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钱穆在文化哲学上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晚年的钱穆比较偏重于文化哲学的研究。并就中西文化的问题作了很多深入的思考,在其一生的最后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了新的体认,并“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即在此。”
❷ 如何评价钱穆
钱穆老师是一个完全自修成才的旧学学者,除去一切其他的内容,单凭《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诸子系年》等几本历史研究者不可不读的着作,钱穆之于中国史学界的重要地位,就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一、史学思想
钱穆的史学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文化的内在动力”的作用,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内在理路(Inner Logic)。在研究一个历史问题的时候,是不能单纯将目光局限在社会变化的层面,仍要注意文化层面的影响。比如我们在研究东汉光武政权的建立时,通过比较,看出当时并立群雄中,最注重文化发展和任用士大夫的就是汉光武帝。除去社会经济层面,文化发展一样在左右着历史进程的进步。这些观点的发源,都来源于注重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钱穆老师。而这种思想文化内在动力研究的重要性,正是在中国大陆这个被唯物史观统治的地区,最迫切需求的东西。
除此之外,钱穆老师从未接受过现代的大学教育,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所以一直没有全盘接受西方的史学研究思想。这在民国时期,是一股与五四潮流想逆的巨大力量。胡适、梁启超主张的全盘西化政策,引入了西方的史学模式,否认中国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影响了一批后代文人,比如以李慎之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学者。钱穆老师的存在,一直在向后代文人传达传统思想的重要性,为“旧学”思想保留了无数璀璨精华。其实,随着学术的进步,中国东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与西方模式的矛盾越来越少,完全可以并存。作为五四余波中的时代逆流,是钱穆老师当年的不懈努力,才保存下来东西文化继续碰撞融合的希望。这方面看,钱穆老师是一个承前接后的文人。
着作方面,单独拿出《国史大纲》来说。这本书以教科书体例写就,但说实在话,作为一本着名的“通史”着作,这并不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但不妨碍其成为一本伟大的着作。之所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教科书,是因为其中内容讲的太简略,并不适合一门历史初学者来读,起不到史料积累的作用。但《国史大纲》之所以流传于世,在于其中钱穆老师对当时诸多思想者史学观点的总结提炼,书中诸多地方有对陈寅恪、吕思勉等专门学者观点的讨论,只是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一本综合性论集,想看透《国史大纲》,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人无完人。钱穆老师的学问也有其问题,也有许多被探讨批判的地方,这是每个学说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对《国史大纲》的批判,可以从史料、逻辑的方面出发,我们批判一本着作的目的是“修缮”,让学说逐渐完善,而不是“打倒”,让其遗臭万年。而单纯地扣帽子,评判其“好不好”,大概只是外行所为。
一些曾经批评《国史大纲》的人,例如胡绳,在晚年都对自己曾经对《国史大纲》的指摘进行了反思。读不出精华,应该先从自己身上反思。这种自视甚高的情况很多,有诸多学者评论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言之无物,我只能说,某些人眼中的言之无物,只是有眼无珠罢了。
我们不必讨论钱穆老师在史学某一特定领域的贡献,在知乎也没有必要说那么细。就单凭思想史观、承前启后、着作传世这三点,就已经足以支撑钱穆老师的史学思想成就。
二、新亚书院
新亚书院创立于1949年,当时环境及其艰难穷困,钱穆老师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四处奔走,几乎没有休息的日子,还几次身陷险境,差点丧命。而新亚书院以宋明书院之讲学精神,配以西洋大学的导师制度,所授知识贯通东西,不可不说是当时中国教育之奇葩。
新亚书院的几位老师,如钱穆、张丕介、唐君毅、饶宗颐、牟宗三等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教出的学生更是有余英时、唐端正、徐立之等各界英才。如今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部分,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汉学的中心之一,构成欧洲、美国、台湾、香港四个核心的落脚点之一,享誉全球。可惜,本应执世界汉学界之牛耳的北京大学,地位却一日不如一日。
作为第一任校长的钱穆老师,能教书,亦能办学。他在教育界留下的影响,可以说是有功无过。
三、为人处世
文人相轻,而钱穆老师却从不轻视他人。钱穆老师修习学术的“雅量”,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办学、做事、搞研究,每一行都势必经受社会的考验,这考验可能是质疑、批评、辱骂,可也能是赞扬、追捧、盲从,钱穆老师鼓励后学怀疑自己,坦然接受外界各种批评质疑,这就是一个学者应有的“雅量”。这种为人处世的心态,一直是我个人从事学术中秉持之信念,并已经在知乎上有所述说。
但这种开放的态度,不同于接受一切的意见。当有些概念相左之时,钱穆老师依旧会坚持自己认为更可靠的观点,并与对方理智探讨。
他在《国史大纲》序言中写下的几句话,更是显出其才气磅礴、文笔劲悍的英姿。振聋发聩,乃一切史学研究者必熟记之训诫。
四、总结
所学尚浅,无法对钱穆老师做出什么一句话的评论,就借引其得意门生余英时先生的话,来为本文之总结:
