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百纳彝族乡有什么传统文化

百纳彝族乡有什么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7-29 13:10:57

‘壹’ 彝族的重要节日是什么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庆祝方式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第一天祭火
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第二天传火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跳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诗玛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其它活动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贰’ 彝族人民过什么节

彝族:最看中摔跤运动 火把节为隆重盛大节日
彝族共有人口657万余(1990年统计),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分别聚居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自称“诺苏”、云南红河彝族自称“罗罗”、圭山、弥勒一带的彝族多自称“撒尼”和“阿细”。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考证:彝族和古代居民氐羌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是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土着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共分为6个方言区,四个次方言区,二十一个土语区、二十二个次土语区。
尽管各种方言、土语、次土语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但在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和语音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本民族中、青年交流无更大的障碍。
此外,大部分彝族群众自古就有使用双语 (如彝-汉,彝-白,彝-哈尼……)和多种语言的传统语言习惯。这种庞大纷繁的少数民族语言现状,构成了一个极其奇妙和特殊的彝族语言大系。
彝族有本民族的文字,史书古彝文称为“倮文”、“僰文”、“夷文”、“毕摩文”等。
1975年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字。

火把节
彝族传统体育
摔跤: 在彝族在所有传统体育运动中摔跤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火把节、春节和彝年期间,摔跤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过去在滇东的弥勒、路南一带,祭“密枝神”(传说中主管牲畜的神)的日子是摔跤的黄金季节。
祭祀这天,由村寨里的毕摩(专伺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和长老领头,人们跟随用长杆抬着“挂红”用的红布入场,绕场一周,然后烧香祭拜,最后年轻人围着挂红跳起敬神舞蹈。
直到仪式结束后,便开始进行摔跤、舞狮子和斗牛等各项文体育活动。
在摔跤比赛之前,先由裁判作一个简短的仪式,仪式结束,选手才脱下上衣,下穿短裤,蹲在场边,意思是向裁判请求开赛。
裁判则热情的迎上前去,将选手扶起,绕场一周,并且用彝语高喊:“勇士们,来吧!莫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继后,一个个应战者先后出场。
裁判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眼力,判定选手的体重和年龄,将对方领进场内,随之一场激烈的摔跤比赛景开始了。根据参赛的人数多少,在摔跤场上可以同时进行几对,甚至几十对。
彝族摔跤不分体重级别,没有时间限制。一般先入场的都是年轻的新手,两人比赛结束后,负者主动退场,胜者留下再战。
彝族摔跤的基本方式是从站立摔,转为跪撑摔的循环式。主要动作是抓住对方腰带、抱单腿、过背、夹臂翻、穿腿等。摔跤的过程中,使对方双肩着地为胜。
这种规则与国际自由式摔跤十分相近,只要稍加训练的选手,便可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一场摔跤比赛一般为三局,胜两局者为胜,双方一同倒地视为平局。如果三局均为平局,则双方不分胜负,视为平局。连续战胜两个以上对手的就能得奖。
彝族摔跤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许多选手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被称为“云南抱腿”的彝族摔跤名将龙文才,以他的抱腿绝招,战胜了很多名将,曾获得73公斤级自由式摔跤的全国冠军。
