立,有阶级分化。出现了国家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出现象形文字符号。
四.7000-5300年河姆渡文化。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制陶业、纺织业、骨器制作、竹木器加工都比较进步,河姆渡先民就划桨行舟,用于捕捞和邻近氏族之间的交通往来。进入初具文明的历史阶段。
五.7000-6000年红山文化红。
山文化是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起始于公元五千多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红山文化象征的华夏“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玉龙。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红山文化的先民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部落,兼有手工业、畜牧和渔猎的经济生活。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等级制度严格,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国家。玉器的使用和丧葬的礼仪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点。
牛河梁女神庙可能就是当时的原始古国对女娲的一种回忆、崇拜。
与国外同时期文化对比: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苏美尔文明是城市(城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早在公元前4300――前35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内部平原上建立了不少城市。苏美尔人对于数字的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在金字塔附近找到的一块泥版上,开列出了一道由两个数字相乘的计算题,其最终乘积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结果竟是一个十五位的数字195,955,200,000,000,这就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苏美尔人已达到的数学知识水平。
六.5300-4300年良渚文化。
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踏入文明的社会。良渚文化已拥有陶器、石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而且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以制陶业和玉器制作更为突出。手工业的分工和发展使产品的交换发展起来。
大量的、集中出现的玉器、石器、陶器、竹木器,在一些遗址或墓葬中显然并非生产者或墓主人本身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许多手工业产品,已经具有商品的属性。良渚遗址5300年至4300年之前290多万平方米,有初步的国家组织、政权组织,城内有宫殿,生活着国王和贵族,外围都有城墙。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拥有了原始文字。
良渚古国古老九黎语部族,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
与国外同时期文化对比:公元前3世纪埃及牧师曼涅托绘出了美尼斯之后埃及法老的世系表。古代埃及作家说埃及早王国时期5100-4600年,古埃及人以名为“米尼”(希腊语为美尼斯)的国王作为他们历史的正式开始。但向统一王朝的过渡实际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让我们认为的更加渐进,而且也没有与美尼斯同时代的记录。法老们不断膨胀的权力和财富反映在他们精心制作的石室坟墓和考究的埋葬仪式。
在公元前3500年时,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代文明。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图画符号和线形符号。这是两河流域南部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楔形文字。
七.5000-4000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黑陶为主要特征。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古文化之一。
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公元前2800年—前2000年的两城镇为亚洲最早的城市.
尧王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都城,地下考古表明都城面积比两城遗址还要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都城。
教场铺遗址出现了人祭现象。属龙山文化中晚期,距今在4600年-4000年之间。
历史上属于五帝时代,后期的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与龙山文化有联系。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昌乐骨刻文字的布局和结构有规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
兽甲骨文字制作上和殷墟甲骨文类似。所刻的“行列整齐”的图案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
骨刻文与甲骨文,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据。
与外国同时期文化对比:埃及古王国时期约4600-4100年,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乔塞尔、胡夫和他的子孙们修建的金字塔。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时出现了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此时的苏美尔是一个城市(城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于距今大概是4600–3500年,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万以上。
八.4500-3000年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着文化后形成的。三星堆古城址出土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以及数千枚海贝,是一个拥有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三星堆文化是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等历代蜀王世系所代表的不同经济时代的都邑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
提供了典型的古蜀城邦国家文化特征。
三星堆文化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玉石工艺,就是中原夏商文化与蜀文化交流融会、互补互融的产物。
九.约4100-3600年二里头文化。
夏王朝的中心区域,经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000年的发展到了龙山文化末期,黄河流域许多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更大规模的军事联盟时期,形成了一批在古史传说中很有影响的军事集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代。
二里头宫殿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夏商文化以及中国中原地区早期城市与宫室制度,缜密规划、布局的大型都邑。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外国文化对比:埃及第一中间期4100-3700年,公元前2181~前1991年,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地方统治者开始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1991~前1786年),中王国的法老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拥有可靠的军队、政治稳定和丰富的农矿业财富,国家的人口、艺术和宗教繁荣起来。
米诺斯文明,也译作弥诺斯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上。
米诺斯文明,确切地说是应该是克里特地区文明。克里特文明源于古埃及和小亚细亚。从出土物来看的话,克里特岛曾是早期地中海上一处良好的贸易港口,与古埃及和小亚细亚有密切的商业联系。而从其器物和建筑考古类型学角度考察,克里特文明也可以看做是亚非古大陆文明在地中海上的一处海岛次生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
十.公元前1600-1046 商朝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并且它又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有它的个性、它的特殊风格和特征。在上述三个要素方面,它都自具有中国色彩的特殊性。在其他方面,例如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甲骨占卜也自有特色。建立在日相与月相观察上的天文历法、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留下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和陵园制度。
与外国同时期文化对比:埃及希克索斯王朝公元前1786~前1567年。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希克索斯人在侵略埃及的同时,带来了西亚军事技术,对埃及产生了重要影响。
注:一千多年之后古希腊文明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间出现,时为中国的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为爱琴海地区的次生文明。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