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同文化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至今,在大同还有北魏风韵的遗存,那便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五万多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名僧昙曜奉文成帝旨意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竟然是北魏几代帝王的真实写照,连脸上脚上的黑痣也相吻合。《魏书》记载,“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当然不会是巧合,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北魏之所以尊崇佛教、大兴石窟,是基于佛教对于皇权有“济益之动”的考虑。拓拔圭借高僧法果之口喊出了“皇帝即当今如来”的历史强音。礼佛崇帝的要求,迎来了北魏在云冈浩大的开窟造像工程,昙曜五窟也就应运而生,从而实现了北魏王朝政教合一的局面。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气度是空前绝后的。举目望去: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箫……这是北魏文化中特有的华贵绚烂的造型、圆润流畅的线条、丰满柔和的构图、热闹欢乐的气氛。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北魏王朝的大气磅礴,感受鲜卑族人理解的佛教文化。 通过今天的分析,它(云冈石窟)每一个造像,每开一个窟,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照顾了现实的帝王,一个方面把佛教的内涵,非常充分而巧妙的表达进去,我在这个方面,看到了《华严经》的佛教的空间观念,《秒法莲华经》的时间观念,以及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向往的观念,以及将来弥勒佛在世的时候想象的那种太平盛世的观念,无一不在云冈石窟有所体现,而这个事情发生在北魏,距离今天一千六百年,那就是说,在北魏哪个时候,以鲜卑人的观念理解的佛教很深刻。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外东南方发现了北魏明堂遗址,这个惊人的发现令人们兴奋不已。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的地方,是礼治文化的载体。北魏明堂规模宏大,是北京天坛的三倍。是综合两汉与魏晋历代儒家的结晶,并有所创新而成的。明堂文化是北魏文化成熟后的一大标志,它引领着今人去凭吊北魏王朝的文化建构。而且明堂的发现成为一个坐标点,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现存的大同城,就是北魏都城平城的所在地。 我们大同这个平城的内城呢从北魏哪个时候到今天,将近一千六百年都过了,没有动地方,整坨坨的在这个地方,这就不同于我们中国前头已经从都城学会划出的八大古都,你比如典型的象西安、洛阳,汉长安、唐长安不是在一个地方,秦长安不是在一个地方,洛阳、汉洛阳、唐洛阳,都不在一个地方,都是搬迁过地方,北京比较年轻,辽、金时候,把那地方定为上京或者是中京,元代才正式在哪个地方,定都叫大都,它是元、明、清三代(都城),也就是七、八百年的历史,变了三次,现在北京的考察已经很清楚,元大都的遗址是在什么地方,辽、金时候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明代才定了现在的地方,最起码有三次变迁地方,那么从都城的迁移和固定,这个点来说呢,大同又是唯一的没有挪动地方。 五代时,后晋石敬塘为了当上“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大同由此划归辽地,从而一扫唐朝时的颓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赵宋小王朝,而对强大鼎盛的辽金政权不屑一顾。其实,先后与南宋并存于世的辽、金两代,不仅兵强马壮、地域辽阔,而且继承并创造了高昂奔放的北方文化。这种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发源于当时的国都北京,但因为北京后来屡次建都,早已难觅其踪了,而在大同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位于大同市区的华严寺、善化寺以及观音堂等遗存,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塑像露齿菩萨,造型极为独特,菩萨口露香齿,尽展佛韵的神情,与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显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宋人受‘礼“制约束太深,内秀多于外露;而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是另一种美的表现。 明朝时的大同改变了都城文化的风貌,以一个军事要冲的姿态掀开了新的一页。当年朱元璋率明军攻克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元军残部退回蒙古高原,元气大伤,但仍对中原念念不忘,对明朝北部边境构成严重威胁。明王朝因此格外重视北部边境的防御,在北方设立了九个防务重镇,称为九边。其中大同镇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当时全国十二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里,明成祖和明英宗都曾到此御驾亲征,有“大同士马甲天下”的美誉。 1952年,中央文化部主持了全国各地的古建筑调查研究。以罗哲文先生为主的燕北古建筑勘察组在勘察报告中评价:“大同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非常多,可以说是国内有数的保存古迹文物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正是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讲述着大同两千多年来起起落落的历史。