射驽:弓驽本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古老的、不可少的防身武器和狩猎用的工具。弩形状似弓,是用坚硬的岩桑树或梨树做成。射弩犹如水平托弓射箭,只要扣动扳机,箭便顺弩床中的箭槽飞出,射程较远。
由于彝族人民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林中经常有野兽出没,所以男子外出,弓驽从不离身。射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传统节日里比赛时,多以决出谁射的又远又准为胜。
火绳:广泛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民间,多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举行,是彝族民间独有的一个群众性体育项目。
跳火绳以男、女青年为主,所使用的火绳是用细藤条拧成,长短因人而异。比赛前给火绳上浇上松油、桐油,或拴上沾好煤油布条。
一般选择一块平坝,平坝的两端划上起点和终点界线为比赛场地。比赛的距离没有严没有严格要求和规定,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间。
参赛者事先要在起点作好准备,待一声令下,选手第一件事就是先点燃火绳,然后像单人跳绳一样甩动火绳跳跃前进。
跳火绳比赛,以先到达终点为胜,除了单人跳外,也有集体跳。
比赛过程中,只能跳绳前进,如中途带着火绳奔跑,则被视为犯规。由于这项比赛是燃着的火绳比赛,一般多选在夜间进行。所以场面十分壮观。
赛马:赛马是彝族传统体育活动,一般在过年或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时举行。赛马场跑道为周长约三、四百米椭圆形跑道。比赛时,所有的赛马和骑手们都需精心打扮。
骑手身着盛装,骏马要备上多彩的马鞍,还要套上镶有金银珠宝的马笼头。
比赛时,以速度最快,最先冲过终点者为胜。除赛马外,还有骑马跨栏、骑马钻火圈等表演项目,胜利者的马也将身份倍增。
打磨秋:又称“磨担秋”,因这项活动很像推磨般的旋转,故得名。广泛流传于贵州省大方县的彝族民间,尤以当地百纳彝族乡的四位彝族姑娘最具代表性。
“磨秋”类似汉族的转压板。选用直径50厘米、高1米、顶端稍小的木柱,取一条相同直径6米长的横木,中间凿一个圆洞。
两端各坐重量相当的一人或二人。落地一方用脚蹬地,使木旋转,随即做卷身、翻滚、骑杆等动作,既优美又惊险。
其中难度较大的卷身上、骑杆回还、翻滚等,是彝族小伙子的拿手绝活。除此之外,打磨秋还是昆明、楚雄一带彝族青年择偶的一种方式,打磨秋时男女各压一头,互相旋转取悦对方,博得对方的好感,便继续交往,在民间很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结成连理的。
打磨秋在其他兄弟民族中间也有流传,只是称谓各不相同而已。
打铜炮枪:又叫火药枪,形状似步枪,但枪身稍长,用火药点火,自制铅巴做弹丸,击发时声音如同放炮。
在彝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都把它作为打猎用的主要武器。除狩猎外,在彝族传统节日中也进行铜炮枪射击比赛,最终决出谁最快、最准。
爬油杆:是楚雄州牟定县“三月会”上举行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三月会”,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在县城所在地共和镇举行的盛大集会,历时三天。
在热闹的会场上,每次都要进行传统的爬油杆比赛。赛前,先竖一根高耸入云的剥了皮且非常光滑木竿在会场中央,竿顶飘动着五颜六色的彩带,并在杆上挂上油袋子,要求参加爬竿赛的青年裸臂赤足,爬杆时需绕过杆上的油袋,一口气爬上杆顶为胜。
当然,若不小心碰破油袋,则油就会流得满杆满身都是,要想取胜那就难了。
(景颇族、黎族等也有这项运动,其方法大同小异)
蹲斗:彝语叫“互布吉则”,意思是雄鸡斗架。劳动之余,男子常进行蹲斗比赛。双方各为一、两人。都采取蹲式,两手合掌并于胸前,呈半蹲状态,相互用左肩撞右肩,或右肩撞左肩,不准用手推;以碰撞使对方的手、臀部先着地为赢。另一种比赛方法是蹲着绕圆圈或走“之”字形,参加人数不限,以坚持时间最长为胜。
舞铃铛:彝族传统文体活动。流行于贵州六盘水彝族聚居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割火草节”举行。相传已有300多年历史。舞时数名青年两手各执五只彩绸扎连的铜铃,两足脚踝上各挂一串(十只)小铃挡,边跳边舞,节奏明快,动作协调。跳至高潮时,每两人叠起“罗汉”,或作各种难度较大动作,如:“背翻摇铃”、“弓卧斗”等。比赛时评委根据以技巧难度来决定胜负。
赶老牛:流行于云南昆明富民地区,又称“赶老牛”。“”一般在土场上进行。场地面积长、宽12米左右即可。土场中间挖一直径30厘米、深10厘米的窝,场地的边沿再挖若干个窝,距离相等,窝的多少根据参赛人数而定,每窝1人。
“老牛”是一个直径5厘米、长12厘米的木疙瘩。上场的人各持一根120厘米长的木棍赶“老牛”。比赛分攻、守方,以场地中间的窝为界,攻守双方人数相等,场地中间的窝旁设一名防守,比赛开始,由防守一方开始赶“老牛”到了面前,进攻队员开始争抢,并积极配合。一方如先把“老牛”赶进对方任意的一个窝里,即赢。如一方进攻,自己所守的窝被对方抢占则算输。
