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没有文化的女人
一、经济来源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都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的经济来源几乎都来自于男人,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人有着自己的稳定工作,经历来源。往往文化程度决定着工作环境。文化程度高的人,工作环境便处处都要求你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文化越多经济越高,更甚者,不再计较金钱。文化程度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金钱来得重要,事事斤斤计较。一个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一个在金钱的世界里浸泡。后者,难免更过于俗套。
二、价值观念
俗话说价值观相同的人,往往更容易沟通。有文化的人,在意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没文化的人,只在意眼前的舒适享受。同样面对事业转折期,需要作出选择时,前者会尊重你的选择,不管成功与否,她都会陪你共进退,后者则不然,她往往想的只有风险,而非机遇,只在意眼前的舒适生活。你自己想努力时,往往没有支持,只有疯狂的唠叨。
三、处事哲学
人,属于群居性动物,与人相处往往不可避免。有文化的女人,相处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她的交际圈,往往能够帮助你的事业。没文化的人,不仅不会为你排忧解难,她和她身边的人,聊着也无非是那些家常,这个家老公,那个家老婆,不在意你工作上的困难,你偶尔露出一丝疲惫,只会受到她的冷嘲热讽。
前者,即使你有万贯家财,她也不会轻易将自己娘家人牵扯进来,即使进来,也要是能够帮助到你的人,而后者,往往你的公司里一半都是她娘家的人,明明不会,还要端架子不去学习,搞的公司里乌烟瘴气,她还埋怨你帮帮她家人怎么了。你心中的苦累又有谁人知晓呢?
有文化的女人,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即便有不顺心,她也会帮你排忧解难,没文化的人呢?只会在意金钱,你和金钱,她更在意谁呢?,你的世界真的需要吗?
② 传统文化如何做个妻子
做一个好妻子首先要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男人一般都喜欢漂亮女人,男人也有虚荣心,带着一个漂亮的女人参加朋友的聚会或是上街,都是非常有面子的。漂亮不漂亮都是父母给的,(当然如果你有钱,换一张脸都没问题。)无论长相如何,穿着得体,举止大方是十分必要的。适当的修饰,不俗的谈吐,才是一个真正美女所必备的。
要留住男人的心,不如留住男人的胃。 作为妻子一定要烧一手好菜。就算是嫁了个大款做老婆,可以天天去海鲜酒楼、星级饭店那也不如在家吃的舒心。一个家能够飘出饭菜的香味才会让人感觉温馨,感觉更像个家。
家中矛盾大多都是因为钱与家务事。说起来都不算什么大事,但因为这些小事吵架也一样会伤到夫妻之间的感情。
钱,是家庭生活所不能缺少的,但不要太过斤斤计较。每个家庭对于钱的安排都不一样,我只想谈谈的我的经验和想法。有一次跟男同事聊天提到了家里的钱由谁掌管,我说我家生活是AA制,自己的钱自己拿着,他们十分惊讶,并说我老公太幸福了,他们的钱都上交给老婆了……。其实我了解我老公,他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他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的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都是跟着我去买,他最多只是升级一下家里的电脑。说到给两家的老人或者亲戚花钱,我从来也不小气。他想花多少,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不会把家里的钱都给别人花了的。如果这次他跟你说了,你不同意,那他下次就不跟你说了,还有可能偷着给钱,这样很不好。当然,有些男人花钱大手大脚,不得不加以限制,但也不能太过,否则会造成他的不满与反感。
作为女人,作为妻子,必须对于家务事拿得起放得下。我并不是说家里的家务必须由妻子做,但大多数的男人都是很粗心的,很多事他们做了还不如不做。就说洗衣服,他们根本不知道把深色浅色分开,领子、袖口也没有再洗一下,晾衣服的时候也不会把衣服抻平。你会做,你就可以教他做,甚至可以指挥他,但你必须会做,否则这个家就不会整洁。我去过很多家,如果女主人很不会打理家务的话,男主人就是再能干,那个家也显不出干净整洁。(当然你有钱,就可以雇保姆,我就不信,一个不能打理好家的女人,可以把自己打理好。)
作为一个好妻子,要懂得生活的情趣。
妻子不是丈夫的附属品。作为妻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女性,更要懂得享受生活。不但要有自己的朋友,还自己的生活空间。一个妻子不能每天只有柴米油盐酱醋,也要知道什么是卡布基诺、什么是香奈儿,什么是QQ,什么是MP3。不要让自己落在时代的后面,更不能放纵自己,让年华老去。好女人,好妻子,要让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本永远也翻不厌的书。