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着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
❸ 如何评价钱穆和他的书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钱穆先生吧。我少年时读鲁迅,读柏杨,所以对中国历史、对传统文化持一种反传统的启蒙主义立场,直到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着作,才慢慢将自己的历史观扭转过来。所以钱穆先生于我,有特别的意义。2015年,钱穆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到常州大学参加了纪念钱先生的会议,并赴无锡瞻仰了钱穆故居。
❹ 钱穆与钱钟书谁的文化史地位更高
钱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推崇,热爱,这个可能不大和现代中国一般知识分子的胃口,特别是大陆的
我感觉他是很强的,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不过是他的一家之言,有自然的个性而已,不见得一定有什么问题,况且有很多其实是学术争论,他的对手有什么资格说他有问题。 钱钟书,虽然知识广博才思敏捷,但看过《围城》的人,相信也知道其性格的刻薄。因此,留学牛津的他看不起纯靠自学成才的钱穆,少年得志的他看不起仅有高中文凭且35岁都还在私塾教书的钱穆,这并非不可能。
❺ 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钱穆的《国史大纲》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我读过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但是对于我这个人来讲,我并没有读懂他到底想写些什么,只是在随着时间的一个推移当中,还有后来经过一些对资料的查证,以及对钱穆先生的一个深入了解,才逐渐明白了他的用意。
好多小伙伴可能对《国史大纲》这部书有一些争议都说这部书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都觉得这部书并不是很好,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钱穆先生这个人思想和骨子里带有一些以前的封建传统的保守。
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是具有一定生意的,他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写的,他想要通过这部书来教育我们要记得自己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不能被别的文化所洗脑和同化,要永远记得我们是中国人。
❻ 被誉为“最后的国学大师”钱穆是一个怎样的人
上个世纪中国史学界辈有特色的大师非常多,而钱穆便是成就比较高的一个人,着作颇多,而且为人低调,可以说是我国“最后的国学大师”了。
❼ 中国传统文化钱穆跟许倬云的有什么区别
钱穆是一个历史大家,他的影响力和对后世的嗯思维方式的改造。和许绰云差很多。
❽ 钱穆的 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现代着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8)钱穆文化怎么样扩展阅读:
在钱穆的文化情怀与学术研究中,体现出传统士人与现代学者的综合。一方面,他的学术研究具有浓厚的文化担当。这种带有忧患情怀的文化态度,彰显了读书人对于时代的责任。另一方面,他的文化情怀立足于理性、科学的学术研究。
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为“观点”而扭曲“事实”的学人相比,钱穆发扬了乾嘉学术“审名实、重佐证、戒妄牵、汏华辞”的优良传统,在传统学术向现代人文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❾ 如何评价钱穆清朝
"部落政权"
钱穆,汉族,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清朝的政权为特殊的政权,即为“部落政权”。
并进一步说明:
这种政权,当然是私心的。所以这一种政权下之一切措施,便不好算是政治制度,而只好算是一种法术,一种控制此政权之手段。
可以说极具讽刺意义了。
在全书中提到的清朝尤为不堪,特别是对其统治者及其民族特权或是特殊照顾尤为不满。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这种错误是很莽撞的。
在我看来这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也更是当时以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处于弱势地位的一种反应。
钱穆先生眼中的清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当时的统治者,因本民族处于弱势,那么为了保护本民族血统和文化不被汉化,就必须借助国家政权进行干涉。这根本就不是满洲人的私心,反而是看待这段历史的钱老有私心。
以往的汉族王朝没有采取类似措施,并不是说汉族皇帝就特别的“大公无私”,而是由于汉族自身的强势地位使他没必要采取这种保护措施。当满洲统治者给予其民族特权后,他又必须考虑到满人与非满人的关系,旗人与非旗人的关系,进而考虑到更多数人的利益,否则又怎能维持其长期的统治?
钱穆先生眼中的清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在民族融合这一块我认为清朝做的足够优秀了。
此外钱老还用更多的西方近代的政治理论去批判中国古代专制的封建王朝,尤为清朝,我觉得同样也是站不住脚的,皇权的不断加强,也就是中央控制力的增强,是历史大势所趋,是体制所向,不是单单到了清朝就变成这样的。钱老不结合历史条件,也未客观分析其产生原因就贸然定论我觉得是不可取的,也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所以其的论据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❿ 钱穆被称为当代大儒,他的治学有怎样的特点
钱穆是举世着名的史学大师,他的治学首先表现在在当时抗战时期,他努力发现国家传统中的优秀,并向世人很好的展现,以增加国人自信、爱国之情,进而起来反抗日本,建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