赶老牛比赛,对输者要进行惩罚,窝被抢占或“老牛”被赶到窝中的人要唱一支山歌,或跳个舞,然后继续进行。
(另外还有斗鸡、斗牛、攀岩、跳弓等活动。)
斗鸡
斗牛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音乐彝族的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从名目上分,歌曲有俄、雅、左、格等。“俄”是唱的意思,可以在各类场合中演唱,气氛较为轻松随意;“雅”是一种独唱山歌,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多为触景生情;“左”是一种婚礼歌,在举行婚礼大夜晚,由主客双方各出两名歌手边舞边唱;“格”是一种悼念死者时或祭祖活动时演唱的合唱歌曲,一人领唱,众人学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兴创作;“毕”是指彝族毕摩在进行宗教活动时唱的歌,我们称之为宗教音乐,以与“俄”进行区分。音乐则有歌舞音乐、口弦音乐、吹叶子音乐,其中也各有许多曲调。此外,还有多种乐器:月琴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口弦是用竹质、铜质制成形状像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簧舌,靠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玛布”是彝族独特的乐器之一,其吹奏特点是利用鼻孔吸气,让鼓腮连续不断送气,可模仿婴儿啼哭,鸟雀鸣唱;葫芦笙和唢呐,多用于吹奏彝族民歌和曲调。
彝族的舞蹈
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多数是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三步弦”--又称“烟盒舞”,“跳弦”,是有一百余套动作的舞蹈。取蜜舞是表现人们在挖地时突遇蜜蜂袭击时的情景;芦笙独人舞则是一种动作临场自行发挥的舞蹈;“锅庄”舞则是由于舞蹈的人们队伍围成锅庄形而得名。
阿细跳月:一种彝族集体舞,分青年舞和老年舞两种。老年舞缓慢轻松,随着笛子的节奏,男子弹起小三弦,月琴,拉起二胡翩翩起舞,女子则双手叉腰起舞时而旋转摆腿,时而围圈齐跳,时而相对而舞。青年舞则节奏明快,男女青年各成一行,相向起舞。团中央已把阿细跳月作为青年集体舞向全国各族青年推荐普及,还曾经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现在阿细跳月已成为我国和世界青年交谊舞的传统节目。
阿细跳月:流传于云南省弥勒、路南一带彝族民间,是一种载载舞的演唱形式,曲调简单便于传唱,多用于节日、集会的欢乐场所。
月琴调:流传于四川省凉彝族民间,原是一首月琴曲,曲调轻快、明朗,可歌可舞,是各地都熟悉的彝族音乐。
舞蹈:
打跳:“打跳”彝族称“古蔗”,广泛流传于各地彝族民间是一种自娱性舞蹈, 各地区“打跳”的风格有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打跳”比较粗犷、浑厚。在称谓上也有差别,又叫“打歌”、“跳歌”、“叠脚舞”、 “叠左脚”、“左脚舞”、“三跺脚”、“芦笙舞”、“阿垂乐”等等。
歌舞与花灯小戏:流传于云南蒙自县一带。是彝族舞蹈与当地的花灯融汇演变出的新舞种。
烟盒舞:滇南彝族民间歌舞,遍布于滇南十多个县市,共有二百余种套路、跳法。这种彝族民间舞涵盖面甚广,既有原始初级的“三步弦”、“一步半”、“两步半”,又有绝活技巧的“猴子扳包谷”、“倒挂金钩”、“仙人搭桥”;有抒情传情的“踩谷种”、“大理弦”、“大小翻身”;有故事情节的“哑巴打草鞋”、“鸽子渡食”、“撵秧鸡”等。
此外,还有部分套路已具有舞蹈小品和近乎小舞剧的因素。
各种礼仪歌舞:彝族人民热情好客,以礼敬宾的礼仪饮宴歌舞习俗源远流长。
早在南诏时期,即有各种宫廷宴乐礼制和专门用以礼仪活动的十余种歌舞。而今,在滇西多数彝民聚居区还广泛流传着较为完整的“捧盘舞”、“跳菜”之类专用于待客敬宾的传统歌舞。
其它彝区也流传着“酒礼舞”和一些同类传统节目。
彝族民间吉祥物:
彝族漆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种,多用来制作餐具、酒器、马具、武器和家具等。
彝族漆器的色彩以红、黄、黑三色为主,彝族以红色象征勇敢、热烈、吉祥、以黑色表示高贵、庄重和尊严,黄色代表美丽、光明和富贵。
彝族漆器设计巧妙,制作精细、造型古朴、色彩明快,充分表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彝族男女均戴耳环、戒指、手镯。男子喜欢在左耳佩戴缀有丝穗的红黄色大耳珠;妇女则穿双耳,并在领口上戴镂花银牌。
彝人待客贵在酒”,“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礼。” 彝族人喝酒不分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端着酒杯依次轮流喝,这种喝酒的习俗叫喝“转转酒”。
彝族人对人很真诚,凡是到彝家做客,主人都要端出酒来,与客人一边谈心一边劝酒,对客人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彝家没有错喝的酒。”直到客人醉倒才不再劝。

