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业文化结构的层次
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幔层的(或称浅层的)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它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为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
3、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上述三者,构成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卓越的企业总是经常用适应企业目标的企业组织结构去迎接未来,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职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4、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称为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所谓的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或组织的领导和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目标。它是企业或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是企业或组织全体成员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或组织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反映了企业或组织领导者和成员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属。
②组织哲学。组织哲学就是组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组织领导者对组织长远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
③组织精神。所谓的组织精神,是组织有意识地提倡、培养其成员群体的优良风貌,它是对组织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通过全体成员有意识地实践体现出来。
④组织风气。一般意义上的组织风气是指组织及其成员在组织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通性的、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是影响整个组织生活的重要因素。
⑤组织道德。所谓的组织道德,是指组织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就其内容结构来看,主要包含调节成员与成员、成员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⑥组织宗旨。顾名思义,组织宗旨就是指组织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承诺。
② 文化的四个层面是指什么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1、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2)如何展示文化层次扩展阅读: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 那文化结构的这四个层次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大神们帮帮忙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希望能帮您解答,谢谢!
④ 文化的四个层面表现是什么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1、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如何展示文化层次扩展阅读
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主要的功能和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蚂蚁过江。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
2、导向。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导向作用。
3、维持秩序。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4、传续。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⑤ 如何理解文化概念的三个层次
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⑥ 文化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1、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6)如何展示文化层次扩展阅读: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⑦ 什么是文化举例说明文化结构层次。
作为本土文化本身,包括了宗教、风土民情、众生群像、民间俚曲、礼俗好尚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省市区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如何看待这些文化历史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是美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在贯彻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有三种认识应当澄清,一个是:是不是许多地区没有美术馆、博物馆,就不存在课程资源了呢?不是。比如当地的民居、老街、木雕、砖雕、泥塑、织绣、服饰、拴马桩、桥梁、牌坊、庙会、集市,甚至一些民俗活动,都是非常生动的美术资源。
另一种认识是只有那些非常着名的民间艺术,像山东高密的泥玩具,河北蔚县的剪纸,无锡的大阿福等“经典”的艺术品才能被称为课程资源,没有名气的文化历史资源不能算是课程资源。这种认识会使一些人看不到身边的课程资源,那课程资源不是一下子就少了许多了吗?
第三种认识是:一谈本土文化资源就是带“老”字的东西,老房子、老字号、老玩具。其实,本土文化资源不一定都是老的,还有许多现代的文化资源也是美术课程资源,有时还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北京的西单文化广场,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是现代雕塑,已为广大群众接受。广州市前几年编了一套乡土美术教材,就把许多现代的东西列为美术课程资源,本土文化资源不一定就都是老的。
台湾在前几年就乡土教材问题进行过一番研究,应该对我们认识本土文化资源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屏东师范学院的陈朝平把乡土美劳教材分为四类:
1.风土民情类——特殊的自然景观、名胜、公园、游乐场所、重要建筑、市场、田园、工厂、交通等。
2.生活应用类——校园美化设计、造景、立体模型设计与制作。
3.传统民俗类——帮助儿童认识社区传统艺术生活必需品的题材。这类题材以民俗艺术为主。居民宗族、祖籍、宗教的不同,如高山族的山胞、客家、闽南、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等,而有较大的差异,与地区关系较小。寺庙、教堂建筑、装饰及礼器、古迹、旧建筑物,以及传统农、工具、家具等。
