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崧泽文化距今约多少年

崧泽文化距今约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2-04-03 08:47:42

1. 崧泽文化从产生至今大约有多少年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

2. 崧泽古文化遗址的介绍

崧泽古文化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被命名为崧泽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按地层可分为上、中、下三层。20世纪60年代以来,崧泽遗址被发现。1961年至1976年,3次发掘共揭露面积 703 平方米,发现几何印纹陶遗存和新石器时代的居址遗迹,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泽村古文化遗址列为青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崧泽文化的经济状况

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继马家浜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是崧泽文化。
崧泽遗址位于上海市西部青浦区城东约 4 公里处,地处太湖东岸。以该遗址命名的崧泽文化,碳 14 测定年代在公元前 3900 至前 3300 年之间,大约经历了 600 年的发展阶段。典型遗址除崧泽外,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常州圩墩、浙江吴兴邱城、海宁坟桥港等。
从各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和陶器的羼和料有较多稻壳可知,崧泽文化的先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石器磨制得都很精细,有宽面穿孔石铲、长方形穿孔石斧、扁平和长条形石锛、小石凿等,此外还有陶纺轮、陶网坠,很少发现骨角器。在几个典型遗址中都出土较多渔猎工具,说明狩猎和捕捞水生动物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就考古发掘资料看,崧泽文化居民的活动地域和所处的时间都比较有限,经济生产状况还不十分清晰。
手工业生产较之马家浜文化时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在制陶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多数陶器继续用泥条盘筑法手制,但已普遍采用了慢轮修整技术,有些器物看来是轮制的。陶器的器型规整,种类较多。一般以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为主,还有少量泥质红陶和泥质黑皮陶。泥质灰陶质地细腻,火候较高,在马家浜文化阶段极少发现,这时已跃居主要地位。泥质红陶有的颜色桔红,有的涂以红陶衣,内外壁和器表,胎质的色泽基本一致,也区别于马家浜文化时期外红内黑的陶器。各种陶器仍以素面为主,纹饰有堆纹、弦纹、压划纹、镂孔和彩绘等。其中压划的绞丝纹以及由圆孔、弧边三角孔组成的带状镂孔图案十分美观,特征鲜明。灰色和黑色陶器有较大比重,是用还原焰烧制的方法产生的,火候在 760℃—810℃之间。常见的陶器中豆、鼎和壶在早、中、晚各阶段变化多样,表现出制陶工艺的发展过程。许多陶器有花瓣式的圈足,有的壶、罐腹壁连续折成瓦楞状,都是崧泽文化陶器的鲜明特色。在崧泽文化的遗存中,已不见马家浜文化盛行的腰沿釜、牛鼻耳罐等。上述制陶业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其中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薛家岗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和崧泽文化反映的面貌,可以看出公元前 3000 多年的时候,长江下游各部落集团都在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生产,采集和渔猎经济仍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手工业的发展更多地从制陶技术的进步方面得到体现,而骨角器、玉石器的制作加工技术进展比较缓慢。
从薛家岗遗址各个发展阶段的文化遗存分析,这个部落可能是从苏北地区淮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一些氏族南下而来,在巢湖周围定居并发展到潜水流域的,后来又受到北阴阳营文化的较大影响,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文化。相对来说,北阴阳营文化比西部的薛家岗文化和东部的崧泽文化都要早一些,但后来以崧泽文化为主体发展起来的良渚文化发展迅速,使薛家岗文化和北阴阳营文化各部落的后裔都变成了良渚文化的附庸,终于融汇于青铜时代的“百越”之中了。

4.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上海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1961年崧泽遗址的考古发掘改写了上海历史,大量珍稀文物将上海古代史前推至6000年前,再现了上海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悠久的文脉与传承,表明了6000年前的上海与当下现代大都市的上海同样辉煌。上海崧泽遗址既埋藏着6000年前最早的上海,又堆积有5000年前中国文明起源的证据,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崧泽文化也成为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位于上海青浦2014年5月18日正式开馆。
崧泽遗址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海之源”。遗址发现于1957年,地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距今约7000年左右,上海地区陆地抬升。约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崧泽就是他们最初的家园。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介绍,崧泽文化是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文化,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上海原住民的文化。
博物馆中展示了众多“上海第一”。“上海第一人”是2004年春天考古学家在对崧泽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在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里发现的。这是一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据考古学家介绍,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是“老人”了。
馆内还展出了炭化稻谷遗存,这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被称为“上海第一稻”。这是国内发现的首个稻谷遗存,为中国稻作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与一般博物馆不同,崧泽遗址博物馆是建立在当年遗址发掘的现场之上的。