作为一个好妻子,要温柔体贴
体贴,其实不难理解,做事多替对方想想就可以了,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很容易,人都是自私的不是吗?恋爱的时候男人可以百般顺从,一旦结了婚,成立了一个家庭,很多时候就需要夫妻双方相互体谅。女人是水,女人要温柔体贴,女人要懂得以柔克刚。
家里的事有时根本不能分清谁对谁错,应该与不应该,如果能做到相敬如宾,那么家就会幸福美满。
③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怎样规定女子地位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的地位和权利
中国传统女性在家庭、社会的地位,说穿了就是没有地位。相应的,没有权利而只有义务。鉴于地位、权利紧密相连,很多时候难以做较精准的划分,故此放到一起来说吧。
(一)男女生来不平等
男孩子出生,叫做“弄璋之喜”;女孩子出生,叫做“弄瓦之喜”。“璋”是美玉,“瓦”是原始的纺锤。
这是很明显的歧视性描述。“弄瓦”一开始便把女性固定在“内务”的角色上,限制了她们的活动范围,从而便于进一步控制女性的思想,操纵她们的肉体。
(二)传统文化中女性没有独立身份
《礼记·郊特性》明确规定:“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这番话先是假惺惺地肯定了夫妻“同尊卑也”,随即笔锋一转,指出妇女没有爵位,“从夫之爵”而已,连坐席排列都须以丈夫的身份为准。
可以说“妇人无爵”这种下流的思想泛滥成灾,充塞着学者们推崇的典籍。
“妇人,伏于人也。”《孟子·滕文公下》:“……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班昭:“夫者,天也;天固不可违,夫固不可逃也。”把丈夫视为天,不得违背,可见女性的身份已卑微低下到了何种程度!此外尚有大量流传甚广的俗语,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夫从夫,夫死从子”之类。
这些东西都表明了,在“夫为妻纲”的专制之下,传统女性已沦为男人的附属品。
(三)传统文化中女性没有独立人格
李敖曾说,中国传统女性的人格被父权、夫权吸收,没有独立的人格可言。这是非常正确的论断,一点也没冤枉。《宋史·列传第二十》里就赫然写着:“礼,妇人有三从之义,而无自专之道”。
什么是“妇人无爵,从夫之爵”,什么“妇人,伏于人也”,什么“无违夫子”,还有《宋史·礼志》:“又妇人无常秩,各以夫氏为定,夫亡以子为次。”《明史·列女传》:“妇人之行,不出于闺门。”均是传统女性没有独立人格的表述。
(四)传统文化中女性没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女性既然没有独立的身份,相应的,自然失去了财产权和继承权。
《礼记·内则》:“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不仅如此,倘若子妇从娘家获得馈赠,也要“受而献诸舅姑”。剥削到了这个份上,可谓彻底!
司马光也说:“凡为子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尽管女性,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性蓄私财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一则数额往往不大,二则无“法理”上的依据。第二点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女性拥有“私财”之实,却无拥有之“权”。这样的财产是得不到任何保障的。
既然没有财产权,继承权也无从谈起。家族的财产权一般在父兄手上,女性是无权参与管理的,继承的时候也沾不到光。更可恶的是,就算有官品的女性死亡,按照《隋书·礼仪志》的说法,她的“棺内不得置金银珠宝”。可见女人连死了都没财产!
(五)传统文化中女性是男人的私产
女性不但没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她还要沦为男人的私产,并且自订婚时便如此了。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意思是说女子订婚后要挂上项链,表示已经有所归属了。这好比今天戴订婚戒指,十分正常。但它接着说:“非有大故,不入其门。”规定闲杂人等(主要指男性)如果没有大事,就别前去叨扰,不能找她出去玩。看来女子一旦订婚,其地位、人格便是男方的了,为男性利益计就该把她“保护”起来,免受“玷污”。
古人结婚十分注重对方的财产。清代赵翼谈及古代婚姻时说:“凡婚嫁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 这种靠经济关系维系的婚姻,也可用来从侧面证明女性是男人的私产。
关于女子沦为男人的附属品我们还可以用前面说过的“蓄妻”来证明。蓄,养也,孔子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中国女人是靠“养”的,则其为男性私产,史书上,“鬻妻卖儿”的记载比比皆是。不但如此,堂堂大明律还规定“妇人犯奸者,律从嫁卖”。被戴了绿帽子的男人为维护自己的“尊严”,竟可升为人贩子,把老婆当贱货卖掉,拿钱去借酒浇愁!
