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华岩寺属于什么文化

华岩寺属于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2 06:39:50

❶ 重庆那个寺庙比较灵验,并且供应斋饭呢

华岩寺是出了名的倒霉寺,告诉你嘛,重庆历史文化最为厚重的古寺庙就是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的双桂堂,那里面有几个老和尚算命也是相当的准!

❷ 重庆市 华岩寺的大金佛的资料

川东名刹华岩寺,历经400年沧桑之后,将在本月底开启新的华章。记者昨日从九龙坡区民宗局获悉,重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教盛典———“中国•重庆华岩佛教文化节”于本月25日至27日在华岩寺举行。届时,海内外高僧大德将齐聚华岩古寺,为全国首座露天金佛开光。

佛像金箔达1200平方米

据了解,位于华岩寺的这座露天金佛为佛祖释迦牟尼圣像,高16米,内部以钢架结构为支撑,佛身为2毫米厚的铜板锻造而成,通体贴附24K纯金金箔。

“虽然有塑造无锡灵山大佛、香港大屿山大佛的经验打底,但华岩寺金佛还是让我们费了不少心思。”承建方南京航天晨光集团人士介绍,金佛共用去黄铜100吨,如此体量无法一次成型,而是分解成若干部分,先在南京造好,再千里远送重庆现场拼装。

为解决日晒雨淋,风化锈蚀的难题,金佛贴金时还用上了高科技的纳米技术。“可以保证,在10年内,佛像金身不坏。”晨光集团人士说,如果把用去的金箔全部摊开,足足有1200平方米。

装藏器物用去两卡车

金佛从内到外,四周所设,无一不体现佛教传统仪规。

按照佛教传统,华岩寺此前已邀请藏传佛教高僧专程来渝,为即将开光的金佛举行了“装藏”仪式。“所谓‘装藏’,就是在佛像内的预留空间中,装入各种器物,这是佛像开光之前,必须进行的仪式。”华岩寺方丈道坚和尚说,装入华岩寺金佛的器物中,有佛教经书、金银珠宝和各种法器,林林总总,足足有两卡车之多。

金佛底座是一个八角楼,室内为万佛殿,供奉小金佛,外墙上则是分别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6个佛祖故事,浓缩了释迦牟尼出生,成佛,布道,直至圆寂的生平。

金佛身后,立着6根石质经柱,6000多字的整部金刚经雕刻其上;金佛面前的拜佛广场,两侧树木枝繁叶茂,修剪为左高右低,用园林手法,构成了左青龙、右白虎的护法阵势。

少林武僧团首度来渝

据了解,首届中国•重庆华岩佛教文化节期间,来自内地、港澳台和韩国、新加坡的高僧将为华岩寺金佛开光。

此次佛教文化节由重庆市佛教协会主办,重庆九大寺庙(华岩寺、慈云寺、罗汉寺、双桂堂、圣寿寺、缙云寺、宝轮寺、南山寺、温泉寺)共同承办。文化节期间将举行“重庆佛教文化艺术展”,九大寺庙都将拿出“镇寺之宝”,包括佛像、经书、书画等,供市民品鉴。

此外,文化节还将举行华岩佛教文化论坛、佛乐艺术晚会、华岩奖学金签字仪式等活动。将于26日晚举行的佛乐艺术晚会,由峨眉山佛教音乐艺术团担纲,演奏佛教音乐。河南嵩山少林武僧艺术团也将首次来渝一展身手。

5000尊金佛分身将入民间

信众可将小金佛迎请回家,也可将其供奉在大金佛身下的万佛殿内

在海内外高僧齐聚的华岩寺露天金佛开光大典上,5000尊小金佛也将一同开光。据悉,这5000尊小金佛将接受民间信众的迎请。

据介绍,小金佛是依照华岩寺金佛按比例缩小100倍制成,高约20公分,形态与大金佛别无二致。每一尊小金佛都有编号,互不重复。

“小金佛开光后,即可视为大金佛的分身。”据华岩寺方丈道坚和尚介绍,引请小金佛的起价为3333元/尊(随缘号),按照编号不同,又分为4888元/尊(喜缘号)、8888元/尊(结缘号)、9999元/尊(佛缘号)。信众除可将小金佛迎请回家外,还可供奉在大金佛身下的万佛殿中,由华岩寺方负责平日的打理,此为天缘号,费用为2万元/尊。

此外,依照佛教文化传统,大金佛莲花座的66个莲花瓣也将接受信众供奉。信众可将个人或企业的名字刻在莲花瓣上,永世纪念。

据悉,依照莲花瓣位置的不同,供奉费用分为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三档。

重庆大佛群像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多处大佛。这些历经沧桑,至今依然屹立的佛像,是重庆人宝贵的财富。

弹子石大佛位于长江南岸大佛段集翠村的江边上,造像为结跏跌坐的弥勒佛,高7.5米,建于元代末期,是长江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也是我国唯一可以确认的农民起义军政权所制作的佛教造像。

潼南大佛位于潼南县定明山前麓摩崖上的弥勒坐佛,通高18.43米,胸围8.35米,依山面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江津石门大佛这尊我国最大的脚踏莲花观音大佛像,位于绝壁边沿,通高13.5米,肩宽5.9米,胸厚5.2米,属高浮雕近圆雕型石刻,早在解放初期就被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县南雅大佛大佛坐落在开县西南部的南雅镇,为唐朝末年留下的石刻雕塑。佛像高10.8米,佛座宽6余米,两脚心间距3米,可容一成人睡卧。

