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传统文化如何复兴
认识与扬弃。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国家走向现代化、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上到下对此都需有所认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传统文化既博大精深,又鱼龙混杂。有些传统文化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大浪淘沙,只有优秀的东西,才值得复兴。而优秀与否的判断标准,大概只能这样来衡量,也即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益。
推动与策略。政府推动。如在海外举办“孔子学院”,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等。民间推动:穿汉服、诵读经典,武术健身等;媒体的推动(新闻传播);文化产业(影视作品)的推动等。重视传统节日,习俗。在传统的节日和习俗中,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因”或“根茎”,只待春风吹过,又是一片绿色。现在,太极拳在百姓健身锻炼中较为常见,它的传承绵绵不绝,就在于它对人们健身的“有用”。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有用”的成分和现代人的生活结合,这也推动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思路。
创新与发展。复兴必然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的克己复礼,被认为是不可为而为之。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单纯的回归,而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合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创造的优秀文化,不断积累,不断激荡,文化之河才有滚滚向前的动力。
❷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近来,许多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都提到要将2008年的北京奥运办成“人文奥运”,也讲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就想,文化如何弘扬?从世界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文化弘扬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我们是肯定不可能采用的了,但也在此一并介绍一下。
第一种是野蛮式弘扬,即武力弘扬,用武装实力,强迫被侵占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某种文化。所谓“殖民文化”、所谓“奴化教育”,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方式是最野蛮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占韩国以后,不许韩国人讲韩语,用韩文,必须讲日语,用日文。推行日本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奴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日本军国主义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目标,实际上就是要将日本文化“弘扬”到各国去。纳粹屠杀犹太人,就是为了“弘扬”日耳曼文化,企图取代犹太文化。希特勒发动战争,进攻苏联,也是为了将日耳曼文化“弘扬”到苏联去。也要“弘扬”到法国、英国和许多欧洲国家以及世界各地,从而实现日耳曼文化在全世界的广泛“弘扬”。现在拉美国家使用欧洲语言,就是当年殖民文化的遗迹。欧洲人主要是英国人占领美国,用屠杀驱赶的办法,在美国的大地推行欧洲文化,而印第安人的文化就被边缘化。孟子讲以力服人,不能使人心服。武力弘扬表现出的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不得人心的。文化都有优点与缺点,一种文化有某些先进之处,并非一切都比别的文化强,也不是都适合于所有国家。因此,应该由本国人向外国学习那些适合本国情况的优秀文化,而不是全盘照搬。
第二种是文明式弘扬,即积极推广、主动介绍式。将本国的传统文化梳理、整理出来,积极主动地向外国介绍推广。将许多重要典籍翻译成各种外文,发行到世界各国去,让外国人在阅读中了解本国的文化,从而达到弘扬的目的。这大概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弘扬文化的方式。效果如何,另当别论。佛教弘法,唐代印度僧人到中国弘扬佛法,中国僧人到日本弘扬佛法,明初郑和下西洋,是弘扬中华文化。无论效果如何,都是比较文明的行动,无可厚非。日本人自认为很珍贵的文化遗产如茶道,经常积极主动地向外国人推销,为了提高推销的效果,专门雇佣一些外国人,特别是白种人来充当茶道表演中的各种角色。有一次,我作为外国人被请去喝茶。喝茶的地方是历史悠久的着名茶铺———裹千家。一群外国人围成一圈,出来介绍茶道的是荷兰人,端茶的有大胖子美国人,还有中国北京人和其他国家的人。这给我的印象是日本人还是很重视茶道的,还保存着茶道的精粹,而且颇受各国人的认可。住的时间长了,我发现日本青年好像对茶道不感兴趣。他们处于激烈竞争的快节奏的时代,没有时间去品尝茶味,只是为了解渴,买了瓶装冷饮茶,像喝其他饮料一样,咕噜咕噜下去,比《红楼梦》上说的“牛饮”都豪壮。至于茶叶的种类和特色,茶具的讲究与应用,泡茶的程序和操作,茶道的这一切,他们全然不懂,也不想知道。本国人不感兴趣不太了解的文化精粹,如何能让外国人认可呢?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样,向外国人宣传儒学如何好,有哪些优秀伦理内容,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如果没有兴趣,如果某些政府官员对此还带着批判的眼光,或者言行举止都没有儒学的痕迹,谁能相信呢?本国人不相信,如何让外国人相信?自己不喜欢,如何让别人喜欢?
