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故宫文化要素有哪些

故宫文化要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3 16:02:03

A. 博物馆和纪念馆文创都有哪些好的载体

2016年,以故宫文创为首的博物馆文创给整个博物馆文创产业带来契机,随着2016年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给了博物馆文创强大的助力。

目前,国内已有数千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围绕自己的馆藏产品进行文创衍生品的开发,其中,故宫文创绝对是人气之王,也是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引领者。

1.故宫文创

说起故宫文创,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出过一款爆款产品——“朕知道了”纸胶带,如图1所示。产品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为文化元素,以纸胶带为载体。如此简单的产品,既没有特殊的造型,也没有新奇的功能,仅因为有趣而受到网友的喜爱。也许这件衍生品的走红与清宫戏的爆红不无关联,也证明了“让产品具有故事性”是文创产品有别于旅游纪念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游客以外的消费群体的决定因素。“朕知道了”纸胶带上的字样来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书真迹。在这款产品背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康熙四十九年的十一月三日, 江宁织造曹寅给康熙上了一道谢恩的奏折,感谢康熙对自己病情的关心。之后康熙在此道奏折上写道:“知道了。惟疥不宜服药,倘毒入内,后来恐成大麻风症。出海之外,千方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

康熙皇帝此则朱批的书写不是偶然,是因为他好医学且懂些处方,除了在宫中制药赏赐臣工外,也经常通过朱批奏折关怀臣子身体。曹寅这则谢恩折中,提到自己因风寒误服人参,得解后又患疥卧病两月余,前蒙恩命服“地黄汤”等,得以痊愈。而现在又蒙恩命以“土茯苓”代茶服。

这个久远的故事,因为一个小物品得以重现,设计者的初衷也是“希望古文物、字画上的图案能以更有趣的方式存在于生活里”,有趣不正是文化传递的最好媒介么。

故宫的“萌萌哒”系列文创产品在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它的背后是长达5年的探索与尝试,如图2和图3所示。据《商学院》杂志报道,“故宫淘宝”网店早在2008年就注册成立,时至2014年9月,销售一直不温不火。直至同年10月,朝珠耳机的推出才使得网店销量陡然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店里其他文创产品的销售。“帝后”书签、“奉旨出差”行李牌等一系列具有宫廷文化气息、好玩、实用、迎合市场的文创产品受到了网友追捧,给文创商店带来了可观的销量。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也许和清宫戏的频频热播有关,再加上产品的创意性和实用性都尚佳,走红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尽管清宫戏的热播让消费者内心先有了和产品关联的故事梗概,进而喜欢上产品,但是如果文创产品本身不能和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不能真正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未必能让消费者认可。

2013年,故宫对围绕故宫IP开发的文创产品提出了“三要素”原则,即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元素性是指所有文创产品必须突出故宫的元素;故事性是指产品要能讲出其背后的故事;传承性是指产品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让其与现代人的生活对接,从而让人感受并接受这种文化。

元素性代表着文化本身,故事性代表着文化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传承性代表着文创产品被设计的目的。

所以,设计趣味文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创意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借由故事带来的流量,实现有效的文化表达和传承。

尤其要注意的是,趣味文化是健康、积极向上的,这也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虽然众口难调,各类消费群体对文化的需求程度不一样,如有对历史文化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的,也有只喜欢有趣产品的,但长此以往,后者会背离文创产品设计的初衷。博物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在于提升公众的审美力及其对文化的深层认知。

2018年开播的热门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中很好地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有原汁原味的元素的选取,有故事真实性的考证,有文化传承最好载体的斟酌。为受众普及了蕴含在产品之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

首期节目中,“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周一围与嘉宾蔡少芬在故宫专家和专业设计师的陪同下,历经一天的发掘,推出了由三件单品组合成的“美什件”系列文创产品。