❸ 重庆哪个寺庙最灵

1、名声在外的,罗汉寺——《疯狂的石头》取景地,我相信好多人会慕名而去的吧!门口有解签的师傅,有人说很灵验!
2、华岩寺——重庆最大的寺庙,虽然节假日没有罗汉寺人多。但是香火也很旺盛。
3、慈云寺——相对来说,慈云寺的历史比它的香火还有名,是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面朝长江,背靠狮子山,我觉得如果去可以一起游玩了。
4、南山老君洞——说是求姻缘很灵、
其实,我想说,心诚则灵。如果求符,可以去华岩寺和罗汉寺。
重庆十大着名寺庙
1、重庆罗汉寺
罗汉寺坐落在渝中区民族路,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设于此。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蜀中名胜记》载:“治平寺……有罗汉、先天二洞,皆古洞。” 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岩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卧佛涅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风格颇近大足宝顶山石刻。
2、华岩寺
华岩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华岩洞而得名。该寺始建年代无史可考。华岩寺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万岭松涛等八景;华岩寺分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左侧为接引殿;大雄宝殿内的十六尊者木浮雕,为寺院所少见,寺内还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铜、玉、石、木、泥雕像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华岩洞,与大寺隔湖相望,为华岩寺之祖庙。
3、慈云寺(重庆市南岸区)
慈云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玄坛庙的狮子山上,是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佛教界管理使用。慈云寺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该寺创建于唐朝,重建于清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初名观音庙,1927年云岩法师募资扩建,更名慈云寺,是当时全国惟一僧尼合庙的佛教寺院。寺庙现存佛教建筑有十八亭楼、大殿、普贤殿、六殊殿、观音殿、韦陀殿、千手观音殿、古佛洞等,大部为唐代所建,最后一次修整是在1936年。
4、大佛寺(重庆市潼南县)
潼南大佛寺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一公里的定明山下,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初名“定明院”,又名“南禅寺”。后因宋朝在寺内依山凿一大佛,改称“大佛寺”。大佛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不仅有世界第七、第一大室内装金摩岩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七檐佛阁”、我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全国最大的摩石刻书法顶天“佛”字、罕见的天然回音壁“海潮音”等十八胜景,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5、涂山寺
涂山寺位于涂山之巅,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涂山寺坐落在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之上,是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因寺内古代供有尊武祖师,因此又称为尊武寺。涂山寺庙龄悠久,年代悠久已不可考。 据查,西汉年间为禹王祠、涂后祠、庙宇供奉大禹与涂后的塑像。唐时,任忠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曾写有《涂山寺独游》一诗,可见当时此寺已易名为涂山寺。涂山寺中现有殿宇8重,房间100间,占地1万多平方米。主殿之内即供有释迦牟尼像,另立有"禹王治水碑",可称是佛道和睦共处的庙院。
6、重庆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渝中区中华路92号,是重庆市规模较大的尼众寺庙,始建于明代,原名“三教堂”。古时为海云寺,清光绪十二年(1886)《重庆府治全图》上,现中华路,当年叫杨柳街,在今能仁寺位置上,标注为三教堂。上世纪二十年代,才改名能仁寺。能仁寺有四重殿宁,依次是书驮殿、观音殿、祖堂、禅堂。1926年,能亮住持时改子孙庙为十方丛林。解放前,该寺常住尼众10余人,信教徒众多,常年香火不断。
7、缙云寺
缙云寺位于重庆市北碚。它坐落在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缙云山中,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寺”、“崇胜寺”、“崇教寺”,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缙云寺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所以大殿里供奉的佛像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之师---迦叶古佛。大殿里的迦叶古佛,立于康熙二十二年,高约两米,左为大梵天,代表欲界法相,右为帝释天,代表色界法相,都是清代塑像。
8、宝轮寺
宝轮寺位于磁器口过街楼对面,背依白岩山,面对嘉陵江。因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故又名“龙隐寺”。该寺历史悠久,是古镇上众多庙宇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宝轮寺分大雄宝殿、川主殿、观音阁、天王殿、药王殿、禅房和藏经楼等。大雄宝殿的殿柱是两人合抱的马桑木,其柱子直径一尺大小。而大雄殿的建筑组合末用一颗钉。殿中盘龙抱柱,凤舞龙飞。最奇的是两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许,一柱凹下几寸,两柱平衡,无歪斜之势,真可谓巧夺天工,堪称一绝。佛爷座像前有一井,名曰“放生井”,其井底直通江边“九石缸”。
9、天心寺
天心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天星寺镇,莲花山,山势自然形成莲花,与佛教莲花佛台有着某种契合,莲花之奇,重庆市绝无仅有。天心寺庙其名“天心”更有深不可测的佛意。天心寺属区级保护文物,据向楚《巴南志》记载,天心寺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同治六年(1867年)维修并建关帝殿,民国三年修建大雄殿,民国十五年重修法堂,解放前是重庆地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许多重要的佛事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
10、净音寺
净音寺原名古剑山寺,是巴蜀地区着名的佛教圣地。位于重庆綦江鸡公嘴(古剑山),始建于公元960年(前宋时期),雄居海拔1146米的古剑山上,距綦江县城9公里,距重庆主城区1小时车程。1730年,净音寺鼎盛时期,有“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福寿殿”、“藏经楼”等18个殿堂,分布在前山和后山,常年香火旺盛,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千里之外慕名而来,故有“鸡公嘴的菩萨——应远不应近”之谚语,闻名巴蜀。
11、千佛寺(重庆市南岸区)
千佛寺与狮子山慈云寺毗邻,多次培修,其寺名先后更改三次,初名大乘寺(保存的花缸上刻有大乘寺三字),清咸丰年间更名兴隆寺(法器铁磬上刻有兴隆寺,咸丰辛亥年住持本顺造),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年更名千佛寺(因大雄宝殿两侧供有高约8寸佛像1000尊,故名)。千佛寺位于中国.重庆.南滨路,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之处,重庆市南岸区石溪路正街38号。寺院建筑面积 5600平方米,雄伟壮观,设有山门殿、韦陀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万佛殿、地藏殿、财神殿、药师殿、五方文殊殿、钟鼓楼及两序僧寮。
12、重庆梁平双桂堂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区金带镇万竹山,双桂堂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约七万多平方米,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获选新重庆·巴渝十二景人文胜地类。双桂堂在佛教界地位崇高,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在中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具有显着地位,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近代着名书画家、佛学家竹禅大师也担任过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

