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环保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一、使命追求
公司决心树立中国环保产业的世界品牌,将为改善人类的工作、生活环境质量,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贡献全部的力量,成为令人尊敬的“四满意企业”:
客户满意:用专家级的服务,为客户度身定制全方位环境问题解决方案
员工满意:给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以实惠、舞台和未来。
股东与合作伙伴满意:为股东与战略合作伙伴创造最大价值,共生双赢,和谐发展。
社会满意:为社会提供认真负责的环境治理服务,诚信经营,为政府排忧解难。
二、核心价值观:创新、完美、诚信、责任
持续创新:
创新,是公司的缘起要素,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桑德以博大的胸怀接受一切先进的知识和经验,点滴积累,持续创新,引领行业潮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氛围与机制。
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意味着从高起点、以高标准、向更高的目标无限接近。完美意味着要以更大的责任和诚信,以孜孜以求、尽善尽美之心,把能力发挥到极致,不断寻求人才、技术和组织等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
诚朴取信
以信用做事,以真诚合作。公司崇尚讷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准则,也是桑德员工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勇担责任
勤智可托,勇担责任。公司各级组织和员工要持续学习,依靠自身的勤劳和智慧,不断提高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责任、个人责任所需的能力。
三、公司精神: 精细主义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管理思想就是精细主义。精于心,简于形,以最精细的态度,直指最简单的态势。
精细主义的实质就是凡事都要以最精细的态度寻找规律,在解决问题关键点上精心、细心用力,以效率和效果为出发点,追求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公司管理理念
移动打靶论
追求完美意味着从高起点、以高标准、向更高的目标无限接近。最高、最难的目标是处于不断移动中的目标。在对移动的目标进行“射击”时,要根据目标移动的情况及时、迅速地组织与目标相匹配的各项资源。通俗的讲就是移动打靶。各级管理者必须对事物有全局观和洞察力,不断地调整和控制团队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式以保证目标的完成。
精神贵族论
我们肩负着为改善人类的工作、生活环境质量,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贡献全部力量的美好使命。在追求经济利益与物质富足的同时,我们更加满足于一种来自使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我们应当自觉地融入到这种企业价值观中,融入面向人类和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宽广胸怀从而创展我们富有意义的人生,最大限度地延伸我们的人生价值。
女娲补天论
我是一块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没有我,天便要漏。没有他人,我便无处落脚。他人是我的骨架,我亦是他人的支撑。为支撑他人,我自应强壮;为支撑他人,我需多伸出一块与之搭接。若他人有短,我须长;若他人长,我要配合其长,共同补齐他人之短———这就是女娲补天。天是好多五彩石一块块组成的,天漏了,要补。每一块石头之间必须严丝合缝。
企业是天,员工就是那补天的五彩石;产业是天,企业就是那补天的五彩石。员工对于企业,企业对于产业,也同样要有这种五彩石的使命和责任。
公司愿景--------净化每一滴水!
② 什么是环保意识什么是环保行为 请给一个准确的定义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环保行为是指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为。
③ 中国环境标志的寓意
中国环境标志的寓意:“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中心由青山、绿水、太阳组成,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该标志具有明确的产品技术要求,对产品的各项指标及检测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实质上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废弃处理处置,乃至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也称“从摇篮到摇篮”)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
它由国家指定的机构或民间组织依据环境产品标准(也称技术要求)及有关规定,对产品的环境性能及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并以标志图形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哪些产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3)环保文化有哪些内涵扩展阅读
优点:
1、中国绿色产品的权威认证,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是企业追加附加值、寻找产品卖点的一个良好契机,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的又一张王牌。
3、是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张有力的“绿色通行证”
4、进入中国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在招投标中获得加分。
5、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④ 环保的文化内涵
用这个来解释是比较好的:
“在中国,生态河还有两条,它们不是简单的河流,他们是有生命的河,是蕴藏了自然历史和人文传统的河。保护包括它们在内的大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唐锡阳说:“人类目前面对的环境危机,实质是个文化问题。”
⑤ 环境保护的含义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 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 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⑥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⑦ 环保的理念是什么
环保理念除了平常所熟知的各种类型的环境保护概念之外,还包括地域性或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有害影响。总之环保理念就是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