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初中文化怎么读好宋词

初中文化怎么读好宋词

发布时间:2022-08-02 02:57:24

① 一个初中生应该如何学习古诗文

最最先看唐诗宋词。买一大本,没事背点。
再看三国,白话古文类型。喜欢看到哪里就哪里。不一定要看完。
然后买本古文观止,要有翻译的,想起来看几篇。
OK!
当然一定不要先买古文的字典。等你看完上面的再买,想看什么古文估计问题不是很大。
不限研究。个人爱好经验之谈。

②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

中国的古诗文绵延流传了千百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的积淀,更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经典。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
古典诗歌是中学生乃至每个人最宝贵、最丰富的文学源泉,她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让学生从文学的源头汲取到最清澈、最甜美的文学之水,也能让学生在吟咏古诗词时感受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了解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思想,古代的文化,从一句句诗,一个个典故,一幅幅画面中感受一脉相承的经典。中国的孩子都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孩子,都应该是富有书香的孩子,都应该在浮躁的今天找到让精神和性情都安静下来力量。所以古诗词不仅仅是文学,更是成为笃定的信仰和精神的力量。
学习古典诗歌,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古诗文教学实际是用文学的形式来教化民族的文化。一首首唐诗宋词,一篇篇楚辞汉赋,文思奇妙,词彩华丽,情趣高雅,赏心悦目。对高中生而言,从诗歌鉴赏中吸收前人思想精华,感受诗歌的精神魅力,是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当代中学生对学习古诗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远不如言情武打小说、流行歌词那么风行。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课本将古诗文的比例增加,可见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古代经典的传承。但在现实中,古诗文教学僵死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局限于条分缕析和一字一句的翻译,导致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学生兴趣减退,只是拘泥于有迹象的文字,而不领悟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去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没有用心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没有真正做到和作者心相契合,使古诗文教学非文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从学的方面看,学生只停留于翻译背诵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古诗文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学业压力非常大,作业任务非常繁重,这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欣赏诗歌,古典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就显得薄弱甚至很贫瘠。还有,当前的考查模式难度较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经常让她们在面对考题时茫然失措、抓耳挠腮,他们很难从古典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当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前进的动力。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文并将它发扬光大,就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文之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便是当务之急了,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无穷魅力,喜欢上它并传承下去。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
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所以,课堂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主阵地。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课堂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存在以下具体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文学积淀匮乏。
字词理解有困难,不能很好地读懂意思;表达能力欠缺,将自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联想思维差欠缺,进入意境较难;对基本手法掌握不好,分析不出其效果;尤其以后两种最为明显。
2.课堂视野狭窄,教师很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系统性的引导、培养。就笔者所观摩的诸多课例来看,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表现为注重对作品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对语言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味。文化底蕴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艺术性的文学课变成枯燥乏味的干巴巴的技术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以自己的课堂为实验田,从朗诵、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深入把握文学鉴赏中思维活动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强化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希望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素养有所帮助。
一、诵读——涵永功夫兴味长
古诗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的起点是朗读背诵,反复吟诵,品赏韵味。吟咏随诗人的感情而出,吟咏同时又生发着诗人的感情,声情相随,声情相生,而最后的作品则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诵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因此,吟咏是阅读欣赏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朗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更可以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顺着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效,就需要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朗诵方法,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所以,读诗,首先要熟读,就是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同病相怜人世一叹;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伤之情;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会如杜甫般心念武侯,许身社稷,涕泗并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很多教师的教学都很注重朗读,但许多人只是把朗读当做了一种形式,为读而读,只见学生读,没有老师读,老师对学生的读,缺少示范和指导,使学生读无目标,读无追求,因而不能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当然不能有真切的情感体验。