5. 崧泽怎么读

“崧泽”的读音为:sōngzé

“崧泽”为地名,即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属于新石器时代,崧泽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城东约4公里处,地处太湖地区,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

1962年,崧泽遗址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崧泽文化距今约多少年扩展阅读:

根据考古,青浦区境于7000年前已经成陆,现代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

崧泽遗址于1958 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 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

6. 崧泽古文化遗址在哪里

崧泽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城向东五公里处的崧泽村,经过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一个原始村落,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史迹。它是上海地区迄今为止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发现可人工培植的籼稻和粳稻的谷粒,证明了青浦地区的先民在距今六千年左右已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更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国东部上海市的青浦县。
年 代: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
发掘年代:196O年。


介:崧泽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时期的遗址。按地层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层的文化遗存是遗址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后被命名为"崧泽文化"。下层
属新时期时代遗存,发现有当时储藏食物的窖穴、生产工具,以及人工培植的稻粒。中层为一处原始社会公共墓地,墓葬为在平地上推土掩埋,葬式为仰身直肢葬,
根据埋葬的特点判断,尚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上层为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遗存,出土物包括陶器、瓷器、石器和少量青铜器。
意 义:崧泽遗址是崧泽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为研究太湖地区原始文化和上海史前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人工培植稻粒的发现,表明该地区的先民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已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崧泽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城向东五公里处的崧泽村,它东近佘山、南临淀浦河、西傍油墩港、北依318国道。

崧泽村地势比较低平,海拔仅 3.03 米 ,地下水位高, 崧泽村河道纵横,有南北向的崧泽塘;东西向的假山 浜 ;村南有大河横泖 ;村北有一土墩,当地称为假山墩,长宽各约 9 米 、高约 4 米 。

7. 崧泽文化的简介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 4 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 800 馀件
根据考古,青浦区境于7000年前已经成陆,现代的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南等处有山陵、土墩、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
崧泽于1958 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 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最早的祖先。
崧泽遗址于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和以余杭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8. 崧泽文化与父系社会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崧泽文化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文化,距今5800年至4900年,发现于我国上海市青浦区城东的赵巷镇崧泽村。

崧泽文化以崧泽村境内崧泽古文化遗址的中层文化为代表,分布范围大致以我国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太湖以东地区。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

据研究,青浦区境于7000年前已经成陆,崧泽村当时濒临东海,是一片沼泽之地,海拔甚低,地下水位很高,西面和南面等处有山陵、土墩和林木,水草茂盛,是适于远古人类生息的地区之一。

崧泽文化时期遗址共有墓葬100座,遗址下层墓葬中出土了一具人类遗骨,经鉴定为一名25岁至30岁的成年男性,在这之前上海地区从来没有发现过6000多年前的古人,此男性可称得上“上海第一人”。

在另外一具骸骨的嘴里,还发现一个指节长的小器物。一般认为,死后口中含玉的习俗,始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难道这个习俗的来源,更要追溯到6000年前?

墓葬内有大量石器、玉器、陶器,还发现许多人类居住的遗迹,人类制作石器场地的遗迹,以及6000年前粳稻谷和籼稻谷的水稻种子、家畜猪、犬的骨骼。证明崧泽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崧泽人是上海人最早的祖先。

除了“上海第一人”,还发现了“上海第一房”。它只留下了一些遗迹,未发现墙体、屋顶等,但足以复原它的外形:坐落在一个较高的土坡地上,类似于后代的谷仓,直壁尖锥顶,墙体以竹、木为立柱,屋顶用茅草覆盖,如斗笠状向周围披下,出入口挑出遮风挡雨的廊檐。

