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方方言是文化遗产吗,如果是,那国家为什么提倡说普
方言当然是文化遗产,汉族方言中保留了非常多的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在其中,比如“来”去自如的来 这个字的发音在南方某些汉族方言中的发音是“离”如果你当地的方言中也是这么发音的那么就属于古汉语发音,至于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我感觉非常有必要,设想一下中国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语言,那么会非常可怕,这个省的人到那个省去根本无法交流,北方倒是无所谓,比如南方的福建人到隔壁广东去,那么要怎么交流呢?打手势吗不现实,所以有一种统一可以交流的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没有普通话可能本省和本省的人都无法交流,比如广东福建,据我所知这两省的发言非常复杂,福建不是只有闽南话,广东也不是只有粤语,所以推荐普通话非常有必要。
B. 方言是文化遗产吗
首先,濒临灭亡或已经严重遭遇普通话侵蚀的方言是文化遗产;但仍有广大使用群众,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方言,我认为还称不上遗产。
其次,国家提倡说普通话与保护方言文化并非基于同一概念。提倡说普通话,是为了跨地域间民众的交流便利,也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而且我们的政策也明确说过,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方言。在推普的过程中,方言也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我前文所说的问题,有可能是一点点,也有可能极大。但话说回来,正所谓物极必反,相信一地民众在已经感受到普通话语言压制的时候,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方言的反弹。
总之要顺其自然就是了。
C. 方言属于地域文化吗为什么
有人问方言属于地域文化吗?当然啦!方言这一块的文化底蕴很深。中国有那么多个省份,每一个省份都会有比较出名的一种方言。每一个省份除了比较出名的那一个方言之外,又有许多个方言。
除了四川话比较好玩之外,还有东北话我觉得十分有特色。东北人生活的地方十分辽阔,所以导致他们的性格豪爽不羁,方言里面也能体现。例如:那疙瘩、嗯呢、我瞅你咋地......听上去十分有趣。而且东北话十分具有传染力,每个说普通话的人身边只要有一个东北人,那么过不了多久都会被这个人给传染。
台湾腔也很有特点,我觉得是因为他们为人比较甜美温柔的原因吧!所以他们说话的声音都是嗲嗲的,很可爱。
D. 各个地区都是有方言的,属于民俗文化中的一种吗
方言是民俗文化,通过方言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风俗,了解地域差异。时代的发展,有些地方的方言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E. 为什么现在除了推广普通话之外还要保护方言
F. 方言算不算中国的文化
当然算,但是仅仅说方言这个现象,却并不是中国语言特有的情况。以英语为例,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就有很大的区别,更不用说在不同地域(以前大英帝国殖民地为主)的英语的差别。即使在英国这个小岛上,不同地域的人民说话的腔调、语气和发音也存在差异。中国方言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西北方言分布在甘肃、陕西大部(陕西南部地区除外)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南部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端口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2、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5%。 3、湘方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 邵阳、 邵东、新邵、隆[1]回、洞口、武冈、新宁、城步、 东安、 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 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4、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5、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 6、闽方言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7、赣方言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较少的一个方言,使用人口约5300万。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
G. 为什么说,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传承工具
因为很多语言类艺术类文化的传承和当地方言都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方言本身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在现代社会,为了交流沟通更加顺畅,语言用词造句等有统一规范的语音,语法标准,我们已经习惯在沟通交流中运用普通话了。普通话的推广,对于经济发展,教育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小就要学习掌握并运用普通话。但同时,方言在文化传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同样应该做好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并且对以方言为载体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保护与传承。
方言本身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流逝,方言一直流传至今,虽然有很多变化,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方言中感受地域古语的影子。
H. 中国八大方言是哪八种方言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 、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西部、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
2.吴方言
吴方言 以苏州话和上海话为代表。主要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及长江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通州(县城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浙江省大部份,上海市。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3.湘方言
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
4.赣方言
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 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省东南部,福建 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6.闽东方言
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上个世纪方言分类曾称为闽北方言,与闽南方言对应。闽东方言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份,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东方言。是整个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
通行于福建东部的福州十邑,宁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三明尤溪县,台湾地区的马祖列岛,随着福州人移民海外,在东南亚的印尼、泰国、文莱、马来西亚的东马(沙捞越州诗巫省有新福州之称,通行福州话)及西马的实兆远(有小福州之称)。
此外新加坡也有大量来自福州十邑的移民讲福州方言;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的福建人社区,所指的福建话通常指福州话。此外,在阿根廷、日本、欧洲和澳洲的许多华人社区也是以使用福州话为主。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
7.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以及台湾省的大部份。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8.粤方言
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和广西省东南部。南洋及其他一些 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8)方言属于中国哪个文化扩展阅读
中国八大方言语系: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
“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Topolect)”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Vernacular)”,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参考资料:网络-汉语八大方言
I. 你是怎么看待中国的方言文化的
应该,方言是一种文化,需要传承。如果一个人从小说方言,长大了很容易学普通话;但是如果从小就说普通话,长大了再反过来学方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现在许多家长从小孩一出生就教普通话,这样就错失了学一种方言的机会。会一门方言是很大的优势,在外面碰到老乡说起方言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自然就熟了。甚至是相近的方言也可以算半个老乡。而且掌握一些难懂的方言几乎是掌握了一门外语!抗日战争时就用一些难懂的方言做过密码,或是找两个会这种方言的人作为联系人。现在有的工作对方言也有要求,比如广东话。方言中的很多词汇是文言文里的,也体现了方言的博大精深,说方言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古代没有影像资料流传下来,而方言是说了几千年的,最真实的保留了下来。如果都说普通话,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文化的否认,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变得单调乏味。最好是方言和普通话都会,极少发现有人学不会普通话,就算普通话说的不是很标准,可以满足最基本的交流就可以了,本来普通话就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的,不从事相关工作没必要把普通话说的很标准,除了播音员很少有人能把普通话说的每一个字都和字典上的注音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说方言了,如果方言失传是非常可惜的,白白浪费了一种文化遗产。所以我认为应该学习方言,让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