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罗马继承希腊文明。
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着名的维朗诺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的最初发展阶段,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在埃特鲁斯坎文明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带纵横航行,随后停滞不前的时期才使得他们的航行告一段落。迫于在西方贸易线路上与腓尼基人的竞争,他们建立了新的贸易基地,接着在公元前8世纪使殖民地得到全面发展。他们最初在意大利的匹兹库萨 建立殖民地,之后又把势力稍微地向北推进到西西里岛的库米大陆以及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随着与希腊人的接触,埃特鲁斯坎人很快变得更加成熟起来,他们根据希腊文字创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绘画风格,发展了以希腊拟人神为基础的宗教信仰,并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来的仪式。所有这些后来都被罗马人继承了下来。
㈡ 希腊文化的传播原因是什么
在征服希腊两年之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被一名刺客用匕首暗杀。他21岁的儿子成为马其顿的君主,史称亚历山大大帝。这个年轻人是西方文明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将在历史上产生深刻影响。“他在十二年中征服了几乎整个亚洲,却不动欧洲分毫,他名副其实,其荣耀可以与古代英雄和半人半神的人神相提并论。”
通过推翻波斯帝国和传播希腊精神——希腊的文化、语言、思想以及希腊式的生活方式——直至印度,亚历山大推动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传统上称之为“希腊化时代”,以区别于希腊时代。亚历山大英雄业绩的一个结果是:个人主义的充满活力的希腊文化开始与古老庄严的近东文化密切接触。
菲利普和亚历山大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伟大的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本特松(Hermann Bengtson)最近这样评价他们:
菲利普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为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打开了通往世界之门。马其顿帝制加入到希腊精神的传播之中,这种精神渗透了整个古代世界。没有这两位君主的成就,无论是罗马帝制还是基督教的传播都是不可想象的。
㈢ 古罗马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有什么样的历史继承关系
古罗马文化通常以罗马共和国中期(前265--前133)的文学为开端至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期间的文学为终止。
继承:
①神话的继承:
在对外扩张中,罗马人开始接触发达的希腊文化,并将希腊的文化艺术移植到本民族的文化中。在希腊的影响下,罗马神话中的神变成了改了名字的希腊神,宙斯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朱庇特,赫拉被称为朱诺,雅典娜被称为密涅瓦,爱神维纳斯在古希腊神话中指的是阿佛洛狄忒。古罗马神话其原始形态由于希腊的影响而和希腊神话融为一体。
②史诗《奥德赛》:
黄金时代,奥维德《变形记》搜集神话和趣闻,贺拉斯《歌集》抒情诗,《诗艺》继承模仿说,主张学习古典,形式要完美,提出寓教于乐。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是对《荷马史诗》的模仿。
③戏剧:
戏剧方面:早起罗马文学原有阿特拉笑剧和拟剧两种民间戏剧,在受到希腊化时期希腊新喜剧的影响后,发展起自己的戏剧,代表作家是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两人都以创作喜剧见长,均受到希腊戏剧的影响,改编自希腊戏剧,反应罗马社会生活。
㈣ 古希腊文明是苏美尔人创造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2.古代希腊创造的文明:
爱琴文明(或克里特文明)
3.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原因:
1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2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3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着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㈤ 希腊的民族文化