一座历史名城,凝聚着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因此,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秦汉隋唐看西安,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燕元明清看北京……那么,北魏辽金看大同,是理所当然的事。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大同市,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拔氏入主中原的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陪都。它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大同古城整个布局好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东关为左翅,惟独没有西关。传说是一位勇士搭剑射掉了凤凰的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北魏近百年的建都史和辽金二百多年的陪都史,使大同这座塞外名城有着不凡的王城气度。这气度不仅辉映在云冈石窟的大气磅礴和华严寺、善化寺的雄伟精巧,更渗透在古城的血脉里。自北向南穿越大同的这一条河被称为“御河”,这名字透着都城的味道,应该北魏时就有了。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保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尤以大同九龙壁最负盛名。龙壁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建筑物,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既可作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出建筑物的肃穆和华丽。大同九龙壁为中国九龙壁之最,比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和北海公园的两座九龙壁都要大。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九龙壁,是明初代王朱桂府的照壁。采用黄、绿、蓝、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巍峨壮观、光彩夺目,为古城大同锦上添花。 今天的大同市已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近百万市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似乎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很难说得清他们操守的是什么文化。然而这里毕竟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叠加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历史上,鲜卑人走了突厥人来,契丹人走了女真人来,蒙古人、鞑靼人、沙陀种、瓦剌部走马灯似的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征战,你来我往,一派多民族的聚散离合景象,大同独特的城市文化也便由此而来。 大同文化究竟是胡化了的汉文化,还是汉化了的胡文化,还是胡汉交融文化,对这个问题,我经过长久的思考,发现我们大同有个特点,我们大同的居民谈不上五代,就是说有五代人在大同世居,这就不象人家南方人,南方人家有祠堂,有家谱,人家一追溯,我们的祖先是明代的、宋代的、唐代的,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去,人家都能够排下家谱来,大同没有,什么原因呢,古代北方的民族,在这个地方出入来往、相当频繁,因此,每一个民族来了,他们要留下他们的文化,当然这个地方也有本土的汉人,但是汉人在这个地方,占的比重有多大,应该说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不是绝对多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方绝对是胡化了的一种文化,但是呢,汉文化的力量比较大,胡人来到大同以后要学汉文化,他们又把汉人的东西又学进了许多,那么这个时候呢,又汉化了胡,你比如典型的北魏,北魏王朝(在大同)建都九十多年当中,它的治国方针,它的中心内容,大部分采用的是汉人的,所以说,大同的这个文化呢,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特别应该看到胡汉的交融,这是大同文化的特色, 这种多民族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不只体现在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上,而要从大同的传统民居中去寻找。这些破破烂烂的四合院里传承着大同最鲜活的生机和韵味。古民居、古街巷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建国初期,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说过:北京城的价值不在于王府、宫殿和寺庙,而在于所有建筑物的空间秩序,我们要保护的不只是文物。大同当然也是如此。漫步这些街巷,你可能会踢起北魏的沙尘,也可能会踩到辽金西京的瓦砾,从中感受那一千六百年的古都遗韵。 (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称,它的街道的格局是非常有特点的,因为它延续了隋唐的里坊制,这样一种格局,这个里坊制怎么说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讲的居住区一样,就是居住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那么,每一个“里”里面,也是棋盘式的,又分成多少个居住的单位,那么,这个街道呢,就是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然后再组成一个大的居住区,那么,中国的里坊制是在北宋以后开始变化的,就是把商业发展到街道上,是从北宋开始的,就是打破了过去隋唐时期里坊制的这种结构,那么,它(大同)恰恰是很真实的保存了这种结构,现在它(大同)的街道格局,仍然是这样,只不过是有些建筑,以经变成现代的建筑了,但是大体的格局没有变,那个时候它的每一条街和街之间的路口,都有牌楼,大同最有名的是四牌楼,这个四牌楼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很可惜,大同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不到两年时间把四牌楼给拆掉了,非常遗憾。 