❹ 重庆九龙坡区人文古迹景点

九龙坡区的人文景点不多。其区政府形成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八大旅游特色旅游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即杨家坪都市旅游中心,以正在建设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风貌为特色,由杨家坪步行街、动物园、九龙广场和天宝广场、梅堡生态园、四川美术学院艺术长廊和全国体育产业试验区等主要景区构成。

两条主线:即杨家坪步行街-动物园-巴国城-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华岩旅游风景区-尖刀山森林公园为都市观光、佛教文化、工业科技旅游线;海兰云天风景区-三多桥白鹭自然保护区-上邦高尔夫社区-皇田花卉-天赐温泉-白市驿重庆农科城,为“都市后花园”生态旅游线。

八大特色旅游区:即华岩旅游风景区、尖刀山森林公园、海兰云天风景区、三多桥白鹭自然保护区、上邦高尔夫社区、天赐温泉、白市驿国家级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区、重庆动物园。 加之众多的休闲度假大乐园、美田园、花园、果园、生态园,构成了都市后花园的壮丽景观。

此外,九龙坡区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华岩庙会、走马观花文化旅游节、铜罐驿金秋采果节、中梁山徒步登山节、“都市后花园之旅”等旅游节会,进一步扩大了都市后花园的影响力。十里荷塘、千亩桃花、万亩橘林,花园、果园、生态园,构成了都市后花园景观所在。

所以,其中的人文景点也就是你所说的华岩寺或是走马古镇了。

❺ 华岩寺是不是藏传佛教寺院

不是,是属于汉传佛教的禅宗一脉。阿弥陀佛

❻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与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有什么文化交流

三韩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古老民族,共有三个分支,即马韩、辰韩和弁(biàn)韩。马韩在今京畿(jī)道、忠清道、全罗道一带;辰韩在今庆尚道洛东江东侧;弁韩则在洛东江西侧。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社会发展缓慢。中国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三韩仍处在部落联盟阶段。马韩人在三韩族中居于主体地位;辰韩中,有一部分原系秦朝人,因逃避秦王朝的苦役流亡到这里,马韩首领把他们安置在了东部地方,也称秦韩;弁韩在辰韩之南,有辰韩人杂居,也称弁辰。中国大陆的铁器文化与青铜器文化一起,经半岛北部传人三韩后,半岛南部的稻作、蚕桑等农业生产便有了飞跃性发展,三韩也因此从新石器时代直接进入了铁器时代。

后来,马韩众部落发展为百济国,辰韩诸部落发展为新罗国。新罗于公元532年至562年间统一了弁韩诸部落,并于660年借助唐军的力量统一了百济国。至此,原三韩地域便完全归属于新罗。

高句丽(句:gōu)原为中国东北浑江流域一个古老部族。公元前37年,部族首领高朱蒙在纥升骨城(纥:hé,今辽宁桓仁)定都称王,国号高句丽。公元3年,高句而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自第六世太祖大王高宫起,王位世袭得到确立,王权得到加强,国家体制初具规模。高句丽自四世纪初占据乐浪郡后,便与半岛南部两个三韩族国家百济和新罗直接接壤,三国间激烈的角逐也便由此展开。新罗受到高句丽、百济的不断进攻,处境十分危险,于是请求唐朝出面于预。唐朝调解无效,便在新罗配合下出兵,于公元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百济、高句丽灭亡后,新罗统一了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直到辽东则归唐朝管辖。

公元372年,秦王苻坚(公元338~385年,前秦世祖。西晋灭亡、东晋在南方建立之时,黄河流域的各族统治者彼此争伐混战,在13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建立起大大小小许多国家,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十六国中有前秦、后秦、西秦。前泰建于350年,灭亡于394年)遣使及浮屠(和尚)顺道送佛像、经文至高句丽,高句丽第十七代君主小兽林王也遣使者答谢。两年后,僧人阿道又自前秦至高句而。375年,高句丽始建肖门寺,以安置顺道;又建伊佛兰寺,以安置阿道。从此,佛教传人了高句丽。