即古典希腊哲学是由古希腊哲人对生活的智慧,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同一个范畴。主要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是哲学的重要内容。 古典希腊哲学对西方的哲学、科学和宗教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1. 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 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这不是为了否认其他在古埃及、闪族以及巴比伦文化里出现的早期哲学家而作的谣传。诚然,每个文化中都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们有证据证明一些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可能至少接触过某些埃及和巴比伦思想的作品。然而,早期希腊思想家与他们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种元素,使他们与前人的思想区分开来。在历史上,我们首次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对于世界规律并不是教条式的主张,而包括了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各种论点。 事实证明了,几乎所有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宇宙论是极度和明确的谬误,但这并不会降低它们的重要性。因为即时以后的哲学家立刻抛弃了前人假设的答案,但他们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问题: 一切事物从哪来? 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 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 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 而希腊哲学家所追随的形式和传达他们的答案方法,变得与他们所问的问题一样重要。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换言之,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使用合理的论点突出他们的观点来告诉他人。尽管哲学家对关于理性和观察相关重要性尺度有所争论,但2500年来他们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苏格拉底学派最早发明的方法。 争议常出现在确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以及确定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独特观点的论据的方式。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他们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纯粹是由于他们的历史与我们相隔太远的缘故。虽然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创作出标志性的着作,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一本着作的完整版本。我们只有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其作品的引用,与偶尔发现的原文片段。
㈥ 说说希腊文化
首先,非常感谢贵校能够给我一个机会,到这么漂亮的讲座厅来做讲座。我这次给大家做一个系列讲座,讲西方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那么,现在我就直接切入今天的正题—— 希腊文化。
大家都知道,一谈起西方文化,就像西方人说的“言必称希腊”。对于西方人来说,对稍微受了一点教育、受过一定文化熏陶的人来说,你要跟他打交道,问他属于什么文化,我想,绝对多数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基督教文化”。一直到今天,尽管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仍然觉得自己是基督教文化。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西方人都是基督教徒,但他至少觉得自己的文化属于基督教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文化之于西方就好比儒家文化之于中国一样,它已经深入骨髓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而不单单是一种宗教信仰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但是,你如果再继续问下去,你们的基督教文化的源头是什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是古典文化”。所谓的古典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希腊罗马文化”。所以,我们今天谈西方文化,就得从它的源头--希腊、罗马文化说起。
西方文化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它的文学、艺术、哲学等等。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略地讲一些比较感性的东西—希腊的神话传说和希腊悲剧,然后再讲讲希腊文化、希腊人的宗教对希腊人生活的影响,最后呢,我想概括出希腊文化的一个总的特征。
大家知道,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摇篮,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一种文化形态。正因为如此,就像所有的民族,它的最早的文化形态都是跟神话有着不解之缘的,因为古代的人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满脑子的科学技术思想,他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原始的、直观的东西,也就表现为一种神话形态。同样,我们说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原始宗教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同样是非常大的。所以,正因为这样呢,我们说希腊神话构成了希腊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从刚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起吧。