(六)传统文化中女性没有再嫁的权利
女性再嫁的权利是逐步丧失的。
宋以前虽然屡有儒家提倡妇女守寡,却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收效甚微。《管子》里就有“取鳏寡而合之,予田宅而家之。”可见政府非但不禁止妇女再嫁,倒还有奖励措施。《史记·外戚世家》也分明记载了平阳公主再嫁卫青的史实,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奉旨成婚。汉代名臣陈平的妻子“尝五嫁夫辄死”,而时人并未因此对她有所鄙夷,也不认为她“克夫”。唐代再嫁的公主有二十七位,其中二十四位嫁了两次,三位嫁了三次。五代的周祖更是先后娶了四个寡妇。到了宋初再嫁也非常普遍,许多大臣的母亲都有再嫁的经历,比如范仲淹的母亲,范仲淹还曾作主把自己的寡媳嫁给门生王陶作续弦。
上述史料证明了女性再嫁由来已久,一向是社会普遍认同的风俗。把夫死不得再嫁的主张推向极致的,是南宋腐儒程颢。他的“格言”是:“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在这位腐儒的脑袋里,女性的生命竟不如一个空泛的所谓“名节”来的重要!但这种高调反再嫁的家伙,清朝宋恕揭了他的老底:“其胞侄女仍由正叔主持再适。”
尽管程颢有“徒一时口舌”的嫌疑,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却逐渐成为正统。南宋小朝廷收复中原无力,抵御外侮无能,压迫起女性来倒一个比一个厉害,“功德”无量!这是“礼制”具体化、普遍化、专制化的表现。
(七)传统文化中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当然,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不是绝对的。贵族阶层的妇女就有一定的受教育的权利,历代不乏“才女”。另外,接受女红啊、持家啊等教育不但是权利,而且根本是义务。但传统观念所反复强调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绝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女红、持家虽然从广义上讲也算教育,却只是妇道,远远算不上“才”。只有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方能称得上。否则任你女红一流也不过是妇人的分内之事,不足挂齿。一般而言,女性是没资格享受正规的、有序的儒家教育的,充其量,她只要粗通文墨就足矣。
在剥夺女人受教育权利这方面,充分暴露了古人自相矛盾的观念,也充分暴露了他们歧视女性的思想和对伦理道德的伪善。按照儒家思想,人性本善,孟子当年并没有在这四个字前面加上性别之类的限定词。可传统观念里女人却是天生的祸水,既如此,还算什么人性本善呢?起码,人中间有一半就不善嘛!正因为女性天生是祸水,而读书正是做官发财的垄断社会资源的途径,自然要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权利。但儒家不是宣扬自己的那套能感化一切人么?那为什么还不让女性在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呢?这不是很矛盾吗?其实说穿了,就是政治权利、文化权利一定要由男性垄断,资源决不能“共享”。这样,他们就能更好的利用、玩弄女性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愚昧与无知埋没了许多优秀的女性,她们之中本会产生比现在多得多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然而,她们统统被扼杀了,被官僚政治,被男权中心扼杀了。即便偶有出头如李清照者,生前身后也承受了巨大而繁琐的压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义务和命运
由于没有地位、没有权利,全是义务,中国传统女性就是这样。我们先通过对所谓“七出”来窥视一番。
(一)所谓“七出”
“七出”是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政治的平和、家庭的常态、子嗣的承继等功利目的设计的。
“七出”出自《大戴礼记·本命解》,内容如下,并作简要评析:
1,不顺父母去。儿媳不孝顺、不侍奉公婆构成离婚的要件。这条看似有理,其实因为只有宽泛的五个字,所谓顺与不顺毫无标准,可任由夫家做漫无边际的解释。因此儿媳尽管孝顺,若为公婆所不喜,依然难逃被逐的厄运。《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夫妻便如此,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发妻唐婉亦见恶于婆婆,演出了千古神伤的悲剧。另一方面,薄情男子也常利用打着这个招牌来掩饰自己的私欲。什么在公婆面前“叱狗”、没有及时为公婆倒水解渴……统统可以成为男子解除婚约的正当理由。
2,无子去。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征之具体情况、顾及历史背景,也不必苛责。但要命的是传统文化中奉行的完全是“单向主义”。换言之,生不出儿子,罪责全在女性,男人的责任不过是另觅新的生育工具。
3,淫佚去。妻子犯奸构成离婚的要件。不但离婚,犯奸的女性还要拘役、或杖刑、或徒刑、或流刑的惩罚。甚至若被丈夫在捉奸现场杀了,也是罪有应得。按照大明律:“妇人犯奸者,律从嫁卖。”淫佚不仅指女子主动与人通奸、和奸。清律规定,女人倘若让施暴者得逞,虽遭受凌辱也须以和奸罪论处,不但得“去衣受刑”,且“并从本夫嫁卖”。所以史料上说某某女人以“淫佚”出之,是要具体分析的。
4,嫉妒去。嫉妒是人的通性,男人就一天到晚嫉妒。但奇怪的是男人自己可以看钱财眼红、看美女垂涎、争风月吃醋,却绝不允许女性拥有同等的权利。唐太宗尝赏二女子与房玄龄,房妻以死相逼,房乃妥协。到了宋代就没这么客气了,《宋史·后妃列传》:“湖熟令袁慆妻以妒忌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妇记》。”
5,恶疾去。妻子患恶疾,丈夫可以将她逐出家门,且不说人道与否,所谓“恶疾”也是没标准的,由男人操纵。试问何谓“恶疾”?背上长一个疮算不算?本来针对“七出”还有“三不去”稍作牵制,然而一遇女性有“恶疾”,“三不去”则毫无意义。
6,多言去。此条是名副其实的“祸从口出”,身为妻子须时时谨小慎微,否则被丈夫抓住话柄,便有被休掉的危险。《汉书·陈平传》里记载陈平的嫂子因对他颇有微词,兄长陈伯“遂其妇弃之”。这可真是对“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最好注解!
7,盗窃去。因为传统女性没有财产权、继承权,不得蓄私财,所以“妻在夫家里简直处于奴隶的地位,她要替主人保管财货,如果看管不周而致遗失,或私自擅主损害夫家及他人的所有权,都可加以‘反义’的罪名。”
对“七出”略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七出”都是“单向主义”的。例如不顺父母针对的是女方,至于男方是否孝顺岳父母,根本无甚要求。嫉妒、多言暂且不论,所谓“淫佚”就是彻底的单向道德。既然要求女性守节、守贞操,那么男人也应该做到。然而事实上丈夫可以纳妾、嫖娼、偷情、给人戴绿帽子,妻子却不能因之提出离婚。
第二,除“无子”外其余几条都是内容宽泛,没有大致范围,而解释、操作权又均归男子所有,便逐渐演变成男人玩弄女性的工具。尤其是“多言”,纯系捕风捉影,却能有效的作为丈夫休妻的依据。有相当多的男子即利用琐碎小事,驱逐妻子。
第三,“七出”直接导致了女性的悲惨命运。例如你要是以“淫佚”遭抛弃,那么必然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也不止“淫佚”,女性只要被休——不管何种理由,就难以存活,等待她的,往往就是死。
(二)传统文化中女性沦为战利品
战争是男人的“运动”,女性常常是战争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纵观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也不能脱俗。
《汉书·陈涉项籍传》:“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不但官军;“农民起义军”也屡有类似行为。如《宋史·前废帝本纪》“(贼)肆宴园陵,规图发掘。诛剪无辜,籍略妇女。”《清史·太祖本纪》:“丁未,进击多罗特部,败之,多尔济哈谈巴图鲁被创遁,获其妻子,杀台吉古鲁,俘万一千二百人还。”
有抢的便有抢回的。《明史·太祖本纪》:“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民大悦。”他们抢来抢去好不热闹,却从来只把妇女当成私产、玩物看待。纵以抢回的一方论,心里想的也无非是这是我的财产,我的女人,怎么能被你抢走?