彝族传统节日

火把节:广泛流传于各地彝族民间,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也都有火把节;但时间和内容各不相同。彝族火把节源于一个传说,目的是驱除害虫,保护庄稼。一般都在彝历虎月(公历7月下旬)举行。过火把节时,各个村寨的彝族,人人燃起火把,绕着田园驱虫。

火把节期为三天三夜,同时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其中包括摔跤、赛马、斗牛和种歌舞娱乐。是各地彝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

彝族年:流传于四川凉山等地的彝族民间,时间不固定,也不统一,一般多在农历十月上旬举行。目的是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求五谷百登,六畜兴旺一。

如果次年获得丰收,这个日子便作为好日子,否则另择吉日进行。彝族年除祭祀外也要进行各种大型文体活动,其中摔跤、蹲斗赛马、转磨秋必不可少。

祭龙:流传于云南石屏彝族民间的节日,每年春节后第一个马日举行。节日一般选择在一棵参天大树下作为祭龙地点。各村寨分别举行祭龙仪式,也可几个寨子合在一起举行,过去祭祀时不许妇参加,祭毕,要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叁’ 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里有哪些乡镇

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有以下乡镇:

双山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对江镇。

东关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文阁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

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肆’ 大方县有几个乡镇

大方县辖9个镇、19个乡(其中14个民族乡)。
9个镇分别是: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对江镇
19个乡分别是:东关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沙厂彝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望采纳

‘伍’ 贵州省大方县有哪些乡镇

2014年6月,大方县辖9个镇、19个乡(其中14个民族乡)。

9个镇分别是: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对江镇

19个乡分别是:东关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沙厂彝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5)百纳彝族乡有什么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1991年进行建镇并乡撤区,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原城关、响水、双山、坡脚、马场、理化、鸡场、六龙、百纳、达溪、瓢井、长石、沙厂13个区建制,将原108个乡(镇)合并建立36个科局级乡镇。

2003年,大方县人民政府批复撤并部分行政建制村,将原499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撤并建为367个村和22个社区居委会。