大家知道,奥运会今年在希腊举行,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这就是所有获得奖牌的人,都会得到一个月桂枝编成的花环,这是因为奥运会最初就起源于希腊。最早的一届奥运会举办于公元前776 年,而奥运会最初呢是起源于希腊人对神的崇拜,是他们祭神的一种仪式。为了让大家对希腊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我们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希腊做一个分段。我们追溯希腊文化,应该知道,它也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分为三个阶段的。西方文化追溯到最早,是地中海的爱琴海边的一个叫做克里特岛的地方。克里特文明即爱琴文明是西方最早的文明,发源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尔后,大概在公元前 1400年左右,爱琴文明突然消失了。至于它消失的原因,就有很多的猜测了,我们今天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证它。在爱琴文明消失前,在今天的希腊本土,也就是希腊半岛的东北角,就崛起了一个新的文明——迈锡尼文明。可以说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甚至更早,生活在亚欧大陆的里海和黑海边的、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游牧民族,大规模的向南方进犯。其中,就有几支相继来到希腊半岛,其中一支比较膘悍的民族叫做阿卡亚人,他们毁掉了克里特文明,而建立了迈锡尼文明。着名的游吟诗人荷马一生就写了两部史诗,一部叫《伊利亚特》,另一部叫《奥德修记》。美国电影《特洛伊》就是根据《伊利亚特》改编而成的。《特洛伊》描写的是阿卡亚人征服了克里特之后,远征小亚西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的一个城邦特洛伊的故事。也就是说,《特洛伊》所描述的希腊联军主要就是阿卡亚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早的希腊人,就是阿卡亚人。因为,克里特人和阿卡亚人是完全不同的种族,如果说克里特人算最早的希腊人的话,那么我们说,后来的希腊文明却是在入侵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明,而不是原来的克里特人建立起来的。迈锡尼文明一直持续到公元1100年前后,又有一支更为膘悍、同样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北方游牧民族——多利亚人,来到希腊半岛。他们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然后就出现了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西方人所说的“黑暗时代”。所谓的“黑暗时代”就是说,希腊文明衰落了,又退回到的原始状态,文字不存在了,所有的文明成果也都荡然无存了。一直到公元前 800年左右,在今天的希腊以及以希腊为中心的整个爱琴海甚至地中海地区,就出现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希腊城邦文明。而我们的同学,大凡比较了解的希腊文明就是指的这个时期的文明,就是多利亚人入侵以后,经历了三百年的黑暗时代,经过融合、混杂之后建立起来的希腊城邦文明。而那个时候的希腊的概念,远远不止今天的希腊的范围,它是一个大希腊概念,不仅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而且还包括小亚西亚的一部分,然后还包括南意大利,甚至还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希腊文明涵盖了整个地中海的北部地区。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希腊文化,既不是讲克里特,也不是讲迈锡尼,而是讲崛起于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城邦文明。
我们一旦谈起希腊文化,我想,同学们不管对希腊文明有多少了解,脑海里必定会浮现出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偶像,而这些偶像又往往都是和希腊的神话有关系的。比如太阳之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智慧之神雅典娜等等。我们所熟悉的这些神灵,和我们以后要讲的基督教的神,是完全不同的神,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亲切的。不仅对我们同学来说是这样,可以说,希腊的神话和传说,都深深地渗透到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乃至于,当时的希腊人都相信,神们就和他们生活在一块儿。正是因为这样,希腊的很多社会生活都是和对神的崇拜联系在一块的。比如说,那时侯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奥林匹亚是希腊北部的一座山,当年的阿卡亚人入侵希腊的时候曾经经过了奥林匹亚山,并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因此,他们拜了一批代表征服者的神,比如:战神雅典娜、阿芙洛狄忒等等。如果我们拿希腊的神和我们中国乃至东方其他民族的神做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希腊的神都是作为征服者出现的神。在希腊人崇拜的神里面,真正从事生产的神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数都是战争之神。