现在最惨的就是街道的里坊制格局,现在比较还能够看的出的就留下东南隅的一小块,这种东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希望尽快的拿出方案来,如何抢救这一片(传统街区),北京现在不是定了五十几片重点保护吗,我们大同也不妨学学北京,我们就定一片行不行,东南隅这一片,把它保护好,这就是我的一个希望,这样的话,我们大同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脉络可以往下延续, 民风、民俗是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它折射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气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造就了大同独特的民风。 如果讲到大同的民风,可以概括这么三点,第一就是这个地方比较尚武,大同人,尤其是县里边,到解放前夕都保存着一种练武的习惯,你象吴家窑呀好多地方,哪个地方好象习惯每个人都舞拳弄棒,这个与这个地方战争频仍、参军的人数多有关系,另外,大同人比较善歌,几乎每个县都有(小剧种),你象灵丘的罗罗腔,广灵的大秧歌,朔州的秧歌,右玉的道情,阳高的二人台,浑源的扇鼓,还有我们的北路梆子,还有朔州的喜罗,浑源的扇鼓,有十几种之多,我们研究发现,她为什么遗存这么多呢?这是由于当时好多少数民族在这儿交流、融合,每一个来这儿的民族都带着老祖宗的一种音乐的载体,发展到现在那就是那些小剧种,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大同人比较爱美,过去大同的民居,老百姓的家里边收拾的特别干净,大同人特别讲究衣着,衣着比较爱美。 在大同,你会发现这里的人大多都长得眉清目秀,尤其是大同姑娘,几乎个个都是美女。其实大同多美女是古已有之,《大同府志》记载民间有谚语:“宣府的教场,蔚州的城墙,大同的婆娘,为三绝”。 这与大同历史上少数民族的融合是分不开的,包括匈奴人、鲜卑人,鲜卑这个民族,现在好象从地球蒸发了一样,这个民族到底哪儿去了?其实鲜卑从北魏哪个时候,改了汉姓了,这些人都融合到当地了,鲜卑人有个显着的特点,高鼻子,大眼睛,这些人和汉族人婚嫁、结合,那么生出的后代就要漂亮一点,恐怕这是大同人产生靓哥美女的根本原因。 大同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铜器加工工艺可谓闻名中外。至今在大同,手工制作铜器的作坊还在传承着古老的手艺。大同的铜器加工始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民国《大同志稿》记载:“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着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民间流传着“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的说法,足见大同铜器的声名远播。描龙绣凤的铜火锅与其说是炊具,不如说是一件工艺品。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周恩来总理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赠送给他,一时使大同铜火锅享誉四方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已有当地居民开采煤炭用以炊煮取暖的记载。唐宋时大同煤炭开采已较为发达,成为商品、流通市场。明代诗人于谦曾有一首咏《煤炭》的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炬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由于煤炭采掘历史悠久,矿工众多,以往民间有每年冬至庆祝矿工节的习俗。当天,大街小巷、商店住户门前都要用煤块垒成圆碉形“旺火”。到了晚上,满城大大小小的旺火点燃, 一片欢腾热闹的气氛。如今大同市已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每天通过铁路、公路将优质煤炭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大同,展示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融汇着数十个古代民族的文化,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传承着古朴的民风,今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依然散发着恒久的光辉。
⑵ 山西大同旅游景点都有哪些
山西好的旅游景点多了,有:
太原有: 晋祠, 天 龙 山,崇 善 寺,永 祚 寺,凌霄双塔,崛 围 山,窦大夫祠,晋府沧桑,古城衢陌,张氏祖祠台骀庙.
晋中有: 绵山,晋商大院,古城平遥,古城祁县,双 林 寺,镇 国 寺,资 寿 寺,张壁古堡.
大同有: 大同揽胜,云冈石窟,华 严 寺,善 化 寺,九 龙 壁,北岳恒山,悬 空 寺, 觉山寺,水 神 堂,应县木塔,大同火山群.
朔州有: 朔州古城,应县木塔,崇 福 寺,净 土 寺,广武汉墓群.
临汾有: 尧 庙,大 槐 树,小 西 天,广 胜 寺,东 岳 庙,苏三监狱,霍州署衙.
运城旅游有: 运城揽胜,永 乐 宫,普 救 寺,小 浪 底,龙门激浪,黄河铁牛,黄河古渡,古城新绛,绛州大堂,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庙,中国宰相村,飞云楼与秋风楼.
忻州有: 雁 门 关,边 靖 楼,赵 杲 观,管 涔 山,芦 芽 山,禹 王 洞,娘 娘 滩,杨忠武祠,忻州温泉,古城代县.
长治有: 长治揽胜,古城长治,上 党 门,灵 空 山,黄 崖 洞,太行大峡谷.