第三种是无为式弘扬即无为示范式。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努力做好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富了,第二是强了,第三是每个人都受到很好的教育,都很有教养,社会风气好,人民多数感到幸福满意,令各国各民族的人民都羡慕。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近者说,远者来”。又说:“修文德以来之”。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对别人就有吸引力,有魅力,人家就会主动来学习。这样,自己的优秀文化也就弘扬出去了。唐朝时,中国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即到古印度学习佛法。日本派遣大批人到中国学习文化,包括佛教。近代中国人到日本、到欧洲学习西方文化。现代中国人到苏联学习。当今各国派遣留学生,也都是主动“来学”的典型。文化传播有“来学”与“往教”的区别。主动向外介绍,就是往教的方式。《韩诗外传》卷三·第十四章载:“礼有来学无往教。致师而学不能学,往教则不能化君也。”“来学”与“往教”,效果有很大区别。
野蛮霸道式的弘扬不得人心;文明介绍式的弘扬收效甚微;无为示范式的弘扬是得人心的最有效的弘扬。社会是发展的,文化也要发展,社会的发展,对于文化有新的选择。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弘扬?可以而且应该向外国人宣传介绍中国文化,但是,我以为更重要的是要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本国得到充分弘扬,要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要让所有人都能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传统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并能在实际行动中贯彻落实,取得好的效应。这就会吸引很多外国人来学习、研究,实现弘扬文化的目的。说得更具体一点,现在,许多外国人都来中国旅游,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人,往往要到曲阜参观孔庙。如果曲阜市民对儒学毫无了解,在行为上也不够文明,社会风气也体现不出“礼仪之邦”,那么,向外国人介绍儒学如何优秀,谁能相信呢?各国官方代表团前来访问,曲阜市长出面接待,如果市长是一个“儒盲”,言行举止都与儒学相去甚远,那么,其结果如何,不言自明。因此,地方官应该是本地文化的半个专家,应该了解本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应该读当地的地方志,所谓“入乡随俗”吧。现在讲2008年北京要办“人文奥运”,是不是也应该从这方面着手做点准备呢?观察一个人,“听其言,观其行”,观察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自然也要“听其言,观其行”。有言有行,言行一致,这才有说服力。我没有别的本事,提一个参考意见,也算我为奥运尽了一点心力。
❸ 怎样复兴传统文化
单纯复兴文化是不可能的,时代总是变迁的,我们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去选择性的继承传统文化,毕竟有些文化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至于继承与复兴,我个人认为国家要从教育,科技和制度方面着手。教育孩子,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用先进科技的方式去重新认识与感悟它的庄严。想想国外的先进产品、食品、饮料、服装、动画片、大片等正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孩子,威胁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经济的发展更关键
❹ 如何才能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 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看,最受人尊敬和影响力最大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国际人才》杂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孔子在欧洲”,前不久有的报纸上登了“孔子在非洲”;其实,全面的说法应该是孔子在世界。凡有出国访问或考察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国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报载,2004年以来,世界上新设立的孔子学院有26所;有100多个国家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汉语的人数达到了3000多万。中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部古典小说,数百年来风靡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历久不衰,并且渗透到了军事、政治、文化、商业、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去年一个时期,媒体报道的韩国与我国有关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争议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世界上装备最先进国家的军队,最需要的恰恰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军事家的聪明和智慧。几年前,人民解放军一个代表团到瑞典访问,其中参观瑞方一个军事院校,对方主动提出要与代表团讨论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着作《黄石兵书》。尽管瑞典的军事装备和军事工业在世界上是很先进的,但中国古人的智慧对他们来说至今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还有一个反证,无论1860年英法联军,还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到当时中国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全面、最完善的《圆明园》和故宫抢劫文物,而后运回国内充实自家的博物馆。这真实一个绝妙的讽刺,那时号称“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他们眼里柔弱不堪的大清帝国,最有价值的恰恰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二、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看,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和载体、是立国之本。
什么是传统文化?当前众说纷纭,没有统一、完整的现成答案。不过,可以通过对文化定义的了解,使我们对这个概念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把握。《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着名人类学学者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含义非常宽泛,它不仅包括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而且为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时期社会成员所共有;是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人类认知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社会实践的一切文明成果。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化对于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意识、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密切关联度,它不仅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进程关系、与社会整体的关系,而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从哪个层面强调,都是举足轻重的。