而这些神平时干的无非就是两件事:打仗或在奥林匹亚山上饮酒作乐。这样,就逐渐演变出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由此可见,希腊的宗教神话和基督教所崇拜的神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希腊神是多神教,他崇拜的神很多,形形色色的神,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可以提升为一个具有人格的神。比如说,阿波罗就是太阳,波塞冬就是大海,宙斯就是雷霆。而新一辈的神就代表一种种社会现象或精神需求,比如荷尔牧斯是商业之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芙洛狄忒是美之神等等,不一而足。而基督教只崇拜一个上帝——耶和华。但是这个区别还不是最本质的区别,希腊神话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神人同形同性”。所谓“同形”就是说神跟人长得一模一样。可以说,男神之所以为男神,就因为他长得比男人更加健美和强壮;女神之所以为女神,是因为她长得比女人更加妩媚。所以,神之为神,就是因为他的肉体比我们人更加优美、更加典型,是最典型的人。关于这一点,很多西方哲学家、神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有论述。黑格尔在历史学中谈到希腊神时说:诸凡客观美丽的形体,就是希腊人的神。丹那在艺术学中说:希腊人崇拜美丽的形体,乃至于俸若神明,在天上颂之为神灵,在地上颂之为英雄。 所以希腊神就是以其肉体的健壮或者妩媚从而赢得了希腊人的敬仰。从希腊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希腊神的这种形体美对希腊人的影响有多么深刻:在古希腊的奥运会上,人们参加奥运会是裸体参加的。希腊人是以裸体为美的,因为对希腊人来说,一个人如果长着一副好的身躯,那乃是莫大的光荣;如果一个人的儿子能够在奥运会上获得锦标,那么他的父亲可以非常安详地死去。比如有一年,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在奥运会上同时获得锦标,于是有人说,某某某你可以死去了,结果他就高兴地死在儿子的怀抱里了(大笑)。因此,希腊人对于在奥运会上取得锦标的人的崇拜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对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军的崇拜;希腊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亚历山大,当年东征东方的时候,途经传说中的英雄阿格罗斯的墓前,为了表示对这位古代英雄的景仰,亚历山大帝王和他的同伴们到阿格罗斯的墓前举行裸体游行活动。所以希腊人是以自己的身体的美而感到荣耀、感到自豪的,这是受神的影响。但反过来说,神又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因此,神无非就是更理想的人。这个神不是由于他的精神的高尚或道德的完善,而是由于他肉体的完美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这是第一点,神人同形。而同性呢就更表现了神人相同的地方。希腊人的神人同形同性呢,我们通过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希腊神灵在道德方面没有什么可以讴歌的地方,在精神和智慧方面也没有什么超人地方,他们之所以被人俸若申明,是因为他们肉体非常完满。正因为如此,我们发现,希腊的神灵有很多道德上的瑕疵。他们和我们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优点也有弱点。他们的优点是人典型的优点,他们的弱点同样是人典型的弱点,这就是神人同性。所以,希腊的神经常干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而我们知道,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两个部分,神话是讲神的故事,传说却是讲英雄的故事。 英雄这个词在希腊语的原意就是半神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希腊的神无论男神还是女神,只要看中人间的人,并与之结合,生下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是英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英雄就是神的不道德的一种产物吧(大笑)。 这主要是针对基督教而言的,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是非常崇高的,是绝不可能到人世间来发生任何带有浪漫色彩的故事的。那么,基督教的上帝是至高无上,是全能、全知、全善的。因此,我们发现,希腊的神和基督教的上帝相比,他一点也不令人敬畏,但是他却更令人喜爱,因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面对希腊的神和我们面对基督教的上帝,内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上帝我们更多的是敬畏之情,而对希腊的神,我们更多的是喜爱之情。而上帝,按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甚至都不能显形的。我们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而不能说他是什么,也就是说不能用“是什么”来局限万能的上帝,因为他是无限的。而希腊神是有限神,离我们更近,也才更令人喜爱。我想,凡是接触过希腊文化的同学,无论你了解多少,只要你们看到希腊的那些艺术品,你的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为什么?因为他很美,它给我们的感觉是美感,它给我们的震动是一种感官上的震动。因此,我们一看到希腊的神,我们首先是感官上的愉悦。而我们面对基督教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瘦瘦的身子裹着一件薄薄的 长袍,所以基督不仅是羸弱的、枯槁的,而且是极度痛苦的。因而我们面对耶酥的震动,则完全是一种理性的、道德的、来自灵魂深处的震动。是耶酥的苦难、受迫害、灵与肉的煎熬唤醒了我们的灵魂,是经过反思而受到的震动。所以我们说希腊的诸神给我们的感觉是直观的,它让我们感到震动主要是因为它感动了我们的感官。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说希腊的神更惹人喜爱,但也许他并不能让人崇敬。