读出感情,就要声情并茂。多种形式的朗读是熟读的基础。课堂上可以配乐朗读,可以老师范读,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集体朗读,最有价值的朗读是评价式朗读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点评字音、停顿、韵律,点评急缓轻重,点评情感的表达,或许并不完美,但强烈的参与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诗歌的美,属于自己的个性解读的美。如着名特级教师洪镇涛执教《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他的范读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朗读的魅力。
其次是精思,在此基础上美读。熟读的过程就是精思的过程。朗读诗歌不是泛泛而读,披文入情是一个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的过程,没有投入思考的朗读是不能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的。“诵读诗歌要感受诗人的生活、体味诗人的心情、联想诗人的处境,去追寻诗人的思维轨迹,进入抒情主人公的角色,进而追求诗人的精神境界,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诗意,产生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比如同一首诗歌中情感也会有起伏跌宕,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情感及其表达方式也会不同。这就要求学生从字词入手,学会“泡”,还原诗意,是为意读。意读是教师课堂和学生学习中最缺少的一个环节。意读要求把朗读的技巧与诗情的品味完美结合;从联想和想象出发读出形象,让学生深入其境,感同身受;从表情达意的手法出发读好关键词语。“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抓住关键词语朗读,在朗读中比较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读出诗的味道,而且学生在体味中领会诗歌语言的内在意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诵读的效果也就显露出来了。
例如:青岛崂山教研室郑成业老师的全国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就以读贯穿整节课,教师适当引领点拨,以读促学,逐层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赏析的乐趣。
第一遍诵读: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和节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第二遍诵读:读懂文意
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梦( )、梦( )、梦( )”。
第三遍诵读:读出心得
自由诵读全诗,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第四遍诵读:读出情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字里,见出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味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传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
二、注重思维的培养
黑格尔所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学生在诗歌鉴赏活动中表现出的表达凌乱、词不达意,其实就是阅读思维混乱的一种体现。而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很多的老师把诗歌赏析当成一种技术活动,总结方法,灌输概念,使原本充满情味韵味的诗歌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甚至面目全非。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阻碍了学生大脑的再创造活动,学生获取的只是答题的套路和术语,而不是充沛流畅完整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里只有具体的生硬的问题,而没有诗情诗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的培养思维能力。
叶燮在《原诗内篇》中说:“原夫作诗者之肇端而有事乎此也,必先有所能以兴起其意,而后措诸辞、属为句、敷之而成章。当其有所触而兴起也,其意、其辞、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而有,随在取之于心。出而为情、为景、为事。”可见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主要思维活动,是他们认识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形象化的思维活动。
我们在欣赏古诗词作品时可以通过探寻作者形象化的思维活动过程,即把握作者的联想、想象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刻感受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训练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从来都是聚集美的地方,思维的课堂互动、探究、交流性,天马行空、虚无缥缈的广泛性,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渗透性,使得无论是融合在语文学科中语言美、形象美还是意境美,都可以随着老师的指导、分析、欣赏,随着同学的质疑、交流、理解、探究、认知自我,在思维的碰撞中如灿烂的火花一样闪现。碰撞中,学生深入的挖掘知识,掌握知识,开拓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提高。碰撞中,思维已经形成,并逐渐的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审视得以提升,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里。
1、立足诗歌,发散思维。
诗歌的赏析不能凌驾于诗歌的内容、语言之上,所以,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也必须立足与诗歌本身,脱离了诗歌的赏析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真切的反映作者的思想。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时,可以顺着作者的思维方向去联想,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意境和神韵,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1)剖析诗题,指导学生初步猜想与把握诗词内容
从诗歌题目学生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题、题材、甚至写作手法。因为,诗歌题目和文章题目一样,往往就是整首诗歌内容的集中概括,它统帅着所有诗句。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怀古诗,借古抒怀;《登高》就是登楼诗歌,手法上往往从写景手法角度考察,登高必有抒怀,情感理解也是关键。
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时,如果不结合诗题理解诗意,就很难准确地把握诗的主旨——“谈读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由诗题着手,力求初步判明诗词大致内容,为剖析诗词内涵提供便利。
(2)、知人论世,了解诗词人文背景。
