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语言文字对文化传承有什么意义
文化的传承也就是要将其精髓继续流传下去,要让后来的人懂得并继续流传,所以文字相当与充当了这么一个介质、桥梁的作用。通俗地讲,他可以将文化以大家都通的方式去做了一个宣传,也就是所谓的传承。
‘贰’ 为什么把双重性作为人类语言的一项设立特点
语言的二重性
语言的二重性是指语言包含两层结构,没有明确意义的底层结构音系层通过一定的组合规则形成具有明确意义的上层结构语法层。语言中的语音能够组合、再组合形成大量的意义单位,比如词。人类日常交际所需表达的内容是无限的,产生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所以语言必定有灵活又有效的层级体系才能保证人类能够创造并理解不同的词汇和句子。
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二重性(叶,徐 29)。音位是音系层中最小的单位,它是语言的语音子系统中最小的单位。音位与音位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音节,但这只是单纯的声音组合,只是构成了语言的形式部分,没有意义。但音位组合与语法层的最小单位语素组合,就形成了既有形式又有意义的单位。词素与词素的组合可以构成一级重要的符号单位词,词的自由组合可以形成词组,进而形成句子。比如说,食堂早上七点开门。这个句子中,“食堂”、“早上”、“七”、“点”、“开门”都是词,其中“食堂”、“早上”、“开门”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许多动物用特定形式的声音交际,它们都代表相应的意思,但是上层单位能表达意义却无法被分解成更小的元素。动物的声音无法组合成为新的形式来传递新的信息。鸟的叫声是不能再被分割的,也无法重新组合成有意义的序列。所以动物的交际系统没有人类语言的二重性特征,它们所能交流的信息极为有限,这是动物与人类又一无法逾越的鸿沟。
二、语言的文化传递性
语言的文化传递性是指人类学会某种语言是文化传递的结果而不是生物遗传的结果。动物的叫声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的交流方式是通过基因传递的。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刺激即可获得的。比如说,刚生下的猫,不需要任何外界刺激就可以发出“喵喵”的叫声。
儿童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习得母语的。生成语言学派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像走路一样。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人类的语言习得和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人类有先天的语言的生理基础,但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外界环境的刺激才能获得语言学习的能力。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无法学会一种语言,也就是说语言对社会有依赖性,脱离社会的语言就不能称之为语言。
举一个简单的实例加以说明。1920年,人们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于狼窝中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成人的小女孩,一个两岁, 一个八岁。她们后被送到孤儿院抚养。其生活习惯与狼的生活习惯十分相似,用嘴撕咬食物,用四肢行走,只吃肉食,不会说话,只会用嚎叫进行交流。辛格牧师夫妇为使狼孩姐妹转变成正常人做出了各种努力,但不幸的是两岁的阿玛拉于第二年去世,而八岁的卡玛拉也只活到17岁。经过9年的教育,卡玛拉只掌握了45个单词,还不会正常说话。
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于人心理发展和语言习得的决定性意义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狼孩姐妹虽然具备说话的神经组织与神经机构,但是她们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没有与人接触,没有参与到人际交往中,没有得到外界正常的刺激与训练,因而无法具备正常的思维能力与语言习得。
语言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与人际互动,语言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我们总是认为语言是理所应当存在的事物,却很少探究语言的本质与奥秘,什么使得语言成为如此神秘而美丽的存在,它又有怎样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本质与特征,让我们近一步靠近语言,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叁’ 语言文化是如何传播的
慢慢学习,慢慢理解,长期在一种文化汇总生活,必然会学会其中的语言,在沟通中慢慢形成。毕竟不用语言文化也是有相同的内容,又不是外星人,大家说鸡蛋都会比划圆形
‘肆’ 语言的文化传递性 与 乔姆斯基的先天主义假说,人类与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是否矛盾急!!!
与生俱来不代表没有通过教与学啊,像胎教;
语言习得价值和外界环境习得不是一回事啊,此语言非彼语言
‘伍’ 谈一谈语言文字对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精魂。因为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因为文化,语言富有韵味。
‘陆’ 怎样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1、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人们的意识形态集中起来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法律条例,审美意趣,而语言就是在人类产生之后,随着文化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语言又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殊性。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3、语言是文化的传播方式,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实际上也是文化形成和传播的表现,人类因有思维而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了文化,又在不断的语言交流中互相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
4、语言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虽然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和传播工具,但并不是说语言就不如文化重要,也不是从属于文化,鉴于语言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语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长,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学者观点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但是却值得所有人关注。保护民族语言和抢救濒危语言就是为了保护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各民族成员的平等权利。
这正如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曾经指出的那样:一些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全球化、工业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
有关部门、机构以及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弱势的民族语言和抢救濒临灭绝的民族语言。这样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柒’ 英语语言学的文化传承性的例子
传承是指纵向的,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欧洲各个语系之间的。比如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之间的纵向传承。