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绘画体现了哪些文化精神,中西方绘画有什么不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中国绘画,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蕴藉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面对数午年悠悠岁月含蕴积淀的中国绘画传统。 中国绘画,经过了记事、象物、娱神的阶段,以其独特的笔墨意象,传神写意,超越形似,寄寓自然,不断走向成熟。
中国绘画,逐渐摆脱了功利的羁绊,自由自在地写心畅神,表现人格气韵,炉火纯青而脱尽铅华,出人意表而逸韵悠远。 中国绘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它是中华民族思维模式和美学精神的凝结。这就是所谓理性精神,和谐精神,表意精神和线韵精神。
区别如下:
1、绘画侧重点不同。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东方艺术为诗的,西方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绘画重神韵,西洋绘画重形似。
2、线条运用不同。中国绘画盛用线条,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西洋绘画线条都不显着,19世纪末,西方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画,都是线条不显着的。
3、中国绘画不注重透视法,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西洋绘画极注重透视法,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4、中国绘画不讲解剖学,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5、中国绘画不重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西洋绘画很重背景,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6、东方绘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方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② 西方传统肖像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③ 西方现代美术的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它是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中特别流行于北欧诸国的艺术潮流,是社会文化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反映,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表现尤为突出和强烈。
在北欧各国的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着表现主义的因素:在早期日尔曼人的蛮族艺术、中世纪的哥特艺术、文艺复兴中的鲍茨、勃鲁盖尔等画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变形夸张的形象、荒诞的画面艺术效果,这些都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
19世纪末,出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和现代风格混在一起的第一个表现主义运动,先驱代表画家是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奥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他们通过一些情爱的和悲剧性的题材表现出自己的主观主义。
20世纪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是德国,这决定于德国的社会现实,同时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
④ 文艺复兴的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五代及北宋初期的敦煌艺术
宋代美术中,宗教美术仍占一定的数量。文献记载依照帝王的要求几次大规模的修建道观,如:上清太平宫、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五岳观、宝箓宫等,这些宫观中皆有当时名手从事绘画、雕塑的工作。现存的宋、辽、金、元的建筑实例较前代丰富,其中有些尚保存得相当完整,可以具体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这些建筑物中也多有壁画和塑像,其中一部分还是未经重修的原状。辽、金地区及元代寺庙中的雕塑(泥塑或木雕)遗存对于了解古代雕塑有重大的价值。
宋代美术,由于继续了唐五代的风气,世俗的美术脱离了宗教的羁绊,而得到独立的发展。绘画的卷轴形式在宋代大大盛行起来。这些卷轴画中有一部分是由屏风及纨扇的装饰演变而来。宋代绘画活动的中心是皇家的画院,由于绘画已经成为一种手工业行业,市场的需要也刺激了绘画艺术的繁荣。
文艺复兴是多是教堂画,用色比较传统。
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
文艺复兴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端(13世纪末-14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是艺术家们对新的艺术精神和元素的探索阶段。这时的艺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规范,却能体现出艺术家们对新的艺术技法的追求。如何更真实地反映画面上的内容?成为当时意大利艺术家所关注的核心。于是他们开始着手研究古代雕刻,研究希腊罗马的绘画风格,形成了崭新的写实风格。对这种新风格起决定性影响的人,是佛罗伦萨画家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犹大之吻》等。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的开创性大师,他是第一个把写实风格和明暗远近法结合起来的艺术家,迈出了绘画中关键性的一步。此外,他还把优美的叙事同忠实的观察结合起来,使绘画不再是文字的简单图解,具有了独立的意义。但无可否认,乔托作为文艺复兴初始期的探索者,其对构图的空间关系,对色彩的处理,甚至对明暗对比等等技法仍然是比较幼稚的,但作为开创历史的先河,乔托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受到世人的肯定的。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美术(15世纪):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美术的进展构成了非常错综复杂的场景。这是一个许多地域性艺术流派诞生与繁荣的时期折射一个各种思潮积极地互相影响与展开斗争的时期。在这个百花争研的时代,注重空间透视表现和人物坚实造型,以及善用线条则是他们共有的特色。其中最着名的三位大师是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这里主要介绍画家马萨乔。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 其代表作《出乐园》和《纳税钱》等;马萨乔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是文艺复兴时代绘画中现实主义的奠基者。马萨乔以科学探索的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它的人物较之乔托的更加真实有力,同时他也是文艺复兴画家中第一个掌握透视法的人,第一个能在衣纹之下隐显人体结构的人和第一个广泛运用明暗对比手法的人。马萨乔还把风景放进他的构图,使风景具有壮丽的、概括的、真实的性质,他借助于风景来扩大画面范围,赋予画面以辽阔的空间感。他的贡献,其一在于以科学的态度对画面(人物)进行更真实的描写与刻画,其二在于把风景与人物互相配合,相得益彰。这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美术(16世纪上半叶):盛期文艺复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这时由于种种的社会及政治原因,艺术家们已不再满足于个人技巧和手艺,竞争激励他们在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各领城中广泛探索,力争获取更大的成就。他们在前辈艺术家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使艺术在16世纪初达到了高度成熟完美的境界。不但题材从宗教内容扩大到现实生活,而且对自然景色也开始加以观注,他们塑造的形象更完美,更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心理待点。