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辖10个镇,26个乡(其中18个民族乡),有367个村民委员会和22个社区居委会。2007年12月9日,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大方、黔西两县签署风景区托管协议,大方普底、大水两个民族乡交百里杜鹃管理区托管。

2008年又将黄泥塘镇在拱、箐门和百纳乡龙坪、龙丰、龙竹5个村划归百里杜鹃管理区托管。县人民政府驻地大方镇。

2013年4月,撤销鸡场乡、黄泥塘镇,合并设置新的黄泥塘镇,以原鸡场乡、黄泥塘镇地域为新设置黄泥塘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黄泥村;撤销大方县高店乡,设置对江镇,以原高店乡及大方镇的金星、湾子、对江、箐木、法书、龙井、元宝、杉林、花果等9个村地域为对江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堰塘村。撤销大方镇,设立慕俄格古城、顺德、红旗三个办事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方县

‘陆’ 重床市酉阳县有多少乡镇郁有什么民族

竹园彝族苗族乡
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
鼎新彝族苗族乡
牛场苗族彝族乡
理化苗族彝族乡
安乐彝族仡佬族乡
凤山彝族蒙古族乡
??
核桃白族彝族乡
八堡彝族苗族??????乡
大山苗族彝族????????????乡
兴隆苗族乡
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
沙厂彝族乡
大水彝族苗族
布依族乡
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
百纳彝族乡
三元苗族白族乡
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共计??????18个少数民族乡镇 记得给分哦!

‘柒’ 大方县有多少个乡镇分别是哪些

大方县下辖的乡镇: 大方镇 双山镇 猫场镇 马场镇 羊场镇 黄泥塘镇 六龙镇 达溪镇 瓢井镇 长石镇 东关乡 竹园彝族苗族乡 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 文阁乡 绿塘乡 鼎新彝族苗族乡 牛场苗族彝族乡 高店乡 小屯乡 理化苗族彝族乡 鸡场乡 凤山彝族蒙古族乡 安乐彝族仡佬族乡 核桃彝族白族乡 八堡彝族苗族乡 兴隆苗族乡 果瓦乡 大山苗族彝族乡 雨冲乡 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 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沙厂彝族乡 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 百纳彝族乡 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 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捌’ 毕节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8月毕节市辖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百里杜鹃管委会、金海湖新区7个县,105个镇,101个乡(其中75个民族乡)。

1、截至2014年6月七星关区乡镇有:

24个镇:对坡镇、小吉场镇、杨家湾镇、大银镇、田坝桥镇、龙场营镇、撒拉溪镇、林口镇、水箐镇、青场镇、清水铺镇、田坝镇、朱昌镇、亮岩镇、燕子口镇、鸭池镇、层台镇、何官屯镇、长春堡镇、海子街镇、八寨镇、生机镇、普宜镇、放珠镇。

2个乡:大河乡、野角乡。

6个民族乡: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

2、截至2019年8月8日赫章县乡镇有:

10个镇:妈姑镇、财神镇、六曲河镇、野马川镇、德卓镇、平山镇、哲庄镇、古基镇、朱明镇、罗州镇。

3个乡:达依乡、安乐溪乡、威奢乡。

12个民族乡镇:水塘堡彝族苗族乡、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雉街彝族苗族乡、珠市彝族乡、双坪彝族苗族乡、铁匠苗族乡、辅处彝族苗族乡、可乐彝族苗族乡、河镇彝族苗族乡、结构彝族苗族乡、古达苗族彝族乡。

3、截至2019年8月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乡镇有:

30个镇: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炉山镇、龙场镇、黑石头镇、哲觉镇、观风海镇、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龙街镇、雪山镇、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东风镇;

二塘镇、猴场镇、金斗镇、岔河镇、麻乍镇、海拉镇、哈喇河镇、秀水镇、斗古镇、玉龙镇、黑土河镇、兔街镇、双龙镇。

4个乡:石门乡、云贵乡、板底乡、大街乡。

1个民族乡:新发布依族乡。

4、截至2019年8月纳雍县乡镇有:

13个镇:鬃岭镇、阳长镇、维新镇、龙场镇、乐治镇、百兴镇、张家湾镇、玉龙坝镇、曙光镇、水东镇、沙包镇、寨乐镇、勺窝镇。

10个民族乡:新房彝族苗族乡、厍东关彝族苗族白族乡、董地苗族彝族乡、化作苗族彝族乡、姑开苗族彝族乡、羊场苗族彝族乡、锅圈岩苗族彝族乡、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左鶂嘎彝族苗族乡、猪场苗族彝族乡。

5、截至2019年8月织金县乡镇有:

16个镇:猫场镇、龙场镇、牛场镇、马场镇、珠藏镇、熊家场镇、桂果镇、化起镇、以那镇、阿弓镇、中寨镇、板桥镇、白泥镇、少普镇、黑土镇、三塘镇。

3个乡:实兴乡、纳雍乡、上坪寨乡。

7个民族乡:自强苗族乡、太平苗族彝族乡、官寨苗族乡、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乡、鸡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金龙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后寨苗族乡。

6、截至2014年黔西县乡镇有:

15个镇:金碧镇、雨朵镇、大关镇、谷里镇、素朴镇、中坪镇、重新镇、林泉镇、金兰镇、甘棠镇、洪水镇、锦星镇、钟山镇、协和镇、观音洞镇

10个民族乡:五里布依族苗族乡、绿化白族彝族乡、新仁苗族乡、铁石苗族彝族乡、太来彝族苗族乡、永燊彝族苗族乡、中建苗族彝族乡、花溪彝族苗族乡、定新彝族苗族乡、红林彝族苗族乡

备注:黔西县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仁和彝族苗族乡、红林彝族苗族乡石笋村岩脚村已由百里杜鹃管委会托管。

7、截至2019年8月金沙县乡镇有:

14个镇:柳塘镇、沙土镇、岚头镇、安底镇、禹谟镇、清池镇、源村镇、平坝镇、木孔镇、长坝镇、茶园镇、后山镇、高坪镇、化觉镇。

1个乡:桂花乡。

6个民族乡:石场苗族彝族乡、太平彝族苗族乡、马路彝族苗族乡、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新化苗族彝族满族乡、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

8、截至2019年8月大方县乡镇有:

10个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对江镇、双山镇;

7个乡:东关乡、绿塘乡、小屯乡、文阁乡、果瓦乡、大水乡、雨冲乡

19个民族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

沙厂彝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百纳彝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备注:其中归化街道、双山镇、文阁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由金海湖区代管;鹏程街道、大水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百纳彝族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沙厂彝族乡由百里杜鹃代管。


(8)百纳彝族乡有什么传统文化扩展阅读:

毕节,贵州省下辖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

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江珠江之屏障,西邻云南,北接四川,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灿烂、资源富集、神奇秀美、三省通衢、红星闪耀的地方。

毕节,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新能源、新型建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服务外包和呼叫中心等多种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

毕节,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区区域性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连接西南地区、长三角连接东盟地区的重要通道。

毕节,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矿产60多种,磷矿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煤炭远景储量居于长江以南之冠,铁矿、铜矿、铅矿、稀土矿储量处在贵州第一;

生物资源多样,动植物资源2800多种,有全国、全省如马铃薯之乡、白蒜之乡等众多“地理标志”;水能资源丰富,河湖水系纵横交错,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0条。

毕节是古夜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发祥地。

毕节风光景色旖旎,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 毕节气候清凉宜人,是避暑旅游城市观测点。

毕节是三省红都,长江以南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厚重历史文化,在全国都具有唯一性。

网络-毕节

网络-七星关区

网络-赫章县

网络-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网络-纳雍县

网络-织金县

网络-黔西县

网络-金沙县

网络-大方县

‘玖’ 大方县有几个乡镇

大方县辖9个镇、19个乡(其中14个民族乡)。

9个镇分别是: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对江镇

19个乡分别是:东关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沙厂彝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百纳彝族乡有什么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