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或促进,起着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新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的诞生,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转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焚书坑儒”,以国家机器的力量消灭了被他统一的另外五国的文化,意在从根本上铲除故国复辟的精神支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从反面印证了文化对巩固或推翻政权的极端重要作用。汉武帝为富国强兵、强化对人民的统治,首先从意识形态入手,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扶持“皇家文化”的发展。从此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立国的思想基础。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接受五代时期频繁动乱的教训,在全国大《三字经》、《第子规》、《诸子治家格言》等等。其次,科学技术方面。这个领域成就和着作内容十分丰硕、涵盖面很广、其中不少在世界享有盛誉。如秦代李冰父子设计并监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汉代科学家张衡制造的天文测量器材《浑天仪》,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数学家祖冲之、水利学家郭守敬、以及科学着作“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第三,军事研究方面。传统文化在这个领域着述可以说是群星灿烂,独树一帜,成果卓着。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记》、《孙膑兵法》、和《黄石兵书》等军事着作享誉千古、惠及当代;还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着名军事家张良、韩信、曹操、诸葛亮、谢玄、李世民、赵匡胤、刘泊温、戚继光、左宗堂等,已成为聪明智慧的象征、至今赞口不绝。第四,文学艺术方面。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品荟萃,脍炙人口。如从古至今人们广泛流传的对诗词文章的最简练概括,如“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最形象的形容,如“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即是生动的证明;还有对历史上着名文学家、艺术家的简要概括称谓,如“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杨州八怪”等,即是赞誉和赞美;至于文学、史学、散文、诗歌、小说创作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异彩纷呈、不胜枚举。如《诗经》、《离骚》,《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以及四部古典小说、三言两拍等。近来看到一首小诗,把我国19部古典小说嵌入其中:“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两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在教育、音乐、绘画、戏剧、雕塑、体育、宗教等方面的建树同样成就斐然。第五,医学、农业、建筑、冶炼、制造、旅游、烹饪、饮茶、养生健身等方面。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丰厚,非常难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和《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茶经》等等。
五、从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看,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表达了我国对当今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战略选择;强调了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与时代坐标。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从文化角度构建社会和谐,主要有两个层面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资源领域、精神生产领域、文化传播领域、文化消费和文化交流领域等。二是普遍深刻的文化层面,即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共同理想、组织和行为方式的和谐问题。构建文化和谐,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现实生活中又普及推广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宣传、出版、教育等配合默契欠缺到位,声势不大;思想规范、行为引导、榜样示范,和文艺创作、多种形式配合上差距较大,不尽人意;政策引领、资金投入、教材审定、普及方式和师资力量都尚待完善。这是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二是处理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和优秀成果,使之继续丰富发展、提高完善、不断升华的问题。传统文化是在持续、充分地吸收借鉴各种优秀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后的继承发扬也必须这样。当前,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渗透随之加强;而且对外来文化内在需求和外在压力双向加大,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多种方式,以前所未有速度和力度释放出来,这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因势利导,借力使力,为我所用,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外热内冷”,理性把握稳步推进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国外兴起了一股规模空前的、包括了解传统文化在内的汉语热。国内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地位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不过,对国外的汉语热要冷静、客观地看待,他们大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的影响。国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形成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操之过急是无益的。四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掌握难度较大,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问题。传统文化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积累很多、感到无从下手;时空太远、文字生辟难懂;工作很忙、难以深钻细研。此外,传统文化自身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优势也有劣势,有长处也有短处。如何适应社会转型期的特点,针对当代中青年和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知之不多的实际,在教材编写、普及推广、配套工程、激励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使传统文化在工作学习、文化娱乐、日常交往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推行,变成一种自觉自愿、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政府机构也要准确把握文化体制的价值