诗词鉴赏的核心就是辨词析句、领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词中的人、事、物或景,无一不是作者喜怒哀乐和思想主张的曲折描述。学生对诗词作者人物背景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可成为学生评析诗词、领会思想的“金钥匙”。
(3)抓意象品意境,准确提取诗词主旨
诗词鉴赏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意境中品味词、句的能力。诗中的词、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这也是诗词教学与传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结合点。诗歌意境的把握的基础就是意象,赏析时应该将一个个跳跃的意象还原成一幅流畅完整画面,从而还原作者笔下的场景、生活、情感。而这恰恰是教师教学所欠缺的,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的碎片化,表达的断续化。因此,教学时应该把意象的品读作为重点。
2、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形成语文思维,首先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的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拓宽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认知。例如在讲解《项羽之死》时,课后链接了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咏项羽》,在评价项羽时可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在讲解《春江花月夜》时,将《葬花吟》和《代悲白头吟》作为拓展材料印发给学生,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文中宇宙意识的理解。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由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故事,可联想到类似的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也可以联想到曹雪芹《红楼梦》中塑造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可以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爱情故事,如司马相如和蔡文姬、范蠡与西施、唐明王与扬贵妃、陆游与唐婉等等。由焦仲卿刘兰芝徇情后魂化鸳鸯鸟,可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魂变双飞蝶,也可以联想到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等等思想情感相似的作品。
讲解宋词时,可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整个南宋的时代特征,从而分析总结南宋词人陆游、辛弃疾等的家国情怀。视野的拓宽,阅读量的增加,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考虑问题时更深入、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随之更加高远,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突变,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在审美上也逐步提高。
3、挖掘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肤浅只会让学生逞一时之快,过后便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达不到知识的积累,也无法深挖知识的领域,更无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的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两个单元安排了杜甫的四首诗歌,教学时连同必修课本学过的《咏怀古迹》《登高》《秋兴》《蜀相》,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鉴赏,深层次探究杜甫的心灵轨迹,再结合杜甫的出身,使学生对杜甫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真正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使他们在解读杜甫的其他作品时,自然也就能举一反三。更使他们养成一种思维的习惯,有意识的总结课本上频繁出现的各类文学现象,这才是达到了语文课的终结目标。
再如,李白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月亮和酒,教学时,可从横向上总结李白的所有诗歌,还可以纵向比对不同诗人笔下的月亮和酒的意象,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意象含义的理解。
讲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时,可引导学生列举学过的以动衬静的诗句,加深学生对这种手法的印象,同时总结了这种手法的特点。
教师课堂上经常采取各种方式拓宽挖深教材,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对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4、以写促赏,激活学生的思维
古诗词是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包含大量的联想和想象。作者“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抚四海于一瞬”。然后“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结合诗歌语言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等特征,练习描述诗词意境,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郭柯老师在讲述《王维和他的田园诗》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画面,提出问题:画面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哪些食物表现出来这些特点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揣摩后,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进行描绘。学生的作品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细致,由平直到优美。最后,学生将自己的描绘和诗作比对,看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醒学生鉴赏诗歌从意象入手,关注人、景,进而到意境,落脚到情感。画面的描绘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沉浸于细腻的诗味中,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很容易就被学生体会到。
在学习古典诗词时,教师可有意识地通过写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可以是对诗歌画面的还原,如《旅夜书怀》;可以是诗歌意境的描摹,如《天净沙 秋思》;可以是诗歌中人物的心理,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可以是对诗歌感情的评价,如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可以是专题性质的总结。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又能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练出文采,深挖思想,一举多得。
以上只是我们小组的研究之后的粗浅的看法,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长期培养,形成学习和思维的习惯,随着教育的方向、对象、环境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诗歌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③ 怎么样才能学好唐诗宋词

