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评论朋友圈丧文化

如何评论朋友圈丧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2 13:04:59

❶ 怎样讽刺那些装丧的人

不管你是“小确幸”还是“小确丧”,都脱离不了“小”,都是一个人的惊天动地,永远都不会是时代永恒的主题。

有幸就有丧,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然而,从那群45度仰望天空、悲伤逆流成河的年轻人,到如今竞相参加“比惨大会”的“小确丧”主力军……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行。

今年已过大半,“丧”字也流行了大半年,成了时代症候群。我们不难发现:提前到来的“中年危机”,突然爆红的“枸杞保温杯”,甚嚣尘上的“中产鄙视链”,以及挂在嘴边的“阶层固化”,人们仿佛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独和痛苦,陷入“跑得再快,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的状态中。

有一种丧叫假丧

日本动画《我不受欢迎,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

丧文化泛滥成灾

平心而论,身处一个成功学盛行、“勤劳勇敢”的国度,偶尔来点“小确丧”,非但没毛病,还可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

毕竟,“小确丧”往小里说是宣泄情绪,排解压力,对于残酷现实的温柔反击;往大了说,那就是一种自由意识的个性化表达,有点小情绪总比每个人都嘴角过度上扬强吧。

可是,当“丧”文化真的铺天盖地、人人挂在嘴边的时候,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种厌恶之情。

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各式“比惨”,“葛优瘫”被疯转,《感觉身体被掏空》被刷屏;没有几个《马男波杰克》《乡巴佬希尔一家的幸福生活》的截图或者悲伤蛙的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同事聊天!

有一种丧叫假丧

马男波杰克是一个大丧男,也因此在中文互联网极受追捧。

而影视作品,更是只要和“丧”有关,都宛如开过光一样,立马受到各路人马的欢迎,速度捧出新高度。

被称为“年度丧片”的《海边的曼彻斯特》,那个无法与过去和解的男主人公,无望地投射出每一个生活中并不顺遂的你我的影子;而在广获好评的《四重奏》中,三十而立仍对梦想坚信不疑的高桥一生,就陷入鸡汤失灵的困境;电影《濑户内海》更是让人感同身受,两个再普通不过的男生有自己的人生哲学——“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为什么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而《伦敦生活》《百年酒馆》《路易不容易》等英美剧,都无一不在诉说着由“丧”填满的人生。

“丧”几乎成为了一种“现实主义”。

有一种丧叫假丧

《海边的曼彻斯特》堪称年度最丧电影作品。

在今年四月底,一家快闪奶茶店——“丧茶”开业,将“丧文化”从网络上的狂欢落地成了现实。一时之下,不丧就仿佛和大家没话说了,不丧就好像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当丧成为常态或者是生活中的一种“政治正确”时,人人都正儿八经地“丧”着,我们的生活真的会因丧而变好吗?

面对如此铺天盖地的“丧”,不禁想起电影《本命年》里的桥段:

梁天:“活着怎么就那么没劲,上班没劲,不上班也没劲;吃饭没劲,不吃饭也没劲;搞对象没劲,不搞对象也没劲。怎么就那么没劲!”

姜文:“我打你丫一顿就有劲了!”

有一种丧叫假丧

电影《本命年》剧照。

谁真丧谁倒霉,交的都是智商税

事实上,在现在的语境中,“丧”早就脱离了原意,成为了一种社交利器、一种防御战术、一种竞争谋略。

“小确丧”盛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嘲。

“三好学生”“好好先生”“妈朋儿”的人设早就不再流行,而且实在鸡肋,不少人索性干脆放弃——转而勇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是主动拿自己的缺点来自嘲。

与其让别人有机会嘲讽我的一事无成,倒不如自己率先出击——“我就是个废人”,让人无法反驳。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丧”是一种战术。

而“小确丧”式的自嘲,也颇值得玩味,言辞间大多隐约透露出“道理我都懂,我不过就是懒”,言下之意就是“我离成功就差一次机遇”,这就使得这种自嘲上升到了某种炫耀的程度了。不得不说,这种“小确丧”式的自嘲,相当高级。

有一种丧叫假丧

“丧”的自嘲带着炫耀的性质。图为丧文化代表蛋黄哥。

更气人的,或许是那些整天把“丧”挂在嘴边、其实却在暗暗努力的人,比如那些整天说自己不看书却偷偷用功的同学,假装学渣,实则学霸。丧,是他们用于迷惑对手的烟雾弹,让对手“轻敌”。

在这个“深藏功与名”的时代,即使谁心中有着蓄谋已久的鸿鹄之志,在还没有操作或是还未成功之前,基本都不会大肆渲染;只有大功告成之后,才会将喜讯公之于众,享受来自各方的称羡。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人们大多都以“丧”的面目示人,设置埋伏或者应对埋伏。毕竟,思维定势作祟,谁会对一个“丧”的人有防备?