与苻坚遣使赴高句丽的同一年,高句丽设立国家教育机关太学,以汉学为主要内容的高句丽教育事业,其时已有较大的发展。高句丽自建国初期起,就利用汉文撰修本国史籍。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100卷,名日《留记》。公元600年,婴阳王诏令太学博士李文真,将《留记》整理删订为《新集》五卷。好太王碑更是高句丽时期中朝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碑在集安县城东九华里处,建于高句丽将其政治中心迁移至朝鲜半岛前不久的公元414年。碑身高6.39米,四面环刻汉字碑文,以东南为正面,共44行,每行一般为4l字,计1775字。

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公元618~626年在位)派遣使臣前往高句丽,带有天尊(道教徒对该教所奉天神中最高贵者的尊称)像及道土。使团宣讲《老子》时,道俗听者竟达数千人。公元643年,高句丽宝藏王派遣使者人唐,求取道教经典;唐太宗于是派遣道士叔达等8人前往高句而传扬道教,并赐老子的《道德经》。道家学说传人高句丽后,曾一度有压倒佛教之势。这一时期,高句丽进而派遣贵族子弟人唐,以直接吸收汉文化。

高句丽艺术与中国的关系,可从古墓墓室壁画中看到。壁画墓集中分布在集安、平壤、安岳三地,壁画题材又大体分为三类:社会生活风俗画、案画和神灵画。前两类多为三世纪中叶至五世纪中叶的作品,后者多为五世纪末至六世纪中的作品。高句丽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朝鲜半岛之后,墓室壁画从题材到技法仍保持着与汉文化的深厚渊源。

墓葬壁画和史籍中也描绘、记载了中国与高句丽之间在音乐方面的交流。在冬寿墓(位于朝鲜黄海南道安岳郡,公元375年营造,1949年发掘。墓主冬寿,原为辽东慕容氏官员,公元336年亡命高句丽)前室壁画的奏乐上,绘有乐队和仪仗队,乐队坐,仪仗队立。专家推断:在殿庭演奏的这种仪礼乐,应是鼓吹乐;而高句丽的这种殿庭鼓吹,应是中国汉代的黄门(官署名)鼓吹。

从后室壁画的舞乐上,可以看到高句丽乐器玄琴。据史书记载,这种乐器是第二丞相王山岳参照中国七弦琴的式样制造的,演奏时因有“玄鹤来舞,遂名玄鹤琴”,后来便称玄琴。与前室壁画的鼓吹不同,这里没有仪仗。由此可以断定这里不是礼宴,而是曲宴(私宴),使用的乐器为玄琴、洞萧以及中国晋人创制的阮成(简称“阮”,拨弦乐器。古琵琶之一种,四弦有柱。相传西晋文学家阮成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百济国也曾广泛吸收汉文化。公元346年至375年,近肖古王在位期间,博士高兴以汉文撰修百济国史《书记》,这表明百济引入汉字和汉文化已非一日。公元384年,胡僧摩罗难陀自东晋至百济;第二年,百济在南汉山建佛寺,度僧十人。佛教从此开始在百济流布。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百济学者王仁应邀赴日本,向太子菟道稚郎子等讲授《论语》。此事表明,百济不但广泛深入地吸收了汉文化,而且还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架设了桥梁。

据《周书》(唐令狐德等撰,纪传体北周史。北周,南北朝时代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起于公元557年,亡于581年)记载,百济的青年学子普遍喜欢骑射,并且努力学习中国古代典籍。他们之中的优异者不仅能用汉文撰写文章,而且懂得阴阳五行(阴阳和五行两说的合流)乃至占卜之术。这说明,当时以中国经史为主要内容的百济教育事业已相当发达。公元534年至541年间,百济曾多次遣使与梁(南北朝时代南朝的一个王朝,建于公元502年,亡于公元557年)通贡,并请《涅檠》等经义、《毛诗》博士以及工匠、画师等,梁武帝(萧衍,公元502~549年在位)对百济的所有要求都曾给予满足。七世纪中叶,百济同高句丽一样,也派遣贵族子弟入唐,以学习、吸收汉文化。

百济的墓葬,以公州宋山里墓群为代表。这里的四神家,墓壁上有取材于中原神话故事、用白粉绘成的四神。武宁王陵出土的青铜镜,据考证是百济复制的、典型的中国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建康即今江苏南京为首都,历史上合称六朝,是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的泛称)镜;墓中出土的青瓷器,也来自中国。甚至,该墓的墓砖形制与墓室结构,也与中国南朝的风格颇为近似。

百济的佛雕,也源于中国六朝。百济佛自然主义色彩浓郁,表情温和,颇有人情昧。大部分佛像的面部都浮现出所谓的“百济的微笑”。比如扶余军守里废寺址出土的金铜观音菩萨立像和蜡制如来坐像(均藏于汉城国立中央博物馆),既保持了传统的形式特征,又都是体现“百济的微笑”的佳作。

七世纪前半叶,百济开始雕刻摩崖佛。1958年于忠清南道瑞山发现的摩岩佛,为释迦三尊。本尊及观音菩萨为立像,弥勒菩萨则为半跏(jiā,盘腿而坐意)像。本尊的眼睛大睁,并浮现出快活的微笑。从中可以看到:此时的百济仍然保持着中国南朝的传统,只是佛像衣褶(zhě)显得有些生硬。据此可推知这已是百济晚期的作品。