如果说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主要探索透视、解剖等科学法则,那么盛期大师在把握了这些法则后不再受其限制,而是更强调视觉效果,探索作品的戏剧性和新的艺术语言。可以说,盛期的美术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这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布拉曼特、提香等等。他们不但把美术技法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对于美术理论的建设,也建下了不朽的功勋。这里选取画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作为主要介绍的对象,其代表作有《蒙娜·丽萨》和《最后的晚餐》等等,达·芬奇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等方面也有所反映。在美术方面,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他最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达·芬奇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而《最后的晚餐》的惊艳之处,更在于大师在画面中对人物表情的掌握,这是历史的创举,过去的美术作品,无论构图或画面的技巧如何,但对人物的表情刻画总显得僵硬呆板,大师作出这种历史性的创举,正是得益与大师对人体解剖学的深厚认识,对人体面部表情肌活动的掌握,以及对人体解剖及人体比例的深厚功底。此外,达·芬奇在美术理论方面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认为:绘画优于其他任何艺术,因为它包容了世间的一切,画家的心就象镜子一样能真实地反映这个世界,把普遍的自然变为第二自然。可以说,达·芬奇不仅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世界美术史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外还有另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naroti 1475-1564年)。 过往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中,对米开朗基罗的人生有过深刻的描写。作为一个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大师,他除了拥有绝顶的天才,超卓的成就,其与众不同之处,正是他生命中的悲剧色彩(这在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 中自有详述,此处不再多提)。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其雕刻方面的代表作有《大卫》、《摩西》等等,绘画的代表作有《创世纪》、《末日的审判》。在他的两幅经典壁画中,人物的繁多、磅礴的气势是一个显着的特征。但既便如此,每个人物所表达的故事仍然错落有致。充分表现了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多而不乱
⑤ 西方经典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中西方艺术差异的比较
要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首先必须分析中西艺术的各自特点。我个人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性的表现方式,它的主体是人,是人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产生的行为。因此,要谈艺术的差异,必须首先从的人的差异入手,而这里就牵涉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造成人的认识上的差异,而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差异便导致了艺术的差异。
先从古希腊谈起,这是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代表时期。中国在当时,正是儒家思想产生并盛行的时期。这也是比较中西文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时间起点。谈到艺术,必然要谈到文化。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文明,是属于人性的东西。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在一些行为举止上面往往都表现得十分直接,西方人打招呼喜欢拥抱、接吻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不像中国人异性之间握个手都觉得有点像在耍流氓。这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人作为这种文化产生的主体,表现出了这样的外在行为特征的差异。而艺术作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手法,它是直接反映人的主观意识的。通过人的感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最初概念,再经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再认识,最后结合了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二度创造。这就是艺术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识的结合,达到完美,产生艺术。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概念,是人们对艺术家创作的认同。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也恰恰是它符合了人性的特点,不在单纯地表现客观事物本身,它是结合了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从人性的角度表达客观事物。而这种表达,往往是和艺术家的个人思维方式相关联,所以,才造成了艺术差异性的存在。这里要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性更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去思考人性特点的差异。
前面谈到的中国人含蓄,西方人直接,这是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最大的差异。让我们再把时间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西方的大部分建筑、雕塑、油画等等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很相似地找到艺术家们所喜欢的一个认识客观——人体。在西方建筑雕塑中,人体作为认识客体,被认为是一种美,而一再地被歌颂着,直到今天艺术家们追求的都是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人体的美,因此在西方的艺术表现中,他们的艺术风格是更为直接的。人体艺术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至今还是很难被国人接受。当然,这里举人体艺术只是一个例子来证明,中西方艺术特点的差异。中国艺术中讲究一种意境美,它是朦胧的抒情的,往往更多的是在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本身,客观事物仅仅是表达的载体,比如诗歌,文字和语言都是载体,而艺术家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表现出来了。中国艺术的含蓄特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国画作品中找到证据,有人说国画其实是在写诗,这点我很赞同,它和中国古诗一样讲究一种意境美,它们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意识。国画不像西方油画那么直接生动地去描写,它的风格较为含蓄,往往是加入个人感情因素,化静为动,变动为静,在花虫草木中寻求情感寄托,重在借助客观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个人感情。比如古诗词中的一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不会溅泪,鸟也不会惊心,不过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了所认识的客观物体上面,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关乎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艺术则更偏中直接去赞美客观事物,他们更关心美的存在形式,偏重表现认识客体,而不在于表现认识的主体——人的情感因素。当然,当情感作为了认识的客体,他们就会充分地去关注并且表达它,就此,我想举贝多芬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命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所表现的客体是贝多芬个人的感情,所以表现得十分到位,令人惊叹!就单纯的排除人的感情作为认识客体来谈,西方艺术家是更在乎如何更加生动地表现客体本身的,不同的也只是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内容是一致的。这是与中国艺术一个很大的区别,而这样的区别完全来自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⑥ 中国绘画体现了哪些文化精神,中西方绘画有什么不同
