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2 13:14:36

1. 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的河南,那里有哪些农业文化遗产呢

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是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还有一个是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

1、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

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是以大规模明清古枣林和古枣树群落为特色的古枣林栽培系统。遗产地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大王镇,核心区域包括老城村、后地村等10多个行政村,总面积2万亩,明清古枣林占地面积达4000多亩。古枣林起源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已有1800多年栽培历史。

现存樱桃古树约1万多株,其中100年以上树龄的樱桃树2200多株,500年以上树龄的樱桃树1000余株。着名的“千年樱桃树”至今仍保存完好。

樱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元素,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新安古樱桃林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种植技术。一是沼肥利用技术,以施沼液肥为主,对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效果明显;二是疏花疏果、矮化栽培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阳光,增加收益,当地常在樱桃行间间作矮秆类经济作物,以提高土壤肥力。

北郎樱桃沟是洛阳樱桃盛产之地,古代有许多歌颂洛阳樱桃的名篇佳句。唐太宗《赋得樱桃》诗云:“毕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目,翠色影长津。乔柯啭娇鸟(身),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为席上珍。”

2.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那里有哪些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呢

我知道的有一个,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

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是以大红袍花椒传统栽培技术为特色的农业文化系统。遗产地涵盖陕西省宝鸡市除黄牛铺镇之外的8个镇,种植面积约2万亩。凤县花椒始见于秦代,到了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称为“椒房”。具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

3. 西藏的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至目前,农业部分三批认定了62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在陆续公布的三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里,并没有西藏地区的名单。具体目录如下所示:

【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
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陕西佳县古枣园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
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
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
甘肃岷县当归种植系统
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
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

【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
辽宁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
吉林延边苹果梨栽培系统
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
黑龙江宁安响水稻作文化系统
江苏泰兴银杏栽培系统
浙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
浙江云和梯田农业系统
安徽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
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
山东枣庄古枣林
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
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
四川苍溪雪梨栽培系统
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甘肃永登苦水玫瑰农作系统
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
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

近日,农业部已经部署开展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以筛选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重点,不断发掘传统农业系统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促进遗产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历史上所创造出的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但使我们这个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并不算十分优越的古老国度,在数千年间实现了超稳定发展,同时我们的祖先也通过利用施用农家肥、轮种、套种等传统技术,基本上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利用。

4. 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

据报道,4月19日来自我国的4个项目在论坛上获得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加上原有的11个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已有15个项目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大家庭,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19日,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召开了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中国南方稻作梯田获得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 论坛负责人表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据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环境基金支持下,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于2002年发起的重大行动,旨在发掘传统农业的宝贵经验财富,探索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5.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求帮助啊。。。

高原农业系统

(秘鲁)

建造梯田,在陡峭的坡地和不同的海拔高度上进行耕作。从海拔2800米到4500米,可以发现三种主要的农业系统:玉米主要种植在低海拔地方(海拔2500-3500米),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中海拔地方(海拔3500-3900米),海拔 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主要用作牧场,但也可以种植高海拔作物。

岛屿农业系统

(智利)

智利南部的智鲁岛,是马铃薯的起源中心之一,其温带雨林蕴藏着大量的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但由于当地农民依然使用口传的方式传授传统农业技能,又由于在岛湖区和内海区开展的集约化水产养殖工作,导致大量男性劳动力外流。

稻作梯田系统

(菲律宾)

古老的伊富高稻作梯田是菲律宾唯一保存下来的高原山地生态系统。这个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的系统,一直用于有机稻作的生产。稻作梯田的持续存在能力,充分显示了强烈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精妙绝伦的工程系统。

绿洲农业系统

(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马格里布地区的绿洲,是在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充满生机的绿岛。当地的植被群落以椰枣为主,间作着树木和作物。这些古老的农业系统生产出水果和蔬菜、粮食和饲料、药用和芳香植物,让人惊讶不已。椰枣叶子提供了遮阴,降低了环境温度,使其成为撒哈拉地区最好的居住点。

此外 云南的哈尼梯田已经成功申请成为世界农业遗产

6.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有哪些有名的农业文化遗产呢

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是北京京西稻作文化,还有一个是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作为古代农业文化还是颇具代表性的。

1、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是以“御稻”“紫金箍”“石窝稻”等品种为特色的皇家御用贡米稻作文化系统。遗产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和房山区部分村镇,核心种植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种植面积2000多亩,京西稻从清代进入皇家玉田种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麻核桃树是中国古代良种选育与嫁接技术的活化石,也是平谷区先民创造的融水土保持、林果生产为一体的农林复合系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农业文化成果平谷四座楼麻核桃中拥有独特优良的麻核桃品种,如老款狮子头,满天星狮子头等珍贵品种毛核桃形状独特,质地坚硬,适合把玩雕刻和收藏。

望楼主采纳

7. 什么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念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应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方面有显着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以及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点

一是活态性:这些系统历史悠久,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是农民生计保障和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是适应性:这些系统随着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系统稳定基础上因地、因时地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

三是复合性:这些系统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四是战略性:这些系统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解决贫困等重大问题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是多功能性:这些系统或兼具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六是濒危性:由于政策与技术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造成这些系统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会产生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业技术知识丧失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风险。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是农业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但对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可以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一)开展此项工作是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农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农业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此项工作是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之根基,是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深入发掘这其中的精粹和重要遗产并以动态保护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向社会公众宣传农业文化的精髓及承载于其上的优秀哲学思想,进而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开展此项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传统技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提供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先进理念。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可以促进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增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开展此项工作是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许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又是重要的文化和景观资源。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农业文化宣传展示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既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载体,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人力支持,又能有效带动遗产地农民的就业增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准

历史性

1.历史起源:指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或者该系统的主要物种和相关技术在中国有过重大改进。

2.历史长度:指该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

系统性

1.物质与产品:指该系统的直接产品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保障能力。基本要求:具有独具特色和显着地理特征的产品。

2.生态系统服务:指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基本要求:至少具备上述两项功能且作用明显。

3.知识与技术体系:指在生物资源利用、种植、养殖、水土管理、景观保持、产品加工、病虫草害防治、规避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的知识与技术,并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本要求:知识与技术系统较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4.景观与美学:指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存智慧,具有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力的景观生态特征,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一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5.精神与文化:指该系统拥有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哲学、生活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持续性

1.自然适应:指该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所表现出的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恢复能力。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2.人文发展:指该系统通过其多功能特性表现出的在食物、就业、增收等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能力。基本要求:能够保障区域内基本生计安全。

濒危性

1)变化趋势:指该系统过去50年来的变化情况与未来趋势,包括物种丰富程度、传统技术使用程度、景观稳定性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程度。基本要求:丰富程度处于下降趋势。

2)胁迫因素:指影响该系统健康维持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新技术、外来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多少和强度。基本要求:受到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

示范性

1.参与情况:指系统内居民的认可与参与程度,需要有公示及反馈信息。基本要求:50%以上的居民支持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可进入性:指进入该系统的方便程度与交通条件。基本要求:进入困难较少。

3.可推广性:指该系统及其技术与知识对于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保障性

1.组织建设: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人员。

2.制度建设: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制定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完成情况,要求包括明确的政策措施、监督和奖惩手段等。基本要求:基本完成《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制定工作。

3.规划编制: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编制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要求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变化、现状与价值的系统分析,提出明确的保护目标、相应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8. 中国哪几项农业文化遗产获得了联合国的授牌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19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来自各国及国际组织的350多名代表出席,中国四项农业文化遗产获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

希望更多的农业文化项目可以得到保护。

文章来源:央广网

阅读全文

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