这就是希腊神化中的最大特点:神人同形同性。而希腊文明又是西方文明的童年和摇篮,所以我们想,面对希腊文化的感受也许正如我们每个人面对自己童年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太多过于深刻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比较感性的东西。那我们童年时代所喜爱的东西,当然就是美的东西嘛。这就是我们讲的希腊神化的特点。这里,我想要给同学们灌输这么一种观念:希腊神话深深地渗透到希腊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我们不知道,对于那些没有文化的先民们来说,宗教影响有多大。我们这个时候只能用一种同情的理解,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们是古代希腊人,没有文化和科学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对神话对宗教根深蒂固的信仰。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腊神话的一个大致的结构,神话传说的结构,然后引出希腊悲剧,最后讲讲希腊神话的一般特征。
㈦ 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什么
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各地的王宫始终是,希腊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各地的王宫始终是希腊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们中尤以迈锡尼王宫为最精美,公元前1350年以后不久,此王宫所在的城堡面积又有扩大并建造了厚实的"赛克罗普式"[插图]围墙,这种厚墙用石灰岩和砾岩的大石块砌筑,厚达20英尺。
主要入口由一坚固的棱堡卫护。入口本身是一个宽达九英尺的大门,用四块极大的石料筑成,门楣石上的三角形石块刻以具有迈锡尼王徽和宗教图谶意义的浮雕:双狮伸其前肢并立于一神圣石柱的基座上。在城堡北面还有一较小的双扉的后门以供出入。在城堡内有一宽阔的斜道从上述"狮门"达于王宫。
王宫的中心是宽敞的庭院。庭院东边有一柱廊,地面铺以石膏石板,由此经一过道达宫中主殿,即所谓"礼厅"式的建筑,它的彩绘灰泥地面用石膏石板镶边。在礼厅中央有四根木柱,柱面邻近基座部分包以青铜,四柱之中有一圆形的高灶。
房间的墙面绘有表现车战、马及马夫、妇女游于宫外等画面。在庭院西边有门通达作为接待室的前厅,它使宝殿和宫旁的大梯道分隔开,这梯道下连于供宾客出入的宫门。王宫的后院在庭院之北,并包括各建筑的上层;它大约借礼厅的过道作为出入口。它的各个房间用和庭院的南、北面墙平行的长廊相连。
迈锡尼时代的希腊人,只是东部地中海地区的许多强大民族中的一个,他们和邻近各民族在贸易和战争方面必然有过直接接触。保存有外交和军事文献记载的赫梯人和埃及人,自然会提到这些经常访问特洛伊并控制了南部爱琴海的希腊人。以后时期的希腊人在自己的史诗传说中曾用"亚该亚人"、"达纳亚人"、"阿尔戈斯人"等名字称呼他们迈锡尼时代的祖先,因此也就完全有理由推断这类名字会在赫梯和埃及文献中出现。
在公元前14世纪,当赫梯王国控制了从美索不达米亚经北部叙利亚达地中海的商路时,赫梯王穆尔西里二世(约公元前1350—前1320年)曾祈求赫梯诸神以及"亚恰耶伐"(Ahhiyava)和"拉兹巴"(Lazpa)国诸神的保佑。
在下一个国王时期的一封信函中,当提到祈求诸神驱逐入侵敌人时,有一个赫梯王的"兄弟"(亦即有同等身份的国王),名叫"达伐卡伐那"(Tavakavalas),被称为"亚耶伐那什"(Ayavalash)之王,并且是"亚恰耶伐"王的"兄弟"。另一较后时期(约公元前1300年)的信札提到"亚恰耶伐"的国王,以及埃及、巴比伦和亚述的国王。"亚恰耶伐"这个词(或者用其较古的写法"亚赫伊伐"[Ahhayiva])显然是希腊语"亚该亚"一词的转译(音译),正像"亚耶伐那什"(这里用了赫梯语的词尾)是"亚该亚人"的转译一样。
从较早的那封信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有两类亚该亚人的国王:其一是"最优越"的亚该亚王,正如后一封信中把这类国王和埃及王相比那样;其二是小亚细亚当地的亚该亚王。前一类显然是希腊大陆的国王。对于后一类,希罗多德可能提供了一些线索,他提到潘菲利亚或西里西亚的居民一度曾被称为"准亚该亚人"(Hyp-Akhaioi)。"拉兹巴"显然是指列斯堡岛,而"塔罗伊萨"(Taroisa,见于另一赫梯文献)即特洛伊。
埃及人在公元前14世纪和前13世纪的记载中也提到爱琴各族的许多名字。他们当时或者是作为埃及的雇佣兵,或者是赫梯帝国的同盟。在其中有沙尔塔纳(Shardana)、卢卡或卢奇(Luka、Lukki)、皮达萨(Pidasa)、穆萨(Musa)、卡利奇萨(Kalikisha)、达尔地努(Dardenui)和伊利昂纳(Iliunna)等。最后两个名字可判定为"达纳亚人"和"伊利昂人",在荷马史诗中它们是特洛伊居民的名称。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特洛伊在公元前13世纪是站在赫梯帝国一边对埃及作战的。
㈧ 古希腊人和多少民族融合了
所谓的希腊化时期,是希腊、古埃及、两河文明三者融合而成
西方的历史,或者说特指西欧的历史,其分期一般为古希腊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近代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