4.当代艺术类——帮助儿童认识艺术对社区生活之贡献的题材,这类教材以当前社区的纯艺术及应用艺术为主。社区的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社区人士收藏的艺术品,公共场所的雕像、壁画、具特色的建筑、牌楼、纪念碑,游息场所、商店、百货公司的橱窗、招牌、商品陈列及包装、灯光设备等。
人物资源很重要,许多人谈起文化资源总是忘掉人。其实,人是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也就没有了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本土文化中要突出人。古代人谈起浙江时,总是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他们就是把天地与人联系起来看问题。像乌镇是一个有名的旅游点,那里出了作家茅盾,附近还有丰子凯。说起绍兴,自然首当其冲的要说鲁迅、秋瑾、徐青藤等人。在名人资源里,特别要关照民间艺人,他们是一笔特别的文化财富,当地的文化与他们密不可分。我们要了解这些名人的创作环境,了解他们是如何走上艺术道路的,如果有条件最好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
⑧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1、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3、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4、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8)如何展示文化层次扩展阅读:
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要从三个层面来认知:感观的层面,估且把这个层面定为“韵”吧,也许叫做“形”也可以;技法的层面,可简称为“技”或“法”;内在精神的层面,也是道与理的层面,可简称为“道”。以上三个层面,也可以叫做三个层次,基本上是一个层层深入、渐入佳境的过程。
从感观的层面讲,人各不同,欣赏的角度也不一样,各人心中自成己韵。好比欣赏文学作品,篇章布局,用词断句,各有各的认识,各看各的讲究。
技的层面,各行不同,也是各有各法,外行看闹,里手看门道。
古人还有“闻弦歌而知雅意”的说法,这就似乎进入“道”的层面了。道,还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一个层次是对前一个层次的升华,即由作品到人性、人生、自然乃至世界观等哲学层面的东西。
⑨ 通过学习旅游美学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1、过旅游方式,树立国民文化自信
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旅游可以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也可以提高人们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红色旅游市场火热,受到游客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与旅游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与传统的通过书籍、会议、报道等宣扬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方式相比,旅游消费现场体验的特点可以使文化传播和认知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趣味性,能够增加人们对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从而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
2、通过旅游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自信
旅游是对外传播文化的良好途径。要提高文化影响力,首先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增加文化的传播范围,二是要通过适当的表现手法,提高对我国文化的认可和接受度。
旅游是更值得重视的文化传播方式,旅游的场景性和体验性使文化传播过程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更加容易受到传播对象的认可。我们有必要从旅游者出发前、旅行过程中、旅行结束后三个阶段来研究旅游如何促进文化传播。
3、畅通文化传播,重视行前信息优化
一般而言,旅游者在前往某地尤其是异国旅游前,会主动提前通过互联网、书籍、朋友等方式了解关于目的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自觉了解目的地的意愿是关键因素,同时目的地国家信息渠道的构建也很重要。
如果没有便利的信息获取方式,潜在旅游者或许会因为众多的不确定性或者一些片面的信息而放弃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也会因此中断。
因此要重视信息渠道的构建,如各地政府部门可以在国外主流旅游预订网站上发布关于该地的基本旅游信息,并鼓励国内旅游企业在这些网站上发布、上架相应入境旅游产品。
4、注重文化层次,重视行中效果提升
当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国家时,文化传播的重心转移到了目的地国家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展示方式上。这一文化感知过程是对外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
在保护景观的原真性、注重旅游商品的文化性、保护民俗文化、开发高水平的文化演出等方面下足功夫,充分展示出优秀文化的魅力。其次要重视解说系统的建设,唯有让旅游者了解物质文化与艺术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才能让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文化自信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过程当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一种力量。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新时代新使命】旅游增强文化自信
⑩ 一个人的文化层次,真正体现在哪几个细节中呢
3.说话的艺术
浅薄无知便会带来蛮横无理与简单粗暴,而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不管受没受过完善的教育,至少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与交流。
说话的艺术体现的也是人与人之间智商与情商方面的差距,这些都是由人的本性所控制的,教育可能会让人们学会斟酌词句,但也有可能会让人们自恃过高,变得言语刻薄、轻视他人而傲慢无礼。
而很多教育程度并不算高的人,却通过平时在生活当中的观察,自行养成了和善与谦虚的待人处事风格。他们知道如何把话说得不卑不亢、交待清楚自己的想法,又不让人感觉到唐突与被冒犯。
尖酸刻薄无关乎受教育的程度,有时候,接受的教育越高,反而使得这种人说出来的话更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每一刀都在凌迟着别人。
如果只以他们的文凭来承认对方的文化的话,这就太有失公允了。文化想要使人拥有友善与克制,而所有主观具有攻击性及非善意的言行举止,与这两个字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我们总认为文凭越高就越有文化,但事实往往出人意料,这两者不能划等号。如果文凭带来的是偏见、高傲、冷漠与疏离,那么这种人称不上拥有多高的素养,文化是让人变得友善与温柔。
相反,有些人也许并没有太多的文化,但他们却在生活与工作当中,参悟到了这一点,因此两相一对比,反而是后者离文化与文明更近,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