如果是想记住,进行机械记忆是不理智的
不妨学着创作,比如唐诗宋词很多都是有格律的,格律学会了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另外古今读音有差别,通过格律还能分辨出哪些读音是古今不同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兴趣,如果产生了兴趣,起码背起来容易得多

④ 2016高二学生怎样学好唐诗宋词

总的来说还是得靠多读多记。毕竟是语言类的东西。像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种书籍都是基础。背的多了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还有了一定的文学功底。然后就是该深入的去了解一下词,了解什么是诗,什么是词,了解它们的起源,发展。之后再去研究词人,词意。如果有喜欢的诗人或者词人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他。在了解或者赏析的时候要结合着作者的情感,背景。像是诗词类的文学作品都是讲究炼字和意境的。诗词表达的是一种文学意境的艺术美。当然读多了自然就想写,写不要乱写,建议学习一下韵律,有条件可以背一下词牌的韵律。买本词林正韵什么的学习一下。这只是我在自己学习时候的经验。嗯,希望能够帮到你。

⑤ 怎样学好唐诗宋词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诗,呵呵你蛮有品味。
看过红楼梦里的香菱学诗没,这应该是个古人学诗的通常路子,而且应该很有效。林黛玉作为老师是很称职的。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Д,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日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议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真心叹服。他们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谎的是那架上的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的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有人知道了。”说着,只见惜春打发了入画来请宝玉,宝玉方去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象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一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香菱听了心下不信,料着是他们瞒哄自己的话,还只管问黛玉宝钗等。
看了这些知道怎么学诗了吧,就是一个专字。个人认为你应该坚持背一个人的诗集,然后再循循渐进。不过作为现代人,你是否认为你个人的国学知识还不错。《千字文》,《三字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等最基本的启蒙的你读过吗,能背吗?平仄你是否能常念心中。这些启蒙的书你读了才好学好诗词。须知古代的文人都是经过了蒙学这个阶段才能到最后吟诗作词的。

⑥ 宋词怎么读

[1]推荐楼主看一看《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辛然 着,网上购书只要不到15元。
[2]诗词对写作确实有帮助,培养你的文学修养,但是仅仅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已就如楼上所说,其中的典故等等,都对写作有好处。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现代人往往忽略了读的重要性,建议楼主多读读自己感兴趣的宋词,其实宋词也分几大类的,像婉约派,豪放派,等等。你要做出选择的,当然选择不同最终会影响你的气质,那就是后话了。
[3]下面是一个帖子,你自己也可以上网查查帖子,有很多。
诗词,不知道从何时起看上去有点像阳春白雪了.曲高了,自然会落的和寡的地步.但这不是她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读她的人出了问题.诗词本身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我相信没人会贬低她.假如中国文化有三分天下一说的话,那么她一定会占的一分的,我想这点是没人会反对.诗词讲究语句简练,短短的几十上百字就可以描绘千里江山和浩淼宇宙.诗词最重要的还是她的意境,短短的几行可以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美妙的感觉.另外她还有一定的节奏感,有时会像一首待唱的歌谣.
举个列子:李白的<静夜思>,就那么几个字,写出多少的思乡之愁,看上去淡白的几句充满了无限的意味.其实读诗也应该就像你看其他的文体一样,不过体会的不一样,诗文是意境!你读一部小说,故事的情节或许你了解的淋漓尽致,但你能全部了解文中所有人的思想以及故事给带来的意味吗?我想是不能的,就算你读的懂了,但也不能全部理解作者的个中意味.你读一篇散文,或许你会惊讶于文中美妙如画的语句,倾倒于作者那么细腻情深的笔法,但我想你是不能把作者所有在文中隐含的意思全部理解的,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样了.你读一篇评论文,或者是一篇有战斗意味的檄文时,大概也就只是体验一下此中批人的快乐,我想你一般不会因此而去批东批西,或者说有时你根本不知道到底这里面说的对不对?或许你只是觉得他观点有可取的地方.看小说是看故事,看散文是看文笔,看评论文是看快意,那么这样说来看诗词不也就是看一个意味或者说是意境吗?直白点就是看点感觉,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诚然近百年诗词的发展有了变化,新诗的出现导致了诗文格式的突变,猛一看,是从原来的讲究变成了不讲究.有人说现在的诗文就是把一句话竖起来写了,当然他说的没错,诗文是竖起来写的.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这竖起来写的是不是比横着写多了一份意味.假如有,那么就成了诗;假如没有,真的只是竖起来说话了.所以在此,写诗的人一定要讲究起诗文的意境来.
这些年来,好像真的没什么好的诗人,或者说是有好的诗人没写出什么好的诗词来.这也难免会让读的人产生怀疑,这个时代还要诗词吗?其实这个问题就像问:这个时代还有真爱吗?我想,答案当然都是肯定的.难道你不觉得诗中的天地宇宙是另一番世界?难道你不觉得诗中的风花雪月的充满了想象?难道你不觉得诗中的爱情是千古的绝唱?难道你忘了诗情画意的由来?假如你是一个读者,请你不要去侮辱诗词,体验她的意境才是重要的.所以假如你是一个诗人,请你不要为了诗词去作秀,写出好诗才是出路.大家都来读读诗词吧!她不需要你多么的理解她,只需要你去感受她.不要再诋毁她了,她真的是一颗明珠.就算是有瑕疵,她也是一颗闪亮的明珠.