摘要 中国绘画,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蕴藉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面对数午年悠悠岁月含蕴积淀的中国绘画传统。 中国绘画,经过了记事、象物、娱神的阶段,以其独特的笔墨意象,传神写意,超越形似,寄寓自然,不断走向成熟。中国绘画,逐渐摆脱了功利的羁绊,自由自在地写心畅神,表现人格气韵,炉火纯青而脱尽铅华,出人意表而逸韵悠远。 中国绘画,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它是中华民族思维模式和美学精神的凝结。这就是所谓理性精神,和谐精神,表意精神和线韵精神。
⑦ 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来自哪里
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来自现实与浪漫的碰撞。
西方绘画中的理想美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它的形成来自现实与浪漫的碰撞。德拉克洛瓦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充满激情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对历史和自然题材的强烈诉求。他好像给予我们一种精神的激励和文化的启迪,将西方绘画的理想美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
西方绘画简介:
西方绘画与现代绘画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虽然相对于现代绘画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掺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方绘画
⑧ 西方绘画有哪些风格艺术特点
你问的也太笼统了,西方绘画有N多流派,N多风格,每种特点都不同,这都够写篇论文了。
从文艺复兴开始说吧,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中表现为一种坚定的写实主义。借助于布鲁内莱斯基发现的线性透视,图画获得了真实的立体感;借助于精确研究人的形象,人的形象现在获得了体积;对自然的仔细观察使尘世的各种现象得到了忠实的再现。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表画家有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
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叶,成为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而得名。到了18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又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所谓“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具有端庄、雅致、明显的时代特征。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起源于古典时代,却不是仿古、复古,而是推崇神似。它的主要特点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
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现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同时出现的。现实主义美术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现生活。最着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这句话很能体现现实主义美术的精神。代表画家米勒、柯洛、卢梭等。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印象派绘画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
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
1 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
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胡安·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和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安迪·沃荷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着名。
这也就是大概齐说一下,供参考。
⑨ 西方艺术的体现是什么
西方油画发端于十二世纪,至十四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进入高峰期,并形成完整系统的油画理论体系。西方油画以人物画为主,大师辈出,经典迭现,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
一、人物刻画的真实精准饱满细腻。
从文艺复兴初期的达芬奇开始,画家们已经将关于人体结构原理的解剖学以及透视学运用于人物油画,使写实油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照像技术发明以后,写实油画又利用新技术对油画艺术创新发展,产生了超写实油画,使油画写实完全可以和照相相媲美。
二、把色彩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油画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从其产生的一开始就特别注重色彩的运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的提香就是一位色彩运用的顶级大师,他被誉为“提供了威尼斯水城全套色系,最善于用色彩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伟大画家”。十九世纪兴起的印象派,更是注重色彩的表达,建立了一大整套绘画色彩理论,至今仍是美术系关于色彩方面的教学内容。
三、油画流派的多样性和作品的丰富性。
西方油画自诞生以后特别是十九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相继产生,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最主要的有古典主义写实画派、印象派、抽象派、超写实画派等。一代又一代画家创作了形式多样内容极为丰富的作品,展现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油画风采。充分彰显了油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品位。
⑩ 图说西方绘画艺术的内容简介
西方绘画始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与其他艺术如雕塑、音乐、舞蹈等等一起发展起来的,与人类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而在漫长的中世纪,绘画作为宗教的艺术而存在。
西方绘画,呈现出与时代发展和人类精神发展同步运行的特点,表现了画家审视自然、社会和自身所持的思维观点,表现了自然和社会所透露的主观化情绪。所以,读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在读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历史。我们在《图说西方绘画艺术》中循着历史的走向,介绍了西方绘画艺术从初始的岩壁画、陶画到现代多姿多态的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介绍了西方不同时期的绘画流派及代表人物,对其中世界大师级的画家做了生动讲述,也是与读者一同从远古走到了今天,一同领略了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丰富和璀璨,一同开启心智,培育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