晋城有: 晋城揽胜,蟒 河,历 山,青 莲 寺,玉 皇 庙,炎 帝 陵,王 莽 岭,
柳氏民居,皇城相府,羊头山石窟.
阳泉有: 阳泉揽胜,藏 山,娘 子 关,百团大战纪念碑.
吕梁有: 吕梁揽胜,庞 泉 沟,玄 中 寺,北武当山,武则天庙.
⑶ 从大同火车站到新荣区文化里
公交线路:30路,全程约5.6公里
1、从大同火车站步行约270米,到达大同站
2、乘坐30路,经过10站,
到达三二二医院站
3、步行约860米,到达文化里小区
⑷ 大同有几个着名旅游景点
大同市博物馆:在下华严寺院内。有四个展室,陈列面积为 238平方米,展出历史文物、动植物化石 380余件。其中有在大同市新荣区总高墩村发现的长达10余米的恐龙脊椎化石,在大同城西青瓷窑发现的文化遗址模型。馆内还陈列有春秋、战国时代的鼎、壶、戈、剑等,还有从大同东郊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内出土的文物 450余件,其中有一批是极为珍贵、罕见的艺术品。 鼓楼:耸立于大同市区内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它不仅装点了大同市的容颜,而且烘托出了这座历史名城的古老风貌。鼓楼创建于明代,清代顺治、干隆年间两次修整。外观呈方形,面阔、共三层且均为进深三间,底层砖石砌成,中为十字穿心门洞,行人可纵横通行。这座三檐楼阁的下两层是木结构建筑,上层置大鼓面,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 大同市明代鼓楼 观音堂:位于由大同市区到云冈公路北侧的佛字湾附近。始建于辽代重熙六年(1037),明、清时重修。观音堂坐北朝南,庙门前有一座三龙琉璃照壁,庙分两院。前院右前方置钟鼓楼,正面观音殿内,观音菩萨像立于正中,两侧分列胁侍菩萨像四尊;观音像前的神台上有一尊较小的观音坐像和六尊雕像;左右两侧有护法天神像十尊,这些神像中除观音菩萨为泥塑外,其余均为辽代石雕。后院是三真殿,东、西侧两间分别为山神殿和河神殿,也存有壁画。 慈云寺:位于天镇县城西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法华寺,创建于唐代,誉称“关北巨刹”。大雄宝殿前两侧耸起的高达10米,呈圆形的钟鼓楼典雅别致,风格独特,在省内是孤例,在国内同类建筑中也属罕见。钟鼓楼分上下两层,每层依靠八根圆柱环绕支撑,顶部中央有一颗很大的圆球。这一特殊构造使人想到塞外的蒙古包、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其巧妙设计,常使游客惊叹不已。大雄宝殿、释迦牟尼殿依次肃立。这两座殿内,壁画满墙,色泽鲜艳。装饰图案生动精致,花卉、游龙、罗汉、天女等形象生动,笔触细腻。这些壁画反映了我国明代社会风貌,为研究明代社会生活提供了资料。主殿毗卢殿,宽展宏大,飞檐高挑,展翅欲飞。据传,大殿四周的几十根柱子为唐代初建时的遗物,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册田水库:位于大同县西册田乡,是山西省大水库之一。它横截桑干河水,东西长十公里,面积1.5万亩,蓄水8600万立方米,可浇灌农田40多万亩,年产鱼五万多公斤。 汤头温泉:位于浑源县城45公里处的汤头村附近,居恒山南麓。温泉历史悠久。从魏史记载看出,早在1400年前汤头温泉就被用以治病。北魏道武帝、文成帝、孝文帝都曾“温汤疗病”、“驻温泉宫”、“幸代之温泉”。水温达63度,滚热的泉水,终年不息从沙石中冒出。水含镭、氧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和硫化氢、钾、钠、钙、镁等10多种化学元素,对皮肤病、风湿病、关节炎、胃酸过少、轻度心血管病、早期糖尿病、早期高血压及神经炎等都有明显疗效。 七峰山:位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峪南侧,是大同市最高点,由鳌峰、玉女峰、太师峰、剑峰、白雪峰、笔峰、摩天峰排列一线组合而成。连接七个山峰的有玉龙洞、八佛洞等天然石洞,幽深莫测。这些奇峰异洞成为大同市南郊区的着名景观之一。 云林寺:位于阳高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存有明代建筑大雄宝殿。它梁架规整,斗拱细密,琉璃装饰完好,雕工洗炼,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龙山:在浑源县西南,亦名封龙山。《魏书·太宗纪》:泰常二年,“司马顺之入常山,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金末,元好问、李冶、张德辉尝游此山,时号龙山三老。