有一种丧叫假丧

丧,有时是一种伪装。图/wezeit

于是,如下对话,就相当写实了:

“最近在干嘛呢?”

“什么都不想做,好丧。”

“最近怎么样?”

“丧着呢,一回家就躺尸。”

实诚的你偷笑着:原来我不是一个人,便心满意足、正大光明地继续丧了。

半年后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你刷着朋友圈——一个个很“丧”的朋友,或是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或是成功跳槽到了世界500强,又或是默默搭上了通往大洋彼岸的飞机继续深造……

只有你,刷着这一切都与你无关的朋友圈,继续丧,或者默默掐大腿。

有一种丧叫假丧

假装上进,有时也是一种反话正说的丧。图/《感觉身体被掏空》

毒鸡汤就不是鸡汤?

与其说年轻人对“丧”本身感兴趣,不如说年轻人对于“毒鸡汤”更感兴趣。

去年10月,日本咖啡品牌UCC发布了一系列腹黑语录海报,刷爆朋友圈。微博上最吸引年轻人的,也往往都是犀利的毒鸡汤的大V。

90后作为“丧文化”主力军,大多都生活在望子成龙的家庭中——从小到大未经同意,就被拿着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考试要考“第一名”,工作要“稳定靠谱有编制”,还有漂在北上广而房价只能望洋兴叹……从出生到长大,90后仿佛一直身负不能承受之重。

于是,当鸡汤对现实起不了作用时,就需要毒鸡汤扎扎心;粉饰太平的“小确幸”遍地,就需要“小确丧”来洗洗眼睛;清淡的粤菜吃多了,也想要尝尝川湘的麻辣刺激;坚持鼓励真善美,犀利残忍一针见血就显得难能可贵……很多时候,追捧丧文化不过是出于好玩,以及与主流表达背道而驰的新鲜感。

有一种丧叫假丧

偶尔丧一丧就好了,别当真。

然而,鸡汤难以治愈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毒鸡汤也不能。天天叨叨着“丧”,充其量也就是生活中的休止符。丧完了,噢,应该说不管你丧没丧完,不想做的事儿还是得做,不想上的班还是得上,不想面对的“爸爸”还是得面对……

什么?你敢和老板说“对不起,我很丧啊”?那对不起,太多太多打着“丧”幌子、更年轻的、更有能力的学霸,正在前赴后继赶上来呢。

或许,真正让人悲哀的是,不管你是小确幸还是小确丧都脱离不了“小”,都是一个人的惊天动地,永远都不会是时代的主题。

那,既然我们手里能把控的永远都是“小”,既然人生“有幸才有丧”。那还丧什么呀,起来嗨!

❷ 如何评价人民网评:加了精神鸦片的“丧茶”喝不得

“丧茶”看似有毒,实则励志。“丧茶”一出,朋友圈都被丧茶文案刷屏。“丧”文化火的原因有这几个:

1.借毒鸡汤缓解焦虑。

丧茶文案顺应青年焦虑的出现,是披着幽默外衣的吐槽负能量。适用于在工作生活中碰壁的年轻人。只要吸一口“丧”文化,内心的焦虑压力就能宣泄,找到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真鸡汤只会让内心的焦虑增加,似乎只要“丧”这种毒药才能以毒攻毒化解这种焦虑。

在“丧”青年的眼里,喝下一杯“丧茶”毒鸡汤,接纳现实给的孤独和压力,却不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正因为梦想珍贵,所以多“丧”都值!

#我是麋鹿,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公众号ID:xinchengzhangNcifang,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❸ 如何看待丧文化观点

丧文化是中国礼教文化的一种分支。丧文化的历史几乎伴随人类历史一起成长。可以说,自从有人类社会,就同时有了丧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丧文化是指丧礼文化,它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人死后,通告亲朋好友的悼别仪式和简单的安葬,更不是现代青年认识的仓桑感的低沉文化"。

说到"丧礼""安葬",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不就埋个人吗?我见的多了,有什么文化内含?值得来探讨吗?其实不然!