产品的设计从干隆皇帝喜爱戏曲的故事开始,挖掘故事背后的众多文化元素。首先是倦勤斋的建筑特色,在倦勤斋内有一个小戏台,它是故宫博物院内最奢华、奇特的一处,通过倦勤斋内的家具与门窗上的竹子图案以及双面绣等精美的传统工艺,可以感受到在建造倦勤斋的时候,干隆对江南有多痴迷。然后是“什件”这个文化元素。所谓什件是古时贵族女子的潮流物件,古代女子会将随身小物件串联在一起佩戴在身上。什件最早可追溯到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佩饰,有六件饰物串联在一起,分别是玉制的剪、觹、锉、刀、锥、勺。最后,设计师将密藏在干隆花园倦勤斋中的江南元素——通景画中的紫藤雀鸟、金丝楠木仿斑竹的竹形、双面绣上寓意吉祥如意的云纹,以及什件等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以彩妆产品作为载体完成“美什件”三件套的设计。

第二期节目中的文创产品是以吉祥文化为主打的“畅心睡眠”系列睡衣,依旧是和戏曲相关,这次主角从倦勤斋和什件换成了畅音阁和戏服。

产品的设计从看戏这项皇宫中主要的娱乐活动开始。每逢各种节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皇亲国戚都要在宫中看戏。畅音阁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戏台,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在此演出的戏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整座戏台都透着吉祥气息,包括其内部的装饰和彩绘,天花板上的仙鹤、蝙蝠等纹样,
设计师将畅音阁天花板上的仙鹤纹样以及卷草纹木雕兽匾等吉祥意象融入设计之中,化干隆时期的戏衣为现代睡衣,寓意“蝠福,福如意;鹤贺,贺佳音”。将这样的睡衣穿在身上,内心不免觉得和吉祥有了关联。

第三期节目中的文创产品是日晷时钟,这是由一个“学霸”的故事开启的设计。故事的主角是康熙,他的勤勉好学令其洋人老师惊叹:“从未见过如此认真、聪明而且勤奋的人”。他亲自炼制西药、大胆研究解剖学等行为,让后人看到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尊重与热爱,这种勤勉好学的优秀品德便是第一个文化元素。图5中的日晷,其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后来成为古人的一种计时仪器。北京故宫太和殿中的赤道日晷,晷面用汉白玉制成,是经典式赤道日晷。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称为“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前后两个文化元素都有着珍惜时光的内涵,设计师将日晷和日历相结合,将西洋的时钟与东方的日晷进行有效的碰撞与结合,以朝阳、晴空、星夜的颜色染做日历。创作出“日出而作”日晷计时器,意指康熙严谨的求学精神,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时间。
2.苏州博物馆文创

对比故宫从建筑到文创产品都是满满的宫廷气息,苏州博物馆从建筑到产品则是两个字——文艺。百年来,明清两代苏州文人所创造的以“精细秀雅”为特色的苏州文化渗透进苏州的方方面面,也吸引着众多游客,苏州博物馆亦是以文雅为主打风格,苏州博物馆旁是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馆内一部分还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向南步行五分钟就是狮子林。贝聿铭的设计让苏州博物馆建筑成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之一,开创了国内博物馆建筑成为亮点的先河,并衍生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B. 故宫宫廷文化推出的花开耀吉系列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元素

故宫宫廷文化携手施华洛世奇以大吉葫芦瓶、宝相花等源远流长的吉祥元素和生肖牛年形象,融合东西方经典美学及精湛的制作工艺,特别推出2021中国新年系列——以饱含“花开耀吉”寓意及中 国传统生肖文化的璀璨臻品,献礼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新年佳节。