新罗是4世纪中叶至10世纪30年代三韩族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公元682年,新罗建立国学。八世纪中叶改国学为太学监,设置各科博士及助教,定《论语》、《孝经》为必修科目,《礼记》、《周易》、《左传》、《毛诗》、《尚书》、《文选》为选修科目。人学者主要是15至30岁的贵族子弟,修业年限为9年。公元788年,新罗实施“读书三品科”制度,进行国家考试,以录用官吏。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汉学的普及,新罗涌现出了像帝文、守真、良、风训、薛聪、强首等许多文人,其中强首以擅写外交文书着称。新罗文武王金法敏671年《答唐行军总管薛仁贵书》,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是强首手笔。《答唐行军总管薛仁贵书》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献,而且是朝鲜古代珍贵的汉文文章典范。

公元631年之后,唐太宗曾几次视察国学,表示他对国学的重视和支持。此后,高句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音bō)相继派遣子弟来人国学。837年,新罗在唐朝国学的留学生达216人之多。新罗留学生中,有成就者不乏其人,金云卿、金文蔚、崔致远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崔致远生于公元857年,自幼聪颖好学,12岁时随海舶入唐。临行前,父亲对他说:“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矣。”对他寄予了极大期望。崔致远在唐刻苦求学,18岁时中进士,调授宣州溧水(今江苏镇江地区)县尉(官名。始于秦,两汉沿置,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掌管一县军事。唐代县尉通常为进士出身者初任之官)。致远28岁时,思归故国,唐僖宗(李儇xu~tn,公元874年至888年在位)于公元885年命他持诏书东归,归国后,被新罗朝廷留为侍读(官名)兼翰林学士。致远晚年,因痛恨朝政腐败,决心远离官场,于是携带家人隐居伽椰山海印寺,直至逝世。致远在唐时已颇有名气,与唐诗人罗隐、顾云等交谊甚厚。归国前,顾云曾以诗为他送行,诗中写道:

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

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

崔致远所着诗文集《桂苑笔耕》(20卷),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他对新罗时代的学术和文学发展贡献很大,被认为是朝鲜汉文学的奠基人。

在唐为官的新罗人,比较有名的还有张保皋、郑年、梁悦等。张保皋、郑年是武将,能征惯战,智勇双全,中唐诗人杜牧(公元803~852年)曾为之作传。朝鲜《三国史记》中的张保皋、郑年列传,就是杜牧撰述的转录,只是对张、郑在新罗晚期政局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与杜牧所记略异。

新罗统一百济、高句丽前,从总体来看,新罗的书法较高句丽、百济落后。所流行的书体,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是所谓的“俗体书”。新罗统一百济、高句丽后,才直接汲取唐朝的书法艺术,其所推重和流行的,是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唐书法家)体和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唐书法家)体。

新罗的书法家中,以金生最为杰出。金生出身寒微,终生致力于书法,年逾(yú,超过)八十,仍临池不辍(chuò,中止、停止)。其隶书行草,皆出神人化,被世人视为珍品。公元954年竖立的《奉化太子寺朗空大师白月栖云塔碑》,即金生真迹的集字。

唐与新罗,也有花籽、茶和茶种等物品方面的交流。《三国史记·善德女王本纪》中,便记载了这样一段佳话:

善德女王,讳德曼,真平王长女也。德曼性宽仁明敏。真平王薨(hōng,死),无子,国人立德曼。真平王时,得自唐来牡丹花并花籽,以示德曼。德曼日:“此花虽绝艳而必无香气。”王笑口:“尔何以知之?”对曰:“画无蜂蝶,故知之。大抵女有国色,男随之。花有香气,蜂蝶随之,故也。此花绝艳而画又无蜂蝶,是必无香气。”种植之,果如此言。

据可靠记载,茶是新罗时期从中国传人朝鲜的。公元828年,新罗遣唐使大廉从中国带回茶种,种于地理山(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从此朝鲜开始了茶的种植与生产。至今,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庆尚南道等地仍生产茶叶,茶叶的种类也不少。当然,当时及后来逐渐引入朝鲜的,还有中国的饮茶技艺和茶道精神。与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注重完整的茶道仪式,而朝鲜则更重茶礼。

前秦时期。佛教传人高句丽,接着,又由高句丽传入新罗。随着佛教在新罗逐渐兴盛,到中国留学的新罗僧也日见增多。他们之中,有些人终身留在中国,长期从事佛经的翻译或注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成归国,成为新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的鼻祖。

公元549年春,“梁遣使与入学僧觉德,送佛舍利(至新罗)”(见于《三国史记》。舍利shèlì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焚烧之后结成珠状的东西,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亦称舍利子)。这是新罗僧到中国留学的最早记录。新罗留学僧圆光,于公元578年到陈(南北朝时代南朝的一个王朝,建于公元557年,亡于公元589年),在金陵庄严寺听讲,广研佛教经典;后住苏州虎丘山,讲《成实》及《般若》,在中国传扬新罗僧人的名望。陈亡后,圆光人长安,研习《摄论》。后归国传扬佛法,卒于公元630年。圆光在出家之前就曾广读汉籍,读过《论语》、《孟子》、《春秋》、《史记》等;后来他提出五戒,即“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生有择。”这五戒成为新罗青年组织“花郎道”的中心理念。不难看出,五戒源于儒家及释家思想。