相关内容请看本站山西名山漫谈栏目的浑源龙山应无恙 归潜堂:在浑源县西南四十五里玉泉山东,元代刘祁隐居于此。刘祁,浑源人,字景叔,刘从益之子,金时为太学生,八元复试为进士。所着《归潜志》即写于此,是书多为修篡《金史》采用。 白登山:也称小白登山,今名马铺山,位于大同城东五公里处。西临御河,东接采凉山,南傍张同公路,北靠方山。历史上白登之战正在此处。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年),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征匈奴,在此被匈奴四十万铁骑伏兵围困七天七夜。“白登之战”距离今天虽有两千多年之历史,但作为游览古战场来说,还有很大军事价值,曾经吸引不少游客吊古凭今。明朝宣大总督翟鹏来游白登山,感慨万千,赋诗名曰《白登台怀古》:“荒台犹有白登名,一望龙沙万里明。尚想精兵围汉帝,翻怜奇计出陈平。云中烟垒曾鸣镝,塞下山村有废城。顾我临风怀古意,胡笳吹彻暮云横。” 明朝大同知府魏大本游览白登山,抚今追昔,赋诗名曰《白登台怀古》:“叠叠冈峦处处村,君王遗迹向谁论。战场一夕围兵解,汉垒千年故业存。流水何心悲往昔,浮云随意变朝昏。独余西北青山好,壁立金墉固塞垣。”1993年,大同市人民政府在此矗建一座“汉阙式”碑亭,镌刻碑文中,详细记述了“白登之战”两军对垒鏖战情景。游人来此抚今追昔,无不感慨万千。 平型关大捷遗址:位于繁峙、灵丘两县接壤地带,距平型关约五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脉。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峪谷幽深,危岩突起。一条峡谷山路,长达七公里,东通河北,西接雁门,地势险要。关城呈正方形,周长3000余米。城楼巍巍,高约八米,南北各置一门,原皆有瓮城,现仅存北瓮城。城内正中有过街楼。城东2.5公里处为关门,门洞内置一块大型石碑,上镌“平型岭”三个大字,字体雄健峭拔。城南面东西高处,各有烽火台一座,远远可见。城北有大郎城遗址,传为宋将杨延昭镇驻之地。更多看 www.u0351.com
⑸ 从棚户区到工人文化宫一宫坐什么车
可以到,坐到终点是般若寺就是了。
⑹ 大同五寺一宫是什么
大同“五寺一宫”是华严寺、善化寺、法华寺、清真大寺、帝君庙和纯阳宫的总称。
⑺ 大同市工人文化宫正在上映什么电影
大同市工人文化宫(一宫)目前正在上映(放映)的电影有7部,分别是《蚁人》,《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我是证人》,《夏洛特烦恼》,《山河故人》,《半夜叫你别回头》,《精灵旅社2》。
具体信息请见截图。
⑻ 大同为何可以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之所能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悠久的历史和历史文化;(二)保留的大量的历史文物;(三)出产的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
大同位于山西北端,早在玉器时代就要先民在此繁衍生活,大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夏、商、周时期,大同隶属冀州;战国时则从属于赵国雁门郡;北魏时期,大同做了百年的帝都;女真灭辽之后,也将大同设为陪都,大同的悠久历史皆有迹可循。
大同走出来的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浩如繁星,古代十大贤君之一的北魏孝文帝、战国赵国,实施胡服骑射改革的国君赵武灵王、杨家将们的母亲佘太君、明末五猛将之一的曹文诏等等都是山西大同人士。他们即是大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大同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众多的历史名人让大同有资格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⑼ 从大同火车站到矿务局文化街怎么走
直接从火车站坐到矿务局的中巴车,直接就能到文化街.或者坐30路公交车,到电视大楼下车,再换乘1路公交车也能到.或者从火车站坐35路公交车到东关,换乘31路也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