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阿姆渡文化是什么

阿姆渡文化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01 10:49:27

Ⅰ 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什么

这两种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半坡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的样子。赵文华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定居的生活,进入原始农耕时期,和木都有原始居民开始制作夹碳黑陶,石器,木器骨气以及原始艺术品。种植水稻并建造末结构房屋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老的人工栽培稻有力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的国家。

Ⅱ 半坡与河姆渡文化是什么

距今约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境内的母系氏族公社达到繁荣时期。半坡和河姆渡文化就是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个典型氏族公社。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略呈椭圆形,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的周围有一条深宽各五六米的壕沟。沟北边是氏族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中,有一座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片。其中不少是红色底子,上面画着人面、鱼形、鹿形等黑色、褐色花纹的彩陶。彩陶上的花纹绘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是原始艺术的结晶。

半坡人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光石器。妇女用磨得很光滑、锐利的石刀、石铲,在火烧过后荒地上种植粟等庄稼,经营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半坡人还使用弓箭、鱼叉等,从事渔猎活动。他们还学会了把猪、狗、牛、羊等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丰富了原始居民生活。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在遗址的居住区发现了“干栏”或木结构建筑遗迹。“干栏”式建筑就是把一根根木头打进地下,然后在桩柱上架设房屋。河姆渡人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大量栽培了水稻,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产工具除了伐木用的石斧、石凿,还有农耕用的骨耜,骨耜是该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是用个体较大的动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制成的一种翻土工具。陶器制造粗糙,为“夹炭黑陶”。河姆渡文化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文明发源地。

Ⅲ 河姆渡文化有哪些特色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和宁波市之间,遗物十分丰富,共有玉、石、木、骨、陶各种文物6000多件,其中玉石器数以千计,共有玉环、玉玦、玉管、玉珠四大品种。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玉器尚处于早期饰品阶段,具体特征表现为;一是玉、石混用,同样造型的装饰有玉质的,又有石质的;二是做工粗糙,雏形不甚规整;三是品种单调,除装饰用外,尚未出现其他别的玉器。

Ⅳ 河姆渡文化的内容简介

随着耜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变。但是,尽管耜耕农业和家畜业为河姆渡先民增加了产品,仍然还要靠渔猎和采集作为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河姆渡遗址出土动物遗骸数量巨大,其中仅能鉴别属、种者达六十一个门类,还有许多骨骸是不知其名的。如果把这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加在一起,其数量肯定居国内外已发掘的同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之首。这表明河姆渡先民渔猎活动是非常频繁的。
河姆渡遗址北面有广阔的水域,沼泽湖泊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水生动物资源。南面有深山密林、灌木丛林和茵茵绿草,也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丰富的陆生动物资源。总之,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自然资源。
《尸子·广泽》记载:“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庖栖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渔猎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有关遗物推测,河姆渡先民利用弹弓发射陶弹丸击落飞鸟,也有的用弓发射骨镞击落飞鸟。河姆渡第一期文化有一种C型Ⅱ式骨镞。圆柱形长锋,锋尖多圆钝。一些研究民族学的学者告知,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有这样一种习惯,为了猎取有美丽羽毛的鸟,怕伤它的身子,就用类似河姆渡这种箭镞。强弓可以发射箭镞击倒野兽。河姆渡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箭镞一
千七百件之多,这与河姆渡先民广泛使用弓箭狩猎有密切关系。像鹿一类的动物抵抗力弱且数量多,喜成群结队外出觅食游闲,容易成为河姆渡先民的首选目标。这可以从河姆渡遗址出土大量的鹿类标本中可得到证实。而且鹿类的下颌骨大都十分残缺破损,意味着确实曾被食用。从出土的动物标本来分析,犀、象、虎、熊一类大型动物骨骼标本数量很少,说明这些动物的确凶悍无比,不易捕杀。
……

Ⅳ 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仰韶文化是一种母系氏族社会文化,所谓母系氏族社会是指女性在社会中亨有统治地位,并且掌握氏族领导权的社会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第一次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因而命名.距今约7000至6000年的历史。

2、农业不同

仰韶文化是以原始农业为基础、以食物生产为主、以食物采集为付的氏族社会文化,其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其主要农作物为栗和黍,其主要饲养家畜是猪、狗和羊。

河姆渡文化在农业方面:以人工栽培的水稻为主,在遗址第4层较大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

3、经济状况不同

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早期阶段可能有尖木棒等木质工具及石铲、石锄等挖掘土地。这时的石斧大多形体厚重,横断面呈椭圆形,适于砍伐林木以开垦荒地。收割农作物则用两侧有缺口的长方形石刀和陶刀。加工粮食使用石磨盘、石磨棒和木杵、石杵等。中晚期的庙底沟、大河村类型,出现了大量舌形或心形的石铲,磨制得比较平整光滑。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中期宁绍平原的农业经济和家畜饲养都比较发达。在河姆渡遗址的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发现了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叶、稻壳等交互混杂,形成 0.2—0.5米厚的堆积层,最厚处超过 1米。稻类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远古各氏族文化遗存中所罕见的。经鉴定,主要属于栽培稻籼亚种晚稻型水稻,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对于探讨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5)阿姆渡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仰韶文化遗址的影响

第一,仰韶文化影响考古学的发展。发现仰韶文化之前,中国还没有考古学,仰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考古学研究主要依靠遗址的发现,而发现仰韶文化遗址点之众多,远远超过其他文化遗址点的发现量,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必将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并影响世界考古学的发展。

第二,仰韶文化影响中国历史的研究。仰韶文化虽然不能代替中华文明起源史,“却是中国国家起源史和中华民族起源史这座大厦中的一根擎梁柱”,因此,仰韶文化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仰韶文化和此后在黄河流域兴起的二里头文化一脉相承,仰韶文化的研究必将推动和影响中国历史的研究。

Ⅵ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

Ⅶ 河姆渡文化起源于哪里

河姆渡文化是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金吾庙村的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早期的重要的氏族村落遗址之一,反映了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氏族的情况。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平,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象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

Ⅷ 在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叫做河姆渡文化,为什么起名河姆渡

河姆渡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河姆渡是当时人们要安全感起的名字,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该文化目前唯一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是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此外,在浙江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

其他渔猎工具还有木矛、骨鱼镖等。柄叶连体木桨的发现,说明已有舟楫之便,除用于交通外,可能也在渔捞活动中乘用。利用禽类骨管雕孔制成的骨哨,既是一种乐器,狩猎时也可吹音用以诱捕动物。

阅读全文

与阿姆渡文化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