说丧文化,先不得不说到孝道,在国家来说,福利院,敬老院,它的作用是安定社会和谐,使无人善养的老人,儿童,能安度晚年或顺利成长。在家里,孝敬老人,绝不是单指报答父母恩情,它还是做给自己的后孙看的,在自己成为老人后也能得到后孙的敬养,也是做给外人看的,它能带动社会人群"敬老爱幼"。

孔子,被我们称为"孔圣人",他的很多思想学说都被称为"经典名言,据说,孔子死前,叫他的弟子说,自己死后,把双手放在棺椁的外面,不准放随葬品,他要让后人看到,自己光滑滑的来到这个世界,光滑滑的离开这个世界。财宝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古代丧文化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例如,吴将吕蒙杀害关羽后,割其人头,经特殊处理后送给了曹操,曹操感其忠义,给关羽配以木身后厚葬。东吴的目的是嫁祸曹操,意思是关羽之死是受曹操的命令,而曹操呢,又利用厚葬敌将来收买人心,同时也是告诉刘备,关羽的死不是我曹操所为,我对关羽是很好的。

在岳飞故事中,我们知道,岳飞被秦桧所害于“风波庭"。一代英雄含恨而死,宋朝灭后,明朝的皇帝为岳飞修墓立碑,并立奸臣跪像于墓前,让后人唾骂,教育后人要忠义,爱国。

丧文化包括丧葬仪式,培葬礼品,选地,造墓,守孝,立碑,立传。本文对仪式,葬品,选地,等作省略,只争对立碑立传等具有文化教育意义部分作简单介绍。

民谣说,"万里长城今尚在,世间不见秦始皇",在没有发现"兵马俑的岁月里,中国人只要见到了万里长城,就知道它是秦始皇所建。当秦俑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振惊世人眼球,思想道德,侈华残酷的封建统治,使我们了解历史真象的见证的正是始皇丧文化的造墓。民间唱了无数代的《孟姜女》相比秦陵来说不值一提,这就是造墓文化的魁力,造墓文化,即建筑文化。

如果说古代的男性帝王之墓还不足以说明具有建筑文化基础,那么,对于名家女性的丧礼"贞洁牌坊"建筑构造,也足以证明丧文明的高文化内函。凡女性,在世孝训父母,相夫教子,忠夫不再嫁,其子成名后,感其母教子有方,促以成为世人的女性代表,官府鼓励为其立牌建坊。贞洁牌是家族贞女标志,是地方贞女性标志,也是本王朝贞女性标志。

立碑,撰刻碑文是对死者功德的总结,从碑款处,会看到其后人的兴衰发达,从中更能发现其家族传承,家族史指家谱,功德碑是做给别的家族看的,是炫耀的标志。

丧文化中的立传,主要指帝王之家的个人功德历史,社会贤达名人的个人成就贡献,它是丧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现在的民间故事多出之之丧文化的立传。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人民英雄纪念碑,提前建成,英雄们走了,英雄的功德永垂下不朽。丧葬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万里长城今尚在,世间不见秦始皇"。

赞同56
1条评论

❹ 朋友圈白事怎么评论

可以发节哀,等表示安慰的话。
白事,是指帮家里人给去世亲人办理葬礼。白事是办理丧葬的一种地方称呼。
葬礼礼仪是各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就是相隔数十里的村落,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

❺ 如何评论比较丧的朋友圈

这种人是比较沮丧的,我们应该在评论区多多鼓励他为他加油鼓气。

❻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丧文化”之所以会流行,一方面来至于社会给予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来至于社会媒体部分的不良报道,于是一步步击溃了部分年轻人的斗志。

除此之外,现在部分媒体喜欢把个例当作普遍现象写,于是传递给人就是比较丧的思想。比如部分人喜欢走后门,比如努力不如家境好等等,虽然这些是社会上存在的现象,但绝对不是常态,而一旦经过媒体的大肆渲染,就很容易让一部分人失了斗志,甚至不能客观看待自身问题,一味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出身的不优越。

所以“丧文化”的流行主要还是现在的社会整体把年轻人的人生道路安排得过于死板,很多人在里面又活不出自我,最后便开始全盘否定拥有的一切。

❼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丧文化”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对自我的未来抱着失望的态度,毫无信心的表现,没有期待的渴望的种文化。之所以其在年轻人之中这么流行,主要原因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与其让别人嘲笑自己,还不如自己嘲笑自己,这样子好歹自己还有点心理安慰。从葛优躺和马男的瞬间红火就知道万千的年轻人有着相似的心理状态,我们在这个时代变得焦虑,变得自卑,从别人的朋友圈里看到别人的优秀,对自我轻松的嘲笑成为了一种自我保护。日常丧能让我们对外界的表达蒙上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感觉到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很安全,不用太过于担心别人的眼光,因为对自己预期本来就是失败,所以最后失败了也可以面无表情的面对了。

❽ 在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我们年轻人中的丧文化

丧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年轻人中流行,主要还是因为无形的生活压力太大。虽然自己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可是现实却是这般残酷,即使很努力,依旧无法改变这种平庸的现状。


生活没有谁会一帆风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前行。当我们每遇到一次挫折并且解决它,这就是我们人生的成长。“丧”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人生找不到方向,没有理想!

与如何评论朋友圈丧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