(三)传统文化中女性被当作“武器”
“美人计”大家耳熟能详。此外还有一种“厌胜”之法,亦即“中国人迷信靠诅咒可以压伏别人,从而制胜”。“厌胜”运用于战场不止鸡血、狗头、狗屎尿等物,还有女人。
《明史·李锡传》:“妇人裸体扬箕,掷牛羊犬首为厌胜。”同样《明史·李枟传》:“为三丈楼临城,用妇人、鸡犬厌胜术。”
看上去这些妇女算是立功,实则“厌胜”为迷信产物,等于用不吉利的东西加诸敌方,使其倒霉。可见女性之被视为“兇器”,并无变化。
(四)传统文化中女性被指为“祸水”
中国古代一向是中央集权制,也就是说一切权力由男性掌握,一切资源由男性把持,一切众生由男性率领,一切天理由男性“发明”,根本没女人插手的份。既如此,那么国破家亡的责任理应统统归男性承担。但诚如所有的集权者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一样,垄断世界的男性也从来不承认自己的愚蠢,他们必找出替罪羊来维护自己集权的合法性。这个替罪羊,就是女性。
这种女人是祸水的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易传》:“妇人颛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故房以为己亦在占中矣。”《汉书·地理志第八上》:“君弱而妇强,为阴所乘,则月并出。”《汉书·五行志》:“妻不顺正,兹谓擅阳……妇人擅国兹谓顷。”《明史·后妃列传》:“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这是说家政、国政不得为女人所擅,否则家国有难,故要严加防范。
《周书·列传第六》:“今女主临朝,政归近习。盗贼蜂起,海内沸腾。”《宋史·孝武帝本纪》:“昔匹妇含怨,山焦北鄙;孀妻哀恸,台倾东国。”《宋史·服妖志》:“何晏服妇人之服,亦亡其家。”《明史·熹宗本纪》:“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这是妇人干政的可怕结果。连男人穿妇女的衣服都要亡家,可见女人真是祸水啊!
(五)传统文化中女性终生守节、守寡或做烈女
自南宋程朱理学兴盛以来,社会思潮愈加禁锢。其突出的表现是节妇数量的猛增。数据不赘述。我要指出的是,封建社会女子没有地位,缺乏生存的渠道,死了丈夫已属万分可怜,腐儒们还要她守一辈子活寡,真是惨无人道!需要指出的是,不准再嫁不限于已婚女子,只要你订了婚,即便没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你还是不准再嫁,否则唾沫就能把你淹死!这种思想又正好侧面证明了前面“传统女性是男人的私产”的论断。
如果女性遇到强暴,她唯一的道路便是死。如明史载:“光祖,进士献策父也,被执,贼捽使跪。叱曰:‘吾生平读书,止知忠义。’遂大骂。贼杀之,碎其尸。妻武偕一妹、一女并献策妻李赴井死。妾李方有娠,贼剖腹剔胎死。次子定策、孙日曦骂贼死,独献策获存。时被难者共一百三人,城中妇人死节者三十七人,烈女八人。颍州忠烈,称独盛云。”
(六)传统文化中女性遭受侮辱而无门投诉
《汉书·萧望志传》:“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明史·食货志一》:“管庄官校招集群小,称庄头、伴当,占地土,敛财物,污妇女。”而按照大明律、大清律,女性要是被强奸者得逞,一概算作和奸、通奸论处!有法若是,还说什么呢?!
以上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女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卑贱的,权利是缺失的,义务是无穷的,命运是凄惨的。
所以,中国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女人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处事之道,尤其是对待男女婚姻这个问题,更是让很多外国人不理解;我曾经问过一个在中国生活了8年之久的外国小伙子,为什么不找一个中国姑娘做老婆,他的回答跟我们说法基本是一致的,他说:跟中国姑娘相处太累,她们有太多附加条件,一听这些条件他就搞不清楚她们是否真的是爱自己吗?再看看中外的一些征婚启示,那完全是不一样的,中国女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去征婚,首先第一条要求就是“事业有成,良好的经济基础,有车,有房,稳定的高收入”等,而国外的女人征婚启示,主要强调的就是两方面“爱,情趣和生命价值”,这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对中国女人造成的严重危机感,在她们的骨子里形成了一种男人靠不住,自己是附属品,因此,在她们的意识里,首先是生存问题,再才是爱,所以物质始终是放在第一,哪怕自己不缺少物质基础甚至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爱,永远摆在第二位,甚至把爱人为的拿起来"经营",把爱当成了纯商业行为。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反驳我的朋友,说老外还是喜欢中国女人的,是的,很喜欢,种族差异代来的好奇嘛!但最终中国女人嫁的大多数是年迈的老外,为什么外国老人愿意娶中国女人呢!一是满足年轻时的好奇,二是他们年纪大了人生经历给自己磨出了足够的耐心,三是积累了一些物质基础,因为有物质基础,中国女人也愿意嫁一个老迈的老外,不过,最后的结局,80%是离婚收场……
这就是可恶的传统文化,留给中国女人的思想“财富”。
④ 一个人女没有文化该怎么办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有文化?多读了几年书吗?据统计,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只占社会知识的十分之一,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社会经验文化来说,他也是文盲。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他也是文盲。所以,人这一生离不开学习,不然,你可能就真的没文化了!一个女人,只要她有颗善良的心,有好的德行,这就是最好的文化!