这说明,崧泽文化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方面,除较马家浜文化进步外,其加工、造型等方面都具典型性。同时,崧泽文化还接受了外地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有一定联系。

崧泽文化的发现,对上海只认为是长江冲积成陆仅二三百年的历史,一下向前推进了六七千年。所以,崧泽文化的发现对研究我国长江下游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和上海的古代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青浦区福泉山、吴县草鞋山、张陵山等古文化遗址,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层叠压在崧泽文化层之上的地层关系。因此,崧泽文化当早于良渚文化。

崧泽文化时期的制陶,在我国新石器诸文化中,可谓是进入了一个划时代成就的时期。首先表现在开创了轮制陶器。其前期,已采用泥条盘迭再加慢轮整修的制陶方法。陶器的器壁比较匀称,可见到不很挺直的轮纹。

但从中期开始,已运用陶轮快速旋轮、捏泥坯成型的制造技术,使器型规整,器壁匀薄,往往在内壁和内底遗留坯的旋痕。

同时,崧泽文化时期制陶是使用还原焰烧制陶器,由于陶器中的铁元素是在充分供给空气的环境下氧化烧成,而使陶器变红。所以以红陶为主是崧泽文化早期陶器的特色。

而崧泽文化陶器,除炊器仍为红陶,其他器物多以灰陶为主,红陶偶见。伴随灰陶的烧制,还出现了一种灰胎黑衣陶。以往只知道乌黑发亮的泥质黑衣灰胎陶为良渚文化陶器的一大特色,而其实这类陶器在崧泽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

崧泽文化陶器不仅制造技术方法较前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十分讲究造型和装饰,使器物具有浓厚的艺术气质和神韵。

比如在一个灰坑内有一只陶塑小肥猪。小猪憨憨的,披着一层很艳丽的红彩,圆咕隆咚,肥头肥脑,吻部短促,腹部圆滚下坠,四肢粗短,明显是一只已经被驯化、圈养的家猪,野性荡然无存。

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过一只陶猪,但与崧泽遗址出土的小猪相比,形态瘦瘪,吻部前拱厉害,头部狭长,前躯的比例大于后躯,“狼奔豕突”的野猪特征还保留不少。

家猪从河姆渡文化到马家浜文化发生的变化,证明了人类驯化和改良动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丰富,开始人工栽培水稻,从事各种手工业,打猎、捕鱼有了专门的工具。饲养家畜也已出现。遗址中有不少家猪骨骼,但都是些残骨,无法拼成完整形状的猪。

另外,嘉兴南河浜遗址还首次发现了崧泽文化的“祭台”,并较好地揭示了这“祭台”的形成过程。结合这些特殊陶器的出现,这对进一步认识崧泽文化陶器的内涵提供了难得的信息。

从发现的出土稻谷和稻叶看来,崧泽6000多年前就能人工培植粳稻、籼稻,这时可以制造多种形状、多种用途的陶制鼎。说明崧泽于6000年前,人们谋生已由极为原始的渔猎采摘转为以畜牧和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了。

在崧泽发现的不少墓地陪葬品质精量大,丰富多彩,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锄耕进入犁耕,已由使用原始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转为以使用比较精制的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这都表示6000年前的崧泽人生产、生活、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阶段。崧泽于1958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1959年,崧泽村古文化遗址列为青浦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和1974年对遗址的两次有计划挖掘,共发现了崧泽文化时期墓葬100座。

1982年,全国考古学家在杭州参加中国考古学会年会时,对崧泽文化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考古界确定崧泽文化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文化,特命名为“崧泽文化”。

后来,在浙江嘉兴崧泽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特殊造型的陶塑,已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继1990年嘉兴大坟遗址出土人首陶瓶之后,近年来在嘉兴雀幕桥遗址、南河浜遗址出土了一批以往从未面世的陶器,如塔形壶、鹰头壶、鸟型三足盉、六足陶龟、兽面钟形壶及形制各异的器盖和器座等。

9. 上海考古发现,上海目前最早人类的遗迹是距今月6000多年的什么,

崧泽文化。
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 年,属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青浦区发现崧泽文化遗址 4 处(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出土各类文物 800 余件。

阅读全文

与崧泽文化距今约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4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