公元627年,15岁的新罗僧圆测来到唐代都城长安求学,从中国高僧学习佛教经论。玄奘法师回国后,圆测立即前往就学,得受《瑜伽师地论》(“瑜伽”亦作“瑜珈”,梵文为Yoga)。《成唯识论》等。后被召为西明寺大德(大德,佛教名词。对佛及高年和尚的敬称),为《成唯识论》、《解深密经》、《仁王经》等撰疏。唐高宗后期和武则天执政初期,圆测被选人译经馆,帮助中天竺地婆诃罗翻译《大乘密严经》、《大乘显识经》等。圆测勤敏好学,成为玄类法师的着名弟子之一。逝世后,与玄类的另一位着名弟子窥基被分葬在玄类墓塔的两侧。

传入朝鲜的中国佛教宗派,有律宗、涅槃宗、华严宗、法性宗、法相宗、净土宗、天台宗、禅宗。禅宗在朝鲜分立于九山,即迦智、实相、桐里、阇掘(shé kū)、风林、狮子、圣住、须弥、曦阳。一般指称前五宗及禅宗为五教九山。五教九山的开创时间,除九山中的须弥山及曦阳山在高丽王朝初年外,其他全在新罗王朝时期。

自菩提达摩(Bodhi-dharma。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起,佛教禅宗开始在中国流传。中国禅宗传至六世祖惠能(即慧能,公元638~713年)时,分为南顿禅(南宗)和北渐禅(北宗)。中国禅宗极盛时期在唐朝,那时,曾有不少新罗僧人来唐学习禅法。

首先将中国禅宗引入朝鲜的是新罗僧人法朗。据传:法朗从中国禅宗四世祖道信(公元580~651年)学得禅法后返回新罗,将禅法传给了弟子神行(又写作信行、慎行,公元704~779年)。神行学习禅法后,感到有责任让禅法在朝鲜广为传布,于是决定亲自来唐,在高僧普寂(即大照禅师,北宗开创者神秀的弟子)的门人志空门下修道。后来,神行回到朝鲜,在智异山传道。

还有两位在中国佛教宗派的传布中影响较大的新罗僧人,一为义湘,一为元晓。义湘于公元669年抵唐,投终南山智俨(yǎn)法师(世称“至相大师”)研习《华严经》经义,与中国佛教华严宗实际创始者“贤首大师”(即法藏法师)同学。回国后,义湘成为新罗华严宗初祖。义湘门下有悟真等十大弟子,华严宗因此得以在新罗兴盛。

元晓曾与义湘一同赴唐,因途中被高句丽拘留而未果。元晓深人钻研玄奘新译佛经诸论,在新罗倡导法性宗。为消弭(xiāomǐ,消除)各宗派的对立,他撰着了《十门和诤论》。正因如此,元晓的法性宗与唐朝的法性宗略有差异,被称为“海东(朝鲜)宗”。元晓破戒后,自称J、性居士,皈依(guīyī,也作。归依”)净土宗,并周游各地,致力于此宗的传布。

据传,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的安徽省九华山,与新罗僧人金乔觉有着特殊的渊源:乔觉本是新罗王族,唐时航海来到江南池州府青阳县九子山(后称九华山)修行。他端坐山头数十载,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夏坐于石函(石匣)之中圆寂。据说他的肉体三年不腐,与佛经中的地藏菩萨瑞相相似;佛教信徒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因此称之为“金地藏”。当时的居士、僧众在他的葬地修建了“地藏培”,供人朝拜。九华山从此香火日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鼎盛时期,九华山有佛寺300余座,僧众4000余人,香烟缭绕,终年不绝。

❼ 华岩寺属于高新区吗

  1. 属于,华岩寺是属于高新区的。

  2. 不属于,华岩周围的二郎,跳蹬,建桥工业园AB区都是属于拓展园,直属园区都在中梁山另一面。

要看当地人对当地的地区的了解,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华岩寺位于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一华岩洞而得名。该寺始建年代无史可考。清康熙及道光、同治年间,均相继扩建。
华岩寺岩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华岩寺分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筑系传统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左侧为接引殿;大雄宝殿内的十六尊者木浮雕,为各寺院所少见,寺内还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铜、玉、石、木、泥雕像多尊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华岩洞,与大寺隔湖相望,为华岩寺之祖庙。

❽ 重庆市九龙坡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重庆市九龙坡区好玩的地方有:四川美术学院,巴国城,白鹭大庄园,龙凤寺,天醉园。

1、四川美术学院

”坦克仓库艺术中心”坐落于重庆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是以拓展和深化中国当代艺术体制改而首创的一个学术性的艺术交流机构,目的是建立有益的学术交流机制,更好地把握国际和国内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搭建国际的艺术交流和艺术]类间交流的平台,实现当代艺术同受众的联姻。

2、巴国城

巴国城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园区,是以重庆本土文化巴文化为魂,从建筑、雕塑、地刻、博物馆、研究协会、歌剧院等方面全面展现巴国历史文化,配有巴人博物馆、巴国歌剧院、巴国名人历史长廊等展示中心,拥有230亩免费生态公园,12万方仿古建筑群。