⑤ 如何做一个有内涵的女人
写文章讲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其实和写文章一样,只有自己看的东西多了,才能够妙语连珠,说出有水平、有见解、 有说服力的话。
许多女人和朋友在一起,或者与陌生人交谈,常常无话可说,于是就抱怨、哀叹自己没有一个 好口才,或者埋怨自己的胆子太小。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说胆子够在就可以,好的口才是要有足够的底蕴作为基础的。
谁见过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能口吐莲花呢?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那么言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淡而无味,哪里还能说服别人呢?
如果你有一桶水,那么给别人一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如果你的桶里没水,又怎么能给别人呢?说话也是一样,首先你要有知识,有内涵,如此才可以说出精彩绝伦的话。说话虽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但也与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面不够宽广,就算口才学得再好,技巧掌握得再多,也是无法说服别人的。
内涵、修养与智慧将使女人在一生中都会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是一生取之不尽的巨大财富。一个有修养的女人不会随岁月流逝而失光泽,却会越发显得耀眼迷人。智慧是女人美丽不可缺少的养分,是充满自信的干练,是情感丰盈的独立,是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心理的平衡。
⑥ 女人到底应该怎样活
女人如花,花香幽幽入梦来…
女人若水,雪麝腮红碧玉春…
女人是灵,婉约天边的彩虹…
女性,是美的代名词!但这美丽的背后,有时也有难言之隐!随着年龄增长,有时不得不用厚厚的粉底来掩饰那渐渐爬出来的皱纹和黄褐斑、小黑点、脂肪粒、还有那渐渐干枯的皮肤和渐粗的毛孔。引发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脏器不可避免地出现行进性功能衰退。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激活人体自愈潜能,用雪妖魂启动衰老色素细胞的自溶,并裹挟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脂褐质等垃圾经肝降解由肾小球滤过沿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历经风雨人生路,春风拂面花又红!
主要体征:重返花季时代
脏器康复调养方案-习惯决定健康:
一、内服治本
1、植物黄酮:每日20片,早、中、晚和睡觉前含服或温开水呑服,含服效果优于呑服,胃疾则饭前、饭后半小时各呑服2片。
黄花素:每天晚1片。
百花仙子:每天早1片。
2、松露苷:每天30ml,早、晚各15ml,兑开水150ml,趁热饮。
3、松露女人花酒:每天50ml,中午、睡觉前慢饮。
4、鲜车前全草10株(连根),加白糖或冰糖两勺,沸水冲泡,温服;10天一次。
5、习练松露导气功-提肛收腹缓慢尽量吸气,协调气血功能,复壮脏器生机。
6、30%~50%食物采用苹果、香蕉等水果和生食瓜果,如沙葛(凉薯)、黄瓜、西红柿、西瓜等,增加肠道集团运动和排便量,提高人体代谢垃圾排除能力。
7、谷雨前一叶一芽绿茶、炒黄豆15g~25g泡水饮,泡后的茶叶黄豆嚼碎呑服,每天2~3杯。用于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菌群发育。人体所需维生素95%由肠道微生物菌群合成。
生姜红糖水,每天1~2次。
8、东北大米2份,糯米1份,混匀,煮饭吃。均衡能量供应。严禁购食除草剂、杀虫剂残留超标的粮食。
9、杜绝酱油、食醋、鸡精、𧐢油、鱼露、酱类等食品调料、零食、夜宵。尽量在家用餐。粗茶淡饭,素食为主。饱损五脏,适度饥饿,激活生机。饭后胃部血供旺盛,忌讳剧烈运动,宜休息半小时以上。
10、禁食一切肉类、奶制品及一切深加工即食产品。只购食食物原材,如面粉而不是面包,东北米而不是麦片。每天食用3个鸡蛋。廉价饲料鸡蛋即可。鸡蛋关键是新鲜。
二、生活习惯是基础
11、用烫热水冲洗私处及肛门,一日数次。睡觉前一次尤为重要。促进植物神经新陈代谢和躯体淋巴循环。
12、晚上11:30(23:30)准时规律入睡。中午尽可能午睡1个小时。切忌午夜交际应酬、看手机等损伤肝脏恶劣生活习惯。