C. 北京故宫的特点是什么

北京故宫的特点是什么?
北京故宫有什么特点?其实你逛完,就会发现,还不如逛商场累(很多地方都不开)
北京故宫
古城紫禁城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故宫中和殿
故宫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该殿是一座单檐攒尖顶的方形殿。每边21米,各三间,走廊列柱20根,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等的朝拜,每逢各种大礼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故宫保和殿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到干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改为历代艺术陈列馆,陈列有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约六千年的中华艺术瑰宝。
故宫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万寿等节,按例在此举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后棂柩停在此殿。
故宫交泰殿
此殿为明嘉靖年间后建,交泰殿在乾清宫后,是明清时为皇后举办寿庆的地方。殿内存玉玺25块;西侧陈设干隆年间造的自鸣钟;东侧为铜壶滴漏,清世祖顺治禁止内官干预政事的铁牌也立于此殿。
故宫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又叫中宫,顺治年间仿照沈阳清宁宫重建,同时将西暖阁改为祭神的场所,经常在此举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东暖阁则作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顺治、康熙......余下全文>>
故宫特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胆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
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北京故宫建筑主要特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着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
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余下全文>>
北京故宫的特征故宫的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一、结构特点
1、整体及细节强调对称性
例:
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
2、布置和功能上体现等级制度
例: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二、风格特点
1、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2、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
故宫建筑在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神,中轴对称,前宫后苑。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像是一幅千门万户的绘画长卷。紫禁城的正门叫“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墩台上,有1组建筑。正中是9间面宽的大殿,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这种布局,给人以极大的吸引力。登上太和门,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1座大殿堂——太和殿出现在眼前。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前后排列在一个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这就是外朝的3大殿。基台3层重叠,每层周围都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种构件垒砌,造型优美。下层基台最大,通过龙墀走道上达中层,再通过中层龙墀到达上层台面。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雕“御路”,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玲珑秀丽,重叠起伏,像是白玉砌的山峦。这是我国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25000平方米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唇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大雨如白练,小雨如冰柱,千龙喷水,蔚为大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北京故宫的人文特色京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金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颐和园是我国最有名的皇家园林,园中山青水绿,阁耸廊返,金碧辉煌,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这里有全国最长的游廊——长廊,把远山近水连成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寝墓群,内有明代13个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现代发掘的明定陵,规模浩大,极为壮观。

D. 故宫文创元素有哪些

故宫文创兼具故宫文化底蕴和流行时尚元素,将这些融合性的创意元素与箱包、服饰、首饰、手机壳等相结合,开发具有较高文化附加值的精品文创。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

文物保护:

《规划》的保护对象为故宫及其产权归属单位,包括紫禁城、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共5处明清皇家建筑群,总占地面积为106公顷。规划范围与故宫的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即故宫周边区域等同,预计于2025年实现目标。

E. 故宫博物院建筑设计元素飞檐的起源,作用

起源:
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飞檐是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 ---- 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

飞檐设计构图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灵兽,似麒麟,像飞鹤,有人喜欢灵兽,有人喜欢祥云,或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代表着临水而居的亲水文化。
屋檐上翘,若飞举之势。常用于亭、台、楼、阁、庙宇、宫殿等建筑上。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香亭三间五座,三面飞檐,上铺各色琉璃竹瓦,龙沟凤滴。” 秦牧 《社稷坛抒情》:“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

作用:
飞檐是汉族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汉族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F. 故宫和凡尔赛宫什么因素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我觉得主要就是这座宫殿的一个属性,也就是建筑的宫殿属性,这个应该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会很大,可能这些建筑上会有一般不能使用的东西,所以的话能够通过这些能够看的出来,不同的文化之中,那些最顶级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有什么特色?

G. 故宫特点是什么kkkkk哈哈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筑(建筑学)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故宫正是一个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下面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欣赏故宫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着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
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
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总之,正是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故宫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H. 文化三要素是

《文化产业概论》上说:文化三要素是精神要素,表达要素和规范要素。用符号学的解释为:
精神要素是“所指”,即包含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等思想意义层面的内容。
表达要素即符号学上的“能指”,如一个民族的语言、服饰,品牌标志,国旗,影视中的镜头等文化的表现形态。
规范要素即符号学上的“符码”,包括思维规范,如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艺术程式、风俗习惯,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等人们行为的准则。

I. 故宫的详细资料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一条中轴贯通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
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现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着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阅读全文

与故宫文化要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