3、白鹭大庄园

栖息在白鹭大庄园的野生白鹭最多时有几万只,非常罕见。这里除了数量众多的野生白鹭,还有一月片漂亮的田园。 白鹭大庄园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有别墅、新概念四合院、 标准间、套房150多间(套),有各种功能和用途的会议室达11个。

4、龙凤寺

寺周树木成荫,悬崖峭壁上,怪石嶙峋,形似猪羊,故名曰:石猪石羊,颇为壮山顶有-池塘,周围长满了杂草,池水碧绿,深不可测,名日紫溪池,距寺十来米,有一-水池,清澈见底,常有拇指粗细的一股清泉流入池内,细水长流而池水又从不漫溢。

5、天醉园

天醉园,位于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是一个集休闲、娱乐、会所于-体的度假山庄。还没有到天醉园,老远就看见大门内外4棵高大的黄桷树,亭亭玉立在那里,向各位来宾行注目礼,欢迎朋友的到来。一踏入大门,右边耸立着一幢五层楼的三星级接待中心。

九龙坡下辖8街11镇,幅员面积431.86平方公里;至2017年,九龙坡区常住人口为121.51万人;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30.44亿元。九龙坡区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龙门阵风景区、海兰云天、重庆动物园、巴国城、白市驿森林公园等。

(8)华岩寺属于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交通:

九龙坡区有长江上游最大的水陆联运港-九龙坡港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长江鹅公岩、李家沱大桥连接两岸,成渝、川黔、襄渝铁路出境通关,2号轻轨线穿境而过,成渝、内环、绕城高速公路串线成网,华福大道横贯东西,白彭公路纵贯南北,构建了九龙坡区综合交通网络。

1、公路

截至2012年底,九龙坡区公路里程达869.933公里,境内主要公路有白彭公路、华福公路等;跨江大桥有长江李家沱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等。

2、铁路

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成渝(渝蓉)铁路三条干线铁路经过九龙坡区,境内有重庆南站、重庆西站两大客货运车站。