13、百病由寒起。早、晚注意适当多穿衣服保暖。手足暖,百病祛。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健康。
构建一种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复壮身体的前提条件。
三、外用治标
1、松露嫩肤萜(外用)使用方法:用于洗脸颈、洗下身(洗澡)。用少许水稀释后涂擦皮肤,多次补水摸抹,半小时后用温水清洗干净,保持肌肤透气性。用于促进皮肤新陈代谢。
⑦ 如何做一个好女儿
做一个好女儿。首先性格要好。性格温柔勤快。孝敬父母。这就是一个好女人。
⑧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女人
自古以来就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论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感慨,二十一世纪更是喊出了“做人难,做女人更难”的无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忧郁的烦恼?我试图在此文中寻找隐隐约约,明灭可现的答案,在读了多次原文以及多次读取博友的那些由此及己,看破红尘,潇洒轻松的留言后,我觉得还是一个问题: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女人?
请看他的婚恋观。“考虑好了再结”,我问您:什么时候考虑好?新的问题永远会接踵而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照此推论,女人一辈子不要结婚,因为可以说人的一辈子都在考虑之中,考虑好了这件事,还有下一件事又要考虑,况且还有很多事情永远也考虑不清,若真像文中女主人所想,那么东方社会可能难以繁衍生息了。婚姻不仅在于考虑,更在于不断磨合,最经典的比喻是像穿鞋子一般,渐穿渐适。
请看他的心理。通篇对丈夫的埋怨,对公婆的愤怒,甚至是诅咒,只要是有点良知的国民就不难看出女主人公的心胸的狭窄,灵魂的刻薄,为人的尖酸,处事的刁蛮。未见其人,却见其心。即便有千万种理由令你不满,有千万个条件未你如愿,可毕竟您是他的妻子,二老的儿媳,能如此卑劣的叫喊,哭泣吗?这样不仅博不到同情,相反,更多的是一种生厌。劝主人公多学学十万个为什么啊!
请看他的金钱观。主人公在文中比较双方父母为培养各自所花的成本,只要是有点点的品行的女主人,在夫妻双方正为家庭焦头烂额之际,都不会把这等陈芝麻烂事拿来比较,因为这能较量出个结果吗?倘若这样比较,意在偿还各自的教育成本?那不是亲情泯灭!文中字里行间离不开钱的影子,让亲情充满了铜臭味自然会有点扭曲!为如此振振有辞的女主人而感到羞耻!
文中的女主人公的命运是不是真的觉得让人同情呢?相信您已经看出了一点端倪。结合一些博友的客观公正的留言,我觉得新时期的女主人公们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做一个宽容的女人。胸怀宽阔,气量宏大,不斤斤计较或追究一些非原则问题,宽容是处理 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太多话语无需多说,列举一些名言警句供女主人公们品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
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倘若您不能在事业上独立自主,那么您在生活上更要学会独立自主,不要总想着别人来帮助,试想文中女主人公,假如在这个时候,您的身边的确是孤立无援,您该怎么办?独立是一种品质,独立是一种人格。
做一个会合作的女人,一个不会合作的女人,您就是嫁到任何人家里,也会引起诸多的口角是非,导致瓜葛不断,与人相处本来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文中女主人公,做人媳妇,为人父母,身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今天不会合作,明天也将很难合作啊!
做一个有传统美德的女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她熏陶了中国女性在几千年来逐步养成了优良品行,在传统美德的照耀下的女主人公更能彰显女性的修养气质。但随着80后概念的出现,传统美德在他们心目中受到了严峻挑战,从文后的留言可见一斑。
女主人公们,不要再咄咄逼人了,因为你越是这样,人们越是溜之大吉;女主人公们,不要再声色俱厉了,因为您越是这样,人们越是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