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东陵的一切知识
清福陵 (俗称东陵) 简介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位于沈阳旧城东北二十华里处,俗称东陵。
清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崇德元年(1636)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现存古建筑32座(组),古建筑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是一处融满汉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皇陵建筑群。其保护区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自然景观赏心悦目,周遍环境幽雅壮观,于1929年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1963年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清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原名福陵,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故又称东陵。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政权。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干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是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秀美,时常能看见小松鼠跳跃其中。东陵传说占地九千亩,植松三万棵,现在已经只剩一千六百多棵,但身在树海之中仍可感受到肃穆与蓬勃的气势。
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108级石台阶。
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而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福陵规模尽管比昭陵小,然而由于它有上述两大特点,再加之环境优美,仍独具魅力。
所以,人们游罢昭陵,依然能兴致勃勃地续游福陵,而不会产生雷同感。现在,福陵一带已辟为东陵疗养地。
东陵的红门有三个门洞,左为臣门,中为神门,右为君门,现在开放供游人出入的即为君门。进入红门,映入眼帘的是高陡的石阶和雄伟的陵殿,脚下的石道两旁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狮、虎、驼、马四组石象生,首尾还各有一组华表。对神道的设置,清朝陵墓制度有一项特殊规定,即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一座建筑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世一系,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凤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至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地理条件还修有一百单八蹬,起到双重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一百单八磴高陡磅礴,犹如瀑布在前奔腾,意为镇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保佑清福陵吉祥稳固。
登阶而上有碑亭一座,亭内矗立着将近七米的神功德碑,由一个鳖身龙首的神兽所伏,是用一整块岩石雕刻而成,正面是康熙帝亲书的墓主生平,背面是神奇的“神碑幻影”,看起来像一只狮虎立于崖边眺望,是由水迹形成的图案,原本只有在阴雨天才可看到,经过百年时间现已不再消失。再往前走是飨殿,后面便是彩壁,传说中的地宫入口。飨殿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配殿,现在陈列着清朝历代皇帝和妃嫔的蜡像、陵墓简介及一些东陵出土的文物。
盗墓的是将军大盗.孙殿英.....
2. 清东陵的文物价值
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
3. 故宫、东陵、北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东陵:在陵寝的选址和规划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着力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人的精神融铸于大自然之中,造成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在建筑规模和建筑质量上,则力求做到恢宏、壮观、精美,以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炫耀皇家的气派和威严,从而成为皇权物化的表征。作为清代皇家陵园之一的清东陵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不朽载体。
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清东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4. 估计清东陵的价值
1:如果按历史价值 他估计是很高的2:但是清东陵被盗多次 所以经济价值不太大了3:历史文化价值还是很高的 有利于对清朝的文化和习俗的研究
5. 清东陵顺治陵寝有哪些历史文化呢
清孝陵是满清入关定鼎中原后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皇陵。孝陵的建筑规制完全仿照明十三陵的建筑规制,其建筑规模乃是清代帝陵中最大最全面最完善的一座帝陵。历代的清帝陵建造无不以孝陵的建筑规制为蓝图,只能缩减不能超越,是为满清皇陵在关内清东陵的祖陵。
孝陵建筑规模由南往北依次为:石牌坊、神路、下马牌、值班班房、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望柱、石像生、东西班房、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五孔平桥、一孔便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值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等建筑。
清孝陵坐落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山峪境内的昌瑞山脚下。昌瑞山风景优美,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据相传明成祖朱棣曾经看上了昌瑞山的风水宝地,但后面出于其他原由放弃昌瑞山。后崇祯皇帝因十三陵境内的吉壤不多而把目光投向昌瑞山,有意在昌瑞山兴建帝陵。
6. 清东陵为什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呀 理由是什么呀
清东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干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东陵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7. 清东陵的详细介绍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河北省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东陵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墩山,形戌宽仅50公尺的谷口,俗称龙门口。
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
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谧号;明楼之后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
(7)如何发挥清东陵的文化价值扩展阅读
清东陵的陵寝格局:
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
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干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8. 清东陵在世界上的影响20字
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说清东陵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2000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