❺ 怎样复兴传统文化
我们尤其要从教育入手,这100年来我们传统文化的断裂,其实最初是从教育开始的,就是在我们的学校里面废除了所谓的读经运动。几十年来我国整个教育都是按照西方的学校教育模式进行的,而我们自己传统教育基本都被废除了。楼宇烈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以怎么样做人为根本目的的,通过教育需要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所以不管你是读过书的,还是没有读过书的,这个教育都需要通过对民族的教育,形成一个整体的社会行为,所以它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变成了一个知识性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改变了,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不能够真正地把握它的精神是什么了。”
而且西式教育给大家树立起来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科学分析”,定量、定性的分析方式,非此即彼的分析方式。“这就是曾先生讲到的一个问题,西方人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但他们很难理解其实是里面有非、非里面有是,这个思维方式他们是很难了解的。”楼宇烈说,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后,他们就无法再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辩证思维方式———此离不开彼,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此也就没有彼,彼里面有此、此里面有彼,彼可能转化为此,此可以转化为彼。
“除了从教育入手,重建传统文化传承,另外一方面要从恢复我们传统的信仰来入手。”楼宇烈说,我们现在很多人讲到中国人信仰的缺失、信仰的真空,常常提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传统文化中让我们信仰什么。
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复兴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❼ 如何复兴中华传统文化
最重要的是落实,应用在自己身上,做出成效,影响别人,这是作为个人要做的
❽ 中国的儒道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复兴
实际上中国的传统就像是DNA一样写进中国人骨子里的,比如传统节日,清明,中秋,春节等等,但是像儒家传统的忠孝礼义,国人早就忘一干二净了,一是政府的责任,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似乎从来没有向我们灌输过这种儒家道义,其实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唯一现在值得欣慰的是国人渐渐重拾经典,比如汉服运动,社会上的儒学热等等
所以我们有责任以身作责,首先自己得学好传统文化,像正体汉字(我们叫繁体),中国书法,儒学经典,加入汉服运动等等,继而影响到身边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就离不开中国文化。而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都应该做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般枯燥乏味无趣,相反的,它会成为我们人生当中能够借鉴的经验智慧和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点是心性之学,所以曾仕强强先生讲【做人做事要凭良心】,林则徐讲【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儒家讲本心,道家讲道心,佛家讲真心,我们自己讲初心。但是你的初心是什么你知道吗?当你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流淌在你的血脉里,已经存在于你的灵魂深处。
❾ 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要想复兴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任重道远壮举。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里,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古老的废纸堆了,现在要把传统文化拿出来炒一炒热一热那是很容易的,而且是非常有市场的,但要让这些文化内涵进驻中国人的心里,那就变得十分困难了。即便如此,只要中国还有人愿意复兴这些文化,那么他们就要从自己开始修身养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一群人,像滚雪球一样的让这个群体发展壮大,那么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也许就可以看到复兴的希望;还有就是要在复兴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所发展,不能讲究教条主义,要灵活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让传统文化有指导现实生活的意义。
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复兴传统文化是很有希望的,而且在这个现实社会里面,复兴传统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传统文化能够复兴成功,那么意义将比欧洲的所谓文艺复兴还要大,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理想,那么你就可以尝试一下,加油!
❿ 如何复兴传统美学和传统文化
中国美学讲究的是境界。主要指的是:文学艺术方面——包括绘画,音乐等。还有礼仪文化、爱国思想、宽恕大于原谅的思想,仁慈的主张,更多时候,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跟重要的,它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共通点的,即可能是大众华的东西,也可以是阳春白雪的,但起码从对象研究上说,西方社会也是涉及到的。是一种在传统文化中追求极致的东西,它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的提升。
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指的是中国比较普遍存在,相对其他国家比较特色的东西。诸如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百家诸子的学说,儒家文化及道家文化等,还有牵涉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医卜星象文化,天文地理方面,建筑桥梁方面等等。中国美学的意思大概可以用儒家学说代理,也就是说以仁义为基础,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用仁义,因为中国美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仁义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人格之美.无论是中国的美学还是传统文化或是其他任何学说,它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个人的潜在意思与思想,"仁"是天下最宽广的住宅;"礼"是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义"是天下最广阔的'大道",有了这几样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其发展至今,才有了这样的成就,我相信中国美学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发展过程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