⑦ 15岁初中生适合读那些诗词本人不喜欢太过幼稚的诗。喜欢优美的

按照传统分类来说,诗有古体和近体两大种。在时间上分,大体以隋唐时期为界,之前主要是古体诗,之后则是二者并行;到了清末民初,助词“的”进入诗歌,句子更接近现代白话,于是称之为“现代诗”。近体诗就是所谓“格律诗”,用韵和平仄都比较讲究,甚至非常严格,这种人为规范化的格律直到唐代鼎盛,因而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往往和“唐”这个字密不可分,即“唐诗”;而近体诗出现之前的诗,一般统称“古体诗”,讲究尾韵但平仄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最自由的当属现代诗,因而一些人又称之为“自由诗”。
再简单说一下“词”,其实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好多词牌,但真正蔚为壮观则是在南北两宋时期,因而人们每每提起“词”时,总好加一个“宋”字,即“宋词”。苏轼之前,词的选材范围比较狭小,多是宫闱男女之事;自苏轼起,才扩大了其范围,甚至连格律都被放在其次,以雄浑豪放见称,而后就有了“婉约词”和“豪放词”,前者以温李为代表,后者则以苏辛为代表,二者并称于世,遥相辉映。
遗憾的是,后世学子过于机械模仿,因而由“婉约派”派生出一个“呻吟派”,由“豪放派”派生出一个“叫嚣派”,真真是文坛一大悲哀!
个人建议:初学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派,也可以二者兼学。事实上,苏辛二人不光是豪放词填得好,那婉约词也是词中极品;但很少见婉约派写过几首豪放词来,本人愚陋,不知其因,惭愧!
本人诗词见解可参考杂文《从“照猫画虎”说开去》和《格律之我见》,这两篇文章因牵扯到某汉语言文学教授,始终未能公开发表,惭愧!
以上拙见,希望对你今后取舍能有所帮助。

⑧ 适合初中生读的诗词

如果只是想积累,当然是《千家诗》最好。想深入学习,就选择蘅退居士编的《唐诗三百首》和上强村民的《宋词三百首》。。如果仅仅是功利性的为了获得作文高分,我只能推荐《毛泽东诗词》了,又易懂,上了年纪的老师又都喜欢。

关于爱情、友情、亲情、梦想,那你真的该读杜甫的,梁启超说他是“情圣”。其实每个诗人都有这些感情,李杜苏辛的作品都包含了这些。至于你说唯美伤感,当然是李煜、秦观、李清照、纳兰性德最好了。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毛泽东诗词集:

杜甫诗集:

李白诗集

苏轼诗词集:

辛弃疾词集:

李煜词集:

秦观词集:

李清照词集:

纳兰性德词集:

阅读全文

与初中文化怎么读好宋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