3、港口

九龙坡区境内有长江上游最大的深水货运水陆联运码头—九龙坡港。

❾ 沙磁文化是什么,有那些历史

沙磁文化,其实就是以沙坪坝和磁器口为中心的学术文化中心,就像我们现在苦苦修建的“大学城”, 其实质上是将沙坪坝和磁器口两个地名的首字相结合而命名的。说起来好像这种感觉与历史无关,其实追溯其起源,却是我们民族的屈辱史和抗战史,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是。从1935年初至1938年3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以重庆大学校长胡庶华、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为首的一批爱国教育家、文化人及其他爱国主义者共同倡导并在全民抗战中创建形成。文化区建成的主要标志,是以沙磁文化区自治机构的初创、扩大和发表《沙磁文化区各界宣言》、代表文化区的刊物《沙磁文化》月刊的创刊和出版以及沙磁地区正式成立“区”的建制。 1940年出版的由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题写刊名的《沙磁文化》创刊号。1938年1月由国立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创办的《全民抗战》周刊。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我国,当时当权的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后将重庆定为陪都。看似这小小的举措,却让重庆一个西南的偏远之地,骤然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集聚了当时我国重要的文学、美术、音乐人才,沙磁文化区的范围迅速向四面扩展,其外围边沿东至嘉陵江对岸的盘溪、柏溪,南达李子坝、华岩寺,西越歌乐山顺成渝公路直抵青木关,至国民政府教育部迁到青木关温泉寺办公,并在青木关老关口附近创建国立音乐院(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前身),覆盖现沙坪坝东部城区及西部部分街道。沙坪坝成为抗战时的全国文化中心,区内集中了18所高等学府和全国八分之一的大学生,还有众多的文化学术科研机构和250余家工厂企业。大批爱国教育家、科学家、文化艺术家和工商实业家会聚于此,呈现校舍林立、名师荟萃的教育繁荣景象。
国民政府在重庆后方执政的十年,其实也做了很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而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国民党施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首先提出了“平时教育战时看,战时教育平时看”的教育主张,充分说明了越是战争这种紧张的时候越是要重视教育的思想,还提出了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需要相配合的教育措施。
以下便国民党的战时教育政策的一个部分:
“(二)与军事方面需要相配合的教育措施。这主要包括特种教育和战区教育的推行以及学生志愿从军的奖励
1. 特种教育的推行。“特种教育”是国民政府教育部为了配合战争和国防的需要而增设的特种教学与研究。
2. 推行战区教育。在跟日军争夺沦陷区的斗争中,一方面必须在日军所控制的“点”、“线”、“面”之处破坏日伪所施行的奴化教育;另一方面必须在敌伪力量不逮的地方,积极开展教育工作。
3. 奖励学生从军。为了奖励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参加抗战军事工作,以充实抗战力量,1944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志愿从军办法》和《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参战奖励办法》,规定对于已参加正规军队或军事技术机关或政府认可的游击队工作的学生以及志愿从军者,除由原校“保留其学籍”外,对取得功勋者,“除由军事机关依法叙奖外,并由教育部核发奖章或奖状”;对于殉职者,“除应受政府规定之荣誉及邮典外,并应由原校在校内建立碑碣,以留纪念”;还规定“志愿从军学生之姓名及服役事迹,在中央由教育部编入抗战史料、教育年鉴或教育史内,在地方由各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搜集编入省、市、县志内,以资宣扬,具有特别功勋者,由教育部呈请行政院明令褒扬’[(33)]。”
其实对于我来说,记忆深刻的可能就是战时前方的高校南迁的事件。比如北京大学等南迁后就是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有网友是这样评价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的:“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划出自己最灿烂的轨迹。但是,她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严格地说,她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此前10年,甚至20年变革和积累的一个结晶。一所大学包括理念、体制、专业和课程等在内的实体的铸成,往往依赖于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多年的努力。”现在又名气的大学都可以在重庆寻找得到一丝丝的踪迹,谁也不可能想到今天驻立在上海市的复旦大学,当时在重庆北碚区的原样,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当年的李登辉也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现在的北碚还有为他而立的“登辉堂”,只是现在的那个地方已在炮火之中不复当年的光彩。
在70年前的2月6日,沙坪文化区在重庆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并向社会各界发布正式成立的公告,宗白华、胡庶华、张伯苓、罗家伦、高显鉴等老一辈文化人“擎起时代的火炬”。时隔70年,在2008年的2月6日,沙坪坝区“沙磁文化日”成立座谈会上,张伯苓之孙张元龙、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老舍之子舒乙等会聚一堂,畅谈“沙磁文化”。而 沙坪坝区为塑造特色文化品牌,决定将每年3月30日定为“沙磁文化日”,这一项举措无疑是肯定了沙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积淀 。
其实说是沙磁文化是文化的集成,不如按照现在的说法可以说成是重庆文化区的建立,以下是在重庆日报上一篇名为《沙磁文化:战乱时代的火炬》的文章中所谈到的沙磁文化的始末。
在70年前,胡庶华却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胡庶华是重庆大学的第二任校长,1936年秋,他首次提出了在沙坪坝建设重庆市文化区的设想。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现代科技文化来推动,但科技的发展需要文化作基础。为此,他写出了《理想中的重庆市文化区》一文。鉴于当时的时局,他在文中写道“最急切之工作,莫过于国防上之准备”,但,“因人才的缺乏,文化的落后”导致在国防上已“不能胜任战时后方之需”。为此他提出,“国防上应准备之工作,应以培养人才,提高文化为最切要……重庆文化,尤为其中最重要之一环。” 他认为,“重庆市之建立新文化区,其意义不仅在四川文化本身的发展,而尤关系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前途。”“它的光芒不仅照耀重庆一隅,而且将四射到西南各省及整个中国。”从此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中华文化区的意愿只是缺少一定的条件,而就在胡庶华的设想提出半年之后的1937年,日军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由此全面爆发。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中小学、文化科研机构和大量工厂纷纷溯江西迁,来到了战时首都重庆。一时间,嘉陵江畔聚集了18所高等学府,在校学生人数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同时,还涌进了250余家工厂和众多的文化学术科研机构。这些单位的到来,为胡庶华的设想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并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在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院长高显鉴等教育家和诸多经济实业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1938年2月6日,重庆沙磁文化区在重庆大学宣告成立,并在当年的3月30日正式对外办公,一个聚集众多文化精英的圣殿就此开启。文化区的诞生就像一只巨臂,擎起了一个战乱时代的火炬,在那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给了无数人希望。无论是在嘉陵江边,还是歌乐山下,到处都是书声朗朗,机器轰鸣……
专家认为,“沙磁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与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大众文化的结合,是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重庆沙磁文化区的继续和发展,而且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重庆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作为战时中国文化中心,文化区带头掀起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工业实业救国、乡村建设救国等热潮,对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实现民族复兴功不可没。为新中国的建设,文化区培育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文化区内大批学校和文化人向东转移,其作用和影响迅速向东扩散,特别是在文化区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单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就逾百人之多,成为发展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主力。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区优秀传统在沙坪坝得到进一步延续并不断深化。1950年,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确立了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定名沙坪坝区)为文化区。在沙磁文化区原有基础和精神指引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沙坪坝区已发展成为重庆市科技实力雄厚、文化教育发达的科教文化名区。截至2007年,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区”,连续十六年保持“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称号。驻区高校达到19所,各类中小学校112所,专任教师共计6373人。并在沙坪坝区西部土地上建起了包括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土主铁路物流园在内的西部新城。正规范有序地将沙坪坝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的教育、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高地。同时,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嫁接,目前该区正着力打造动漫产业基地、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文化创意和创新产业孵化基地。在三峡广场内培育都市文化娱乐休闲圈,在千年磁器口培育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在重庆大学培育时尚文化消费圈。
沙磁文化区的创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大众文化的结合,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教育史上高举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旗帜的一座丰碑,也标志着沙坪坝作为文化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发扬光大。我希望沙磁文化能够带动重庆文化的发展,让重庆真正成为重庆文化区,甚至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文化圈。

❿ 重庆哪里有烧香拜佛的地方啊!

在重庆可以烧香拜佛的寺庙有以下7座:

1、重庆罗汉寺

地址在重庆市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得名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当时的方丈隆法和尚仿效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堂的形式在寺内建造了五百阿罗汉堂。

罗汉寺香火一直很旺。寺中可以“数罗汉”,找到自己的护法罗汉。自从拍摄了电影《疯狂的石头》后,名声大震,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

阅读全文

与华岩寺属于什么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